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历史上的张翼和小说中完全不一样,姜维时期帮倒忙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6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的张翼和小说中完全不一样,姜维时期帮倒忙,张翼本是刘璋所属人物,刘备平定益州后得以被举为孝廉,开始为刘备效命,在赵云麾

  张翼本是刘璋所属人物,刘备平定益州后得以被举为孝廉,开始为刘备效命,在赵云麾下参加了汉水之战。而后张翼逐渐成长为蜀汉的中流砥柱,并且与廖化等有着同样长的寿命,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那一天。

  最广为认知的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并未对张翼这个角色有过多的刻画,虽然也是北伐战场上的主要蜀汉将领,但是无论是武力和智力,都是相对比较平常的。

  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有一部名为《三国志平话》的艺术作品,被看作是《三国演义》的前身,诸如“三英战吕布”等被广为人知的故事,都是出自《三国志平话》的收集、整理。

  《三国志平话》里,张翼(益)以刘璋麾下大将的身份出现,绰号“铁臂将军”,驻守益州的紫乌城。刘备与刘璋反目后,军师庞统中流矢而亡,诸葛亮从荆州率领张飞、赵云入川支援刘备。

  诸葛亮与张飞、赵云兵分三路,诸葛亮攻打葭萌关,张飞攻打巴州,赵云攻打的则是张翼驻守的紫乌城。结果诸葛亮、张飞都将城池攻下,赵云却被张翼所击败。

  想那赵云,在《三国志平话》里是被设定为武艺仅次于张飞的存在,使用的武器枪名为“涯角枪”,意思是天涯海角没有对手。当初与张飞交手,也仅仅是因为气力不如而败阵,如今遇着蜀将张翼,却直接被击败。

  赵云被张翼击败后,诸葛亮又领张飞前来助战,诸葛亮试图劝降张翼但被拒绝。张飞便出马与张翼大战,一连打了三天,战了上千回合,仍然难分胜败。

  打败赵云,战平张飞,张翼简直不要太风光。

image.png

  历史上的张翼个性严厉,又是蜀汉后期的重要武将,蜀汉灭亡时,又随姜维等死于国难,一个为了国家竭尽心力的人物在小说中美化一下无可厚非。但就是这样一个长期活跃于北伐战场上的武将,有时候却没能起到正面作用。

  按《三国志·张翼传》:“(姜)维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经众死於洮水者以万计。(张)翼曰:‘可止矣,不宜复进,进或毁此大功。’维大怒。”

  《三国志·姜维传》:“后(延熙)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姜)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卻住锺题。”

  姜维大败王経这次,便是姜维北伐时取得最大的一次胜利,歼灭敌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好几万,但是张翼在这个时候却劝姜维就此收手,不要再进攻了,惹得姜维大怒。

  张翼虽然是姜维所依赖的武将,但是对于姜维北伐,张翼的态度是相对比较消极的。即便是在姜维取得大胜后,他仍然不看好姜维。想来张翼也是把姜维的北伐行为仅仅看作是建立功名,取得这样的胜利后,姜维可以说是功成名就,因此,张翼就劝姜维见好就收。

  这段历史还被罗贯中搬到《三国演义》当中进行描写,其结果是姜维不听张翼的劝告,最终被魏军击败,罗贯中还就此事把姜维批评了一番。

image.png

  但实际情况是《姜维传》所记载的那样,因为陈泰率军前来解王経之围,姜维转而驻扎钟题,并没有像张翼所说的“毁此大功”。

  一场大战下来,胜利的一方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失败的一方士气低落,兵无战心,因此乘胜追击,可以继续将战果扩大。而张翼却阻止姜维继续进军,实在是在帮倒忙,这一点,邓艾的表现就可以证明。

  按《三国志·陈泰传》:“(邓)艾等以为,王经精卒破衄於西,贼众大盛,乘胜之兵既不可当,而将军以乌合之卒,继败军之后,将士失气,陇右倾荡。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孙子曰:‘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盖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今陇右之害,过於蝮蛇,狄道之地,非徒不守之谓。姜维之兵,是所辟之锋。不如割险自保,观衅待弊,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

