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什么是“半面之交”?汉朝记忆天才应奉的轶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0
转发:0
评论:0
什么是“半面之交”?汉朝记忆天才应奉的轶事,【释义】意思是指只见过一次面,形容交情很浅。现在也用来形容人的记忆力极强

  【释义】

  意思是指只见过一次面,形容交情很浅。现在也用来形容人的记忆力极强。

  【出处】

  《后汉书·应奉传》:“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blob.png

  【由来】

  “半面之交”讲的是“应奉”的故事。应奉,汉代人,是有名的学问家。他小时聪明过人,记忆力极强,读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都能牢牢记住。

  应奉在郡里担任官职的时候,曾去过四十多个县,记录了数千个囚犯的情况。郡太守询问这些人的事,他都能对答如流,甚至说出这些囚犯的姓名以及定罪的情况,这使太守很惊讶。

  有一回,应奉去拜访彭城长官袁贺,袁贺不在家,应奉正要转身回去,袁贺家的车匠突然打开门,从门缝露出半张脸看了应奉一眼,又关上了门。二十年后,一天,应奉在路上偶然见到这个车匠,立刻认出他来,并和车匠打招呼,车匠很惊讶。经过交谈车匠才明白,原来以前和应奉见过半面。车匠不由惊叹道:“应奉的记忆力真了不起啊!”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丝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交。”把只见过一面的人称作半面之交,当中的交情可想而知!

  现在通常用此典故来说明只见过一面的人。

blob.png

  成语典故

  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1.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二回:我与未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

  2.清·张岱《陶庵梦忆·姚简叔画》:“ 简叔无半面交,访余,一见如平生欢,遂榻余寓。”

  3.茅盾《子夜》十六:“我知道赵伯韬肯放款子,就可惜我这‘红头火柴’徒负虚名,和这位财神爷竟没有半面之交!”

  4.我和他只是在一次会上见过面,并没有交谈过。只算是半面之交吧。

  “半面之交”讲的是“应奉”的故事,应奉是一个记忆力惊人的人。据说他过目不忘,平时他看书的时候都是五行五行的去看,从不一行一行的去看。应奉去拜访一个官员,可是那位官员不在家,当时车夫只把门打开了一条缝,应奉当时只看到了那位车夫的半边脸。就是这样,数十年后,再次相见的时候,应奉还是一眼就认出来这位曾经有半面之交的人。三十年前仅仅从门缝里看到半张脸的人,在三十年后再次重逢时,应奉还记得他并同他打招呼。——《后汉书·应奉传》记载

