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蜀汉最后的猛将罗宪 为何宁愿降魏也不归顺盟友吴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6
转发:0
评论:0
蜀汉最后的猛将罗宪为何宁愿降魏也不归顺盟友吴国?,当邓艾从阴平入蜀,刘禅宣布投降后,吴主孙休派遣军队溯江西上,打着支援盟友蜀汉

  当邓艾从阴平入蜀,刘禅宣布投降后,吴主孙休派遣军队溯江西上,打着支援盟友蜀汉的名义,要巴东太守罗宪开放永安让吴军入蜀。

  罗宪知道,孙吴名为支援,实际上是要趁蜀汉亡国之际,趁机夺取地盘。所以罗宪召集城中将士,对他们说:“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且汉已亡,吴何得久,宁能为吴降虏乎!”就此展开蜀汉最后的一战,以数千亡国孤军抗击东吴。

image.png

  从诸葛亮以来,蜀汉的国策是联吴抗魏,永安虽然是蜀汉的东部要塞,但驻军却不多。罗宪身为巴东太守,手下不过也只有两千多人而已。

image.png

  罗宪深知,孤城无援难以坚守,所以他一方面保城缮甲,并以节义激励将士的士气;另一方面,他也派人往司马昭处求援。

  吴国的首轮进攻是由抚军将军步协发起的,他本以为蜀国新灭,守军士气低落,一战可下,结果却被罗宪打败,大败而逃。

  不甘失败的孙休,接连派出征西将军留平、镇军将军陆抗率军三万来攻打永安。罗宪在此战中,充分展现他出色的防守能力,以少胜多,多次打退吴军的进攻,就算陆抗领着三万吴军,轮番围攻六个月都没能攻下城池。

  情况最危急的时候,有人劝说罗宪应该即早突围。罗宪是这样回答的:“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毙命于此矣。”他一直就打算坚守到底,与守城军民共存亡。

  援军之所以迟迟未来,是司马昭得到罗宪求救后,认为成都刚经历邓艾、钟会、姜维叛乱,已自顾不暇。

  改派荆州刺史胡烈率军攻打吴属的荆州重镇西陵,陆抗在腹地受胁之下,这才不得不退兵,永安之围解除。

  司马昭战后依然让罗宪担任原职,加封陵江将军,万年亭侯。

  大概会有人疑问,罗宪为何宁愿降灭掉蜀汉的魏,也不愿降吴。

  我个人觉得,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降魏有援军,降吴则不一定。

  蜀汉亡后,魏国占据天下大部分,对东吴形成强力的战略优势。

  曹魏在荆州北方早已屯集重兵,对东吴有着沉重压力。

  纵然罗宪投降东吴,东吴可能一时占据永安但当曹魏大军来攻,面对东西夹击的状况,东吴不见得有足够军力派出援军。

  这点在这次永安之战得到证实,吴国并没有双线开战的能力。

image.png

  第二、是蜀汉和东吴名为盟友,实际上,一直互相提防。

  蜀汉和东吴,两国结盟是为对抗强势的曹魏,不过双方关系一直都是各怀鬼胎。

  对孙吴来说,荆州重点一直都不是北伐,而是西向,陆逊、陆抗两代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夷陵防线的建设上。

  要知道,那时候蜀汉还在,陆逊费尽苦心经营夷陵防线做什么呢?

  还不就是准备伐蜀。

  诸葛亮死后,蜀汉忽然增加了永安的兵力,孙权知道后,问蜀国使者宗预:“我们是盟友,你们为什么要在边境增加兵力呢?”

  宗预回答说:“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这句话意思就是,蜀汉在东部白帝增兵,与东吴在西部巴丘增兵是同一个道理,形势发展的结果,不必多问。

