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5
转发:0
评论:0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1652年初,李定国率军自云南出兵八万,进攻湖南。由于准备充分,李定国势如破

  1652年初,李定国率军自云南出兵八万,进攻湖南。由于准备充分,李定国势如破竹,先取沅州、靖州,又攻桂林。清军遭遇巨大失败,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image.png

  李定国占领桂林后,马上抢占柳州、衡州等地,兵锋直指长沙。清廷闻讯,大惊之下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锋芒,李定国后退撤离长沙退守衡州诱敌深入。清军主帅、亲王尼堪尾追而至,李定国设伏包围清军,大获全胜,尼堪被阵斩,清军全军覆没。

  李定国的桂林、衡州大捷,震动满清朝野。不到一年的时间,纵横数省,收复湘、桂,击败清军数十万,再次掀起了抗清运动的高潮。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image.png

  李定国极大地阻击了清朝南下的步伐,此时江南地区的抗清运动此起彼伏,郑成功等又在东南沿海不断袭击清军据点。清朝可谓疲于奔命,清朝内部甚至有与李定国划地而治的打算。当时李定国在汉人眼中,就是再造河山的存在。对比清朝的疲态,李定国可谓兵锋正盛,民心所向。很多人相信:明朝可以乘胜追击,收复国土,将满清赶回关外老家。

  但是历史却和大家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很快清军就卷土重来,而李定国虽可独当一面,但是却无法逆转南明的坠落。1662年,缅甸将永历帝朱由榔交给清军将领吴三桂,随后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杀。消息传来,李定国急火攻心病倒,很快病逝,一代名将死不瞑目。

image.png

  1、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李定国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体恤下属,威望很高。今天的很多云南人还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直到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人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过:“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正因为李定国的仁义,所以他始终能够吸引广大抗清义士追随并奋斗到底。“湘桂大捷”之后,李定国决定联络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夹攻广东,以图兴复。欲下广东,必取新会,“克新会,则广州可下”。在目前看来,光复广东可联合郑成功,是当时南明中兴的最佳战略。

image.png

  1654年2月,李定国挥师入粤,一路势如破竹。4月,包围新会。此时坚守新会的清军(汉军)得到清廷死战命令:不能丢失新会,人在城在!为了保住新会,清军不止一次地驱逐城中百姓当“炮灰”,李定国不忍心百姓,于是一次次放弃进攻。针对李定国不忍伤害百姓的“善良弱点”,清军放弃了最后一丝底线。清军一方面妖魔化李定国蛊惑百姓,另一方面命令百姓每户贡献一人充当人肉军粮,其罪行令人发指。

  清军的罪行帮他们最终守住了城池,而城外的李定国则因为瘟疫以及郑成功屡屡爽约,最后围攻新会失败,南明再一次遭遇巨大挫折。

image.png

  李定国的仁义是其军事生涯中最为耀眼的闪光点,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但是在面对没有底线和原则的清军时,这些仁义反而成为李定国的绊脚石。对付流氓,毫无疑问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牙还牙。清军为了彻底击败李定国,一方面加强军事打击,另一方面重用汉人降将,如吴三桂、洪承畴之流,这给坚持斗争但是意志不坚定的汉人提供了希望,很快李定国的身边就不断出现叛徒。

  李定国的义父张献忠死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四将军扛起抗清大旗继续坚持斗争。但是很快四人内部就出现了内讧,孙可望因为地位上升膨胀起来,与李定国矛盾激化。在李定国奋力征战时,孙可望在后方不断挖墙脚,致使李定国不能迅速扩大战果。后来孙李矛盾白热化,眼见就到刀兵相见的地步,李定国从大义出发,主动退守云南。但这样的妥协给了清朝机会,很快,大好的抗清局面失去,南明又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image.png