  后来就把只见过一面的人称作“半面之交”,也作“半面之旧”。

  后有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丝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交。”把只见过一面的人称作半面之交,当中的交情可想而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记忆超人应奉
应奉约公元一四四年前后在世字世叔,汝南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汉顺帝末年前后在世。少聪明,读书五行俱下。记忆力特佳,自幼至长,凡所经历,无有忘怀。年二十时,尝诣袁贺,适贺将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之。后数十年,路逢车匠,知而招呼。梁冀举为茂才。永兴元年(公元一五三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为蛮夷所福。延熹七年(公元一年)从军骑将军冯绲征武陵蛮,以功荐为司隶校尉。党人事起,乃愤然以疾自退。后诸公多荐举,会病卒。本名应奉字号字世叔所处时代东汉中期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汝南顿目录1.1个人履历2.2相关背景3.3党锢事件4.4半面之交5.5其他个人履历应奉,字世叔,应顺的曾孙,约生活于东汉中期,今南顿上头村人。其祖父应叠,父应郴(顺帝时任武陵郡守)。他从小时候记忆力特强,读书“五行并下”,记事处人,过目不忘。从小到大,凡他经历过的事,都能记忆犹新。据说二十岁的时候,他为“决曹史”抄录全郡四十二...
· 读书“五行并下”的汉朝天才应奉为何没有名气应奉生平事迹简介
应奉,字世叔,应顺的曾孙,约生活于东汉中期,今南顿上头村人。其祖父应叠,父应郴(顺帝时任武陵郡守)。他从小时候记忆力特强,读书“五行并下”,记事处人,过目不忘。从小到大,凡他经历过的事,都能记忆犹新。据说二十岁的时候,他为“决曹史”抄录全郡四十二县的罪犯名单报送刑部。回郡以后,太守详细问他所送罪犯情况,总共数千几百人,应奉竟然能将所录罪犯的姓名、罪状、罪行轻重等,一一准确背诵下来,毫无遗漏。武陵平乱顺帝时,武陵(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蛮詹山的少数民族四千余人造反,地方县令都被他们抓了起来。征伐不下,朝廷下诏求才。经公卿朝议,四府推荐,桓帝永兴元年(153),应奉出任武陵郡守。他结合当地实际,采取的是安抚政策,结果闹事的蛮詹人或降或散,战乱很快平息。地方安静以后,他又大兴学校,全面清除陋政,后因公事被免职。桓帝延熹时(160年左右)武陵的蛮人再次作乱。荆州车骑将军冯绲,认为应奉有威恩,蛮人只信...
· 应奉
应奉:〔约公元144年前后在世〕字世叔,汝南顿人,应郴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汉顺帝末年前后在世。少聪明,读书五行俱下。记忆力特佳,自幼至长,凡所经历,无有忘怀。年二十时,尝诣袁贺,适贺将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之。后数十年,路逢车匠,知而招呼。梁冀举为茂才。永兴元年(公元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为蛮夷所福。延熹七年(公元164年)从军骑将军冯绲征武陵蛮,以功荐为司隶校尉。党人事起,乃愤然以疾自退。后诸公多荐举,会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伤,著《感骚》三十篇,凡数万言。又尝删《史记》、《汉书》及《汉记》三百六十余年事,自汉兴至其时,凡十七卷,名曰《汉事》。
· 东汉的“最强大脑”应奉一世天才却为时代所不容
应奉,字世叔,东汉后期汝南南顿人。应奉出身官宦家庭,他的曾祖父叫应顺,在汉和帝的时候曾经官拜河南尹、将作大匠等职。应顺为政廉洁,克己奋公,政绩非常不错。应顺生了十个儿子,个个都有才干。应顺生子应叠,官拜江夏太守。应叠生子应郴,官拜武陵太守。应郴生了应奉。应奉是个天才,记忆力超群,读书一目五行。应奉的脑子简直像硬盘一样,从小到大,他经历的所有事情,他阅读的所有书籍,全部记得清清楚楚。应奉二十岁的时候,曾经造访袁贺,袁贺要出行,正在那里闭门造车呢,车匠从屋里开开半扇门往外看,被应奉一眼看到。几十年后,应奉路遇车匠,“知而呼之”。后来应奉担任了郡中的决曹史,帮助郡守审理案件,他巡行了四十二个县,审判了一千多个案件。回来后,太守问他情况,应奉对答如流,罪犯的姓名、犯罪的轻重、发现的证据,历历在目,一个不漏。人们对应奉的才干颇为称道,大将军梁冀举应奉茂才。此时武陵蛮四千多人叛乱,他们的头领叫詹山,他...
· 半面之交
半面之交【成语意思】: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用法分析】:半面之交作宾语;形容交情很浅。【成语来源】: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2回:“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bànmiànzhījiāo【英语翻译】:havemetonlyonce【成语声母】:BMZJ【半面之交的近义词】:一面之交【半面之交的反义词】:莫逆之交【成语故事】:东汉时期才子应奉记忆力惊人,在他20岁那年,他去拜访彭城官员袁贺,在袁家做马车的匠人打开半扇门露出半边脸来告诉他袁贺不在家。几十年后的一天,应奉在路上认出了这个车匠,车匠十分惊叹他的记忆力【近似成语】: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交浅言深: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交口同声:犹言众口一词。交颈并头:形容许多人聚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