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时期文学家桓范的历史事迹及人物评价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9
转发:0
评论:0
三国时期文学家桓范的历史事迹及人物评价,桓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三国时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

  建安末年,入丞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为羽林左监。魏明帝时,历任中领军、尚书、 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正始年间,升任大司农,为曹爽出谋划策,号称"智囊 ",高平陵之变爆发后,力劝曹爽挟魏帝曹芳到许昌,曹爽不听。高平陵政变后,与曹爽及其党羽皆被司马懿诛杀,著有《世要论》12卷或称《桓范新书》。

  桓范颇有文才,雅善丹青,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其为中品。

image.png

  《三国演义》里的桓范基本与史书所载相同,高平陵之变里,桓范冲出城去劝曹爽起兵,曹爽却只知道一直流泪,也没拿定主意。桓范进入大帐,再次催促,曹爽把剑一扔,叹了口气,说:"我不起兵,情愿丢了官,做一个平民财主就满足了。"桓范立即大哭起来,退到帐外,说:"曹子丹一向以多智自信。可他现在这三个儿子,简直是蠢猪!"一个劲儿地痛哭不停。曹爽终于交出了将印,众军一轰而散,他们回城时,并没有一个人陪同。桓范也低着头,不声不响地入城而去。经过审理,曹爽一伙被判了死刑,灭其三族。城门守将司蕃又揭发了桓范矫诏出城。口称太傅谋反的事,以"诬人反情,抵罪反坐",桓范被论斩夷族。

  《魏略》:"范前在台阁,号为晓事,及为司农,又以清省称。"

  王广:"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华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加变易朝典,政令数改,所存虽高而事不下接,民习于旧,众莫之从,故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

  张彦远:"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

  苏轼:"司马懿讨曹爽,桓范往奔之。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范说爽移车驾幸许昌,招外兵,爽不从。范曰:'所忧在兵食,而大司农印在吾许。'爽不能用。陈宫、吕布既擒,曹操谓宫曰:'公台平生自谓智有余,今日何如?'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仆尝论此二人:吕布、曹爽,何人也?而为之用,尚何言知!臧武仲曰:'抑君似鼠,此之谓智。'"

