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时期断案如神的小人物--胡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58
转发:0
评论:0
三国时期断案如神的小人物--胡质,东汉末年,曹操是个非常称职的领袖,他最大的能耐是能够礼贤下士,广揽人才,而且

  东汉末年,曹操是个非常称职的领袖,他最大的能耐是能够礼贤下士,广揽人才,而且知人善用,所以一时间“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在曹操的谋士集团中,就有这样一个人,名气不是很大,但是非常适用,这个人名叫胡质,字文德,安徽寿春人。 曹操结识胡质缘于一次官员离任时的例行觐见。 曹操问新提拔的一个官员,江淮一带有个人叫胡敏,很有威望,不知他年岁已高,可有子孙? 这个官员急忙回答,胡敏有个儿子,叫胡质,虽然不如他父亲能够处理国事,规划大局,但此人心思极为缜密,能够处理繁复的小事,属于能吏。 曹操两眼放光,来了兴趣,于是便征召胡质为河北馆陶县县令。

  胡质上任后,正赶上馆陶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县的谋杀大案,草民郭政与堂妹私通,杀了堂妹的丈夫程他,不曾想被程他的手下人冯谅撞见,于是告官。郭政与堂妹怕奸情泄露反诬冯谅,在大刑伺候下,一对奸人咬牙生抗,没出息的冯谅受不了酷刑折磨,屈打成招。 胡质到任后,仔细地审阅了讼状,感觉事有蹊跷,于是重新审理此案,发现郭政与其堂妹神色慌张,而且两人在呈堂供词时多次交换眼色,显然提前早巳串通。再审冯谅,案发时的情节时间地点都有较大误差,于是心里便有了底。接着分别羁押和审讯郭政和其堂妹,两人对细节的描述相互抵牾,大相径庭。原本已定诬告就要行刑的冯谅终被无罪释放,而作奸犯恶的郭政与其堂妹在事实指证面前心理崩溃,承认了所犯罪行。 胡质到任短短时间,处理了大量积案,将馆陶县治理的井井有条。 曹操最喜欢脚踏实地比较务实能干的官员,而反感夸夸其谈,眼高手低卖弄学问的知识分子,眼见胡质做事如此靠谱,于是征调胡质为丞相府智囊团高参。 大将张辽与他的谋士武周素来不和,因意见分歧日积月累积攒了很深的矛盾,于是张辽请求罢免武周,请求由胡质继任。 能做张辽的谋士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可是胡质却以患病为由推辞,弄得张辽很没面子。

image.png

  张辽没好气地责怪胡质:“我诚心诚意待你,你怎么能如此辜负我的心意呢?” 胡质条理分明地给张辽上了一课:“古人交往,看重的是对方的品行,你的谋士武周是个品行高雅的人,你却因为意见不合而积怨,我胡质才识浅薄,远不如武周,又怎能和你长期友好共存呢?” 一席话说的张辽面红耳赤,既感动又羞愧,他主动请求武周原谅,二人和好如初。 胡质不攀龙高枝,不落井下石,实事求是地弥合了将帅之间矛盾,一时传为美谈。 后来曹丕继位,提拔胡质做了一个郡的刺史。在任上,胡质再次显现了其目光如炬,断案如神的优秀才干。 当时有个读书人叫作卢显,不明不白地被人所杀,案发地没留下蛛丝马迹,案情进展毫无头绪,县衙一筹莫展,案子上报到了郡里。 胡质不动声色,微服暗访,发现卢显的妻子年轻貌美,在这段守寡的日子里,虽然哭哭啼啼的,但是并不悲伤,显然丈夫的死对她来说并不像天塌下来那样难以接受。

