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长孙无忌为什么拒绝唐太宗的提拔,结局还是那么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9
转发:0
评论:0
长孙无忌为什么拒绝唐太宗的提拔,结局还是那么惨,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

  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

  虽功高盖世却不贪恋权力,多次明确拒绝唐太宗的提拔,是个头脑清醒的明白人。

  然而,这样的一个明白人,后来却因得罪了一个女人,而落得自己被处死,家人被流放的悲惨结局!

image.png

  长孙无忌出生于公元594年,河南洛阳人,出身显赫,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外公是北齐乐安王高劢。

  但他的身世却不太美好,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妹妹都不受异母兄孙安业待见,被孙安业赶出家门。

  他是舅舅高士廉抚养大的。

  高士廉也不是一般人,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六。

  高士廉出身也很显赫,祖父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他本人任过隋朝的高官。

  但因得罪隋炀帝被发配岭南,直到李靖灭掉在岳阳称帝的萧铣才回到中原,成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策划过玄武门之变。

  作为李世民天策府的重要成员,长孙无忌也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

  所谓“天策府”,是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攻下洛阳,大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后。

  因战功显赫,他爹李渊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大权,封他为天策上将,允许他在洛阳开府而整的玩意儿。

  被他网罗在府里的,很多都是大名鼎鼎的杰出人物,包括杜如晦、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程知节、侯君集、秦琼、柴绍、罗士信、史万宝、李勣、刘弘基等牛人,当然也包括长孙无忌。

  这些牛人,只不过是雄心勃勃的李世民50人庞大随从集团的一部分。

  雄心勃勃并不等于野心勃勃。

  实际上,据《资治通鉴·唐纪七》,李世民最初并无把太子李建成弄死、取而代之的打算。

  是因为李世民的功劳太大,太子李建成疑心生暗鬼,自以为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极度不安之下,便想消除这个可能的威胁,勾结齐王李元吉,多次陷害李世民,想把他弄死为快。

  作为李世民的幕僚,长孙无忌等人相当忧虑,甚至有点恐惧,因为李世民一旦倒霉,他们都得倒霉。

  但首先把心里的担忧说出来的,不是长孙无忌,而是房玄龄。

  他对长孙无忌说,这哥俩如今水火不容,炸弹一旦爆炸,炸飞的就不仅仅是秦王府,整个国家都会被炸成碎片,咱们应该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这样才能家国无虞。

  长孙无忌说,你说的正是我想说的,只是我一直不敢说。

  他们约上杜如晦等人,一齐来到李世民面前劝说:

  老大,你和太子的情况,估计你自己心里也清楚,若不先下手为强,那就只能等着遭殃,除了干掉太子和李元吉,没有别的选择。

  可是李世民说,你们说啥呢,他们是我哥和我弟!

  武德九年,李建成对李元吉说,秦王府里的智谋之士,最可怕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咱们得想办法让他们滚蛋。

  于是他们一起到李渊那里去说坏话,把房玄龄和杜如晦都逐出了秦王府。

  房、杜两人被逐,使长孙无忌、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车骑将军三水侯君集及尉迟敬德等心腹,心里的危机感更加强烈。

  他们不分昼夜地劝李世民动手,再不采取行动就晚了,李世民依然犹豫不决。

  适逢数万骑兵“屯河南,入塞,围乌城”,这给了李建成将李世民一网打尽的机会。

  经李建成向他爹推荐,李元吉获得代李世民督诸军北征的权力,李建成让李元吉把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统军秦叔宝等统统带走,同时带走秦王帐下的精锐之士。

  没想到这个情报,被东宫里的率更丞王晊获得,他密告李世民:

  “太子对齐王说,你把秦王的骁将精兵弄到手后,我和秦王在昆明池为你饯行,趁机使壮士拉杀于幕下,然后上奏说他暴卒,主上不会不信。

  然后我就让人去说,叫老爸授我国事。尉迟敬德等人落到你手里后,寻机全部干掉……”

  李世民得到这个情报,这才意识到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了,急忙密令房玄龄、杜如晦假扮道士到秦王府,尉迟敬德从其他途径入府,商量对策。

  于是,玄武门之变发生了,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没多久,唐高祖李渊就册封李世民为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

  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继位,册封妻子、长孙无忌之妹为皇后,长孙无忌改任左武侯大将军。

  成为大将军后,长孙无忌第一次闪亮登场,是担任行军总管,征讨在幽州叛唐的罗艺。

  罗艺大败,妻子儿女都不要了,带了几百残兵败将逃奔,在边界一个驿站被左右砍了。

  平定罗艺叛乱后的贞观元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在评定功臣时被定为第一,进封齐国公。

  既是大功臣又是大舅哥,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自然比对其他人要亲一点,允许他出入其卧室。