  对于蜀汉臣子来说,比起长期敌人的曹魏来说,东吴这个居心叵测的假盟友更加可恶,这也是为什么罗宪愿意降魏而不是吴的主要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金朝英雄郭虾蟆:宁愿也不投降不归顺
金朝英雄郭虾蟆还有一个名字也叫做郭斌,他是会州地区人士,家族中世世代代都是保卫家园的优秀射手。他曾经和哥哥因为善于射箭而开始从军,他的哥哥因为立下了军功而被授予了会州刺史的职位,并且还赏赐他颜盏的姓氏,在此之后郭虾蟆一直跟随着哥哥在军中历练作战,屡次立下重大功劳。在金朝灭亡之后三年的时间中他一直坚定的守护着城池,直到无法继续抵抗才在最后的时间去世,所以人们每次提起他的时候都会称呼他为金朝英雄郭虾蟆。图片来源于网络金朝英雄郭虾蟆在1220年的时候和西夏军进行了战争,开始的时候他和哥哥两个人因为能力出众大大的震慑力西夏军队,可是到底是寡不敌众,最后会州城还是沦陷了,郭虾蟆和哥哥两个人都成为了俘虏,西夏人看在他们箭术厉害的份上并没有杀死他们,但是兄弟二人都没有投降。后来他们打算找机会逃回金朝,于是拔光了自己的胡子,可是还是被西夏军队发现了,哥哥被人杀死只剩下郭虾蟆一个人逃回了会州。在金朝灭亡之后...
· 蜀汉最后一位战神罗宪本是姜维接班人却归顺司马昭
核心提示:陆抗提兵3万会猛攻永安。但罗宪一边据城坚守,一边等待援军,吴军围攻6个月不下。网络配图一蜀巴东太守罗宪曾奉后主刘禅之命,率2000余人镇守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此地是蜀吴对峙的前沿,永安拥有天险,对下游来说易守难攻,如果永安不保,吴军就可溯江而上,直达蜀汉腹地,蜀汉将重蹈刘璋覆辙。二后在邓艾、钟会的夹击下,蜀汉不堪一击,昏君刘禅举国投降,成都陷落的消息传到永安,罗宪为稳固军心,杀了危言耸听的人。不久,刘禅又令罗宪向魏投降。作为忠臣,罗宪的唯一选择,只能是听命投降。蜀亡之后,永安便处在孙吴强大的军事威胁之中。吴帝孙休假装支援蜀国,实则趁火打劫,意图夺取巴东。三罗宪对东吴的行径十分气愤,打不过曹魏,难道还打不过孙吴?于是,整军备战,防御东吴。东吴为尽快占领东巴,派大军进攻永安。罗宪兵力薄弱,立刻向司马昭求援。网络配图四罗宪的坚守,使吴人乘乱“兼蜀之志”未能得逞,吴人不甘心因永安而丧...
· 它是三国最强轻骑兵成也公孙败也公孙最后猛将
东汉末年,朝廷统治腐朽,再加上天灾人祸,公元184年,一场浩大的黄巾起义,虽然如流星划过那般短暂,但是其带来的后果却极大的撼动了东汉王朝的统治。网络配图当中原乱局出现的时候,北方的游牧人也开始不安分了,虽然经过两汉,尤其是最近百年中,经过窦宪对北匈奴的两次大战,北匈奴主力被彻底歼灭。这一后果极大地震慑了北方的游牧人,百年内,谁都不敢伸头再犯中原。经过百年的休养生意,当汉王朝日当西落的时候,北方的游牧人,梦想恢复大匈奴的辉煌,想要再入中原,不料这一次,北方边境出现了一个狠人,让北方的游牧人深深的感到“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人就是公孙瓒,白马义从的首创者。网络配图公孙瓒与草原上那些游牧人作战的时候,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以身边的擅长射箭的人为基础,组建了一支轻装骑兵,这支骑兵队伍是一支的轻骑兵部队,拥有匈奴人的战法,再加上汉朝的强弓硬弩,在作战的时候有着强大的机动力和射程优势...
· 蜀汉最牛的名将是谁?用一千人击败五千人,最后为什么投降曹魏?
蜀汉最牛的名将是谁?用一千人击败五千人,最后为什么投降曹魏?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蜀汉有许多著名的名将,但是在晚期尤其是诸葛亮死后,虽然是寥寥无几,但是有一人却脱颖而出,不仅一千士兵击败曹魏五千人,甚至是死前喊出5个字,竟干掉了曹魏两员大将。他就是诸葛亮的传人姜维,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着诸葛亮的遗志,一心想要北伐,无奈一直被各方势力阻拦,无奈之下他只能忍气吞声,慢慢继续力量,以待时变,公元255年,他终于等来了机会。司马家族掌控魏国后,就开启了玄学的风气,主张不干实业,之前曹丕的人当中,有不少碌碌之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许多人士族子弟被吓得不敢说话,其中就包括那些豪门贵族,后来司马师掌权时,他看出这些人不堪重用,于是打算从平民中提拔人才。石苞、邓艾、王基、王经等人,都是司马师一手提拔上来的,这些人都不是士族子弟,有一定能力,然而年轻没有经验,尽管如此,司马师还是给他们...
· 揭秘:为什么蜀汉东吴联合也胜不了曹魏?
三国时期,东吴和蜀汉都对曹魏进行过北伐。但是蜀吴联合起来还是还是未尝胜迹,最终被曹魏灭亡后来建立晋朝。一般来说吴国和蜀国的军事实力加起来是能够抗击魏国的,那为什么屡次失败呢?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东吴灭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间半个多世纪,除了关羽北伐造成了北方动荡,再也没有人能够撼动北方。蜀汉和东吴都有强大的谋士、武将集团,有一批善于作战的部队,为什么面对曹魏两个绑一块也打不过人家?是因为曹魏过于强大吗?其实,蜀国和吴国之所以联合起来也打不过曹魏,主要原因竟然出在东吴自身,确切的说,是出在东吴中期战神陆逊的身上!网络配图蜀汉自诸葛亮到姜维,大小北伐约二十次,皆未成功。而东吴北伐次数其实比蜀汉还要多,孙权更是派遣远征军到达辽东,希望借助辽东兵夹击曹魏,但这些努力也都以失败告终。仅从三国战役来看,蜀国和吴国面对曹魏,一筹莫展。那么这样看来,蜀汉和东吴面对曹魏是不是一点机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