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房彦谦的远见 以古人之智看当下之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03
转发:0
评论:0
房彦谦的远见以古人之智看当下之事,《隋书》载:隋司隶刺史房彦谦,“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

  《隋书》载:隋司隶刺史房彦谦,“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这个记载中的“玄龄”,就是唐代名相房玄龄。也就是说,房彦谦靠“独以官贫”的“清白”,培养出了一个极品儿子。这里,示人的启示很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由“官贫”而打造出的一个“幸福链条”却是共认的,即:官贫—清白家风--泽延子孙。

blob.png

  封建社会人治专权,“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厅堂暮囹圄者大有人在。许多有识官吏参透了“官场如赌场”的谜底,为规避“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保持自家香火延续,无不缜密处事,防止“授人以柄”。这其中最通用的法宝,就是“官贫”和“清白”。盖因做官者尚贫,就不会动心去贪;做官者安贫,就不会贪赃枉法犯事。如是,不仅自己落个善终,还会培植“清白”家风,滋养出争气儿孙。正所谓:家贫出孝子,官贫出贤臣。纵观历朝各代,因贪墨而福及子孙者,几希;相反,安于“官贫”和“清白”的清官廉吏,身后却多是光耀门楣的俊才贤臣,如东汉的“杨门四世太尉”、后周的“窦氏五贤臣”等。无疑,这是一种为官做人的幸福。

  我们不妨再设想一下,倘若这房彦谦是个贪墨,在相当于现代省部级长官的要位上,捞了个盆满钵溢,“所遗子孙”的将会是什么?且不言在热衷“钓鱼执法”的隋文帝手下当差,随时面临着朝堂上被砍头的风险。《隋书》记,开皇十三年(即公元593年),晋州刺史、南阳郡公贾悉达,显州总管、抚宁郡公韩延等官员都因中“计”而被砍头。《新唐书》亦有例可考。德宗时,节度使王锷搜刮钱财,“富于公藏”,使其子王稷除用于贿赂“京师权门”外,还在家中造夹墙藏匿。王锷死后,王稷虽官至子鸿胪少卿,却很快惹上了官司,最后被人杀死。很显然,王稷丧身败家的根由在老爹“贪墨”。两相比较,不难看出,房玄龄之所以名标凌烟,成为大唐一代名相,与其父倡导的“清白”家风密切相关。或许,正是基于对这种因果的远识,房彦谦“虽致屡空”,却“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

blob.png

  我们今人在用古典时,往往喜欢套用一句:一个封建官吏尚且有这样的见识,我们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现代领导理应做得更好。道理的确如此,可事实上,我们有的领导干部还真没有房彦谦一般的见识。在法庭受审最后陈述中,泣不成声“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孩子”,他们利令智昏、全家齐动员大搞腐败时,何曾想过这是在积祸害子孙的“造孽钱”?又何曾想过会孵化出“恶少”的现世报应?可悲的是,这些“官场达人”本已拥有了世人少有的辉煌成功,最终却折了老子、赔上儿子、殃及孙子,甚至为了减轻罪责互相诿罪,亲人成了仇敌,等待他们的只有黑洞般的痛苦寂寥。亲情竟何以至此?父母爱子女,何以沦为如此结局?这不能不令人唏嘘,发人深思。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子是无罪的,溺爱则是毒药。有的事错了可以重来,但错位的爱意味着毁灭。当初刘铁男让儿子在关联单位拿干薪,肯定不是为了积累犯罪证据,一定是自以为得计,讨了大便宜。殊不知,把不劳而获当作智慧,必然损害人民利益,同时亲手毁灭自家的幸福;把为孩子捞取万贯家财当作疼爱,必然会使孩子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中,失去独立成长、发展的能力,看似为孩子“计深远”,实乃误其前程、断其生路,可谓饮鸩止渴,愚不可及。故,我赞成林则徐晚年给儿子们写的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祸。”这既是对子孙的砥砺,又是一种期待。显然,房彦谦至今仍然不失为学习的典型。

文章来源:山东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房彦谦
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碑在山东济南市历城区采石乡赵山之阳,为隋代徐州都督房彦谦的墓碑。立于唐贞观五年三月二日(公元631年),李百药撰文,欧阳询隶书。碑首和碑身为一整块巨石,高约4米,宽约1.4米,厚0.4米。碑首凸雕螭龙。碑额篆书“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9个大字。参考书目《隋书》卷66《房彦谦传》《金石萃编》卷43《房彦谦碑》
· 山东省-济南-历城区房彦谦
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一生先后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个王朝的更替换代。房氏原籍清河。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因为做过燕国的太尉椽,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也把家人带到了齐地。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从此以后,房彦谦一支就把历城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200多年间,历城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房彦谦曾祖父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祖父则做过南朝宋的太守,父亲从州主薄起家,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他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18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并一直在政府任职,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做了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其职责既像今天的纪律监察干部,还兼具司法监督和整治朝廷风气的责任。官品虽然不高,权力却也不小。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在全国官员考核中,因其清正廉洁,被评为“天下第...
· 房玄龄的父亲是谁?唐代徐州都督房彦谦简介
导读: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一生先后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个王朝的更替换代。房氏原籍清河。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因为做过燕国的太尉椽,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也把家人带到了齐地。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从此以后,房彦谦一直就把历城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200多年间,历城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房彦谦曾祖父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祖父则做过南朝宋的太守,父亲从州主薄(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起家,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个人简历家族背景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他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18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并一直在政府任职,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做了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其职责既像今天的纪律监察干部,还兼具司法监督和整治朝廷风气的责任。官品虽然不高,权力却也不小。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在...
· 因子得贵的房彦谦,唐朝良相房玄龄之父
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一生先后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个王朝的更替换代。房氏原籍清河。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因为做过燕国的太尉椽,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也把家人带到了齐地。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从此以后,房彦谦一直就把历城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200多年间,历城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房彦谦曾祖父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祖父则做过南朝宋的太守,父亲从州主薄(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起家,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他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18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并一直在政府任职,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做了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其职责既像今天的纪律监察干部,还兼具司法监督和整治朝廷风气的责任。官品虽然不高,权力却也不小。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在全国官员考核中,因其清...
· 房玄龄之父房彦谦的教子之道:只把清白留后人
唐代宰相房玄龄,可谓大名鼎鼎,无人不晓。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论功行赏,称其为天下第一功臣,任为中书令,封魏国公,监修国史。唐代史官柳芳称房玄龄“天下号为贤相”。笔者今天想谈谈其父房彦谦。透过《隋书·房彦谦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代贤相的出现是与严格的家教和纯朴的家风密不可分的。房彦谦在隋朝时曾任监察御史,后在全国官员考核中,因其清正廉洁,被评为“天下第一”。《房彦谦传》载,“其后隋政渐乱,朝廷靡然,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彦谦居家,每子侄定省,常为讲说督勉之,亹癖不倦。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