  陈普:"和备淆骸赤洛阳,骑疏应共枕红妆。乾坤无地容何邓,何必舁尸赴许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时期大臣兼文学家、画家——桓范,桓范的个人作品及轶事典故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建安末年,入丞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为羽林左监。魏明帝时,历任中领军、尚书、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正始年间,升任大司农,为曹爽出谋划策,号称"智囊",高平陵之变爆发后,力劝曹爽挟魏帝曹芳到许昌,曹爽不听。高平陵政变后,与曹爽及其党羽皆被司马懿诛杀,著有《世要论》12卷或称《桓范新书》。桓范颇有文才,雅善丹青,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其为中品。个人作品《隋志·法家》、《世要论》十二卷,为魏大司农桓范撰写,梁有二十卷,后来丢失。《新唐志》与隋同,《旧唐志》里作《代要论》十卷,后各书引用,或称《政要论》,或称《桓范新书》,或称《桓范世论》,或称《桓公世论》,或称《桓子》,或称《魏桓范》,或称《桓范论》,或称《桓范要集》。《群书治要》载有《政要论》十四篇...
· 桓范是谁?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桓范的生平简介
桓范(?-249年),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建安末年,入丞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为羽林左监。魏明帝时,历任中领军、尚书、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正始年间,升任大司农,为曹爽出谋划策,号称"智囊",高平陵之变爆发后,力劝曹爽挟魏帝曹芳到许昌,曹爽不听。高平陵政变后,与曹爽及其党羽皆被司马懿诛杀,著有《世要论》12卷或称《桓范新书》。桓范颇有文才,雅善丹青,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其为中品。早期经历桓范于建安末年入丞相府。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为羽林左监,因为有才学,与王象等共撰《皇览》。明帝时任中领军、尚书,后迁征虏将军、东中郎将,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任内与徐州刺史郑歧有房屋纠纷,桓范意图用使持节的职权斩杀郑歧,被郑歧上奏告发而免官。后迁任兖州刺史又不得意。随后要迁任冀州牧,但桓范因...
· 清朝文学家端木埰的历史事迹,端木埰的评价及影响
端木埰的词学渊源,远接以张惠言和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余绪,近承同乡前辈金伟君和其尊人学说,兼采祁寯藻的词学趣味,旁师浙西派传人周之琦,在传承旧说的基础上折衷出新,导引晚清词学的发展方向。他的词学特征和学术背景都具有浓重的历史痕迹。端木埰在《碧瀣词》自序中曾说到自己的词学渊源,始于清道光戊申(公元1848年),其时因江宁水灾,金伟君先生从采蘩桥移居天禧寺之听风阁,与端木埰寓所相距不过数武,因得时相请益,同侍先生侧的还有杨朴庵、许仲常、钱渐之、僧花雨以及端木埰之家兄数人,适逢金伟君填“秋影”、“秋声”两词,诸生为慰先生穷愁之闷,遂群相唱和,联为“听松词社”。据端木埰自序所云:“仆虽从事于斯,茫然不知词为何物。先生为约略指示。”先生所指示的学词路径包括两点:其一,多读宋词别集,以明词曲之别;其二,严奉万树《词律》。同时因为金伟君与端木埰之先君交厚,因得知其先君即已嗜词,只是吟成即毁,故家中无片纸...
· 三国时期郤正人物生平简介,历史评价
郤正祖父郤俭本为河南郡偃师县人,汉灵帝末年任益州刺史,但为益州黄巾军所杀。时天下大乱,故郤正父亲郤揖留在了益州。郤正年幼时郤揖就跟随孟达投降曹魏,母亲亦改嫁他人。虽孤苦无依,但郤正却安于贫困的生活,且广泛地阅读古代典籍,弱冠年纪即善于写作文章,因而被蜀汉朝廷召为秘书吏,又调任令史,升任秘书郎,官至秘书令。耽意文章郤正自从到蜀汉宫中任职,与宦官黄皓相互共事历经三十余年,后黄皓渐得后主刘禅宠信,地位显贵,并得以把持朝政,郤正不为黄皓喜爱,亦不为其憎恶,故俸禄不超六百石,但却也躲过祸患。郤正为人淡泊名利,醉心于文学,从两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傅毅、张衡、蔡邕等名家所著之散文辞赋,到三国时期各种优秀的文章、论著,凡是当时益州能有的,郤正就加以钻研探讨,几乎全部读过。郤正又效仿前代儒者,用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所著《释讥》,学习了东汉文学家崔骃《达旨》的体例,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淡泊安宁的心...
· 三国时期国渊人物生平简介,历史评价一览
国渊年少时曾师从事奉郑玄。后来与邴原、管宁等人到辽东郡躲避兵乱。返回故乡以后,被曹操征召任司空掾属,每次在曹公府上议论政事,常常正色直言,谦让无私。曹操想广泛地兴办屯田,让国渊主持这项事务。国渊屡次陈述应当增减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百姓数量,设置官吏,明确考核的办法,五年的时间里,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竞相勉励,乐于这项事业。治理地方曹操征讨关中,让国渊任居府长史,主管留守事宜。田银、苏伯在河间县谋反,田银等人失败后有许多余党,都应该依法治罪,国渊认为这些人不是首恶分子,请求不对他们执行死刑,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依赖国渊这个建议得以活命的有一千多人。写战胜贼兵的文书,旧例往往夸大,以一为十,到了国渊上报斩杀首级数量的时候,实有多少就报多少。曹操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国渊说:“在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首捕获士兵数量的人,是想要夸大战绩,并且用来显示给百姓去看、去听。而河间在我们境域之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