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万历皇帝是如何避免一场文字狱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8
转发:0
评论:0
万历皇帝是如何避免一场文字狱的?,自古文人容易惹祸。有的人是祸从口出,文人一般是祸从笔出,比如明朝万历年间

  自古文人容易惹祸。

  有的人是祸从口出,文人一般是祸从笔出,比如明朝万历年间著名大儒吕坤。

  这人本来是山西按察使,干的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监督、考查以及检举的工作,可他却喜欢“不务正业”,在职期间不好好干他的本职工作,却去搜集什么历史上“贤妇烈女”的事迹,然后写了一本名叫《闺范图说》的书。

  想必写得不错,连宦官陈矩都爱看,出宫时在书店看到了,也买了一本带回宫里,不幸被郑贵妃看到了。

  为什么说不幸呢?因为郑贵妃看到后,麻烦事便接踵而至。

  郑贵妃一看,这书不错啊,但还有点美中不足,还可以更好,便叫人增补了十二个人——关键是,她把自己的“事迹”增补了进去,而且还亲自写了一篇序文。

  很明显,她想借这本书抬高自己的地位。

  人家吕坤收集的,可是历史上的贤妇烈女,就算她是这样的女人,但也不是历史上的这种女人,但是她不管。

  这叫有权任性。

  有权不任性,要权有屁用!

image.png

  做了这些事情后,郑贵妃又指使伯父郑承恩及兄弟郑国泰,重新刊刻了一个版本,这样一来,《闺范图说》就有了两个版本,经常被人混淆。

  这是万历十八年发生的事,一直到万历二十六年,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没事。

  再说了,这是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材料,是号召妇女们向史上那些好女人学习的书,又不是黑材料。

  但还是出事了。

  事情出在万历二十六年五月。那时的吕坤,已是刑部侍郎,他给皇上大人上了一道疏,名叫《天下安危疏》,请明神宗做两件事情,一是节省费用,二是停止横征暴敛。

  这是好事啊,有大臣忧国忧民,提醒皇上不要走偏,是好事啊,人也是好人啊。

  你要做好人,有人偏不让你做好人,自古以来都不乏这种人。

  不让吕坤做好人的人,是吏科给事中戴士衡,不知他是与吕坤有仇呢,还是想借此立个功,积累往上爬的资本,反正吕坤的上疏,让他逮着了机会,他便上疏弹劾吕坤,说他先写了一本《闺范图说》,现在又上什么安危疏,显然没安好心嘛,尤其是之前那本《闺范图说》,很明显是想拍郑贵妃马屁嘛——“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

  戴士衡所说的那本《闺范图说》,显然是指郑贵妃指使人重新刊刻的那本,不是吕坤的原著。

  吕坤不想平白无故蒙冤,立即上疏为自己辩护:“先是,万历十八年臣为按察使时,刻《闺范》四册,明女教也。后来翻刻渐多,流布渐广,臣安敢逆知其传之所必至哉?……伏乞皇上洞察缘因《闺范图说》之刻果否由臣假托,仍乞敕下九卿科道将臣所刻《闺范》与(郑)承恩所刻《闺范图说》一一检查,有无包藏祸心?”

  ——皇上明鉴,我写的不是这本,请皇上让人一一对照,我写的真的不是这本;有人说是我写的,有包藏祸心之嫌。

  皇上大人不想追究,因为事情牵涉到郑贵妃,他不想因为一本破书,而搞得家庭不和鸡飞狗跳,便装聋作哑,你们爱闹就闹去吧,不信能闹翻天。

  这两位倒是不闹了,却有其他人唯恐天下不乱——一个自称“燕山朱东吉”的家伙,估计是吃饱了没事干,需要找点事消消食,便为《闺范图说》写了一篇名叫《忧危竑议》的跋文,以传单的形式,在京师到处散发。

  实际上,“朱东吉”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是写这篇跋文的人,杜撰的一个名字,取的是“朱家天子的东宫太子一定太吉”的意思。

  这篇跋文一问世,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石头,因为按照它的分析,吕坤写《闺范图说》的目的,是想讨好郑贵妃,而郑贵妃重刊的目的,是为自己的儿子夺取太子之位埋伏笔。

  跋文还说,吕坤的“安危疏”,为什么要专门讨论历代嫡庶废立事件呢?这是影射“国本”问题啊——吕坤疏言天下忧危,无事不言,惟独不及立皇太子事,用意不言自明。

  更恶毒的是,跋文无中生有地指吕坤与外戚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等九人结党,依附郑贵妃。

  此文一出,举世哗然,很多人不明真相,纷纷指责吕坤,原来这人包藏祸心啊,还大儒呢。

  吕坤又忧又怕,借口生病辞了职,回家避难去了。

  明神宗看到《忧危竑议》后,虽然也很恼怒,但冷静一想,我若大张旗鼓地追查作者,再继续“顺藤摸瓜”,对相关人员一一进行处理,势必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到时候连郑贵妃和她家人都跑不脱。

  他若这样做了,历史肯定会重重地将他记上一笔——瞧啊,咱们的万历皇帝,也会搞文字狱。

  这样的“名垂青史”,他可不想要。

  这样一想,他便感觉豁然开朗,亲下谕旨说,你们别闹了,《闺范》一书,是朕赐给郑贵妃的——她是朕的爱妃,难道朕送本书给她都不行吗?