  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2、不靠谱的队友们

  李定国深知,自己的能力就算24小时不停歇的征战,也不能完全KO清军,想要彻底光复大明河山还是要靠大家的力量。张献忠死后,李定国在内的四将军制度,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的一个写照。但是这个所谓的集体领导制并没有给队伍带来民主气息,反而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几个人都跃跃欲试,最后造成了自相残杀的尴尬局面。

image.png

  说到底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虽然当时的四将军都认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为首领,但是这个首领此时正在到处流亡,根本就不可能当一个合格的领导。况且就算朱由榔在四将军身边,因为没权没兵,拿什么节制这些地头蛇呢?所以不仅李定国郁闷,朱由榔郁闷,连同整个南明都被这种畸形的体制带到了无法翻身的沟里。

  虽然体制害死人,但也正是这种蹩脚的制度,才凸显出了李定国作为民族英雄的伟大。试想,如果没有孙可望等搅屎棍的玩命拉后腿,李定国取得的成就就不只是“两蹶名王”这么简单了。

image.png

  除了南明内部体制,就是对外的联络上,南明各部分的联络也很成问题。在围攻新会前,李定国就设法联系在厦门沿海抗清的郑成功,约定一起夹攻广东。但是李定国前线激战正酣,而郑成功却迟迟按兵不动,最终导致了李定国不可挽回的失败。作为南明的顶梁柱,李定国的失败导致了南明抗清形势再次陷入低谷。

  郑成功的爽约,缘于自己的高傲。南明隆武年间,郑成功跟随父亲郑芝龙觐见,隆武帝赐姓“郑”,时人称为“国姓爷”,后永历帝封为“延平王”。而相比之下,李定国自1630年参加农民起义军,后跟随张献忠四处征战,张死后,李定国仍然坚持抗明。但是在清军入关后,出于民族大义,李定国选择和南明站在一起,联明抗清称为李定国后半生的主旋律。

image.png

  在那个论资排辈、讲究出身的时代,郑成功看不上李定国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郑成功不响应李定国。郑成功相信,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搞定清朝。

