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为什么清朝雍正继位争议那么大?背后有什么故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4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清朝雍正继位争议那么大?背后有什么故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畅春园驾崩,终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畅春园驾崩,终年69岁。之后,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诏,其中最关键的一句就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于是,皇四子胤禛即位称帝,史称雍正皇帝。

image.png

  不过,雍正即位的消息却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都受到此事的波及。比如雍正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原本是皇位的最有力争夺者。结果雍正登基后,将他圈禁了起来,直到后来乾隆皇帝即位后,才重获自由。雍正的母亲德妃乌雅氏则认为儿子的皇位是从自己亲弟弟手中夺走的,所以处处没给雍正好脸色看。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心情抑郁的乌雅氏病逝于永和宫。

  雍正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还对当年跟他争夺过皇位的兄弟们痛下杀手。大哥胤禔、二哥胤礽(废太子)、三哥胤祉被圈禁至死;八弟胤禩、九弟胤禟被削除宗籍,在狱中折磨致死;十弟胤珴和上面提到过的十四弟胤禵被长期圈禁,后来雍正去世,乾隆皇帝即位后,才将自己的这两位叔叔给放了出来。

image.png

  雍正之所以对兄弟们毫不留情,主要就是因为他在位期间,关于他的皇位来路不正的说法就一直不绝于耳。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雍正皇帝是奉诏即位,为什么各方还有那么大的争议呢?

  其实,关键问题就出在当时隆科多宣布的那份《康熙遗诏》上面。有一种说法在民间流传的很广泛,说是遗诏中原本是写着将皇位传给十四子,但“十”字被人改成了“第”字,结果就成了皇位传给第四子了。这个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康熙遗诏》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满文中的“十”字和“第”字完全不一样,根本没法做手脚。

image.png

  《康熙遗诏》中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遗诏中的文字被人做了什么花样,而是这份遗诏并非康熙真迹!也就是说不是康熙皇帝自己书写的!虽然古代皇帝有时候在处理公文的时候,也会让其他人代笔,但像遗诏这样关乎国本的文件,是绝对不可能让其他代写的。

  既然《康熙遗诏》不是出自康熙皇帝的真迹,那么隆科多宣读的这份遗诏是哪来的呢?作为遗诏的受益人,雍正皇帝自然是最大的嫌疑对象。而隆科多既是雍正的心腹,又是雍正的舅舅,所以站在他的立场上来说,肯定支持雍正即位登基。

