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蹇义和他的天官府,天官府是怎么消失在历史中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53
转发:0
评论:0
蹇义和他的天官府,天官府是怎么消失在历史中的?,在重庆渝中区七星岗,有一座城门叫通远门,门内不远有一条街,叫天官府。这天官府

  在重庆渝中区七星岗,有一座城门叫通远门,门内不远有一条街,叫天官府。这天官府是明朝年间建成的,到现在有数百年历史了。天官府是一座府第,但早就没有了。现在只留下这天官府这一个地名,也是一条街名。

  要说天官府,就得说他的主人蹇义。

image.png

  重庆历史名人馆内蹇义塑像

  蹇义是明朝初巴县人,原来的名字叫蹇瑢。他于洪武十八(1385)年进京赶考,虽说没有进入前三,但也中了进士,洪武爷下旨,授蹇义为中书舍人。中书舍人要奏事、要称旨,经常要在皇帝面前露脸,蹇瑢是小小心心,谨慎办事。有一天,皇帝有意问蹇义,说有个前人蹇某某是不是你的先祖。

  蹇义也晓得这个人,但与自己没得关系,于是老老实实地跪下回答说不是。皇帝觉得蹇瑢这个人诚实,不趋炎附势,心中很是高兴。于是就说,我给你取个名,叫“义”。蹇瑢受宠若惊,急忙磕头谢恩。皇帝又亲手提笔把这“义”字写给了蹇瑢,这蹇瑢从此改名叫蹇义。

  蹇义当了三年的中书舍人,按规定应该轮换到另外一个岗位去了。皇帝觉得这蹇义用顺了手,换个人来怕不习惯。因此下旨,说蹇义在朕身边工作,用起来很顺手,朕要用蹇义,就不要调动岗位了。还特别强调说,要用就要用九年。到了时候再说调整的事。蹇义自此就天天在皇帝左右,小心谨慎地工作,不敢有半点差错。

  到了惠帝建文,蹇义被破格提升任吏部右侍郎。这几年间,朝政在改革,蹇义有些事不好插手,没有多少成绩。

  燕王来了,蹇义赶紧迎接,宣示效忠燕王。燕王也晓得蹇义是宠臣,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就重用蹇义,升为左侍郎。过了没几个月,又升蹇义为吏部尚书。后来,命蹇义兼任太子的秘书,帮助太子办事。这期间,皇帝有啥子事要给太子办,或者是太子有事要请示报告皇帝,都是蹇义在中间传递。蹇义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这一个皇帝,一个太子,都是不能得罪的人,因此传达事情都很委婉,使皇帝和太子都能接受。父子之间因此显得很和睦亲善,让皇帝和太子都觉得蹇义能干。皇帝出京巡视地方,也叫蹇义辅佐。皇帝见蹇义对于军民国事料理得有条不紊,处理得当,就让蹇义挂职兼理其它各部的事务。

  但也有蹇义倒霉的时候。有一次,朝中有一人在议事时失礼了,得罪了皇帝。当时在场的蹇义没有及时批评纠正,皇帝不高兴了,下令锦衣卫把蹇义捉了,关进监狱。过了几个月才放出来,以示皇帝的尊严。

  仁宗皇帝即位,更加倚重蹇义。先是进蹇义为少保,后又进少师,不久又亲赐盖了皇帝玉玺的表彰证书,让蹇义收藏以传后代。蹇义得到那么多殊荣,当然有人眼红,到处散布蹇义的不是。有个叫杨荣的宦官,多次在皇帝面前说蹇义的不是,但是皇帝就是不相信。

  到宣宗即位以后,对蹇义更是信任有加,处处倚靠他来处理各项事务。皇帝要给他父亲修陵园,想到父亲有遗言,办事要节俭,不要浪费,就问蹇义怎么办才好。蹇义说,这是老皇帝的高远见识,是千秋万代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按老皇帝的遗嘱办,是大孝的行为。皇帝听此话,就下旨节俭。皇帝陵修好后,规模小了许多。自此以后,形成了制度,各位皇帝驾崩,修陵园时都以此为例。

  宣宗皇帝见蹇义老了,怕他劳累,就下旨让他不要管事了,天天在皇帝身边坐一坐,有事咨询一下就行了,官职俸禄一样不减。为此还发了一张盖着皇帝玉玺的证明书。同时,皇帝还赐免死金牌一块,免死蹇义本人二次,家人一次。有一次,皇帝到蹇义家去看望,觉得丞相府很简陋,就传旨有司衙门,在北京文明门找了一块地,建了一座丞相府赐给蹇义住。又在重庆赐府第给蹇义,因明代吏部尚书是百官之首,称为天官,在重庆的这座府第就叫做天官府。

image.png

  蹇义府邸天官府旧址,位于渝中区七星岗。

  英宗登基以后不久,蹇义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天官府当年是按王爵规格修的,规模宏大。府第坐北朝南,倚山就势而建,据说楼屋相连,有三进院落,用的砖瓦都是奉御旨在巴县特设的砖瓦厂烧制。中堂挂有明宣宗皇帝亲赐御书“一个臣”金匾,两边挂着御笔题写的对联“祈天永命天官府,与国休戚国老家”。

  天官府经过数百年,虽有维护,也有破损。尤其是明末清初的战乱,使天官府部分建筑毁于兵火。辛亥革命以后,天官府逐渐毁坏,有的成了危房,有的房屋垮塌,最后只留下一条天官府的街名。以后,一些人在天官府的旧址上修了一些房子。

