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孔颖达和孔子是什么关系?唐初十八学士之孔颖达生平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25
转发:0
评论:0
孔颖达和孔子是什么关系?唐初十八学士之孔颖达生平简介,孔颖达(574年—648年),字冲远(一作仲达、冲澹),冀州衡水(今属河北)

  孔颖达(574年—648年),字冲远(一作仲达、冲澹),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唐朝经学家,孔子的第31世孙。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南北诸多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

blob.png

  人物生平

  年少有名

  建德六年(574年),孔颖达出生。

  581年,孔颖达8岁,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隋文帝初年颇重儒术,“超抉奇隽,厚赏诸儒”,自京师达于四方,大兴学校,广置生徒。“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被史书称为:“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孔颖达也在这个时候走上了正规学习的轨道。因悟性特佳而“日诵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年长一些后,尤其明悉服虔所注《左传》,郑玄所注《尚书》、《礼记》,所笺《毛诗》,王弼注《周易》,还兼善历算之学,亦长于解属文。

  孔颖达同郡人刘焯名重海内,孔颖达造访时,刘焯一开始不不以礼相待,但一经孔颖达向他执经问难、发表意见,刘焯见其答难问对,出人意表,能发人之所未发,于是改容敬之。孔颖达坚决辞归,刘焯坚决要留孔颖达,孔颖达谢绝了。回家之后,孔颖达以教育授人知识为务。

  大业初年,孔颖达应举明经,对策高第,授任河内郡学博士。后来,隋炀帝广征天下宿儒,集中于洛阳,令国子秘书学士与天下大儒辨论,门下省纳言(侍中)杨达评第高下,以颖达为最。由于当时孔颖达年少,“先辈宿儒”对比不上他而心怀羞耻,于是暗中派遣刺客欲加害孔颖达,幸得杨玄感将孔颖达藏于府中,才使孔颖达幸免于难。之后,孔颖达补官位空缺而成为太学助教。因为隋末战乱而避乱于武牢,唐太宗平定王世充时,引孔颖达为秦府文学馆学士。

blob.png

  官职累迁

  武德九年(626年),孔颖达被擢授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孔颖达被封为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唐太宗刚刚即位,留心各种政务,颖达多次进忠言因而备受亲待。唐太宗曾问孔颖达说:"《论语》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是什么意思?"孔颖达回答道:"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深不可测,度不可知。《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凌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唐太宗对孔颖达的回答十分赞许。

  贞观六年(632年),累计除去旧职而任国子司业。一年多以后,升迁太子右庶子,仍兼任国子司业。与许多儒官议历及明堂,他们都赞同孔颖达之说。又与魏徵撰成《隋史》,加位散骑常侍。

  十一年(637年),又与朝贤修定《五礼》,所有疑滞,都谘决之。书成,进爵为子,赐物三百段。庶人承乾让孔颖达撰《孝经义疏》,孔颖达因文见意,更广规讽之道,学者称之。唐太宗因为颖达曾多次匡谏太子,于是赏赐孔颖达与左庶子于志宁各黄金一斤、绢百匹。

  十二年(638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

  十四年(640年),唐太宗亲临国学举行祭祀先圣孔子的释奠大礼,命孔颖达讲解《孝经》,讲解完后,孔颖达呈上《释奠颂》,唐太宗下手诏来称赞孔颖达。后来,李承乾不循法度,孔颖达每次都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对孔颖达说:"太子都长大了,哪适合你这样让他没面子?"孔颖达回答道:"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更加深切,承乾不能纳。此前,孔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人受诏撰定《五经》义训,总共一百八十卷,名为《五经正义》。唐太宗下诏曰:"卿等博综古今,义理该洽,考前儒之异说,符圣人之幽旨,实为不朽。"付国子监施行,赐颖达物三百段。当时又有太学博士马嘉运批驳颖达所撰《正义》,唐太宗下诏令孔颖达更改,孔颖达最终没有完成更改便去世了。

blob.png

  致仕终老

  十七年(643年),因年老退休。

  十八年(644年),图形于凌烟阁,赞词为:"道光列第,风传阙里。精义霞开,掞辞飚起。"

