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鉴是个什么样的人?李自成:重用;南明:充军;顺治:赶紧来当官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明王朝灭亡的前一年,大明举行了最后一届恩科选拔,江苏常州武进人氏杨廷鉴以“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的对答深受崇祯皇帝的赏识,亲擢第一,并授翰林院修撰。由于崇祯皇帝于第二年,也就是1644年上吊自杀,由此,杨廷鉴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状元。
杨廷鉴相传是关西夫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他“自幼习勤苦,不好鲜衣纨绮”,在考中状元前早已才满天下,是公认的常州第一才子,声名显赫。但是可惜的,杨廷鉴在翰林院干了不到一年,李自成打进北京了。李自成是农民军起义,文武将领中知识分子不多,但他也知道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于是想从明朝文武官员中选拔一些充实到自己的队伍里来。这里李自成有个小心思,觉得选拔的人员不能是在大明的官场队伍中混的太久的,因为这些人老谋深算,动机不纯,心机太深,他怕难以驾驭。于是,最近的一届恩科进士成为了他主要笼络的对象。杨廷鉴作为最近一届恩科状元,自然深受重用。于是杨廷鉴被李自成任命为弘文馆编撰,并加俸一级,成为李自成的亲信。
后来李自成兵败,杨廷鉴等原李自成政权的文武官员被南明政权福王俘获了,对待这批降臣,福王按罪行等级制度了不同的处罚策略。一共为六等:一等磔,即肢解;二等候斩;三等应绞;四等戍边;五等应徒;六等廷杖。像牛金星这类头脑人物,就被列入了一等,周钟被列为二等,杨廷鉴这个前朝最后一位状元,福王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把他列为了四等,就是叫他去充军戍边了。
后来南明政权又被清军收拾了,杨廷鉴也跟着投降了清王朝,但是历经明王朝——李自成——南明多个政权的辗转,杨廷鉴早已厌恶了官场的生活,他找了个理由就辞职跑回老家常州办学搞学问去了。所谓“虎父无犬子”,杨廷鉴自己学问做的好,两个儿子也不是的,都考上了顺治朝的进士,成为顺治的近臣。而且,奇妙的是,大清顺治朝的第一位状元吕宫,和杨廷鉴竟然是连襟,这也是科举史上的佳话了。
杨廷鉴在老家常州做做学问,搞搞公益,教教学生,名气越来越大,引起了顺治皇帝的高度兴趣,他多次请杨廷鉴出来做官。史书有记载的就有这么几回:1646年,清廷特召杨廷鉴入京为官,杨廷鉴假称自己生病了没有去。1650年,洪承畴推荐杨廷鉴为官,杨以母忧未满的理由又拒绝了。1652年,顺治皇帝只要一见到内院及待从大臣或杨廷鉴的常州籍同乡,就反复询问杨廷鉴的病情,想要请杨廷鉴出山为官。这时杨廷鉴的儿子杨大鲲在翰林院供职,顺治帝向杨大鲲了解其父的病情,再次请杨廷鉴出任清朝官职,杨廷鉴以病推托,拒绝出山。或许,作为大明最后一位状元,杨廷鉴也在以拒绝为清王朝为官的举动,凭吊那早已覆灭的大明王朝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