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朝宰相韦执谊:风波跌宕的宦海生涯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2
转发:0
评论:0
唐朝宰相韦执谊:风波跌宕的宦海生涯,我国历朝历代都不乏革新,成败缓急累载史册。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有誓死相抗的守旧

  我国历朝历代都不乏革新,成败缓急累载史册。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有誓死相抗的守旧,两种势力常常演化成朝廷党争或皇室。失败的一方要么被赐死,要么被贬,黜谪戍边屡见不鲜。隋唐至明中,海南一直是贬谪流人的重要去所。往往越是重臣贬得越远,而“唯崖州地望最重”。海岛崖州一地,李唐一代,贬谪于此的宰相就有十多位之多。唐永贞元年(805年),顺宗被迫内禅给宪宗后,发生著名的“二王十司马”事件,宰相韦执谊作为改革核心人物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最后落籍并卒葬于今海口市龙泉镇。

  韦执谊(764-812年),字宗仁,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的长安韦氏乃是官宦世家、名门望族,据考证前后出过十四位宰相。韦执谊自幼敏慧峻拔,德宗贞元壬戌年中进士、殿试策论第一,授官右拾遗。德宗常与之诗歌唱和,甚至允许他出入禁中,以备顾问。母丧丁忧结束后为吏部郎中。顺宗立,中风不能亲政,王叔文专权,提携他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成为宰相。也从此踏上了风波跌宕的宦海不归路。

  永贞改革与“二王八司马”事件

image.png

  韦执谊的政治人生与“永贞改革”紧密相关。顺宗在德宗朝做了近二十年的太子,最后做成哑巴,德宗也因此受打击而驾崩。李诵于公元805年带病继位,是为顺宗。顺宗无法亲政,仅宦官李忠言、美人牛昭容侍奉左右。外面,凡事委托给翰林学士王叔文、王伾,史称“二王”,领导改革,起用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韦执谊等革新派,内外编织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行政途径。他们大多是出身低级官僚的新贵,锐意进取,想通过改革改变中道衰落的唐帝国,但也不乏政治投机者。他们围绕打击宦官势力和藩镇割据这一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罢宫市、废五坊使、蠲免苛杂、停进奉、打击宦官、抑制藩镇、裁减宫中闲杂人员,还重启停止十年的量移制度。短短几个月,就因成绩斐然以致市里欢呼。是为“永贞改革”。

  但改革领袖自己的能力和品德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二王,贪鄙霸道,且自立朋党,搞小圈子。常日夜与其党故意屏开外人窃窃私语,人莫测其所为,毫无台阁大臣的风度。霸道起来常常失去起码的礼让谦恭。把杜佑、高郢、郑珣瑜几个天下有重望的宰相摒除在改革圈子之外,他们相次引退。

  这样缺少政治谋略的做法导致改革失去传统正面政治力量,也让改革的名声大打折扣。正直之士都羞与为伍。在高郢、郑珣瑜退出前,宰相贾耽也因厌恶王叔文党用称疾不出,屡乞骸骨。武元衡(唐代诗人、政治家、武则天曾侄孙)乃才略耿直的君子,王叔文却以小人心态利诱之,不为所动,便谪降之。如此一来,当宦官和藩镇反扑时,就立即显现出改革前途之虞了。也终于在公元805年,藉顺宗再次中风之机,俱文珍等宦官勾结藩镇势力,对改革进行反制,以顺宗多病、口哑为理由,逼迫顺宗退位,改元“永贞”,禅位于太子李纯,是为宪宗。革新派纷纷被贬斥。王叔文被贬为渝州(今重庆)司马,第二年被赐死。王伾贬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不久病死。其余柳宗元、刘禹锡等六人都被贬为边远州的司马,史称“永贞内禅”。是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韦执谊的贬谪及其政治性格

  改革派被驱逐之后,韦执谊也失去势力。他虽然还是宰相,但奄奄无生气,常处于惊恐状态,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听到人脚步声都心悸,一直到被贬。这可见他缺少那种进退寡悔的风度。狭隘的志局使他对宦海风波高度警惕,也非常好地解释了他的种种依违取巧的行迹。

  据新旧《唐书》载,韦执谊因岳父杜黄裳之故,惩罚被推迟到最后,但结果更糟糕,被贬到最远的崖州任司户参军。杜黄裳乃一代名臣,曾与裴延龄不和,十年留滞台阁没有升迁,等到他的女婿韦执谊为相,始迁太常卿。杜黄裳劝韦执谊帅群臣请太子监国。韦执谊以那种小心守官的心态劝责他不要刚得一官就轻言禁中事。杜黄裳勃然大怒:“黄裳受恩三朝,岂得以一官相买乎!”翁婿两相比较,可见出杜的高明正直。

  韦执谊的这种投机几乎贯彻了他从发迹到流贬的政治生命的始终,也是他与王叔文党保持距离的最好解释。第一次投机是德宗过生日时被东宫召见,太子不知如何展开话题,就随口说了一句:“君知王叔文乎?美才也。”韦执谊因此就开始交好王叔文。这是对未来的政治投资。也确实得到可观的回报。顺宗即位后,王叔文欲专国政,首引执谊为相。但韦执谊与王叔文并不完全一条心。在处置窦群、刘辟、羊士谔的问题上,韦执谊也一再否定了王叔文的意见。

