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路随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99
转发:0
评论:0
路随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么死的?,路随,又称路隋,字南式,唐朝官员,唐文宗年间任宰相。路随生于唐代宗年间的77

  路随,又称路隋,字南式,唐朝官员,唐文宗年间任宰相。路随生于唐代宗年间的776年,祖上阳平人氏,高祖路节为唐高宗兄越王李贞府东阁史祭酒。

  可惜的是,他的父亲路泌,在公元787年,陪浑瑊与吐蕃大相尚结赞缔盟,但是这场结盟只是吐蕃的阴谋,在结盟时,吐蕃设计伏击,想要俘虏浑瑊,但是阴差阳错,浑瑊逃跑了,幕僚很多被抓住就被俘杀,而路泌被俘并被带到吐蕃首都拉萨。在拉萨期间,路泌通晓佛学,为吐蕃赞普所重,但作为一个被俘虏的人,还被带去拉萨城好好生活,即便他想回到中原,皇帝也在怀疑他的忠心,直到死也没能获得回到中原的批准。

image.png

  这时候父亲刚被俘的路随还是一个孩童,长大后得知父亲被吐蕃所俘,日夜哭泣,坐时面向西面吐蕃方向,为父亲被俘而不吃肉。母亲告诉他,他长得像父亲,他便终身不照镜子。这种行为小编实在是不解,说不照镜子可以说是怕看着自己的面相想起与自己相像的父亲,但是不吃肉是什么鬼吃斋念佛,祈求父亲平安么? 公元803年,吐蕃写信求和,路随很高兴,如果双方结成同盟,那么父亲便可以返回家乡了,妻儿同聚,于是就给唐德宗上了三份表章请求答允求和,大力向促成此事,以至德宗派中使向他解释,说他不信任吐蕃求和,在等待吐蕃进一步示诚。德宗是被代宗时期吐蕃那假借结盟借口杀了众多将领文臣的事情给吓着了,如果吐蕃不给出进一步的诚意,就别想谈和,结果等待的结果让路随心灰意冷,吐蕃迟迟没有进一步的表示。直到唐宪宗年间,吐蕃时不时提议求和。听闻此,路随连续五次上表宪宗请求修好,还上表给宰相,希望获得更多的支持。朝中宰相裴垍和李藩也都明白他的苦楚和殷切希望,便都为他说话。

