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叱咤风云一生的君王最后竟然是被饿死的?历史上被饿死的三位“明君”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4
转发:0
评论:0
叱咤风云一生的君王最后竟然是被饿死的?历史上被饿死的三位“明君”,饿死这个词语本来以为是百姓的专属,但仔细梳理历史,被饿死的王者、皇帝竟然多达

  饿死这个词语本来以为是百姓的专属,但仔细梳理历史,被饿死的王者、皇帝竟然多达数十位以上,这一数字实在让人瞠目结舌。起初我想尤其那些最后落得悲惨下场的皇帝无非都是些傀儡,或者毫无政治能力的青年或者儿童,但仔细一看完全不是这样。在饿死的王者之中,赫然写着“齐桓公、赵武灵王和梁武帝萧衍”的名字。这三个人无论如何,放在历史上也不能算平庸之辈,相反都是些经历了叱咤风云,一度引领了改革浪潮开天辟地的杰出人物。他们的饿死实在有着更深层的历史原因。

  一、齐桓公:用人失措被饿死

  齐桓公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齐君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那时候他还不能叫齐桓公,大家都叫他小白,而且在争夺王位继承的时候,差点就被他的后来最重要的助手管仲一箭射死,齐襄公时,国政混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公孙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小白和齐国正卿高傒从小相好,一听说雍林人杀公孙无知,就和国氏秘密召小白从莒国回来。鲁国听说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而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咬舌吐血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六日方抵。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其为国君,是为桓公。

  当时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骗过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桓公发兵迎击鲁国,在干时(今山东省桓台县)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让齐国成为强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就是这一次,齐桓公能尽释前嫌大胆任用管仲为相,全力支持改革,使得齐桓公一度成为天下最威武的霸主,是春秋大戏的领军风云人物。如果按照事情的发展推演下去,管仲就算不推翻周王朝的名誉地位,也能把自己的赫赫武功永载史册,遗憾的是,在管仲去世之后,齐桓公就开始昏庸起来。

blob.png

  图注:管仲像

  易牙以厨艺服侍齐桓公。齐桓公说:“只有蒸婴儿肉还没尝过。”于是易牙将其长子蒸了献给齐桓公吃。管仲重病的时候,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把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一度使得齐桓公权力失控,他的五个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朝政内外大乱,齐桓公被限制竟然被活活饿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67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身死不葬,虫流出户”。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一代著名君主竟然如此惨痛结局,这实在需要让人为之深思。

  二、赵武灵王:父爱泛滥被饿死

  从多个角度来讲,赵武灵王都不失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和军事家,他是一个通过“胡服骑射”的著名服装改革开始,从而大大提高了武装战斗力,为最终强大赵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是这么优秀的改革家,在晚年对于接班人制度的设计和政治与亲情的把控能力不能很好地切割,最终导致了“沙丘之变”被活活饿死,一世英名尽毁于一旦。

  赵武灵王最宠爱的王后吴娃病死前,含着眼泪答应了要将他们生育的儿子赵何立为太子,在此之前,由于赵武灵王发现了长子的生母与大臣田不礼私通,一气之下把他的生母打入冷宫,这直接导致了他对大儿子的冷遇。于是他终于下定决心,改变一下接班制度,不仅要立小儿子为太子,还要在生前他精力旺盛的时候直接传位给他。这不仅打破了立嫡长子的传统,还开创了壮年退位的先河,赵武灵王的改革雄心不可不谓强大。

  二十八年(前298年),五月一日,武灵王传位赵何为王。新王到太庙行完礼仪后,出来上朝。大夫都作为新王的臣子,肥义为相国,并任新王的老师。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自号主父,相当于后来朝廷的所谓太上皇。与此同时他把周边各国的威胁一一击破,他的下一目的更是明确,那就是把国政全部交给这个新即位的小儿子,让他非常信任的大臣肥义辅佐他。主父想让儿子自己主管治理国家,自己主管军事,并设想从率领骑兵绕道云中、九原,南渡黄河,进入河南地,直接向南奇袭秦国都城咸阳。于是他亲自乔装成使者进入秦国。秦昭襄王在大殿上宴请赵国使团时,觉得他样子奇伟英武,不像臣下的气度,感到奇怪。宴后,他派人前往使馆调查,才知道那是赵国主父,但此时主父已经出函谷关回国去了。得知这个消息,秦人非常震惊。主父之所以要进入秦国,是要亲自勘察地形,观察秦人的风貌习俗,以及秦昭襄王的为人。到此为止,我们还能看到一个伟大父亲的影子,他的美好设想现在看来也毫不脱离现实,儿主内,有人辅佐,他主外,用他的特长继续对外界用兵,如果一旦实现,那么历史将同时照亮这一对父子。可是接下来的设想完全只是设想。

