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朝高季辅人物简介,及轶事典故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4
转发:0
评论:0
唐朝高季辅人物简介,及轶事典故,早年经历高季辅年轻时勤奋好学,精通武艺,以孝母闻名,隋末时纠集数千人,参

  早年经历

  高季辅年轻时勤奋好学,精通武艺,以孝母闻名,隋末时纠集数千人,参与农民起义。武德元年(618年)十月,高季辅与李密部将李育德(一作李厚德)、刘德威、贾闰甫等一同投降唐朝,被授为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

  累职升迁

  贞观元年(627年),高季辅被擢拜为监察御史。他弹劾大臣,不畏权贵,后又升为中书舍人。

  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命近臣评论时政得失。高季辅提出五条建议,深得太宗赞赏。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加授高季辅为太子右庶子。

  贞观十八年(644年),高季辅又兼任吏部侍郎,并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image.png

  升任宰相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留皇太子李治在定州监国,并命高季辅与高士廉、刘洎、马周、张行成等人一同执掌机要政务,辅佐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高季辅与张行成在太极殿拥戴太子李治继位,史称唐高宗。高季辅被任命为中书令,兼检校吏部尚书、监修国史,并封蓚县公。

  永徽二年(651年),高季辅改任光禄大夫、侍中。

  永徽三年(652年),唐高宗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命高季辅兼任太子少保。

  病逝家中

  永徽四年(653年),高季辅因风疾卧病在家。唐高宗命其兄宗正少卿高季通前去探病,并经常派宦官前去观察他的进食情况。是年十二月(654年1月),高季辅病逝,时年五十八岁。唐高宗废朝三日,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赐谥号为宪。

  天宝六载(747年)正月十二日,高季辅与尚书右仆射褚遂良、太尉刘仁轨一同配享高宗庙廷。

  轶事典故

  隋朝末年,高季辅的兄长高元道在汲县(治今河南卫辉)担任县令,结果在百姓叛乱中遇害。高季辅当时才二十余岁,亲自率众出城,手刃仇人,将其首级祭于兄长墓前。

  贞观年间,高季辅多次上疏,陈述时政得失。唐太宗特意赐他一块钟乳石,道:“你进献的良言,如同药石一样,能救治国家。我便赐你药石,以此作为回报。” [23] 后人便用“药石之言”比喻诚意劝人改过的良言。