  然而,长孙无忌升得太频繁了,没多久又被拜为宰相级别的尚书右仆射,这就有点“过”了,所以有人进密表劝谏——长孙无忌权宠过盛,恐怕不是好事。

  应该说,这个劝谏是好意,权宠过盛确实会让人眼红,让人嫉妒,虽然嘴里不说,但难免有心里的不满,这对他们君臣都不是什么好事。

  李世民对这个劝谏,也没有想歪,他只是怕这个大舅哥想歪,所以把这份密表给他看。

  表示咱们君臣之间坦坦荡荡,还特意把大臣们召集拢来说,朕对长孙爱卿很信任哦,各位不要想歪了哦。

  那份密表,倒是提醒了长孙无忌,一个人一旦富贵至极,与其他人的距离拉得太大,确实会带来灾祸。

  “鹤立鸡群”并不是好事,所以他有点“慌”,恳请辞去相位,而且不是一次两次,少说也有三四次。

  头脑清醒的,还有他妹妹长孙皇后,她也极力劝李世民恩准哥哥的请求,估计还动用了搓衣板。

  你再不批准就给老娘跪下,李世民才无可奈何地答应了,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然而这个李世民,仿佛故意与大舅哥作对,又于贞观七年册拜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上表推辞,李世民不准。

  长孙无忌无奈,被迫请舅舅高士廉出马,皇上您就别为难他了,您让外戚担任三公,就不怕人说“圣主私亲”吗?

  李世民说哪个敢说朕任人唯亲?朕授官是以才德为标准的!

  长孙无忌见舅舅也不管用,又亲自上表推辞,李世民依然不准。

  还特意写了一篇《威凤赋》赐给长孙无忌,追思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把长孙无忌比作“庶广德于众禽,非崇利于一已”的“威凤”。

  不过后来,长孙无忌终于成功地推辞了一次——

  当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十四位功臣为世袭刺史,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州刺史,并拟改封其为赵国公时,认为这种分封对国家有害无益的长孙无忌,再次上表反对。

  只不过这一次,他来了个智取,没有直接反对,而是“质问”皇上:

  臣等披荆斩棘为您立了那么大的功,如今四海一统了,你的位子也坐稳了,就看臣等不顺眼了,让臣等世世代代呆在州郡,这跟流放有啥区别?你想忘恩负义还是咋的?

  这是哪儿跟哪儿啊,朕可没有这意思啊,朕这是希望你们的后代世世代代捍卫王室啊,既然你们这么认为,那就算了吧。

  李世民哭笑不得,赶紧收回成命,再也不提分封之事。

  长孙无忌如此清醒,如此低调,如此不贪恋权力,如此谨小慎微,应该没事吧?

  在李世民当政期间,他的确啥事也没有,李世民去世后,情况就变了。

  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李世民是于贞观二十三年病逝的,临终之前命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政。

  当时才二十一岁的太子李治,对于老爸的去世十分悲痛,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失声痛哭,长孙无忌劝他别哭了,处理政事要紧,李治继续哭。

  长孙无忌有点生气了:“陛下把宗庙社稷交给殿下,殿下怎么能只知道哭?”

  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

  他不再推辞,也不敢再推辞,新皇帝这么年轻,没有执政经验,他必须辅佐他。

  偏偏这时,有人想搞事,竟然诬告长孙无忌谋反。

  据《新唐书·唐纪十五》,诬告长孙无忌谋反的,是一个洛阳的百姓,名叫李弘泰,李治打死也不相信舅舅会谋反,立即下令将那人处斩。

  的确是这样,长孙无忌怎么可能谋反呢?他所思所想的,是如何把皇上辅佐好,尽量让他别犯错误,做个明君。

  然而,李治却不争气,后来糊涂透顶,竟然想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

  武昭仪,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这就有点有权任性了,你可不是一般人,是皇上,是一国之主,废后立后,可没有一般人休妻另娶那么简单,这不是你个人的事,是国家大事!

  李治也有自知之明,明白大臣们不会轻易答应,但是他想,只要把舅舅搞定,其他大臣,就不是问题了。

  于是他和武则天来到舅舅长孙无忌家中,除了带来十车金宝缯锦的赏赐,还任命舅舅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

  这个外甥还没撅屁股,长孙无忌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他不好明确表示反对,但他可以装啊,假装不明白对方的意思,故意瞎扯,扯别的事情。

  李治和武则天酒也不喝了,饭也不吃了,怏怏而归。

  武则天又叫她妈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

  他们还让礼部尚书许敬宗来劝,都没达到目的,被长孙无忌一口拒绝。

  李治也是有脾气的人,不信我堂堂一个皇帝,连这点小事都搞不定。

  他决定霸王硬上弓。

  公元655年(永徽六年),李治把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叫到内殿议事。

  议的,当然是废后的事。

  李勣很狡猾,大概猜到是什么事,就称病未去,于志宁倒是去了,但把嘴闭得紧紧的,啥也不说。

  表现最为激烈的是褚遂良,他明确表示反对,长孙无忌自然站在他这一边。

  在有权任性的人面前,任何反对都是苍白无力的。

  同年十一月十三日,李治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囚禁起来,七天后再次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治没想到,他这一任性,把这个舅舅害惨了!

  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帝竟不从无忌等言而立昭仪为皇后,皇后以无忌先受重赏而不助己,心甚衔之。

  得罪了武则天,谁也没有好下场,哪怕那人是天王老子!