  当了3年主父后,主父攻灭中山,迁中山王到肤施。归来庆功时封长子赵章为安阳君,派田不礼为相辅佐。肥义认为赵章很骄傲,对于继承王位失败一直怀恨在心,加之这个田不礼为人十分狡诈,两人在一起一定会作乱,于是对高信说:“如果有人召见王的话,一定让我走在前面。”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群臣朝见惠文王,主父在一旁观看,看见赵章作为兄长而今面对赵何称臣,心中怜悯,想把国一分为二,让赵章作代王。这种父爱的自责和泛滥不仅没能很好地起到作用,相反却为今后的政治动荡埋下了巨大的伏笔。

blob.png

  图注:武灵王像

  为了弥补内心对大儿子的愧疚,赵武灵王经常与公子章居住在一起,衣食住行均命人准备两份,公子章的仪仗用度与赵王何的几乎一样。赵武灵王对公子章的厚爱,赵王何虽有隐忧,但却不便明言。肥义也觉此事不妥,但他了解赵武灵王的心情,心想,公子章被无辜废掉太子位,失去为王的机会,赵武灵王对公子章的厚待也算是他的弥补之意吧,便也不深计较。朝中的许多大臣们见公子章又受到了赵武灵王的厚爱,以为赵武灵王又有什么新的打算,便暗中与公子章来往。公子章对权力本不陌生,见朝中大臣又都向自己示好,胸中的理想和抱负止不住地向外涌。公子章要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王位。

  终于有一天时机来了。

  主父和惠文王出游沙丘,分宫而居。赵章和田不礼带领他们的党羽作乱,诈用主父的命令召惠文王。肥义先去,被杀。高信和惠文王与赵章作战。公子成和李兑从国都赶来平乱,击败赵章,杀死了田不礼。赵章逃到主父宫中,主父接纳了他。想必这个时候主父内心煎熬程度可想而知,这个大儿子要来杀他跟他的弟弟,却不料失败又寻到自己这里避难,父爱在那一刻早已泛滥成灾,他已经分不清恨谁爱谁,只能任凭外围凶猛的围攻。

  公子成和李兑包围了主父宫,终于还是冲了进来杀死了赵章。公子成和李兑商量:“因为赵章的缘故而围攻主父,休兵的话,一定会被灭族。”于是继续围困,对宫中人说:“后出来的人灭族”,宫中人都逃了出来。主父逃不出来,又找不到食物,把树上的小鸟都掏出来吃了,过了3个月左右在宫中饿死。

  可怜一代杰出的改革家在凶险的列国都能占领强大的一席之地,却在父爱泛滥之后左右为难,在下定决心设计接班制度却没能很好地理智遵循导致了最后悲惨的结局,不仅没能保住大儿子,最后落得个黄泉地下相见的可悲下场。

  三、梁武帝:痴迷佛法被饿死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历史上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借着祖宗萧何的名声之后,加上善于干架,不经数年逐渐掌握了军中重权,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取代了齐朝,在众人的山呼海啸般的“逼迫”下正式即皇帝位。

  刚刚开始皇帝生涯的萧衍表现得十分不错,完全可以用“励精图治”来概括他早期的工作状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他还能一边工作,一边搞点文学创作,身边聚集了谢眺、沈约、任眆、范云等人,时人称之为“竟陵八友”,一时堪称文治武功,全国上下弥漫着文艺气候。

  如果按照这个发展逻辑的话,梁武帝的朝代最低也会成为一个南朝盛世。他是南朝在位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个,为政之初,他励精图治,倡导节俭,把到处一片奢靡的堕落之风成功制止。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在这方面,萧衍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之辈。

  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推行他的思想,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实行起来以后,梁的统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如果按此发展下去,萧衍势必会成为历代帝王最杰出之一,甚至极有可能重新北伐,收复失地,重建早期泱泱帝国。

blob.png

  梁武帝

  可是萧衍突然跟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国家玩笑,脱去了龙袍跑到了寺庙里做起了和尚来,这下子整个朝廷顿时慌作一团,众大臣哭哭啼啼跑到了寺庙前,跪求他赶紧出来工作。君臣彼此拗了三天,梁武帝终于算是出来工作,与此同时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家以为皇帝的这次出家总该是过去了吧,孰料两年后再度披上了袈裟,死活不肯出来,并且成功地举办了“四部无遮大会”,披上袈裟的他站在佛堂上大讲《涅槃经》,忽然从皇帝变成了和尚,群臣无不惊骇。过了几天,大家赶忙集资捐款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这一招还真奏效,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连佛也给推磨,就这样两天后萧衍还俗,可是由此正式做起了兼职和尚工作,从此朝堂多了很多怪异的东西,经卷代替了奏折,佛号替代了发布政令。

