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帝师杜正伦做了什么错事,惹得李世民大怒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1
转发:0
评论:0
帝师杜正伦做了什么错事,惹得李世民大怒,杜正伦,秀才出身,出类拔萃,隋朝时每年全国选拔秀才不过十余人,杜正伦就是其中

  杜正伦,秀才出身,出类拔萃,隋朝时每年全国选拔秀才不过十余人,杜正伦就是其中一个,更奇妙的是,在隋朝不多的秀才指标中,杜正伦一家占去了仨,其兄弟杜正玄、杜正藏都是隋朝秀才,一门三秀才,还让不让别人活了。开句玩笑话,如果杜家人上街遭到莫名其妙的殴打,不用问,一定是落第秀才干的!

image.png

  杜正伦在贞观元年经魏征推荐出任兵部员外郎,后来一路青云直上,到贞观六年已经受李世民赏识升任中书侍郎,不久加授朝散大夫,出任太子右庶子。

  对于这次任命,李世民很重视,特地把杜正伦召来语重心长地嘱咐了一番,大体意思说,太子对于国家而言很重要,必须找出色的人辅佐,所以我就找到了你,我身边也需要你这样的人,这次是忍痛割舍让给了太子,这一下你知道这次任命的轻重了吧!

  接受任命的杜正伦从此活跃在太子的身边,最初的几年,波澜不惊,太子表现不错,杜正伦表现不错,李世民也很满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发生了变化。当时李承乾患有足疾,行动不便,经李世民批准,李承乾在痊愈之前不必朝谒,安心在太静养。

image.png

  在李承乾静养一段时间之后,李世民极为痛心地发现,以前那个乖孩子李承乾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远离君子、亲近小人的问题青年。为此李世民专门把杜正伦召来深谈了一次,李世民说道:“我儿疾病,乃可事也。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

  李世民说这话是发自肺腑的,杜正伦听这话也是肝脑涂地、头脑发热。结果头脑一发热,就干了一件错事,他居然把这些话一股脑地都告诉了李承乾。

  其实杜正伦也是有苦衷的,作为太子右庶子的他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身板差点没累垮。然而多次劝谏下来,他的话就成了一阵风,说完了,刮过了,在李承乾那里没有留下一丝痕迹。被逼急了的杜正伦这次想出了最后的撒手锏:“

  不老实,我告诉你爸去!”

image.png

  地上祸你不惹,你偏去惹天上的祸,这下大嘴杜正伦算是捅了马蜂窝。自觉委屈的李承乾给父亲李世民上了一道奏折,为自己极力辩解了一番,话里话外告诉李世民,你告诉杜正伦的话我都知道了,但是我不服,我很委屈!

  接到儿子这样的上奏,李世民郁闷不已,本来想好好教育儿子,没想到杜正伦这个大嘴一张嘴就把自己给卖了,这不等于告诉太子了,自己不信任他吗?为人父者怎么能告诉儿子,我不信任你呢?

  郁闷中的李世民召来了杜正伦,责问他为什么泄露了自己的话,杜正伦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完了,杜正伦居然把自己当成大灰狼吓唬太子,有这么当老师的吗?

  盛怒之下的李世民一挥手,杜正伦,你给我一边待着去!