  到了抗战时期,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就借住在天官府街4号院子里的两幢楼房办公。第三厅和抗战文化工作委员会在郭沫若的带领下,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工作,为鼓舞全国民众抗战士气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3年,天官府4(后改为8)号院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幸的是,原郭沫若旧居因失火被烧毁,只留下原三厅及文工委的楼房(现天官府8号)。

image.png

  天宫府8号院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历史上的女强盗终被官府打死
明代万历年间,保定霸州文安县境内,突然出现了一个矫健的女强盗,出来抢劫行人财物。那女贼绰号“母大虫”,和《水浒传》里的顾大嫂一样武艺高强,年约三十岁,长得很标致,双脚纤小。善用一枝梨花枪,枪法如神。据说母大虫可以用枪在骑马飞驰的时候,将地上的一粒黄豆一枪刺成两瓣,然后折返回来再将两瓣黄豆刺成四瓣,简直就是神技!被抢劫的人看她貌美如花,美足如玉,不知道她的厉害,往往会被母大虫杀死!这样她一直在那一带横行三四年,杀人越货无数。后来被官府派重兵打败杀死。可惜了这个武艺高强的美女,一身本领没有用在正道上!
· 山西古建:官府建筑
市楼,最早出现在汉代画像砖和壁画中,楼阁造型挺拔,高耸入云,在古城一派青砖灰瓦的底色荫衬下,因其华美的身形更显得壮美而抢眼。平遥市楼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有300多年,保存依然完好。楼下原来的金井到底是不是真的“水色如金”,这里的位置又是否真的是城内的趋吉避凶宝地呢,这事儿现在谁也说不清。《史记注》讲:古未有井,若朝聚井汲,边将货物于井边买卖,曰市井这里讲的明白:古时候原是没有集的,每天早晨总要取水吧?趁着取水的功夫,好多人都聚集到一起来,有聪明人便趁机将货物一并放在井边买卖,就是市井的最初来历。市楼南侧有一副楹联,上联是“朝晨午夕街三市”,下联为“贺凤桥台井上楼”,横批为“金井古迹”。上联讲到平遥城中早中晚三次开市的习俗,下联说明此处的地理格局,一虚一实,描绘出明清时期平遥古城内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清代楼阁这座楼高18.5米,通体采用重檐歇山顶,全木构营造,平面呈方形,楼底部是南北通行的要...
· 古代官府雷人的十大幽默判词
汉语博大精深趣味无穷,即便是多为刻板枯燥之语的古代官府断案判词中,亦有语锋机巧令人忍俊不禁者,今择十分雷人的十则幽默判词,与大家分享。一、北宋崇阳县县令张咏发现管理钱库的小吏每日都将一枚小钱放在帽子里带走,便以盗窃国库罪把他打入死牢。小吏认为判得太重,遂高喊冤枉。张咏提笔写下判词:“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小吏无话可说。二、南宋清官马光祖担任京口县令时,当地权贵福王强占民房养鸡喂鸭,反状告百姓不交房租,示意地方官代他勒索。官司到了衙门,马光祖实地勘验后,判决道:“晴则鸡卵鸭卵,雨则盆满钵满;福王若要屋钱,直待光祖任满。”三、明代时,一年仲春,湖南长沙农村两户农民的牛顶斗在一起,一牛死去,一牛受伤。两家主人为此大吵大闹,不可开交,当地的县令也难断此案。这天,两家主人听说太守祝枝山察访民情路经此地,便拦路告状。祝枝山问明情况,当即判道:“两牛相斗,一死一伤。死者共食,生者共耕
· 这种动物在古代比人命还值钱,常见却不能杀,病死都的通报官府。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人命关天”这句话,这充分说明了生命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古代人们经常会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是在我国古代,有一种动物比人命还要贵重,不仅寻常百姓不能宰杀,就连诸侯们也不敢无故杀害。究竟是什么动物如此贵重,能够让封建王朝明令禁止宰杀食用呢?其实这种动物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牛,可以说每个人都吃过它的肉,那为何牛在古代地位如此之高。因为在古代,老百姓们主要靠农耕生活,而牛就是主要劳动力,没有牛根本无法犁地种田。牛肉的崇高地位从西周时期就有了记载,那时候就规定“诸侯无故不得杀牛”,就连一方诸侯都不能随随便便杀牛,平民百姓们就更不敢了。在各个封建王朝都对私自宰杀牛有明确的处罚规定,轻一点的基本上是罚银、坐牢或流放,最严重的处罚就是杀头了。活牛不能私自宰杀,那病死的牛总能吃了吧,并不像我们所想这样简单,哪怕是牛死了,也必须通知官府,得到官府的许可之后,才能食用。牛在古代还被作为最高...
· 天安门是谁设计的,为什么在历史中没有记载?
真实的历史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求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目标,历史文献只是参考;历史又是生动活泼的,一起来研究下“天安门是谁设计的,为什么在历史中没有记载?”的话题,感受历史的魅力。天安门历经几百年风雨,巍然屹立,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几乎是无可替代的,也是少数能够代表中国符号的几个地方之一。但是,如此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到底是何人所建?按道理他应该名垂青史才对,可为什么正史里找不到他呢?根据朱光亚先生的考证,天安门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这位蒯祥大师是苏州人,籍贯是吴县香山,香山一带有专门从事营造业的农村工匠,技艺精湛,名闻遐迩,后来称为香山帮。这个香山帮是个行帮,当然不是黑社会的帮会。香山帮在皇家建筑及江南园林宗教建筑方面,都做出了相当卓越的贡献,而蒯祥是香山帮的头领。蒯祥的绘图能力被传得神乎其神,据说能够“以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所以,在永乐皇帝建造宫城的过程中,他的图样完全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