  很明显,郑成功过于自信了。

  李定国是一个悲剧人物。生前为生存揭竿而起,后期为大义舍生取义,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欣慰的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还们看到了《龙*传奇》这样高大上的影视剧来纪念这位英雄。李定国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扫除奸佞,相信看过这部剧后,我们会更加呼唤这位英雄的归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织席贩履的刘备建蜀汉为何挽救不了刘氏王朝?
如今的人们所说的汉朝,可谓由两帝创建──高祖刘邦创建西汉,光武帝刘秀创建东汉。只是刘邦出身平民,刘秀还顶着个皇族名号。许多研究历史的人认为,刘秀是开国君主中对功臣最好的一人,不但不杀功臣还都予以优厚封赏。他废除王莽严刑苛政法,实行比较宽松的法制,对原来对立而后投降自己的刘氏皇族也采取优待。如赤眉军拥戴的皇帝刘盆子投降后,刘秀还封了此人一个官位。此后刘盆子因病失明,刘秀又下令用荥阳的官田租税来作为终身奉养。东汉政权建立后,失去了西汉的进取性,除了光武帝刘秀还有些作为外,其余的皇帝大都腐朽不堪,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刘秀的孙子章帝一改祖父严格禁止外戚和宦官参预朝政的政策,重用窦后之兄又优待宦官,使外戚和宦官这两股腐朽势力从此登上东汉王朝的政治舞台,朝廷转而进入腐败和黑暗时期。由于东汉的皇帝大都短命,皇室的子嗣不兴盛,刘氏其他族支却仍兴旺,整个皇族数量还在增多,不过很多人已经平民化。如在中国几乎...
· 为何他背负着十万军民却挽救不了一个震世王朝
中华自古出豪杰,劫难之时铸忠杰,宋末的陆秀夫也不例外。这位末世文人,才思清丽,沉静谦逊,后人将其同张世杰,文天祥合称“宋末三杰。”万江滔滔,溪水潺潺,距今约八百多年前(南宋祥兴二年)宋军节节败退,张世杰久战元军然无力,最终退守崖山。而元军将领张弘范率军以秋风之势迎面扫来,攻至崖山。崖山一处地势险要,可依此为守,张世杰无奈之下设“绳索连舟”之术以抗敌军,却不曾想陆上原与百姓的补给线被元军切断,随后元军以隐短扬长之计隐兵船幕中待至接近展开近战,顿时间呼声震天,无奈之下守卫转突围,张世杰率十支残部突围,而位于阵中的陆秀夫及九岁卫王赵昺未能突围。网络配图陆秀夫恐落敌手遭敌羞辱,拔出利刃,督促妻儿家眷跳入海中,三叩圣上:“臣等不才,未能救社稷,攘安危。”背负卫王义无反顾坠入深渊。随众十万余人见主已尽相继坠海。“当年囯势凌迟甚,争怪诸贤唱攘夷。”杨太后听言此事,叹息今生忍辱怎叹已成泪水随东逝。赵氏竭力...
· 李定国为什么会输给吴三桂?原因是什么
李定国人生最后一战,为何会输给吴三桂?原来南明出现叛徒。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657年,南明发生内讧,孙可望降清,清朝见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吴三桂、赵布泰、罗托等三路大军,向西南进军。第二年初,顺治帝再次下诏,任命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领八旗禁旅南征。此后,清军由湖广、四川、广西三路进攻,南明军队节节败,到1659年初,清军占领昆明。李定国率军掩护永历帝撤退时,渡过怒江后,发现磨盘山附近地形复杂,群峰丛峙,林木茂密,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于是他决定在此地设伏,与清军主力决一死战。李定国用兵多年,经验丰富,他充分利用磨盘山的地形特点,埋伏三道伏兵;命泰安伯窦名望为“初伏”;广昌侯高文贵为“二伏”;总兵王玺为“三伏”。李定国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敌尽入,初伏乃发;燃地雷,二、三伏乃发,首尾击之,敌尽矣”。为了这次作战顺利,李定国考虑的非常全面,甚至让将士携带干粮,以免产生...
· 大明王朝“权末代”的可悲结局是什么原因造成
摘要:明皇族两百多年的为所欲为,积累了太多的民愤。他们已经完全站到了普通民众的对立面,不得不以自己这一代的鲜血和生命,为自己,也为以前数十代的“幸福生活”付账,就像以前每一个王朝的末期一样。明孝宗朱祐樘在“制度”决定之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100万人之多。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但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明皇族两百多年的狂欢宴席,原来不是免费的……明皇族的人口爆炸大明弘治五年底,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纪录,截至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朱祐樘览奏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他有点好奇,这些王爷能记清自己的儿女吗?这确实也是明代中叶以来许多王府遇到的难题。庆成王的儿子们也大多继承了父亲出众的生殖能力,比如他的长子的儿女总量后...
· 大明王朝历史上最不该被遗忘的英烈:李定国
明末清初的时候,在我们所学的历史书上都知道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统一了中国,但在很多历史家眼里,明朝的灭亡是在1662的永历皇帝为标志的,连清初的文字狱《明史》《南山集》案等都是因为引用了南明的纪年而起,我们现在不禁要问,怎么崇祯皇帝(1644年卒),闯王李自成(1645年卒),张献忠(1646年卒)他们死了这么久清朝还没有统一中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有两个人在一直抗清的关系,他们便是李定国,郑成功。他们一个在西南,一个在东南,遥相呼应,坚持抗清持续近20年,正是他们两个人的双臂擎天,打出了一个后世历史学家笔下的南明史,给当时清廷制造了巨大的困难,逼得顺治皇帝想要御驾亲征,最后清廷不得不起用洪承畴等汉族大臣,在武力征剿的同时采取蠲免钱粮、停征漕运税等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刺激经济发展的怀柔政策,历近20年方平定了南方,统一中国。由于历史和现实政治的原因,再加上郑成功复杂的身世(中日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