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辂行楷《浙藩送行诗序》书法艺术赏析
商辂(1414-1486),明代首辅。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商辂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第一个是黄观,被朱棣除名。所以又说商辂是明代唯一“三元及第”)“三元及第”(同时获得解元、会元、状元),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人称“贤佐,商公第一”,卒谥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
商辂(1414-1486),字弘载,号素庵,淳安县里商村人,明代内阁首辅,著名政治家。宣德十年(1435)举乡试第一(解元),正统十年(1445)会试第一(会元),继而殿试第一(状元)。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官至兵部、户部、吏部尚书,太子少保,谨身殿大学士。
商辂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时人称“贤佐,商公第一”,但其仕途多有起伏。1449年“土木之变”后,反对南迁,主张抵抗瓦刺。英宗后被革职,居家10年,赋诗自娱,讲学于庐山白鹿洞、铅山鹅湖。宪宗时复起用,在内阁10年,因汪直专权,辞归故里。居家10年而卒,享年73岁,赠太傅,谥文毅。商辂工书诗,长文史。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庶山笔尘》《宋元通鉴纲目》等。
历史是有趣的,有时像尘封样不被人们关注,有时又像刚揭开红头巾的新娘,牵动着许多人的情怀。可能因为商辂“连中三元”(在明朝的277年历史中,全国共组织科举考试90次,录取进士2407名,只有商辂1人有此殊荣),世人翘首盛赞,同时又官至首辅,辅助三朝,其名声显赫。故人们的关注点往往不会放在他的书法成就上。然而在科举时代,书法恰恰是成就了他人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商辂的书法其实是光彩夺目的。他从小受到正统的规范教育,深受晋唐书家浸淫,钟繇及羲献诸家为其筑基,书法传承源清脉正。
从商辂晚年书写的行楷书看,可以肯定在一生中受赵孟頫《胆巴碑》的影响是很大的。明成化十九年(1483),浙藩参议(明代在布政司、通政司设左右参议)梁克宣函表进京贺明宣宗寿,同僚赋诗为其送行,商辂为诗集作了序文。商辂书写《浙藩送行诗序》时已是70高龄,人书俱老。该序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历史上对《浙藩送行诗序》这件作品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评价。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于嘉庆庚午二月朔为《浙藩送行诗序》题了跋文“淳安商文毅省试、会试、廷试皆第一,而手书者颇少。此序虽亦近明初诰敕之体,实能得吴兴运笔意者,应勒石以传之。”清代著名书画家姚元之也为其跋文:“此册若掩去文毅之名,以为吴兴真迹,识者也难以辨。”这里的“文毅”就是商辂的谥号,“吴兴”指的就是赵孟頫。这说明商辂在传承赵孟頫的书法上花了很多功夫,有深厚功底,得到历史认可。他重视临摹古帖,学古、崇古,倾心于赵孟頫。刘勰在《文心雕龙》说“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模仿是中国传统艺术学习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手段,商辂显然是非常明白此中深意的。
世存商辂书法作品不易见到,今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浙藩送行诗序》绢本行楷就可以看出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高度。从这件作品看,有以下几方面感受:一是清净古朴。“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故善师古者不离古,不泥古。”他非常尊重传统,从字里行间看,既给人一种清新面貌,又有一种高古气象,尤其字的结构和体势方面深得古人遗意。二是稳健雅致。仔细体味其笔性非常稳健,讲求蕴涵,结体既讲平稳又求险劲,沉着中不乏灵动,洋溢着“二王”的风姿美韵。三是飒爽磊落。展卷阅读,有种清风扑面的感觉,整体风貌轩昂俊伟,清新明朗,潇洒坦荡,表现出商辂人生经历的丰富和为人刚正的性格。