  韦思谦是唐代名臣,“振举纲目,朝廷肃然”,但早年因曾在公事上犯有过失一直考评不高,多年都未能升迁。高季辅主持铨选,却将韦思谦提拔为监察御史。他道:“我主管吏部以来,只发现韦思谦这么一个真正有才干的人,又怎能因其小过而弃其大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高季辅
生平他的祖父高表是北魏或东魏的安德太守。父亲高衡是隋朝的万年县令。高季辅年少时就学习文学和武艺,为母服丧时以孝闻名。他的哥哥高元道是汲县(今河南新乡市)县令,618年隋炀帝死后,隋朝崩溃,汲县人造反,高元道被杀。高季辅带领哥哥的部下,手刃杀兄的凶手,斩首以祭其兄之墓。之后他也参加了农民起义。不久他和李密的部下武陟人李育德(两唐书作李厚德)一起投降了唐朝。唐高祖授高季辅为陟州(今河南焦作市)总管府户曹参军。唐太宗继位后,授高季辅为监察御史,弹劾有错误的大臣,不畏权贵。之后转任中书舍人,贞观八年(634年),太宗召近臣,令评价时政得失。高季辅上封事五条,建议:提升、重用正直诚实清廉的官员。减少对人民的征募徭役。控制公主王公的奢侈之风。提高地方官员的薪俸待遇。提高皇弟作为长辈在皇子面前的威严。唐太宗看后,深以为然。十七年(643年),授高季辅为太子李治的右庶子。高季辅又上疏切谏时政得失,唐太宗特...
· 唐朝杨再思人物生平简介,轶事典故一览
杨再思早年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被授为玄武尉,累迁至天官员外郎,后任左肃政台御史大夫(一作御史中丞)。延载元年(694年),武则天擢升杨再思为宰相,授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元年(695年),杨再思改任凤阁侍郎,仍加授同平章事,后又兼任太子右庶子。圣历二年(699年),杨再思被免去宰相之职,复任左肃政台御史大夫。长安四年(704年),武则天在台阁寺监诸司中挑选官员二十名,充任地方刺史。其中,杨再思出任神都副留守。他于当年七月再次拜相,担任内史。后来,杨再思又以宰相的身份兼任京兆府长史。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杨再思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留守,封弘农郡公,不久又兼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后来,杨再思升任中书令,又改任侍中,进爵郑国公,并充任顺天皇后奉册使。神龙二年(706年),驸马都尉王同皎谋诛武三思,结果消息泄露,被诬以谋反。唐中宗命杨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
· 唐朝宰相高季辅的简介:他的历史评价如何?
高季辅简介上提到高季辅是唐朝的宰相,生于公元596年,字季辅,祖籍在德州的蓚县级今天的河北景县。公元654年,高季辅病逝,,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并赐谥号为宪。网络配图高季辅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勤奋好学,孝顺母亲,还精通各种武艺。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汲县的百姓发生叛乱,高季辅的哥哥当时在汲县担任县令,在这场叛乱中不幸遇难身亡。于是高季辅带领士兵出城迎战,手刃敌人,为兄长报仇,最后将叛军首领的首级祭祀在兄长的坟墓前。后来高季辅参加了起义军并集结了一千多号人马和李厚德一起投降唐朝了,朝廷封高季辅为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唐太宗即位后,高季辅被拜为监察御史,在朝中,高季辅大力弹劾大臣积极进谏,不久后就被封为中书舍人。贞观八年即公元634年,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高季辅便被拜为天子的右庶。公元644年,高季辅被封为银青的光禄大夫,还兼任吏部侍郎。高季辅当时主要负责主持铨叙,并以允当著称,唐太宗...
· 王及善人物生平,轶事典故及历史评价
王及善的父亲父王君愕于隋末率义军投唐,拜大将军,贞观十九年(645年),王君愕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时战死辽东。年仅十四岁的王及善以父荫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唐高宗时,调任左奉裕率。皇太子李弘居春宫时,因宴饮之乐命宫官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臣只应当守自己的本职,这倒行而舞不是臣的任务。臣如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李弘道歉而让他离开。高宗听到此事而特加奖慰,赐绢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卫将军,唐高宗对他说:“朕因为你忠心谨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职。他人非征召不能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身边,卿知此官贵否?”不久,因病免职,没多久又起用任卫尉卿。仕途变迁垂拱年中(687年),王及善任司属卿。当时,山东饥荒,王及善任巡抚赈给使。不久,任春官尚书,秦州都督,又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准允并加授光禄大夫。神功元年(667年),契丹作乱,山东不安,又起用他...
· 明首辅徐溥简介徐溥的轶事典故
徐溥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人,明朝大臣,历经四朝,为四朝大臣。徐溥生于公元一四二八年,去世于一四九九年,享年七十二岁。景泰五年,得一甲第二名进士,也就是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明宪宗初年,徐溥被选拔为左庶子,后又升太常卿兼学士。从此一路高升,历任礼部右侍郎、左侍郎(古时以左为尊,因此左比右大)、吏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礼部尚书、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此后升任首辅。弘治七年,加少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弘治十一年,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徐溥历经景泰,宪宗,孝宗,弘治四朝,辅佐了四外皇帝,他的官衔一路细数下来,竟如此之多。徐溥为官严谨,进退有度,遇事从容应对,虽屡遇大狱,但能屈能伸,几经沉浮仍能安静守成。他一生清正廉洁,深受皇帝器重。历任四朝,辅佐四外皇帝,还能安稳回乡,就可见他有多么受器重,也是多么会审时度势了。他曾经多次向皇上请求辞官,直到老的眼睛看不见,写奏疏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