  二十二年(648年),去世,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号宪,享年七十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孔颖达简介唐唐朝时期著名经学家孔颖达生平
孔颖达编订《五经正义》,排除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于众学中择优而定一尊,广采以备博览,从而结束了自西汉以来的各种纷争;是他摒弃南学与北学的地域偏见,兼容百氏,融合南北,将西汉以来的经学成果尽行保存,使前师之说不致泯灭,后代学者有所钻仰;也由于他的《五经正义》被唐王朝颁为经学的标准解释,从而完成了中国经学史上从纷争到统一的演变过程。他是一个对中国经学具有总结和统一之功的大经学家。孔颖达——盛世鸿儒,字冲远(一作冲远、仲达、冲澹),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唐朝经学家。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
· 揭秘唐初大儒孔颖达和孔子究竟有没有关系?
孔颖达,一个摒弃各种偏见,融合南北文化的大家,时代更迭迅速,那孔颖达是哪个朝代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孔颖达出生在北周时期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在北魏为官,父亲在北齐为官,都十分公正,,因为从小家教很好,没有沾染半分的纨绔子弟的习气。孔颖达出生的北周政治清明,到了魏晋时期后,开始注重教育,身在世家的孔颖达自然天时地利,他十分聪明,领悟能力很好,对儒家思想把我的十分精准。孔颖达八岁的时候,北周外戚,杨坚取代了北周,建立了大隋,史上成为隋文帝。隋文帝早期,十分注重儒家学术,经常名人大家一起商讨,孔颖达也学习了很多,不过到隋文帝晚期,对儒家学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关闭了儒家的学校,只留下了一所,所以儒家学术有所萎缩。隋炀帝时期,又开始大兴儒家学术,孔颖达应时而出,隋炀帝十分敬仰他的能力,奉他为“太学助教”。隋朝大乱,李世民即位时求贤若渴,招揽天下的文人志士,孔颖达就在其中,包括孔颖达在内的事吧个...
· 唐朝经学家:孔颖达的生平简介
孔颖达(574年-648年),字冲远(一作仲达、冲澹),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唐朝经学家,孔子的第31世孙。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南北诸多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建德六年(574年),孔颖达出生。581年,孔颖达8岁,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隋文帝初年颇重儒术,"超抉奇隽,厚赏诸儒",自京师达于四方,大兴学校,广置生徒。"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被史书称为:"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孔颖达也在这个时候走上了正规学习的轨道。因悟性特佳而"日诵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 孔颖达墓和碑
孔颖达墓位于衡水市桃城区前马庄村西300米处,。现存墓地封土高1.5米,,竖有民国九年的墓碑,碑上刻“唐祭酒赠太常卿孔颖达先生”。1983年7月23日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贞观二十二年,孔颖达病死,其遗体陪葬昭陵――唐太宗墓(在陕西省西安),此墓为他的“衣冠冢”。孔颖达碑又名《孔祭酒碑》,于志宁撰文,无书人名氏,唐贞观二十二年二八四八一立,碑额有阳文篆书“大唐故国子祭酒曲阜宪公孔公之碑铭乙”十六字,正书,计三十五行,行七十六字。孔颖达为初唐时学者,太宗时官至国子祭酒,授爵为曲阜男,于贞观二十二年卒,卒后诏许陪葬昭陵,故此碑亦为昭陵陪葬碑之一,碑在陕西醴泉县昭陵南十里。从此碑书写者的楷法来看,极似虞世南之《孔子庙堂碑》有人疑为虞世南所书。后有人考孔颖达卒时前十年虞世南已作古,故断为非虞所书。据宋・黄伯思《东观馀论》云:“验其笔法,乃当时善书者规摹世南之书而为之者也,笔势遒媚,亦自可珍。...
· 孔颖达
年少有名建德六年(574年),孔颖达出生。581年,孔颖达8岁,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隋文帝初年颇重儒术,"超抉奇隽,厚赏诸儒",自京师达于四方,大兴学校,广置生徒。"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被史书称为:"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孔颖达也在这个时候走上了正规学习的轨道。因悟性特佳而"日诵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年长一些后,尤其明悉服虔所注《左传》,郑玄所注《尚书》、《礼记》,所笺《毛诗》,王弼注《周易》,还兼善历算之学,亦长于解属文。孔颖达同郡人刘焯名重海内,孔颖达造访时,刘焯一开始不不以礼相待,但一经孔颖达向他执经问难、发表意见,刘焯见其答难问对,出人意表,能发人之所未发,于是改容敬之。孔颖达坚决辞归,刘焯坚决要留孔颖达,孔颖达谢绝了。回家之后,孔颖达以教育授人知识为务。大业初年,孔颖达应举明经,对策高第,授任河内郡学博士。后来,隋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