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湛若水,被忽视的一代大儒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5
转发:0
评论:0
明朝湛若水,被忽视的一代大儒,明代,王守仁的阳明学说风靡全国,能够与之匹敌的,只有湛若水的甘泉学说。这两位

  明代,王守仁的阳明学说风靡全国,能够与之匹敌的,只有湛若水的甘泉学说。这两位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的思想学说各有相当的影响,二说并立,时称“王湛”之学。近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一百位杰出思想家》一书,王、湛同列其中。

  湛若水,初名露,避祖讳改名雨,后定名若水,人称甘泉先生。据说他的父母祷于增城甘泉洞才生下他,又说是因家居增城甘泉都得称,其学说因称为“甘泉学”。明成化二年(1466年),湛若水生于广东增城沙贝。他在科场中屡次受挫,于弘治七年(1494年)往江门受学于理学大师陈献章(白沙)门下,得陈献章谆谆教诲,悟出“随处体认天理”的心学方法,大受陈献章赞赏,寄以继承衣钵的厚望。湛若水不负师望,他一生的学术、教育活动,均致力于继承和发扬白沙精神,不遗余力传播白沙学说,足迹所至,多创建有书院,宣讲白沙之学;书院中多设有专祀陈献章之场所,以明学术之宗。他终生对陈献章行弟子之礼,直至嘉靖三十八年(1551年),85岁的湛若水已成为誉满天下的大师,仍在广州白云山为老师建祠塑像,率领众弟子恭恭敬敬举行祭礼。

image.png

  湛若水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得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与王守仁以学问相交。正德十年(1515年),为守母丧回乡,滞留广东7年,先后创办好几所书院,包括增城的明诚书院、南海西樵的云谷、大科书院。嘉靖元年(1522年)起,他再度出仕18年,迭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吏部、兵部尚书。南京六部是虚设闲职,湛若水利用闲职之便,致力著书讲学,门人大增。其间曾委托广东按察使吴允祥,以广州粤秀山崇拜寺旧址创建白沙书院,让陈献章之孙陈畲主持书院。湛若水为白沙书院撰写了<粤秀山白沙书院)碑,述说建书院原因和经过。他还曾回增城建莲洞书院,到博罗建甘泉精舍。

  嘉靖十九年(1540年),湛若水结束了边做官边讲学的生活,致仕返回广东。归里之后,在广州天关(今法政路湛家巷一带)、博罗罗浮山、南海西樵山、增城甘泉都各置住处及建书院,四季分居四寓。自作《四居吟》以志其乐,中有“罗浮春花发,西樵夏木蕃;天关秋水清,甘泉冬背寒”之句,可见其逍遥自在。四寓之中,以居于广州闹市天关的寓所最大,在此建了一座占地数10亩的园宅——湛家园,在府第南边兴建了一座取名天关精舍的书院。在他掌教的这间书院,出了中国教育史上一段趣话。先是,77岁高龄的吴藤川老汉敬仰湛若水的道德学问,恳拜他为师。3年后,又有82岁的黎养真、81岁的黄慎斋两位老汉也来拜湛若水为师。三个八旬老翁,并称“天关三皓”,湛若水以此为题,写了一首《三皓》诗:

  养真慎斋与藤川,三皓同时及我门。

  八十头颅事事真,老来赤子心还存。

  以后,又有102岁的老汉慕名来执弟子礼。湛若水门下竟有5位年过80的弟子,他自己也年已近80,师弟六皓,一时传为佳话。

  湛家园成为湛氏家族的聚居地,以后在鸦片战争中被毁,在废墟中重建的街道,命名为湛家大街和湛家巷。天关书院后来成为居民区,被谐称为“天官里”(今东风中路一段)和“天官后街”(今人民后街)。