  王経的身份是雍州刺史,所率领的军队也是雍州精锐,这样一支军队被姜维打的大败。邓艾当时官职地位不如王経、陈泰,但他却是姜维北伐的一道阻碍,多次与姜维在战场上斗智斗勇,甚至曾一度在段谷将姜维打败。连邓艾这样的见识卓远的人都认为姜维的得胜之师锐不可当,甚至建议陈泰放弃救援王経,可见姜维若是真的率军强攻王経,王経的结局怕是非常不容乐观。

  而张翼却在这种时候劝姜维放弃彻底歼灭王経的机会,张翼的行为怕不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姜维虽然拒绝了张翼的建议,但张翼的话却多少会干扰姜维的思维,使得姜维不能放心大胆的扩大战果,甚至于被陈泰给算计了。

image.png

  按《三国志·陈泰传》:“遂进军度高城岭,潜行,夜至狄道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者至,皆愤踊。”

  陈泰拒绝了邓艾的建议,坚持率军前来救援驻守狄道的王経,并巧妙的避开了姜维的伏兵,出现在狄道东南的山上,使得狄道城中的残兵败将也看到了希望。但是从陈泰在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虚张声势而不敢和姜维直接交锋可以看出,陈泰急忙赶来相救王経所率领的援军,其实数量并不是很多,邓艾又说陈泰的兵士是“乌合之卒”,则说明陈泰的救兵也是仓促间召集来的,没有很强的战斗力。

  陈泰敢以少量乌合之众前来救援困守狄道的王経,而且成功唬住了姜维,表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和计略。

  看姜维前几次北伐,以一己之力,与魏国的郭淮、陈泰、邓艾等人在雍凉战场斗智斗勇,多次打成平手,且还有些战果。但大破王経后,张翼劝退的话难免会影响姜维的战场思维,使得姜维既不能放心大胆的扩大战果,又不想放弃眼前的胜利就此退军。而犹豫的时候,就是丧失战机的时候。

  王経后来见到陈泰,告诉他说,狄道的粮草已经坚持不到十天了。而陈泰的部队也只是虚张声势的没有战斗力的部队,倘若姜维能趁士气高涨的时候发动猛攻,恐怕不仅王経,就连陈泰也难以自保。

  但悲剧的是,在张翼的“帮忙”下,姜维先是没能成功伏击陈泰,而后又误判了陈泰的疑兵之计,错失良机,导致陈泰成功等到了从凉州金城而来的援兵,致使姜维不得已而退兵钟题。“陇西之地,断而有之”的梦想,就此化为泡影。

