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弗兰兹·卡夫卡个人简介
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人物经历
1883年7月3日,卡夫卡生于布拉格一商人家庭。“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是“寒鸦”的意思,卡夫卡父亲的铺子即以寒鸦来作店徽。而“卡夫卡”在希伯来语中是“穴鸟”的意思(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都是犹太人的语言)。
1901年,卡夫卡入布拉格卡尔·费迪南德语大学,先攻读化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和艺术史,后改学法律。1902年夏天去利勃赫(易北河畔)度假。初次与布洛德相遇。1903-1904年开始创作《一场斗争的描写》第一稿。1907年开始创作《乡村婚事准备》以及其他早期作品(已遗失)。
1908年,开始任职于工伤事故保险公司。3月在《希佩里昂》杂志上首次发表作品。1909年,在《希佩里昂》杂志上发表《一场斗争的描写》中的两个部分。开始记日记。9月与布洛德兄弟同去意大利里瓦和布雷西亚,观看飞行表演。
1910年,在《波希米亚德文报》上以《观察》为题发表一组短篇散文作品。10月与布洛德兄弟去巴黎。1911年,夏天与布洛德游历苏黎世、卢加诺、梅腊诺和巴黎。之后卡夫卡独自在苏黎世附近疗养。创作《旅游日记》。
1912年,开始创作长篇《下落不明的人》 (即《美国》)。夏天与布洛德去莱比锡和魏玛。之后,独自留在哈尔茨山中的一个山城疗养。8月13日与费莉丝相识;8月14日将《观察》手稿寄给罗沃尔特出版社。创作《判决》和《变形记》。(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美国》。)第一本作品《观察集》出版(12月)。1913年《司炉》发表(5月)。游历维也纳,威尼斯和里瓦。
1914年6月10日,卡夫卡在柏林与费莉丝·鲍尔订婚。6月11日在日记中写下小说片断《村子里的》 (《城堡》的最早雏形)。9月去吕克等地旅行。7月2日解除婚约。同年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写作《审判》,完成《在流放地》。
1915年与费莉丝重逢。继续写《审判》。与妹妹艾莉去匈牙利旅游。《司炉》获冯塔纳奖。
1916年7月,与费莉丝去马利恩巴德。完成几篇短篇小说,后收入集子《乡村医生》:
1917年创作《中国长城修建时》。继续写作《乡村医生》里的短篇小说。7月与费莉丝再度订婚。8月首次出现肺病症状,9月4日确诊患肺结核。9月12日暂时离开保险公司。研究克尔恺郭尔的作品。创作《箴言》。12月在布拉格与费莉丝再度解除婚约。
1919年,夏天与尤莉·沃里采克订婚。写《致父亲的信》。 《在流放地》出版。
1920年,卡夫卡在梅腊诺度病假。认识密莱娜。5月短篇小说集《乡村医生》出版。9月与尤莉·沃里采克解除婚约。夏秋两季回布拉格上班。年底在塔特拉肺病疗养院疗养。1921年在塔特拉。9月回布拉格。
1922年1月,去斯宾德勒米勒,2月返回布拉格,3月15日朗读《城堡》第一章。5月与密莱娜最后一次交谈。7月因病辞职。继续写作《城堡》。
1923年9月底,与朵拉·迪阿曼特同居。写作《地洞》、 《女歌手约瑟菲妮》、 《一条狗的研究》。短篇小说集《表演者》中的四篇小说付印。
1924年,卡夫卡病情恶化,3月14日返回布拉格。完成《女歌手约瑟菲妮》。6月3日去世。葬于布拉格。短篇小说集《表演者》出版。
1931年短篇遗著集《中国长城修建时》出版。1936年马克斯·布洛德主编的六卷本《卡夫卡文集》出版。1950-1958年马克斯·布洛德主编的九卷本《卡夫卡文集》出版。
个人生活
家庭
在卡夫卡一家中,这个内敛的作家被看做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特别是他的父亲,他对于他儿子的兴趣无法给予哪怕一丁点儿的理解。弗兰兹·卡夫卡越来越沉溺于文学当中,这与他的父亲关系甚大。
他的父亲赫尔曼·卡夫卡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而他早期的生活却非常艰难。赫尔曼·卡夫卡来自于一个农村家庭,在服完兵役后,他在布拉格开始慢慢积累财富。他是一个毫无温情可言的暴君,经常肆意的使唤和责备他的店员。即使是他自己的孩子,也每天都被他训斥,他认为他们应该表现得更好,并且应该感恩于他。此外,他一直对他的儿子们有一个明确的期望,即像他自己一样,坦诚、坚强、并且努力工作。
卡夫卡的父亲赫尔曼·卡夫卡智力不算出众,但作为犹太人经商是有方的,所以白手起家,成为富裕的妇女时装礼品店的老板。他只关心他的生意,对儿子的写作事业并不理解,更谈不上支持,加上他对子女的家长制管教方法,使卡夫卡在心理上从小就笼罩着威权的压力。这成为卡夫卡创作中“代沟”主题和慑强主题的生活原型。
弗兰兹·卡夫卡后来(1919年)曾给他的父亲写过一封将近一百页的信,但他却始终没有将信寄出。在这封信里面,他描述了他在童年所受的创伤:他无比倾慕他那强势的,几乎决定一切的,并且每件事都能做出正确决定的父亲。然而他对儿子们只有轻蔑的嘲讽,对于弗兰兹所热衷的事情,他表现出的只有鄙视。这场父子之间实力悬殊的斗争的结果只有一个——这个本来就腼腆的男孩变得更加内向,并且几乎不再说话了。
恋爱
1923年卡夫卡与朵拉热恋,却遭到父亲的反对。父亲对他说:“她多半是穿了一件特别的衬衣,布拉格的犹太女人们就会用这一套来勾引男人,你一见到这件衬衣,自然就决定娶她了”。
1924年6月3日,卡夫卡去世。当卡夫卡的棺木放入墓穴时,朵拉拼命往坟墓里跳,被在场人员紧紧抱住。
卡夫卡一生三次订婚,三次解除婚约,究其根本原因,乃是卡夫卡对家庭生活将毁掉他的写作所赖以存在的孤独的恐惧。在他所钟情的写作面前,常人视为理所当然的婚姻其实毫无位置可言,而他个人,也不过是这古老的伟大事业心甘情愿的祭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