  当然,《康熙遗诏》虽然并非康熙真迹,但也不能因此就推断说雍正皇帝是篡位的。因为在康熙去世前,雍正已基本掌控了清朝的中枢系统,甚至是远在西北打仗的十四阿哥手中的军队,其后勤保障也完全受制于雍正。因此,从政稳过渡的角度来看,让皇四子胤禛即位登基,似乎是康熙皇帝在临终前能做出的唯一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康熙遗诏”存争议:难解雍正继位疑案
清朝初年,汉族王朝惯用的嫡长继承制并不符合满族传统。关外时期,满族多采八旗推选制,入关后,也多有平衡八旗势力等考虑。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甚至康熙本人都并非嫡长子,也不是以太子身份继位。1、“康熙遗诏”的出台与作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戌刻,康熙驾崩于畅春园。按雍正自己写成的《大义觉迷录》所言,康熙临终时将遗言宣付负责禁卫的隆科多,由隆科多传口谕,令雍正入继大统。据《上谕内阁》记载,三日后即十六日,胤禛公布了所谓遗诏,且只宣读了满文本。无论如何,从中可以证明一件事:即现存所有“康熙遗诏”,至少都是在十一月十六日后再行做成,在十三日康熙帝驾崩时,只有口谕而已。因此,这次三体文字合璧的辽诏,恐怕更晚于现存汉文诏书与满汉合璧诏书,据此定案说服力有限。网络配图所谓改诏说大致有二,其一较为流行,即“传位十四子”改“传位于四子”或“传位第四子”;其二为“传位于胤祯(十四子名)”改为“传位于胤禛”。两...
· “康熙遗诏”存争议:难解雍正继位疑案
清朝初年,汉族王朝惯用的嫡长继承制并不符合满族传统。关外时期,满族多采八旗推选制,入关后,也多有平衡八旗势力等考虑。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甚至康熙本人都并非嫡长子,也不是以太子身份继位。1、“康熙遗诏”的出台与作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戌刻,康熙驾崩于畅春园。按雍正自己写成的《大义觉迷录》所言,康熙临终时将遗言宣付负责禁卫的隆科多,由隆科多传口谕,令雍正入继大统。据《上谕内阁》记载,三日后即十六日,胤禛公布了所谓遗诏,且只宣读了满文本。无论如何,从中可以证明一件事:即现存所有“康熙遗诏”,至少都是在十一月十六日后再行做成,在十三日康熙帝驾崩时,只有口谕而已。因此,这次三体文字合璧的辽诏,恐怕更晚于现存汉文诏书与满汉合璧诏书,据此定案说服力有限。网络配图所谓改诏说大致有二,其一较为流行,即“传位十四子”改“传位于四子”或“传位第四子”;其二为“传位于胤祯(十四子名)”改为“传位于胤禛”。两...
· 为什么永济桥又叫娘娘桥,背后有个十分动人的故事
话说明隆庆末年,磁河岸边有一姓郝的人家,郝公两口早丧,只留下几子郝春,儿媳刘氏,还有六岁的小女郝芳。芳芳幼年丧父母,只好跟随哥嫂渡日。大哥郝春自幼不爱读书,喜欢种田,练就一身好力气,为人忠厚老实。嫂子刘氏却为人奸诈,好吃懒做,心毒手辣。郝芳年岁虽小,但她勤快好学,性情刚强不阿。眼看芳芳一年比一年大了,刘氏为了享受,经常让芳芳干些推碾推磨大人干的话,自己却躺在家里不干,动不动就是对芳芳打骂,芳芳人大有了心眼儿,看出嫂子嫌弃自己,却暗地里盘算着自己谋生的路子。她八岁那年,看到财主家的孩子们读书,就趁嫂子不在时跑到躁堂的窗跟下偷听,天长日久,被嫂子发现,又是一顿好打。芳芳实在不能忍受嫂子的虐待,就在那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含泪踏雪奔;走他乡,过上了讨饭的生活。一次,孤苦伶仃的小芳芳讨饭来到京城,她头插草棍,跪在大街之上,自买自身。说来也巧,定国公徐达之后徐颜昭私访路过,他看到这位小姑娘虽然面...
· 大禹治水故事背后有什么秘密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做古史研究和神话研究,有一个话题是绕不过的,那就是鲧禹问题。他们是父子关系吗?是人还是神?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真就像有些人说的,背后另有隐情?这些问题,值得好好讨论。禹仅仅是一条虫吗上世纪前期,顾颉刚有几封关于夏禹问题的通信,大体上否定禹是一个人,而认为其是一条虫,或者一个神。由此,揭开了古史辨伪的序幕,后来更一发不可收,不仅否定尧舜禹的真实性,而且对于夏商的历史也开始神话化解读,并对于汉代的造假进行了深度批判。在这个基础上,顾颉刚提出了古史的“层累的构成”观点,即时间越晚,古史的历史越长。换句话说,古史是后代建构起来。这些讨论非常有意义,一方面可以让人看到观点的部分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结论太过武断,并不都是正确的。说禹是一条虫,并不是顾颉刚的发明。早在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说“禹:虫也。从厹,象形”。拿一个动物的名字来给自己命名...
· 毛遂自荐背后有什么故事?谁是毛遂?
毛遂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也是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曾经因为出使楚国,促成了赵楚联盟,从而声名大噪,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而关于毛遂则有一个极为常见的成语,那便是毛遂自荐,这毛遂为何要自己举荐自己?毛遂举荐自己去做什么事情呢?毛遂自荐的故事,要从秦昭襄王派人攻打赵国长平那件事说起。秦王赢稷从母亲宣太后手里获得了秦王的全部处理政事的权力,宣太后也被秦王赢稷困在后宫,直至老死。赢稷自打继位起,秦国的王权便无法掌握,必须要依靠宣太后的能力以及将军魏冉的权力。在这段时间,将军魏冉为赢稷平定了季君之乱,扶持赢稷稳坐王位。于是,赢稷为了表达感谢,拜魏冉为秦相,魏冉在秦国的权势则是更上一层楼,可以说是权倾朝野。稚嫩的赢稷无法全权处理政事,几年以后,他成长以来,秦国也已经变得足够强大,能够与大国强国一拼。秦国外部,列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兼并战争,你争我夺。秦国在此时机,先是和齐国结盟,形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