  萧衍在之后的长期岁月里,做和尚成了主业,皇帝成了兼职。

  大同十二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37天,四月十日朝廷又出一亿钱赎回。梁武帝晚年笃信佛法,纵容,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可以说萧衍的几次出家最后都是大臣用钱摆平,而且都是翻倍,他用实际行动支持佛教事业。一时之间,和尚成了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与此同时,他已经非常在乎外人对他学佛和打造佛门的贡献,对于政治,他早已经看得开,看得虚。有这样一件比较出名的事情:禅门有个著名的公案,交锋双方是萧衍与禅宗东土初祖菩提达摩。

  萧衍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达摩答:“并无功德。”

  萧衍大惊,忙问:“为什么说没有功德?”

  达摩答:“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萧衍问:“如何是圣人所求的第一义谛呢?”

  达摩答:“廓然浩荡,本无圣贤。”

  连连碰壁,萧衍未免烦躁,舌锋一转,盯着达摩蓦然厉声抛出一句妙问:“在朕面前的到底是个什么人?”达摩答得更绝:“我也不认识。”

  对于这次会面的真实性,很多学者表示怀疑,认为这是后世禅僧杜撰出来的。但不可否认,这场交锋在理论上替萧衍兴佛却遭恶报给出了一个解释:原来在高人看来,萧衍的苦修,不过都在一个“有”字上下工夫,尽在沙上筑塔,根本看不清事物的虚幻本质,一生纠缠实相,破不了一个“我执”;肉眼凡胎不识真佛,听不懂达摩的点拨,离《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境界隔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几百年后,提起梁武帝萧衍,不识一字的六祖慧能大师斩钉截铁地下了定论:“武帝心邪,不知正法。”假如萧衍地下有知,闻听如此评语,不知有何感想。

  然而真正让他的帝国和佛国崩塌的是著名的“侯景之乱“,

  侯景原为东魏的将领,由于他与东魏丞相高澄的矛盾,于太清元年正月据河南十三州叛归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其不信任。迫于无奈,侯景致函萧衍,许愿献出河南十三州来投奔南朝梁。萧衍接纳了侯景,并任命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不久,东魏攻击侯景,萧衍派萧渊明支援,结果战败,萧渊明被俘。高澄假意提出和解,意在离间侯景和梁朝。司农卿傅岐认为高澄议和是离间之计。而朱异等人则极力主张与东魏和好。萧衍不听臣下劝告,与东魏使者往来,侯景感到恐慌。

  此时,侯景假托东魏名义写信给萧衍,提出用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居然表示接受。侯景十分气愤,遂起兵叛变。他在公元549年3月围攻建康。城中久被围困,粮食断绝,饥病困扰,人多浮肿气急,横尸满路,能登城抗击者不到4000人。南梁诸王手握重兵,却彼此猜忌,按兵不动。十二日,侯景攻入建康,纵兵洗劫,萧家宗室、世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皆遭到重创,是为侯景之乱。