  韦执谊并不是在坚持正义,而只是想通过与王叔文等保持距离来掩盖他依赖王叔文发迹的事实。事后又派人向王叔文道歉:“非敢负约,乃欲曲成兄事耳!”看出改革没有前途后,他越发不听指挥,以致王叔文党日夜计划复出,且决心必先斩执谊而尽诛不附己者。可惜大势已去,永贞内禅之后,好端端的改革也就这样被断送了。而韦执谊的才略也不足以自保,先是自掘坟墓派人监视太子,后又不听岳父杜黄裳劝拥立太子,以致虽然与王叔文保持距离,终必遗其咎。虽有杜黄裳援救,还是被贬到崖州去了。贬韦执谊崖州司马的制文说他“官由党进,政以贿成”。可见,永贞改革集团的身份是韦执谊被贬的根本原因。

image.png

  另据《旧唐书》载,在韦执谊还没显达时,就不喜人言岭南州县。等到为郎官后有次看四方地图,当看到岭南时就闭上眼睛命令撤走。入相后,所坐堂有图,十多天后才发现是崖州地图,深感不祥。这些暗示一切都是命定天数的叙事,不妨作为韦执谊对宦海风波险恶常怀惊惧的心理注释。

  贬谪贵人的德泽、胤祀遍天涯

  “由来君臣间,宠辱在朝暮”。韦执谊终被贬到最害怕的崖州。然而虽遭皇帝贬谪,却有幸得到地方官员的优待和重用。据非正史的《太平广记》记载,此时崖州刺史李甲特意写信给地方官说“多谢珍禽不随俗,谪官犹作贵人看”,要求他们善待韦执谊。这在贬官多被监视受尽屈辱的古代是非常罕见的。韦执谊也尽职尽责,用他的才干认真协助管理起一州事务来。几年时间,他兴修水利,教民垦殖种养,兴教育才,传播中原文化等等。据说都干得十分出色。尤其是他在当时的郑都兴修的岩陂塘水利,可谓恩泽一方。7年后,韦执谊病死于崖州。一年宰相,七年流贬,死时年仅48岁,后人称其“韦崖州”。

  韦执谊的墓葬位于今天的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雅咏村,坐北朝南,背倚山丘,面迎荷塘,半圆形的石砌围墙环绕在整个墓区的后面,墓冢用雕琢规整的石块叠砌而成。墓前树立着一块清代的石碑,碑刻“唐始祖赐进士翰林院礼部尚书延英殿相韦执谊文静公杜夫人范夫人墓”。

  韦执谊死后子孙落籍琼山,他也被尊为韦姓渡海琼公。现在可考的海南韦姓有两支:一支是唐德宗年间琼山郡守韦公干的后裔;一支便是韦执谊。据《韦氏族谱》记载,韦执谊被贬到崖州时,随带来杜、范二位夫人和三子、弟韦执询、执询子及妻弟杜宰。不久朝廷有诏“以事可原,蒙旨诏还,未及而卒”,于是“葬衙土,后诏归葬京兆”;又云“祖妣杜氏,丞相杜黄裳公之女。生子六人:曰承讽、曰承训、曰承议、曰承诰、曰承谕。当元和八年,特旨诏归京,各自受封,惟讽在琼邦,委姚氏……”。承讽当时定居在崖州郑都(今琼山十字路镇)韦村,承讽之孙韦文宣“移高岭,后化为黎”。韦执谊之弟韦执询之六世孙韦彦陵“入赘黎女,后化为黎。先三更,后包雷各村”。

  想其显赫至相却又遭贬崖州的一生,不禁令人唏嘘感慨。虽有之嫌的韩愈对其颇有微词,但私德之外,从历史大势而言,其在朝主持改革,在贬所传播文化,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清代以来,对永贞革新的评价逐渐增高。