  尽管有四季皆宜的四处居所,年事已高的湛若水仍不时外出讲学办学,曾7次到衡山讲学,90岁时还出游南京,并在各地建了许多书院,人称甘泉书院几遍东南,有名可考的即有30多间,在广东各书院讲学的当然是大部分时间,在广州讲学的有白云、天关和鳌峰书院。他还以淳化民俗为己任,在天关书院订立乡约、建乡约亭。为了兴学养贤,俸余之资,皆以置数十处馆田以瞻四方学者,在广州就有天关、上禺、白云、上塘、蒲涧馆谷。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湛若水在广州禺山精舍逝世,终年94岁。逝世前1个月,还在书院讲学。他是中国思想史上最高寿的思想家,一生为教育事业奋斗,弟子近4000人。其讲学书院之多、分布范围之广,在中国教育史上确属罕见。他的治学思想和方法,至今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一代大儒-庞尚鹏
庞尚鹏:字少南,广东南海人。是中国明朝官员。嘉靖三年(1524年)生于南海叠滘乡。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由乐平知县历巡按河南、浙江。万历年间上任福建巡抚,清廉自洁,《虚室行》诗云“细视瓶中久无粟,举火终朝待邻曲。长饥近午始一餐,敢望丰年收万斛。”主要从事福建之军政事务,以推行一条鞭法和清理整顿两淮盐法而闻名。一条鞭法成闽省定制。隆庆二年(1568年)任右佥御史。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河东巡盐郜永春劾尚鹏行事乘违。神宗即位,御史计坤亨等上疏言尚鹏无罪。万历四年(1576年)福建巡抚庞尚鹏与胡守仁发生冲突,首辅张居正以重言谴责庞尚鹏。隔年罢官南归。万历八年(1580年)卒于家。谥“惠敏”。著有《百可亭稿》、《奏议》、《殷鉴录》、《行边漫议》、《庞氏家训》。
· 湛氏与湛水、湛城、湛坂的关系
《路史》的记载“河阳轵有湛水,傍有湛城,襄十六年有湛阪,以为襄城之。昆阳北有湛水,后有湛氏。”根据《路史》,先有湛水后有湛姓,湛城、湛阪都是因湛水而得名。也要注意,以湛水为姓,是湛姓其中一个起源,不是全部。至于以水还是以国为姓更早,又是一个问题。轵,地名,在河南省济源市南5公里,今有轵城镇。《路史》:南宋罗泌撰,共47卷,前记9卷,后记14卷,国名记8卷,发挥6卷,余论10卷。此书为杂史。路史,即大史之意,记述了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取材繁博庞杂,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周礼•夏官司马》的记载“河南曰豫州,其浸颖湛。”“浸”是灌溉的意思,“颖”即颖河,“湛”即湛河,可见在夏商周三代,湛河是中原主要的可用于灌溉的河流。《周礼》: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
· 钱若水
修撰《宋太宗实录》《宋太宗实录》共80卷,现存残本20卷,为钱若水等奉敕撰,于咸平元年(998)成书,是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宋代实录。前者叫作初修本,重修本则由王旦等修撰,以补内容不足之处。今收录《四部丛刊》里,书名为《太宗皇帝实录》。家庭父钱文敏(918-989),钱若水之父。子钱延年(997-?),钱若水之子。父亲去世后,才七岁,录为太常奉礼郎。后以献文赐进士出身,历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孙钱绵(1014-1053),刘若水之孙,与英宗皇后高氏族人联姻。曾孙钱长侯,钱绵的长子钱康侯,钱绵的次子。族人钱若冲,钱若水从弟(堂弟)。参考文献《宋史·钱若水》《涑水记闻·钱若水》
· 归之若水
归之若水归之若水归之若水的意思归之若水是什么意思归之若水什么意思归之若水的近义词归之若水的反义词归之若水的拼音【成语意思】:归附的势态就像江河汇成大海一样。形容人心所向。【用法分析】:归之若水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成语来源】: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guīzhīRUòshuǐ【成语声母】:GZRS【近似成语】:水涨船高: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随着提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水泄不通: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水乳交融: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或意气相投。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 交淡若水
【成语】交淡若水【成语】交淡若水【拼音】jiāodànruòshuǐ【解释】指道义上的往来。【出处】《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