根据《浙藩送行诗序》的书法艺术水平完全可以作为一本学习书法的字帖来欣赏和阅读。读帖是感受作品气息、气势与意境的过程,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分析,他在用笔、结字、章法、墨色上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1.用笔特征。在笔法上承传了“二王”,特别有王羲之《圣教序》用笔风格,每个字从起笔到收笔都非常稳实厚重,笔笔入纸。用笔中侧锋结合,讲究粗细变化和轻重关系,细笔如游丝,粗笔如枝干,线条结实有张力,笔锋转换自然,笔断意连,圆润自如,深谙笔锋变化之道。横画一般左低右高,往右上角取斜势。每一笔都在自己清醒的控制空间内,收放有度,特别在书写长撇长捺或斜弯钩如“戈”等字上,用笔一波三折,气足力强,豪迈正气。既显流美风韵,又存遒健骨风,在晋人的韵味之外,又具有唐人的法度。其实从商辂用笔中也可略见其为人处世的严谨和周到以及他的志气才华。
2.结字特征。一是左高右低。一般字的表现为左边部分提得高些,右边部分伸得低些。在左右结构的字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二是险中求稳。注重字的造势与取势,如一字的左右两部分往往写得一静一动,或左边部分非常稳重端庄,右边写得欹侧;或者左边倾斜奇险,右边泰然自若,有效地达到重心稳定,奇险中又不失平稳的效果。三是上紧下松。特别有撇捺笔画的字中更显字的上部分相对紧凑,下面部分相对疏朗。四是字字有眼。每个字笔划交待清楚,经营有序,收放有度,当紧则紧,当松则松,疏密有致,每笔安放都妥贴停当,较好把握了字形结构内的虚实、疏密关系,特别在字中注意留出足够的空间,就像房子有门有窗,空气清新,光鲜明亮,字里行间都沁透出一种灵气。字的结体相对来说多以中宫较紧,以长取势,法度谨严,清刚规矩,成熟老练,但不失宽博舒展和放达开阔、气势宏伟的气象。从一个侧面也透露出商辂是一位内心自律甚严,讲求法度,很有胆略的人。
3.章法特征。刘熙载讲“凡书,笔划要坚而浑,体势必要奇而正,章法要变而贯。”我们分析商辂的《浙藩送行诗序》,给我们的印象是其在空间感的把握技术上,能妥善处理布局中奇正相生、变化与融通关系,以及黑白相避相生、相呼相应的问题。这是一篇行楷书作品,有列有行,以列为主,每列6字,字字独立,列中字距间隔因字而定,大大小小有机布局,错落有致,天然成趣。有时因章法需要,考虑列与列之间字的协调关系,有的本在同一行上的字作一些大小或空间错位的处理,不追求行间字距的等同整齐,这样处理既增加了作品的自然灵动,又使一列字气息畅快,达到行气充盈,自然天成的风貌。
4.墨色特征。墨法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浓、淡、润、干、湿等不同的变化,表现出十分丰富的艺术效果。董其昌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其在用墨。”历代书法家都是非常重视用墨这一书法技法的运用与研究。这件作品也不难看出其墨色的不同,虽然受拍摄照片及后期处理影响,在墨色上与原迹相比存在差异,但不可掩饰其用墨上的丰富变化。有的字墨色厚重丰腴,有的字墨色轻薄淡雅。比如在一列中上面几个字用墨厚重了,接下去的几个字就出现墨色变淡或变轻;同样有时在书写时右边一列已写得洇润了,那接下去左边一列相近的地方就写出燥涩的效果。推测当时书写时的状态是一边磨墨一边书写,感到墨水不够了或许添点水,再接着书写;或许因新添水后,磨墨的不均匀,每次毛笔添墨时方向、角度、深浅、轻重的不同,从而造成在墨色有轻、重、浓、淡、润等种种变化。正是他有年积月累对用墨技术的娴熟掌握,并通过自然状态下的书写从而达到了不求工而工、不求变而变的效果,使墨色变化得到尽情发挥。
商辂书法上的成就也许在当时人们关注不多,更多的是关注他的仕途和官场上的跌宕风云。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书写工具一般就是毛笔,读书取仕的时代,写好毛笔字自然是读书人的基本要求。但商辂在书法上达到了令人景仰的高度,他的书法艺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写出了他不凡的气度。他能在一生处理繁重的朝中事务的同时,还有这么高深的书法造诣,也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书法大家和国之栋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