  就永贞改革中的韦执谊而言,则尤其得到后世改革者们的推许。韦执谊被贬的40年后,另一个流贬海南的宰相李德裕在祭拜韦执谊坟墓时撰文祭悼之。共同的政治抱负和相同的命运结局,将韦执谊和李德裕这两个共贬崖城的唐代名相在感情上连在了一起。面对青冢孤坟,李德裕万分伤感。他高度称赞韦执谊的文学才华和治世谋略,认为他“德迈皋陶,公宣吕尚”,也为他遭受贬谪表示出极大的不平和愤恨,感叹其“一遘谗疾,投身荒瘴。地虽厚兮不察,天虽高兮难谅。野掇涧苹,晨荐柜鬯:信成祸深,业崇身丧”。李德裕之外杜牧也赞其“急于褒拔”。的确,韦执谊在其《市骏骨赋》就已表达了自己重视人才的思想。宋代“熙宁变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称赏韦氏为“天下奇才”,赞其文笔超群、策略异等,还特别肯定他完善修史之法。韦执谊重视实录,为做到真实客观,在监修国史时始创“日历”,较好地克服了“褒贬伤独见,编纪虑遗文”这一修史弊端。海南乡贤、清探花郎张岳崧曾以“祖德树宏谟,训主一经,三相高明照北阙;宗功垂大业,田开万顷,两陂利泽遍南溟”赞颂韦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陕西省-西安韦执谊
韦执谊(787~850),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韦执谊出身于京兆韦氏龙门公房,进士及第,早年历任右拾遗、翰林学士、南宫郎、吏部郎中,并与顺宗宠臣王叔文交好。永贞元年(805年),韦执谊被王叔文荐为宰相,先担任尚书右丞、同平章事,后改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协助王叔文推行永贞革新。宪宗继位后,王叔文集团尽遭贬斥,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韦执谊最终死于崖州。
· 揭秘唐朝宰相郑畋跌宕起伏的一生
郑畋简介上提到郑畋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任宰相,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郑畋生于公元825年,字台文,荥阳人,其父亲是桂管的观察使郑亚。郑畋画像郑畋十八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宣武军节约度的推官和秘书省的校书郎。公元846年郑畋因为书判出类拔萃被任命为直史馆事,但是还没有等到郑畋去上任,郑畋的父亲就被贬到了桂州即今天的广西桂林,郑畋便跟随父亲一起去了桂州。公元869年,唐玄宗病逝,郑畋被朝廷任命为从事,不久后,郑畋开始担任虞部员外郎,但是后来因为右丞相的阻挠,郑畋只能依然担任从事。公元864年,郑畋被任命为刑部的员外郎,后来担任万年县的县令。公元868年,刘瞻被授为宰相,于是推荐郑畋担任户部郎中和翰林学士,不久后又加任知制诰。公元869年,朝廷讨伐庞勋,郑畋当时负责起草诏书,因为他构思敏捷,诏书文笔又十分华丽,所以得到同僚不少好评。战乱被平定后,郑畋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和翰林学士承旨。公元870年...
· 唐朝宰相韦待价
韦待价]韦待价(?-689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象州刺史韦挺之子。韦待价出身于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历任左千牛备身、卢龙府果毅都尉、兰州刺史、凉州司马、萧州刺史、右武卫将军、凉州都督,封扶阳侯。垂拱元年(685年),韦待价拜相,授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后出任燕然道行军大总管,抵御。二年(686年),又升任文昌右相。永昌元年(689年),韦待价出任安息道行军大总管,进爵扶阳郡公,率军征讨吐蕃,结果在寅识迦河兵败,被除名流放绣州,不久病死。本名:韦待价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雍州万年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689年官职: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爵位:扶阳侯→扶阳郡公人物生平]编辑早年经历韦待价早年以门荫入仕,授为左千牛备身。永徽四年(653年),江夏王李道宗因房遗爱谋反案被流放象州。韦待价因是李道宗之婿,也受到牵累,贬为卢龙折冲府果毅都尉。累立边功戍守辽东期间,...
· 唐朝著名能臣宰相姚崇跌宕起伏的一生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721年,原本的名字叫元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氏。他是我国唐代初期的一位能臣,著名的政治家。他文武双全,能谋善段,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位皇帝,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点与唐初的能臣狄仁杰和娄师德一样。他曾经参与过旨在逼迫武则天退位,使唐中宗重登帝位的神龙政变。在唐玄宗登基之后被重用,是辅佐他开创”开元盛世”的重要大臣。图片来源于网络姚崇年轻的时候生性洒脱不羁,非常重视自己的名节。不过起初并不爱学习,而是对打猎、习武等比较热衷。直到二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勤奋读书,随后考取功名,担任了孝敬挽郎的职位,之后又被授予濮州司仓参军的职位,因为政绩突出升迁至夏官郎中的职位。在696年的时候,因为他处理契丹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叛乱果断及时,没有进一部扩大战乱,而被女皇武则天任命为夏官侍郎。此后便一路升迁,一直做到了宰相的职位。随后便先后辅佐了唐睿宗和唐...
· 董执谊故居
简要介绍:董执谊故居别称为“贞吉居”的董执谊故居,位于福州南后街西侧162号。新做了6扇大门,门前新塑造了刻版印书雕塑,这与董执谊曾经开办“味芸庐”刻书坊相符。人物简介:董执谊(1863-1942年),字藻翔,号藕根居士,出身书香门第。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出任盐官、咨议局议员。归辞,专心治学,喜藏书。在南后街开设过“味芸庐”书坊,主营地方文献和书籍。董执谊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修订、刊行了《闽都别记》。故居简介:清内阁大学士、末代帝师陈宝琛很欣赏董执谊仗义执言,正直与能干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功绩,给董家题了一块木匾“贞吉居”。“贞吉”典故出自《易经》“谓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乱则吉”。暗含对董氏人品气节的赞许和勉励。董执谊故居系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前后两进,两座毗连,四面风火山墙。建筑面积1413平方米。较具特色处为二进的花厅建筑。厅堂木构,四柱三开间,柱联曰:“廿载羡私居,苟有苟完,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