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房玄龄之父房彦谦的教子之道:只把清白留后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27
转发:0
评论:0
房玄龄之父房彦谦的教子之道:只把清白留后人,唐代宰相房玄龄,可谓大名鼎鼎,无人不晓。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论功行赏,称其

  唐代宰相房玄龄,可谓大名鼎鼎,无人不晓。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论功行赏,称其为天下第一功臣,任为中书令,封魏国公,监修国史。唐代史官柳芳称房玄龄“天下号为贤相”。笔者今天想谈谈其父房彦谦。透过《隋书·房彦谦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代贤相的出现是与严格的家教和纯朴的家风密不可分的。

blob.png

  房彦谦在隋朝时曾任监察御史,后在全国官员考核中,因其清正廉洁,被评为“天下第一”。《房彦谦传》载,“其后隋政渐乱,朝廷靡然,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彦谦居家,每子侄定省,常为讲说督勉之,亹癖不倦。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隋朝后期,朝政渐渐混沌,朝中官员没有几人不改变节操的,而房彦谦却坚守正道,不移其志,介然独立,被贬为泾阳县令。《房彦谦传》重点介绍了房彦谦的美德及其家风:一是从不谋求私利。房彦谦自幼到老,无论是做高官或被贬斥,平素里的言行,未尝涉及过谋取私利。二是务求朴素节俭。房彦谦将所得俸禄,都拿来接济亲友,家里一直没有多余的钱财。所用的车子、衣服及器皿,都相当俭朴。三是乐观对待贫穷。由于贫困,家中经常入不敷出,然而房彦谦却怡然自得,乐在其中,妙手著文,博大闲雅,还擅长草书隶书,写得一手好字。当时的人们都以能得到他的墨迹为宝。四是精于教育子侄。每当子侄来省亲,房彦谦都不厌其烦地督导勉励他们。尤其是仅有十九字的教子书,更是令人叫绝:“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即人家都因官俸而富,我偏偏以做官而贫。留给子孙的财产,就只有清白了。

blob.png

  房彦谦的教子书道出了古代官场上普遍存在的丑恶现象,那就是当官便能发财。本来当官与发财是两股不相交的路,当了官就发不了财,官员们却把它合为一体了,无非是贪污受贿攫取不义之财。房彦谦表示自己绝不这样做,既然当官就甘于贫困,且泰然处之。他最后声明能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自己为官的清白了。《旧唐书·房玄龄传》里,没有直接记载房玄龄对父亲上述教诲的感受,但却写了其父患病时,房玄龄不离左右,衣不解带,竭尽孝道;从小就写得一手好文好字,擅长草书隶书,字如其父,也很是叫人喜爱;公而忘私,不治家产,勤俭持家,廉洁为官等故事。从这些细节来看,房玄龄定是接过了那沉甸甸的遗产——“清白”,并加以发扬光大。“清白”,看似无形胜有形,无财胜有财;“清白”,看似只讲了为官就不能致富,宁可贫穷也不能贪占之理,其实它还囊括了房氏家风中的诸多美德。把这样的精神遗产留给后辈子孙,是多么的丰厚啊!

  房彦谦把“清白”留给后人,笔者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做人要清白,子女在成学成长成人的漫长进程中,要向善向上,扎扎实实,站稳脚跟,堂堂正正。二是持家要清白,崇尚勤俭之风,分清楚公私两条线,哪怕是再穷再困难,也不占公家丁点便宜。三是从政更要清白,对自己所担任的公职,所具有的公权力,以及公职、公权力是用来干什么的,要向子女宣示清楚。既然身为人民公仆,就不许利用手中权力经营任何产业,不许收受他人的任何财物,一句话就是不在薪水之外再捞取不义之财。这样的“清白”遗产,可不像金银财宝那样,到时候交给子女就成了,它是要颇费一番功夫,经过反复灌输不断强化,才能入心入脑形成定见,最终使子女们得以继承下来的。房彦谦教子书的字里行间,对子侄们的耳提面命,浸透着他的良苦用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因子得贵的房彦谦,唐朝良相房玄龄之父
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一生先后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个王朝的更替换代。房氏原籍清河。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因为做过燕国的太尉椽,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也把家人带到了齐地。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从此以后,房彦谦一直就把历城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200多年间,历城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房彦谦曾祖父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祖父则做过南朝宋的太守,父亲从州主薄(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起家,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他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18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并一直在政府任职,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做了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其职责既像今天的纪律监察干部,还兼具司法监督和整治朝廷风气的责任。官品虽然不高,权力却也不小。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在全国官员考核中,因其清...
· 房玄龄的父亲是谁?唐代徐州都督房彦谦简介
导读: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一生先后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个王朝的更替换代。房氏原籍清河。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因为做过燕国的太尉椽,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也把家人带到了齐地。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从此以后,房彦谦一直就把历城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200多年间,历城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房彦谦曾祖父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祖父则做过南朝宋的太守,父亲从州主薄(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起家,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个人简历家族背景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他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18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并一直在政府任职,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做了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其职责既像今天的纪律监察干部,还兼具司法监督和整治朝廷风气的责任。官品虽然不高,权力却也不小。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在...
· 房彦谦
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碑在山东济南市历城区采石乡赵山之阳,为隋代徐州都督房彦谦的墓碑。立于唐贞观五年三月二日(公元631年),李百药撰文,欧阳询隶书。碑首和碑身为一整块巨石,高约4米,宽约1.4米,厚0.4米。碑首凸雕螭龙。碑额篆书“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9个大字。参考书目《隋书》卷66《房彦谦传》《金石萃编》卷43《房彦谦碑》
· 隋朝第一清官房彦谦简介:贞观名相房玄龄的父亲
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一生先后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个王朝的更替换代。房氏原籍清河。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因为做过燕国的太尉椽,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也把家人带到了齐地。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从此以后,房彦谦一直就把历城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200多年间,历城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房彦谦曾祖父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祖父则做过南朝宋的太守,父亲从州主薄(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起家,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家族背景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他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18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并一直在政府任职,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做了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其职责既像今天的纪律监察干部,还兼具司法监督和整治朝廷风气的责任。官品虽然不高,权力却也不小。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在全国官员考核中...
· 房玄龄
人物生平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县(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年少有为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曾祖房翼,北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父房熊,释褐州主簿;父亲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十八岁时,齐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房玄龄画像乱世投主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唐国公晋阳留守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靠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参军。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