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内阁刘珝生平简介,刘珝墓在哪里?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34
转发:0
评论:0
明朝内阁刘珝生平简介,刘珝墓在哪里?,刘珝(1426~1490),字叔温,号古直。明代山东寿光人。正统十三年(14

  刘珝(1426~1490),字叔温,号古直。明代山东寿光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授编修。天顺时任太子(即后来的明宪宗)侍讲。宪宗即位后,以东官旧僚升任太常卿,兼侍读学士。成化十年(1474年)升吏部左侍郎,充讲官如故。翌年兼翰林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人称刘阁老。宪宗称他为“东刘先生”,赐印章一枚,文“嘉猷赞翊”。不久升任吏部尚书,再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受命编《文华大训》,书成,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弘治三年(1490年)卒,谥“文和”。 弘治皇帝御赐祭联:忠禆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有《古直文集》、《青宫讲义》等传世。

  山东省青州市刘氏后人编辑的《刘珝诗文集》,于2005年春出版发行。由刘序勤搜集整理资料、隋同文撰文、田立胜作序,刘珝后裔序勤、序俭、序景三兄弟出资编印。该书以山东图书馆所藏明代刘鈗辑编的《刘古直文集》为基础编写资料,还将新发现的刘珝诗文二十余篇编入本书。另外《刘珝诗文集》中还收入了现代研究文章《刘珝年谱》、《刘珝墓与昭贤祠》等。《刘珝诗文集》是数百年来第一部全面宣传、评价刘珝的重要书籍。

  2006年在山东省威海市发现了刘珝《新建环翠楼记》的残碑。弘治二年(1489年),奉旨巡察海道副使赵鹤龄莅威视察时,将威海卫等卫所的城池及墩堡整饬一新。他的功德感动了威海卫及周围卫所府县的官员和兵民,自愿捐俸修建环翠楼作为纪念。委托总督备倭将军姚升,请求优礼在家养老的刘珝为环翠楼作记。是年刘珝已64岁,欣然命笔写下《新建环翠楼记》。

  刘珝七世祖刘八公,字寿山,生于1288 年,世居下邳县刘马庄,系汉室后裔,元朝延佑年间武举,后官至滁洲总管,1354 年朱元璋率军攻打滁洲,八公看到元朝政治腐败,民心已失,遂弃官携妻子李氏、儿子刘清、孙子刘聚回到下邳老家,后又辗转数月到达青州府寿光县北阳河村(今属青州市朱良镇),看到此处人杰地灵,遂于此处定居。

  刘珝曾祖刘让治家有方,家道渐殷,乐善好施,深得乡邻称赞。有子三人:良臣、良弼、良佐。

  刘珝祖刘良佐(1367年-1427年),行三,性格豁达、爽慨刚方,善数算,通律理,文才横溢,闻名府县。洪武年间莱州发生大旱,知县江旗与刘良佐乃同窗好友,有莫逆之交,于是来向青州刘良佐借粮救灾。良佐慷慨答应,借给莱州人民五十七担粮食。青州知府睢叔端得知后随逐级上报,表彰刘良佐之义举。刘良佐病重时,嘱咐其子甄、昺、著、冕,把众乡邻的借粮券、据全部当众销毁。众乡里感其义举立碑颂扬。刘良佐的高尚品德,对刘氏明清两代七进士、九举人及皇恩荫封数十人的为官清廉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珝父刘昺(1401年-1489 年),字宗彝,号松溪。妻李氏,赠一品夫人。昺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有《少龄集》、《中岁集》、《暮年集》传于世。刘昺生六子:环、球、珝、珽、琬、玥。

image.png

  刘珝墓

  刘珝墓,人称阁老坟,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是明孝宗为追念内阁辅臣刘珝而敕修,墓园占地数十亩,园内松柏成荫,碑碣矗立,石门、石坊、翁仲、御碑依次排列,肃穆壮观,墓门前额镌有“敕修刘氏世墓”匾额。从葬制规格可见一代名相生前之德望。

  建国初期,刘珝墓曾被列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惨遭破坏,墓碑、石人、石马等精美雕塑俱被砸毁,墓室亦被打开,参天古木砍伐殆尽,如今仅存三株明代古柏。

