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如何评价孙资、刘放两人,这两人起到了哪些历史作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61
转发:0
评论:0
如何评价孙资、刘放两人,这两人起到了哪些历史作用?,在《虎啸龙吟》当中,资历甚浅的曹爽之所以能够取代燕王曹宇出任大将军,缘于中书

  在《虎啸龙吟》当中,资历甚浅的曹爽之所以能够取代燕王曹宇出任大将军,缘于中书省两位长官孙资、刘放二人的运作。此外,司马懿能成为辅臣,同样缘于二人的推荐。那么这两位在之前不“显山露水”的人物究竟是何背景?他们为何敢于介入明帝曹叡的托孤重事,改易大将军人选呢?

image.png

  孙资、刘放同为中书省长官,权势极大

  据正史记载,孙资是汉末太原人,少时便因博学多才得到老乡、司徒王允的推荐。曹操执政后,孙资在好友贾逵的推荐下出任丞相参军事,因智识深远、娴于谋略,备受尚书令荀彧及曹操的赏识。刘放与刘备都是涿郡人,同为宗室子孙,初因避乱依附于渔阳军阀王松。在曹操平定河北期间,刘放因说服王松降操有功,被曹操征辟为官,历任参军事、主簿记室,同孙资一起掌管枢机重事,很受曹操信用。

  曹操进位为魏公后,孙资、刘放被寄以心腹之任,共同担任秘书郎的职务,掌管朝廷机要文书,开始向尚书台分权。曹操进爵为魏王后,二人分任尚书左、右丞,负责尚书省的日常事务,依旧执掌文书事务。此时,尽管孙刘二人品秩不高,但权力却很大。

image.png

  曹操执政后期,孙资、刘放开始得到重用

  因为帮助曹丕代汉建魏有大功,孙资、刘放在文帝朝的权势获得进一步提升。黄初元年(220年),文帝改秘书省为中书省,负责诏令文书的起草工作,并任命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为中书令,同为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令的品秩虽低于尚书令、仆射,但就跟皇帝的亲近程度而言,要超过前者。此时,尚书台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国家中枢机关,但中书监、令在实际上已行使起宰相的职权。

  自曹操担任魏公(213年),至魏帝曹芳正始七年(246年),孙资与刘放执掌魏国、魏朝机要工作长达33年时间,是名副其实的幕后实权人物。明帝曹叡在位期间,朝廷日常政务、行军作战等大小适宜,全由孙刘二人执掌,朝廷每有大事需要裁决,也需要向二人询问意见,然后才能做决定。中书省的权力如此之大,令各级官员畏之如虎,一旦听闻命令出自中书省,几乎无人敢于违抗。

image.png

  明帝驾崩前,曾想任用曹宇为大将军

  景初二年(238年),明帝曹叡大限将至,为曹氏江山稳固计,便想起用叔父、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以领军将军夏侯献(夏侯惇族人)、武卫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骁骑将军秦朗(曹操养子)为辅,凭借宗亲的力量,共同辅佐幼主曹芳。在这些人中,夏侯献、曹肇对孙资、刘放长期专权心怀不满,曾威胁二人,若他们上台执政,必将有所动作。

  孙资、刘放闻听后,内心非常恐惧,为求自保,在明帝面前极力阻止曹宇等人上台。但考虑到明帝想重用宗亲的心思,二人便将与自己关系尚可的曹爽捧上台,建议让他做大将军,并提议征召司马懿共同辅政。明帝起初同意这个提议,但没多久就变了卦。原来明帝深知曹爽素无才学、软弱易制,而司马懿心机似海、阴狠刚戾,这种组合风险性很大,便下令停止先前所议之事,再召曹宇辅政。

image.png

  曹爽能成为大将军,孙资、刘放功不可没

  孙资、刘放获悉明帝改变主意,于是再次觐见,并力主维持原议。此时明帝心力俱疲,便再一次答应二人所请。孙刘担心夜长梦多,便请求皇帝立刻下诏,但被明帝以疲乏不能书写为由拒绝。刘放见此也顾不得君臣礼节,竟然抓住明帝的手让他勉强写下诏书,并马上出宫昭告天下,不仅罢免曹宇等人的官职,并将他们立刻驱逐出宫。因此,曹爽、司马懿之所以能上台,孙刘二人之功不可没。