  和吐蕃最终议和后,810年,应宪宗要求,吐蕃送还路泌及其同僚判官郑叔矩的棺材、墓石和手书。宪宗追赠路泌绛州刺史,用公费安葬,可惜的是人已经死了,路随小小年纪便失去了父亲,十年如一日地望着西南方,希望父亲能平安归来,结果等待的时间太长,长得他父亲已经入土为安,化作一抔黄土。 路随的官职主要是史官,掌管史书修理记录,颇有文人气质,当有人送金帛致贺时,路随回应:我怎能因为公事获取私财?将礼物都退还了。可见其清廉,由于其平时的作风,文宗继位之后继续任用他,可见皇帝是信任他的,未将其视为弑杀敬宗的乱党。但也正是由于修史,给路随带来了一场纷争,先前韩愈监修唐顺宗实录时,写了很多宫禁之事,令宦官憎恨,他们常对皇帝说记录不实。路随将宪宗实录交给文宗后,文宗命他修改顺宗实录,路随上表就实录不实之处婉言致歉,但为涉事的正直及其作为史官的独立立场辩护。文宗因而修改了命令,建议,德宗、宪宗年间宫禁之事不可确证者皆删除,其余不改。 公元834年,路随生病,再加上年纪大了,就想告老还乡,皇帝不许。同年,文宗近臣郑注弹劾前宰相李德裕与文宗弟漳王李凑傅母杜仲阳勾结,路随不但不认为这件事是真的,还试图为李德裕辩护,因而为郑注所忌恨。被嫉恨并不可怕,怕的是嫉恨的那人身居高位又颇得皇帝喜爱,于是同年,路随被贬出长安,连皇帝的最后一面都没见上,就在长江中流的船上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路随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路随,又称路隋,字南式,唐朝官员,唐文宗年间任宰相。路随生于唐代宗年间的776年,祖上阳平人氏,高祖路节为唐高宗兄越王李贞府东阁史祭酒。可惜的是,他的父亲路泌,在公元787年,陪浑瑊与吐蕃大相尚结赞缔盟,但是这场结盟只是吐蕃的阴谋,在结盟时,吐蕃设计伏击,想要俘虏浑瑊,但是阴差阳错,浑瑊逃跑了,幕僚很多被抓住就被俘杀,而路泌被俘并被带到吐蕃首都拉萨。在拉萨期间,路泌通晓佛学,为吐蕃赞普所重,但作为一个被俘虏的人,还被带去拉萨城好好生活,即便他想回到中原,皇帝也在怀疑他的忠心,直到死也没能获得回到中原的批准。这时候父亲刚被俘的路随还是一个孩童,长大后得知父亲被吐蕃所俘,日夜哭泣,坐时面向西面吐蕃方向,为哀悼父亲被俘而不吃肉。母亲告诉他,他长得像父亲,他便终身不照镜子。这种行为小编实在是不解,说不照镜子可以说是怕看着自己的面相想起与自己相像的父亲,但是不吃肉是什么鬼……吃斋念佛,祈求父亲平安么...
· 裴冕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么死的?该怎么评价他
裴冕(703年——770年),字章甫,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宰相。裴冕此人不出名,但历史上对他的记载颇有些矛盾性。早年,裴冕无学术,但却恪守职责,而且处事果断,受到御史中丞王鉷的器重,与其交好,之后王鉷受到他弟弟谋反一事的牵连,被宰相李林甫抓住把柄,被玄宗刺死。当时李林甫权势滔天,裴冕却能不畏惧权势,前去帮王鉷收敛实体,并亲自将其埋葬在近郊,由此可见,裴冕此人的品行是不错的。知道报恩,也不畏惧权势。裴冕的功绩主要在于他拥立肃宗李亨,他明白时势,劝李亨前往灵武,并且多达五次劝进,希望李亨登上帝位。因此,在肃宗称帝之后,裴冕颇得重用,后被封为宰相,他生性忠勤,一心为公,颇得人心。上位后做的事情,就是为平定安史之乱积蓄钱财,因此他建议出卖官职爵位以及僧道度牒,以此积聚钱财,充作。这条建议其实并不太好,买官卖爵容易滋生不正之风,但迫于形势,肃宗也就采纳了这条建议。但是裴冕在具体运作之时,却...
· 杨绾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杨绾,生年不详,卒于公元777年,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代名相。当时,唐代论文人之才,有三层,第一层是诗才,第二层是史才,第三层是治世之才。但是杨绾是当时文人中的一朵奇葩,把自己关在家中,自己读书,孝敬母亲。可以说,杨绾完全是自学成才,但是他照样文辞,博通经史,九流七略无所不通,他痴爱读书痴到了什么地步呢?他读书的地方是独自开辟出来的一个小书房,除了放书的地方纤尘不染,书页多褶皱,但是没放书的地方,灰尘却起了一层又一层,他完全没那个心思去打扫。为什么说他是朵奇葩,爱读书爱到这种地步,他却丝毫没有去考科举的意思,祖上虽然是大官,但同时又是大儒,生活过得清贫,特也不靠祖上的名声来过活。整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读读书,和母亲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杨绾从两岁开始读书,读书到中年,还是陋室两间,读书之后就写点读后感,却又生怕见人,他是有自知的人,没见过大场面。写的文字不如意,便烧毁,只有知...
· 虞世南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擅长什么?
虞世南,字伯施,是唐朝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越州(浙江省)余姚人。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虞世南算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人物了,远在陈、随二代都做过官,到了唐朝时,他已经完全上了年纪,但是唐太宗还是颇为喜爱他,引为秦府参军,又授宏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同掌文翰,后来又担任著作郎,但是虞世南已年近古稀,多次想辞官,李世民不许,于是封他为永兴县子,后加封为永兴县公,所以世人也称虞永兴,虞世南的书法成就很高,也是老生常谈的内容,这里就不多赘述。政治上,虞世南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李世民喜欢逗逗他,《新唐书·虞世南传》中记载,唐太宗曾经作宫体诗,命虞世南接着和诗。虞世南谏道:“陛下作的诗诚然工巧,但诗体并不雅正。皇上所喜爱的,必然有人...
· 哪个朝代的进士最受重视?是唐宋还是另外的朝代?
哪个朝代的进士最受重视?是唐宋还是另外的朝代?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自隋代创建科举后,打破了以往的察举和门阀制度,为中下阶层的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机会。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举并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唐代时的进士大多通过权势举荐,宋代时对科举逐渐重视。进士身份真正受到追捧的时期主要是在明代,而且最主要的表现是进士出身的官员能很快进入核心权力机构,成为官僚体系的主体。《明史·选举一》说:“明制,科目最盛,卿相皆由此出。”科目中尤以进士科为重,明人陈于陛云:“古之选举专论行,今之进士专论文,似相备驰,然古以行举者未必便保其终如兹,科目虽以文进,而进士一科,尤为世所崇重。”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殿试上榜进士中,赵志皋、张位、沈一贯、朱赓、陈于陛、王家屏、于慎行七人先后为首辅大臣。另外,还有十八人担任尚书,官至“亚卿、中丞、三品京堂则五十二人。而七相中五人一品,二人赠一品,尚书中四人一品,二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