  近年来,刘氏后人广泛搜集原墓地内文物,同时筹资对其重修。如今,弘治帝圣旨、徐溥亲书“敕修刘氏世墓”和嘉靖帝钦赐“昭贤祠”匾额,以及原墓地一对上马莲花石、一个明代马槽及“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的石碑和祭文碑、墓志碑、墓道碑等文物已找回,并修复了刘珝墓、墓碑、牌楼、华表、石人、石羊、石柱、石马、石狮等文物,使整个刘珝墓初具规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史刘珝传记,刘珝生平简介
刘珝(1426——1490),字叔温,号古直。明代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现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1448年(正统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天顺时任太子(即后来的宪宗)侍讲。宪宗即位后,以东官旧僚升任太常卿,兼侍读学士。1474年(成化十年)升吏部左侍郎,充讲官如故。翌年兼翰林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宪宗称他为“东刘先生”,赐印章一枚,文“嘉猷赞翊”。不久升任吏部尚书,再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受命编《文华大训》,书成,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1490年(弘治三年)卒,谥“文和”。明弘治皇帝御赐祭联:忠禆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人称刘阁老。有《古直文集》、《青宫讲义》传世。山东省青州市刘氏后人编辑的《刘珝诗文集》,于2005年春出版发行。由刘序勤搜集整理资料、隋同文撰文、田立胜作序,刘珝后裔序勤、序俭、序景三兄弟出资编印。该书以山东图书馆所藏明代刘鈗辑编的《刘古直文集》为...
· 刘珝
生平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天顺中,历右中允,侍讲东宫,为太子朱见深(即明宪宗)的老师。宪宗即位,任太常卿,兼侍读学士。成化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当时刘珝讲学认真,被当时学士刘定之称为讲官第一。因此宪宗十分器重,称呼为“东刘先生”。成化十一年诏以本官兼翰林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后又为吏部尚书,再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文华大训》成。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刘珝个性正直。例如:员外郎林俊弹劾太监梁芳、道士僧继晓因而下狱,即为刘珝所解救的。后又有道士李孜省乱政,欲动摇东宫。刘珝也秘密上疏谏言,但是因不够谋略而无法传达。刘珝与万安不合,曾经训斥万安为负国无耻之辈。因此与万安斗争多年。成化十八年,万安上疏罢西厂,但刘珝不愿与万安同名上疏,因此后来被万安与刘吉合谋阴讦他与汪直相通。最后失权致仕。当时内阁三人,万安贪婪狡猾,刘吉阴险狡诈。刘珝较二人稍好,但是只顾著批评斗争,被认为是狂躁之徒...
· 林珝
玄宗天宝以前在世。《全唐诗》收《送安养阎主簿还竹寺》诗1首,出《文苑英华》卷二七四。安养,属襄州,天宝元年改临汉。
· 薛珝
生平薛珝为吴国著名学者薛综之子,早期经历不详。永安年间(258年-264年),曾以五官中郎将的身份出使蜀汉,对蜀汉民生凋敝的状况深有感慨,预见了蜀汉的灭亡。宝鼎二年(267年)七月,被孙皓委以守将作大匠之职,负责督建孙和陵的寝堂。建衡元年(269年),孙皓令时任威南将军的薛珝以主将身份与监军虞汜、苍梧太守陶璜率领的军队由荆州出发,预期在合浦(郡治今广西省合浦县东北)与李勖、徐存率领的另一路军队会合后,一同剿灭交阯叛军。但李勖部后来因道路受阻而返回,未按原计划到合浦会师。当时还只是通江吏的吴末名将吾彦在见到薛珝军势盛大的南征大军时还慨然而叹。薛珝用陶璜之计从海路袭取交阯,并收买当地豪强梁奇等人,最后于建衡三年(271年)夏四月攻破交阯,杀晋将毛炅,擒杨稷、孟干、爨能、李松等人,九真、日南两郡不久后也被成功收复。战后,监军虞汜因功任交州刺史,拜冠军将军,封余姚侯,但不久后病死,于是改任陶璜为交...
· 明朝内阁首辅刘健简介刘健是怎么死的?
刘健是明朝中期名臣,在明孝宗和明武宗时期为内阁首辅,带领谢迁。李东阳等内阁成员,辅佐明孝宗革除前朝弊政,劝说明武宗归正途,为明朝中期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刘健,字希贤,号晦庵,于明宣宗宣德八年出身,父亲刘亮,官至三原教谕,有一定的学问,品行也得到赞誉。刘健出生之后,在其父的言传身教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上年之时就端方持重。后来刘健跟随理学家薛瑄读书,学识更进一步。明英宗天顺四年,刘健参加考试,高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又受翰林院编修一职。与许多一心钻营,削尖了头想往上爬的人不同。刘健功利心不强,进入翰林院之后就闭门读书,很少与人往来,当时同在翰林院的官员们都戏称他为“木头”。明宪宗成化年间,刘健升为翰林院修撰,后又为少詹事,学识受到明宪宗肯定,成为东宫讲官,为太子朱佑樘讲学。刘健和朱佑樘相处的十分融洽,就是这段时期培养了默契,在朱佑樘继位为帝之后,君臣同心,将明朝带向了更好的方向。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