image.png

  司马懿执政后,刘放、孙资相继病死

  魏帝曹芳在位前期,大将军曹爽专权自恣,国家政事一己决断,毫不把中书省、尚书台放在眼里,渐渐地让孙资、刘放萌生去意。正始七年(246年),孙资、刘放以年老的名义让位,仅在每月朔望之日以列侯的身份上朝,位特进。高平陵之变后,孙资在司马懿的请求下一度官复原职,但次年(250年)便再次逊位,同年刘放薨逝。嘉平三年(251年),孙资与司马懿在同一年薨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若这两人不死司马家族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篡位
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死后,魏国大权传给儿子曹丕。要说谋略,这曹丕其实是有两把刷子的,颇有他老爹曹操当年几丝风范。不过,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虎视眈眈的紧盯着魏国,这个人就是司马懿。应该说是司马家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是魏国的大权臣,一直以来都想把皇位收入囊中,光宗耀祖。网络配图可是,曹操死后给魏国留下了两张很厉害的底牌,那就是曹休和曹真。可以说,这两员大将在世,司马家族是不敢轻举妄动的。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的族子,因身手敏捷,被曹操称为“千里驹”。此人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汉中之战,曹休更是识破张飞计谋,大胜而归。魏朝建立后,奉命镇守东部地区,多次打败吴军,击杀降服吴军不计其数。打得孙权不得不像魏国进贡。网络配图后来在应对东吴的石亭大战中失败,不久后就因背上毒疮发作郁郁而终。而曹真,在《三国演义》中是个不折不扣的配角,为人小气,也不太会打仗,...
· 刘备之子比孙权之子要聪明,两人结局分别如何?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一提到三国中最笨最傻的人肯定是阿斗,难以被诸侯扶起的,傻乎乎的将先祖的丰功伟业全都葬送了。虽说他在史上并没有做出任何功绩,但其实他被抓之后还是舒舒服服的在敌营吃喝玩乐,一直到了终老,仔细想想其实他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因为除他之外,但凡是有点心思的早已被杀,恐怕世人一直低估了他的智力。刘备在位期间一直以工于心计闻名,他的武功不如其他两位,但是却能靠着谋略经营着蜀汉帝国,一直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存活了40多年。而他的儿子刘禅硬生生靠着智慧在敌营中安然度过一生,如果将他称为扶不起的烂泥,那恐怕三国里也没有更聪明的了。那为什么刘禅一直被大家认为是低能儿呢?因为他被囚禁在敌国的时候,司马昭跑来问他,想不想念自己的故国,他张口便是六字:此间乐不思蜀。世人都以为他蠢笨,只贪恋玩乐,不知道给故国报仇,但其实他的做法只是明哲保身罢了,他这句话也只是说给司马昭...
· 他是如何成为刘焉刘备两人的大舅哥的?
吴懿,字子远,兖州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蜀汉穆皇后吴氏兄长。当时,刘焉迁任益州牧,吴懿因其父亲与刘焉交情很好,因而带着全家随刘焉入蜀。后刘焉心怀自立为帝的想法,善于面相的人又说吴懿妹妹吴氏日后将有极尊贵的地位,于是让跟随自己入蜀的儿子刘瑁迎娶了吴氏。网络配图建安十七年,刘备率众进攻刘璋,占据广汉郡的涪城,刘璋派遣时任中郎将的吴懿与刘璋手下将领张任、刘璝、冷苞、邓贤等率兵在涪县一带与刘备军交战,但皆被刘备击败,吴懿率军向刘备投降,受任为讨逆将军。刘备平定益州,拜吴懿为护军,并迎娶吴懿当时身为寡妇的妹妹吴氏为夫人。吴懿又成为了刘备的大舅哥。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吴懿升任关中都督。网络配图吴懿虽然属于姻亲,但他也善于统兵作战,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吴懿也随军出征。建兴八年,吴懿和丞相司马魏延在诸葛亮命令下引军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汉军行至阳溪一带,遭...
· 商鞅的老师商鞅自称竟曾师从于这两人
商鞅的老师,说起商鞅来,学过历史的人都是知道的,可是有些人却是不知道商字其实就是商鞅的一个封号而不是他的姓,商鞅其实原来是姓公孙,他出生在卫国,原来的时候只是个豪门的弃子,因为有所抱负而不被重视,所以历史上说起商鞅的老师来究竟会是谁呢?网络配图商鞅的老师何许人也商鞅的老师究竟是谁,历史一直争论不休,一说是鬼谷子,一说是尸佼。《大秦帝国》作品中,商鞅自称曾师从两人;荀况就是荀子。1、商鞅的老师究竟是谁,历史一直争论不休,一说是鬼谷子,一说是尸佼。《大秦帝国》作品中,商鞅自称曾师从两人;荀况就是荀子。2、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与墨子并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最神秘的思想家。3、尸...
· 当刘牢之遇上慕容垂,两人实力对比如何?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盛产名将,但名气相比楚汉、三国、隋唐等时代要差了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比较少。今天,我想特别提到两个人,刘牢之和慕容垂。他们一个是东晋名将,一个是后燕皇帝,是这个时期名将中的名将。而且,他们还曾直接交手过。公元385年,前秦遭遇淝水大败后,国内陷入四分五裂,早就心怀不轨的慕容垂在骗取苻坚的信任后,赶往前燕的故都邺城,意图据此复国。此时,镇守邺城的是苻坚的长子苻丕,对慕容垂防备甚严,始终将邺城紧紧攥在手里。既然忽悠不过来,那就打吧,慕容垂率兵将邺城团团包围。与此同时,慕容冲则在猛攻长安,苻坚自顾不暇,也就无支持苻丕。走投无路的苻丕不愿束手就擒,决定拉东晋下水,投降了东晋,让东晋前来接收邺城。北方大乱,东晋自然不会这个渔翁得利的机会,当即派出北府兵的后起之秀刘牢之率两万人去接应苻丕。战略目的很简单,就是趁乱拿下邺城,无论如何不能落到慕容垂手里。血气方刚的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