  城陷之后,侯景的武士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生气地喝道:“甚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非常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萧衍的饮食也被侯景裁减。萧衍口苦干渴,索蜂蜜水,未得实现,忧愤成疾。五月,萧衍被活活饿死在台城,死时86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话说君王那些事历史上被活活饿死的几位君王
历史上穷苦人饿死是常事,但如果要说皇帝也有饿死的,估计会有很多人不大相信。你还别不信,历史上确有好几位皇帝就是被活活饿死的。网络配图齐桓公为了传宗接代,娶了六个小老婆,生了一堆儿子。齐桓公原想立郑姬生的儿子为太子,但是另一个小老婆长卫姬不甘心,就勾结齐桓公的宠臣竖刁与易牙,想办法促使齐桓公改主意。后来齐桓公病重,儿子们开始内讧,大开杀戒,宠臣竖刁与易牙假意把齐桓公封闭到一个小屋里养病,却无人照看与过问,既没吃的又没喝的。后来当然是活活地被饿死了。南北朝的梁武帝是个酒囊饭袋,梁武帝,名萧衍,是南梁朝的开国皇帝。他博学能文,精通音乐、书法,年轻时曾与谢眺、沈约等名士一起被誉为“竟陵八友”,是当时文化界的名人。当上皇帝后,他在执政前期曾创造了良好的业绩,国家一度政局稳定,国库充足,文化繁荣。这位梁武帝,82岁了还能带兵打仗,照理应该死得轰轰烈烈或者安安祥祥,但也被饿死了。梁武帝一生酷爱佛教,自称...
· 话说君王那些事:史上被活活饿死的几位君王
历史上穷苦人饿死是常事,但如果要说皇帝也有饿死的,估计会有很多人不大相信。你还别不信,历史上确有好几位皇帝就是被活活饿死的。网络配图齐桓公为了传宗接代,娶了六个小老婆,生了一堆儿子。齐桓公原想立郑姬生的儿子为太子,但是另一个小老婆长卫姬不甘心,就勾结齐桓公的宠臣竖刁与易牙,想办法促使齐桓公改主意。后来齐桓公病重,儿子们开始内讧,大开杀戒,宠臣竖刁与易牙假意把齐桓公封闭到一个小屋里养病,却无人照看与过问,既没吃的又没喝的。后来当然是活活地被饿死了。南北朝的梁武帝是个酒囊饭袋,梁武帝,名萧衍,是南梁朝的开国皇帝。他博学能文,精通音乐、书法,年轻时曾与谢眺、沈约等名士一起被誉为“竟陵八友”,是当时文化界的名人。当上皇帝后,他在执政前期曾创造了良好的业绩,国家一度政局稳定,国库充足,文化繁荣。这位梁武帝,82岁了还能带兵打仗,照理应该死得轰轰烈烈或者安安祥祥,但也被饿死了。梁武帝一生酷爱佛教,自称...
· 被活活饿死的宰相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之六载:“有士大夫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诘之曰:‘既是包子厨中人,何为不能作包子?’对曰:‘妾乃包子厨中缕葱丝者也。’”这个蔡太师,就是北宋末期的大臣蔡京。我们在《水浒传》、在《金瓶梅》、在《大宋宣和遗事》这三部古典白话小说里,都读到了他。一般来讲,历史人物都在史籍中存在着,而他却进入口述文学的话本范畴,被说话人予以演义,说明这个人物值得关注。这个曾经拥有天大的权力,曾经贪下天大的财产,曾经陪着那个混账帝王宋徽宗,将北宋王朝玩到亡国的,坏得不能再坏的败类,最后的下场,却是谁也无法想象得到,竟活活地被饿死了。这样的一个离奇情节,着实匪夷所思。与罗大经这则随笔所述及的,其侈糜豪富,其穷奢极欲,其享尽荣华富贵的一生,反差之强烈,对比之悬殊,令人咋舌。这真让人不得不信世间确有“因果报应”这一说了。如果厨娘所言为实,可想而知,...
· 历史上的太平公主驸马薛绍被活活饿死的吗
于2000年播出的大型历史史诗电视剧《大明宫词》中,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在十四岁第一次进入皇宫的时候,在上元灯节也就是现在的元宵节遇到了英俊潇洒的武士薛绍,太平公主对他一见钟情。武则天知道之后,便掩盖了当时薛绍已婚的事实,并暗中赐死了他的原配妻子惠娘。而薛绍则在和太平公主度过了几年痛苦的婚姻生活之后,因为无法原谅自己竟然爱上了太平公主,因此选择了自杀。但是这只是电视剧的情节,历史上的薛绍绝对不是这样的人。图片来源于网络薛绍,生于663年,河东汾阳即现在的山西万荣人。他的身份非常尊贵,父亲薛瓘是曾经做过卫尉卿的薛怀昱的儿子,母亲则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女儿城阳公主。他还有两个哥哥分别是薛顗和薛绪。薛绍的外貌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但是他的父亲薛瓘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英俊又有才能的人,因此我们推测薛绍的长相应该也不会太差。薛绍在永隆二年即681年的时候,和自己的表姐妹太平公主成亲。因为武...
·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何最后会被活活饿死?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何最后会被活活饿死?齐桓公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齐桓公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齐君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齐桓公那时候他还不能叫齐桓公,大家都叫他小白,而且在争夺王位继承的时候,差点就被他的后来最重要的助手管仲一箭射死,齐襄公时,国政混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公孙无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