  自此杜正伦长时间混迹于老少边穷地区,先后出任过谷州刺史、交州都督(今都督府设在今越南河内),贞观十七年还因为与侯君集有关联流配州(今越南境内的荣市),直到唐高宗显庆年间才得以重新启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杜正伦
生平隋朝隋文帝仁寿年间,杜正伦与其兄杜正玄、杜正藏通过了科举。隋代举秀才止十余人,杜正伦一家已有三秀才,时甚称道。杜正伦精于文学,特别精通解释经典。在隋朝为羽骑尉。唐高祖建立唐朝取代隋朝,杜正伦为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总管府录事参军。唐高祖的儿子秦王李世民闻其名,令他入直秦府文学馆。626年,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尚书右丞魏徵推荐杜正伦才能古今无比,唐太宗在627年以杜正伦为兵部员外郎。628年,杜正伦为给事中兼知起居注。一次,唐太宗表示:“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杜正伦回答:“君举必书,言存左右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他二百段绢。630年,杜正伦升迁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官。632年,杜正伦和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都上封事称旨,太宗皇帝为他们设宴...
· 杜正伦是什么人?杜正伦人物生平简介
杜正伦在隋朝仁寿年间与兄长杜正玄、杜正藏一同考中秀才。他善写文章,精通佛典,后被授为羽骑尉。隋代仅有秀才十余人,而杜家却一门三秀才,因此受到时人称道。唐朝武德年间,杜正伦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后被秦王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招纳,进入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627年),尚书右丞魏徵上表举荐杜正伦,称其才能古今无比。唐太宗遂擢升杜正伦为兵部员外郎,并对他道:“我让大臣推荐行能出众之人,并不是我偏爱这种人,而是因为他们对百姓有益处。而对于宗室勋臣中品行才干不佳的人,我绝对不会任用他们。我现在任用你,是因你忠诚正直,希望你能称职。”贞观二年(628年),杜正伦又改任给事中,负责记载《起居注》。唐太宗曾道:“我坐朝理政,每讲一句话,都要先思考这句话是否有益于百姓,所以我不敢多说话。”杜正伦答道:“君主言行都要记录在史书中,我的职责便是撰写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忠职守。陛下如有片言只语违背道理,不仅...
· 唐朝宰相杜正伦
杜正伦[公元五七五年左右至六五八年],字不祥,相州洹水人。约生于陈宣帝太建中,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年约八十余岁。隋仁寿中,举秀才。隋代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舆弟正玄、正藏俱擢第。一门三秀才,为当时称美。调羽骑尉。唐太宗时,直秦王府文举馆。贞观中,累进中书侍郎,论事称旨。显庆初,进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封襄阳县公。李义府同执政,不能下,出补横州刺史卒。正伦善属文,著有文集十卷,(新唐书志及旧唐书本传)行于世。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胜也。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
· 唐朝宰相杜正伦
杜正伦(?-658年),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唐朝宰相。杜正伦出身于洹水杜氏,隋朝时考中秀才,曾授羽骑尉,入唐后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并进入秦府文学馆。贞观年间,杜正伦历任兵部员外郎、给事中、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封南阳县侯。因漏泄禁中语,被贬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后受李承乾谋反案牵连,被流放O州。唐高宗显庆年间,杜正伦拜相,初授黄门侍郎、同三品,后又升任中书令,进爵襄阳县公。显庆三年(658年),杜正伦因与李义府不和,被诬告结党,贬任横州刺史,不久病逝。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杜正伦在隋朝仁寿年间与兄长杜正玄、杜正藏一同考中秀才。他善写文章,精通佛典,后被授为羽骑尉。隋代仅有秀才十余人,而杜家却一门三秀才,因此受到时人称道。唐朝武德年间,杜正伦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后被秦王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招纳,进入秦王府文学馆。累职升迁贞观元年(627年),尚书右丞魏徵上表举荐杜正伦,称其才...
·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杜正伦
正伦(?-658年),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唐朝宰相。杜正伦出身于洹水杜氏,隋朝时考中秀才,曾授羽骑尉,入唐后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并进入秦府文学馆。贞观年间,杜正伦历任兵部员外郎、给事中、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封南阳县侯。因漏泄禁中语,被贬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后受李承乾谋反案牵连,被流放驩州。唐高宗显庆年间,杜正伦拜相,初授黄门侍郎、同三品,后又升任中书令,进爵襄阳县公。显庆三年(658年),杜正伦因与李义府不和,被诬告结党,贬任横州刺史,不久病逝。主要成就贞观年间,杜正伦被唐太宗选为东宫辅臣,教导太子李承乾。他出入于皇帝所在的太极宫与太子所在的东宫,参与机密,以干练著称。担任宰相后,杜正伦又上疏高宗,建议精简入流品官。轶事典故杜正伦出身洹水杜氏,与京兆杜氏同出一祖,但支系较远。他曾请求与京兆杜氏连宗,却被拒绝,便怀恨在心。京兆杜氏聚居处名为杜固,相传有旺盛发达的地气,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