  张翼身为蜀汉大将,在姜维北伐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劝姜维放弃,导致姜维功败垂成,令人痛心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的建宁公主和【鹿鼎记】完全不一样,全家都被处死
看过《鹿鼎记》的朋友,一定对建宁公主记忆犹新。的确,在韦小宝的七个老婆里,唯独建宁公主最刁蛮任性,与众不同了。或许是金庸太过善良,舍不得为难一个小姑娘。在《鹿鼎记》的结局里,金庸安排建宁公主嫁给了心上人韦小宝。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运气可没有小说里这么好了。建宁公主的原型,是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和硕恪纯长公主。这也就是说,历史上的建宁公主是康熙的姑姑,而不是小说里描写的康熙妹妹。在建宁公主13岁的时候,她被安排嫁给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在清代,皇室的公主很少嫁给汉人,因此建宁公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政治联姻。即便是金枝玉叶的皇室公主,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婚姻与命运。就这样,还是豆蔻年华的建宁公主,成为了吴三桂的儿媳妇。婚后,建宁公主和丈夫吴应熊一起住在北京,这既是吴三桂表示对朝廷忠心的方式,也避免了公主千里迢迢嫁去云南。吴应熊抱得公主归,前途当然也一片大好。作为皇室的“自家人”,吴应熊在...
·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和本人完全不一样?是怎么抓到逃犯的?
很多影视剧中,都有罪犯的场景,在犯人的时候,要不在城门口贴一个告示,上面画上罪犯的样子,要不就是手里拿着通缉令,上边也画着罪犯画像。要知道,古代人并没有现在人的先进技术,不可能像现在一样,能够将罪犯的样子弄出来,其实,通缉令上面罪犯画像和罪犯本人是有很大去别的,那么,和画像上的不像,为什么古人还能顺利将罪犯抓获呢?我们先来看看古代通缉令长什么样子吧,一般通缉令上会有罪犯的姓名和性别,另外,还会有一个画的非常难看的画像,这样对于百姓举报,官员抓获有很大的作用。很多通缉令上还有一些赏赐一类的东西,比如曹操刺杀董卓未遂,在海捕文书上,董卓说了要赏千金,封万户侯,后来陈宫也加入了曹操队伍,但没有曹操那么值钱了。这是通缉令上的一些基本信息,我们在具体来看看罪犯的画像是如何画出来的。其实,很多画师根本没有见过罪犯本人,通常情况下,画师都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来画的。这样画出来的人很容易出现错误,历史上这样的...
· 同样都是青天为什么包拯和海瑞结局完全不一样?
在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中,有史记载的大小官吏多如天上的繁星,但有两个人被万民百姓颂扬为“青天”,甚至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根据他们流传的事迹加工改编而成的小说、戏剧、评书等数不胜数。他们就是北宋的包拯和明朝的海瑞,前者被称为“包青天”,后者被称为“海青天”。这两个“青天”都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的刚烈之臣,是封建社会推崇的人臣楷模,是普通老百姓敬仰膜拜、寄予厚望的“青天”大老爷。虽然都是“青天”,但包拯和海瑞的命运结局却迥然不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先说包拯“包青天”。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包拯出生于官宦世家,29岁就中了进士。然而,为侍奉渐渐年迈的双亲,包拯拒绝出去做官,在家一待就是10年,直至父母病逝、守孝完毕。所以,他在北宋官场上一露面已是中年,但举止全然是个“愤青”。但就这样一个油盐不进的主儿,在北宋的官场上却平步青云、...
· 中国最冷的时期,揭秘历史上的小冰河时期
历史上,最冷的天气是什么时候?据查阅,历史上,明朝小冰河时期指的是明朝末年以后、清代康熙年间以前,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明末清初《阅世》、《庸闲斋笔记》,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IceAge)的冬天非常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到1644年最为寒冷的,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万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是相当寒冷的,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这是最寒冷的时期。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清代康熙中叶左右。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七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
· 嘉庆和永璘都是令妃的儿子,为什么乾隆对他们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嘉庆和永璘都是令妃的儿子,为什么乾隆对他们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人们常说“爱屋及乌”,这一点很适合用在古代的皇帝对待后宫妃子的态度上,如果喜爱一个妃子,很可能连带着很喜欢她所生的孩子,如果不喜欢,也会对他的态度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历史上,乾隆对令妃是非常宠爱的,但是对于她的两个孩子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态度,一个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皇位都给了,自然没什么好说的,但另一个永璘,为什么乾隆不喜欢他呢?最近清宫剧火爆,讲的是乾隆皇帝皇位令妃的故事。令妃确实是一个传奇人物,从辛者库洗恭桶的奴才到一代皇贵妃,得到了乾隆皇帝无尽的宠爱。令妃位乾隆生育了李哥孩子,还是活下来的之后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两个公主虽然活到了成年,但是也没有长寿,都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香消玉殒了。而令妃的儿子却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拿唯一剩下的小儿子是什么下场呢?令妃一生荣宠,在生前就得到了皇后的朝珠,自己也管理后宫多年。乾隆皇帝虽然花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