  胡质心里有了底,分析案情时,胡质对手下说,卢显一生没有仇人,可以排除仇杀的可能,但极有可能是情杀,因此可以将重点调查放在与卢显家驻地附近的青年男子身上,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展开调查。 有一个叫作李若的读书人在接受盘问时支支吾吾,神色慌张,于是胡质严加审问,李若牛唇对不上马嘴,破绽百出,理屈词穷下伏案自首,又是一桩奸情败露、谋害亲夫的奸杀案,真正的罪犯水落石出。 在任九年间,百姓安定太平。治下路不拾遗,盗贼灭迹。胡质每次获得赏赐,都分发给手下,军民都乐于为他效力。 除了断案入神,胡质还是一名卓越的军事指挥者。 三国时期因军阀混战,胡质领朝廷令主动出击,因军功被加封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 东吴大将朱然包围樊城,胡质率兵轻装赴援,手下将领都认为敌方来势汹汹,士气太盛,胡质却认为,樊城很小,兵力也少,如不急速驰援,恐城破人亡。于是在没有任何受命的情况下,胡质领兵星夜驰援,正是因为胡质的临机立断,兵贵神速,才使东吴无机可乘,不得已退兵,樊城之围遂解。 对于胡质的当机立断,朝廷大加赞赏,让他都督青、徐诸州军事。 胡质在任上广开农田,积蓄粮谷,还设置东征台,一边耕作,一边守备。又在各个城池之间修通渠道,以便水路舟船通行,严加防守积极备战。 在胡质任中,这个地区多年没有战事,显然这与胡质的未雨绸缪以及无懈可击有关,东吴面对胡质密不透风的防御无计可施。 公元250年,胡质去世,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唯有赏赐的衣物,以及无数书籍而已。朝廷下令褒扬胡质的清廉节操,并赐钱谷,谥号贞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时期的吉平: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吉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喜欢关注的永远是大人物的兴衰沉浮,对于小人物却总是选择性的遗忘。然而,你我皆凡人,很多时候,我们的眼中不应该只有帝王将相,更应该把视线移植到小人物的世界中来,原因无他,更多的时候,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缩影,他们的理念价值观也才是我们人性美好的追求。三国时期的吉平,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提起吉平这个人,相信有很多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如果说起衣带诏事件的话,就都会很熟悉了,而吉平就是衣带诏事件的主角之一。吉平是专为汉朝君臣看病的太医,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了董承和汉献帝密谋诛杀曹操的消息,然后他自告奋勇,充当完成这件事的角色,趁着为曹操调理汤药的时候,在汤药中毒杀曹操,为了让董承相信他的诚意,吉平用自断一指的激烈方式,取得了董承的信任。事件失败后,吉平被曹操打入牢房并严刑逼供,让吉平招出此次事件的其他人员,但是不管...
· 胡质
生平胡质年轻时与蒋济和朱绩皆在江淮之间闻名,在州郡任职。后来蒋济任别驾,与曹操举荐胡质,曹操于是任胡质为顿丘令。后来历任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丞相属等职。黄初年间迁任吏部郎,先后出兵常山和东莞太守﹕后又迁任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爵关内侯。正始二年(241年),东吴将领朱然围攻樊城,胡质率轻兵支援樊城,有人认为吴军太多,不宜率兵进逼,但胡质则认为樊城城小兵少,若不派兵支援,很可能生乱失陷。胡质率兵到围城的吴兵外围,稳定了城内人心。不久太傅司马懿率兵解围。后来迁任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任内鼓励农耕,令粮仓有多年的储藏,又设置东征台,一方面用作耕作,另一面则用作军事驻防。又开通河道,方便船只航行,严防东吴攻击。而沿海则一片安定。嘉平二年(250年)逝世,家中都没有什么钱财。追封阳陵亭侯,谥贞侯。由儿子胡威继嗣。嘉平六年(254年)朝廷下诏追思并褒奖徐邈、胡质和田豫,赐三人家室二千斛谷...
· 汉末三国时期胡姓人物介绍
汉末时期贤才俊彦轮番登场,他们纷纷绽放出了或明或暗的光辉,于史册留名。本篇就来看看汉末三国时期的胡姓人物们。梳理了《三国志》中提及的胡姓人物们,列个名单:胡母班、胡母彪、胡薄居姿职、胡遵、胡卫、胡质、胡威、胡轸、胡邈miǎo、胡才、胡车儿、胡昭、胡业、胡康、胡奋、胡芳、胡烈、胡广、胡济、胡氏、胡潜、胡玉、胡冲、胡综、胡伉kàng。安定胡氏在后世名扬一时,东汉重臣胡广的后人在汉末也应有一定影响力。“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三国志·武帝纪》注解【胡母班,被列入“八厨”,作为王匡的妹夫却被王匡杀害】“林往见匡同县胡母彪曰”——《三国志·常林传》【胡母彪,曾写信谴责王匡,使其释放常林叔父】“秋九月,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叛,司马宣王遣将军胡遵等追讨,破降之”——《三国志·明帝纪》【胡薄居姿职,匈奴首领之一,被胡遵解决。胡遵的六位子嗣也尤为优秀,逐步扩大了安定胡氏的影响力】“邓艾、胡奋、王秘...
· 三国著名的小人物--廖化
多少年来,人们在形容一种情势的无奈时,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话,含义多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句话的语素中,含有强烈的、明确的无奈因素。说白了,是否可以理解成为:这个蜀国真的找不出人来了吗!怎么连廖化这样的居然也当上先锋官了?!那麽,廖化在三国风云中到底是何等样人?是不是真的如此的不值一提?为弄清这一点,我对比史书和小说,找到了一些资料,对于廖化有了一点新的认识,在此仅对众“三国”迷们发表一点浅见。廖化(?—公元264年),襄阳人,字符俭,本名淳,早年投靠刘备,曾经在关羽的手下作过主簿,一直跟随关羽镇守荆州。关羽被杀后,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廖化不得已投降了东吴。后来,廖化做出了一个同关羽一样千里走单骑的的精彩故事:廖化忠心于刘备,一心重回刘备身边,想出了诈死的计策,居然还计谋得逞,并骗过了所有的人,带上自己的母亲躲开吴兵的追捕,日夜兼程,赶往益州,终于在秭归...
·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胡互化
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入汉族农业区,必然为先进的社会所同化,这就是所谓汉化。它当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匈奴及其他民族的汉化都是如此。从东汉初年南匈奴进入山西,到西晋初年匈奴部众的南迁,持续了二百多年,匈奴逐步汉化。以至于匈奴人建立的政权,称之为“汉”,是“十六国”之一。大约在曹操晚年,匈奴贵族因上代是汉朝皇帝的外孙,而改姓刘。汉国的建立者刘渊,在学习汉族传统文化方面很下功夫,他师事著名经学家崔游,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其爱好《春秋左氏传》。他能背诵孙、吴兵法,熟读诸子百家以及《史记》、《汉书》,颇为自负,自命汉初辩士随何、陆贾与名将周勃、灌婴四人才干集于一身。304年,他起兵反晋,为了争取汉人的支持,宣称自己是“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因此他立国号为“汉”,自称汉王,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以示自己的政权是汉朝宗室的延续。刘渊建立汉国后,任用他的经学老师崔游为御史大夫,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