  公元659年,礼部尚书许敬宗指使人密告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谋反。

  长孙无忌被削去官职和封地,流放黔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那旮旯即使是现在,也是个凶山恶水之地。

  长孙无忌的儿子则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长孙无忌被许敬宗派去的中书舍人袁公瑜逼令自缢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长孙无忌的结局为什么会那么凄惨为何会落到自杀的地步
还不知道:长孙无忌的结局为什么会那么凄惨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是一场权力之争!在权力面前,没有亲情,这是他们老李家的传统!长孙无忌何许人也?关陇贵族,大唐开国元勋,凌烟阁第一功臣,唐太宗李世民视其为左膀右臂,长孙皇后是其亲妹妹,其权势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世民过世之前,指派长孙无忌为顾命大臣,嘱咐他全力辅佐新君李治执掌政权,可以说长孙无忌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李世民的临终遗言,李世民过世后,长孙无忌便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大唐第一权臣的宝座。新君李治登基后,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在朝中蠢蠢欲动皇室宗亲,和结党营私的文武权臣。长孙无忌即是李治的亲舅舅,又是先帝爷生前特殊制定的顾命大臣,于是乎,集合“外戚与权臣”于一身的长孙无忌,便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李治最为忌惮的人物。被捧得太高有时候未必是一件好事,长孙无忌一人之下的权力不但没有为他带来荣华富贵,反而成...
· 长孙无忌的生平:长孙无忌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长孙无忌这名字是有点怪,他是唐朝功臣位列第一的人,不过他的知名度却不是很高,从文或从武的角度看,比他厉害的人比比皆是,那到底为什么他是唐朝第一功臣?还被封了国公。要从玄武门事件开始看。玄武门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唐朝时期德高望重李世民在玄武门发生事变。当时的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很受李世民的重用,所以他当然也是策划玄武门兵变的人之一。那次事件,李世民成功埋伏杀死了自己的太子哥哥还有齐王弟弟,如愿以偿了作为了皇太子。而后成功登基为唐太宗,长孙无忌当之无愧作了开国元勋,曾经作为左武大将军,征战沙场,后又改任吏部尚书,被定位第一功臣,封齐国公,无限的财宝。长孙无忌有能力,会办事,而且他是真的忠心耿耿为李世民办事,连自己的妹妹都嫁给了李世民,为长孙皇后。欧阳修写的《新唐书》上记载:李世民评价臣子,认为长孙无忌“应对机敏,善避嫌,求于古人,未有其比”。长孙无忌位极人臣,十分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 长孙无忌是谁?为何深得唐太宗的尊敬
长孙无忌(约597—659),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长孙无忌非常好学。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唐太宗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今贵州),自缢死。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
· 长孙无忌的儿子是谁长孙无忌的女儿是谁
长孙无忌是河南洛阳人,他是将军长孙晟的儿子,所以出生在一个有地位的人家里,后来长孙无忌成了唐朝的开国功臣,对待唐朝勤勤恳呢,他的很多事迹都值得后人关注,比如他的孩子都有那些人,那么长孙无忌的儿子和女儿都有谁呢?长孙无忌的儿子是谁根据史料《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长孙无忌一共有十二个儿子,他们分别叫长孙冲、长孙涣、长孙濬、长孙淹、长孙温、长孙澹、长孙净、长孙溆、长孙湛、长孙津、长孙泽和长孙润。图片来源于网络长孙无忌的十二个儿子中他的大儿子长孙冲曾经有较高的官职,他曾经在贞观七年的时候娶了公主李丽质,成了唐朝的驸马。因为李丽质是长孙皇后生的,所以唐太宗很喜欢她,把她许配给了长孙冲,由此可见长孙无忌的地位在唐太宗心里是如何的重要。除了长孙冲之外,长孙无忌的其他几个儿子都怎样的呢?长孙无忌的儿子中除了大儿子的官位比较高之外,其他的大多都是因为父亲的恩惠而受到了一些比较小的官位,在贞观十七年的时...
· 长孙无忌是忠臣还是奸臣
有人说长孙无忌是一个忠臣,对李世民忠心耿耿。还有人说长孙无忌是一个奸臣,表面忠厚其实很阴险,为了自己的利益陷害吴王李恪。那么长孙无忌究竟是忠是奸我们来探讨一下。其实,长孙无忌虽忠心耿耿,但在亲情面前也有他私心的一面,他之所以陷害吴王李恪,是因为他要帮自己的亲外甥,而吴王李恪与他并没有血缘关系。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最初李承乾是皇太子,可惜长大后患有足疾,性格叛逆,喜欢声色犬马,生活奢靡,对皇上阳奉阴违,最终被废。魏王李泰,非常有才华,也很受宠爱,但心肠并不宽厚,李世民知道,如果李泰继位,自己的几个儿子哪个也活不了,于是想立性格柔弱的李治。长孙无忌从亲情与自己的权位出发,力主立温和的李治为太子。但李治的性格实在太过懦弱,唐太宗有些不放心,于是又有了立吴王李恪的想法。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血统自然是十分高贵,并且他还很有才华,性格英武果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