  至于无事生非的戴士衡对吕坤的弹劾,实属诬告,不处理肯定不行,还有全椒知县樊玉衡,在戴士衡上疏之前曾上疏请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并指斥郑贵妃,也是唯恐天下不乱,这两人,很可能串通一气搞事情,《忧危竑议》也可能是他们写的,樊玉衡不处理也不行,便把这两人抓来审问,以“结党造书,妄指宫禁,干扰大典,惑世诬人”罪名,分别发配广东雷州和廉州。

  至于吕坤,他本来是冤枉的,而且已患病致仕,就别管他了,随他去吧。

  那以后,吕坤再也没有当过官,一心在家闭门著述、讲学,又活了二十年,其主要作品包括《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呻吟语》、《去伪斋集》等十多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成为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思想价值日久弥新,至今仍在闪闪发光,不仅在内地、香港和台湾影响重大,而且在日本、美国、韩国、 哥伦比亚、埃及等国都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其家乡河南宁陵县,还曾于2006年召开吕坤思想研究专题座谈会。

  不知这算不算因祸得福?

  吕坤若地下有知,不知会不会感谢那些,给了他“因祸得福”机会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28年不上朝,万历皇帝是如何炼成的?
公元1620年,既万历48年,和文官政治集团决裂了长达28年之久的万历皇帝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万历皇帝是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关于这位皇帝最大的争议可能就是长达28年的时间拒绝上朝这一件事了。围绕着这一个问题,后世的许多史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笔者的观点。众所周知,万历皇帝登基的前十年,由于年幼,经历了短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之后,国家大权主要掌握在万历皇帝生母慈圣太后,内阁首辅张居正和司礼监冯宝的手里。网络配图与一般的权谋小说不一样的是,在这三位掌握大明王朝至高权利的政治人物之间并没有上演互相争夺政治权力的戏码,而是联手励精图治,对内负责尚是年幼的万历皇帝的教育职责,对外则革除积弊,实现了明王朝的中兴盛世。正是在这样的政治氛围当中,万历皇帝完成了符合儒家礼仪规范的冲龄教育,开始执掌国家权利,真正的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主宰。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至少在1582年以前,就作为一个皇...
· 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这么厉害是如何避免自己被干掉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皇帝的贴身侍卫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皇帝其实对自己的贴身侍卫是很不放心的。不少人皇帝特别规定,没有自己的命令,贴身侍卫是绝对不准到自己身边来的。这也造成了古代一些皇帝因为得脑溢血等急症,没有及时得到治疗而死亡(古代很多皇帝猝死,大约就是这种情况)。或者一些刺客高手进入皇宫,从容杀掉皇帝,结果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雍正去世的传说)。(影视中的大内侍卫)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古代皇帝会采用两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不让侍卫靠近自己,同时增加防护层。不让侍卫靠自己更近,虽然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但是可以采用增加防护层的办法,来减少风险系数。一般皇帝的防护,至少有三层体系:御前侍卫、宫中御林军、卫戍部队。除此外,皇帝还会在京城周围驻扎拱卫部队。比如汉朝的南军北军。比如宋朝守内虚外,防护体系更多。二是大量使用宦官和宫女在御前行走。相对来说,宦官和宫女对皇帝...
· 万历皇帝是如何平定哱拜的叛乱的宁夏战役细解
论起万历皇帝一生最可圈点的骄傲,莫过于他领导发起的三场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分别是平蒙古人哱拜造反,即宁夏战役,逐倭援朝之役和平苗土司杨应龙叛变,即播州之役。称作“万历三大征”。这三场战役皆以大明的胜利告终,由此使万历名震青史,也成为众人给万历怠政平反的最重要的证据。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万历二十年,看看万历大人指点的这三场惊心动魄的大征战。第一场,平蒙古哱拜叛乱的西北大战——故事还要从嘉靖时候讲起。嘉靖年间,西北蒙古鞑靼部成员哱拜,因为家族的矛盾争端,得罪了部族首领,他带着自己的部下投降了明朝,被封了个都指挥的官职,因为西北边塞明政府也没有严加约束,这个哱拜就逐渐在中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下积累成了一支战斗力不容小觑的游击队一类的武装队伍,到了万历年间,哱拜可以说已经拥兵一方,势力很大了。到了万历十七年,自感年老力衰的哱拜告老退休,将自己宁夏副总兵的位置交给了儿子哱承恩。一切看似还很平静,...
· 以退为进——萧何是如何避免杀身之祸的?
萧何,江苏丰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网络配图提到萧何这个名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成语了。且不谈历史中的恩恩怨怨,汉高祖刘邦心思缜密、善于猜疑,而萧何是如何稳坐相国之位的呢?又为何能坐如此之久呢?他又是如何巧妙地避开几次杀身之祸的呢?汉高祖三年的时候,萧何镇守关中,汉王与项羽在京(今荥阳东南)、...
· 一场邻里纠纷为什么会引起万历皇帝的震怒?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洪朝选生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卒于万历十年(1582年),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字舜臣,号芳洲,二十五岁时(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后经严嵩提拔,官至操江提督。严嵩倒台后,投靠徐阶,经徐阶多次举荐,升任刑部左侍郎。隆庆二年七月,明穆宗因巡按御史陈省、郜光先弹劾辽王朱宪“僭奢、喜方术、滥杀无辜等不法事”而命刑部左侍郎洪朝选前往勘辽。隆庆二年十月,洪朝选向明穆宗呈上了有关勘辽结果的奏疏,疏中列举了辽王擅离封地、私用酷刑、私封侯伯、闻先帝崩而不举哀、蔑视天子使臣等十三条罪名。明穆宗依据洪朝选勘辽的结果,下诏废辽王朱宪为庶人,并派锦衣卫将其押送凤阳宗室监狱看管。隆庆三年是京察年,当年十一月京察结果出炉,刑部左侍郎洪朝选和光禄寺少卿尹乐舜等197人被判定为不称职,按照惯例致仕、降调、闲住,洪朝选是六部九卿中唯一一个被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