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元祐皇后的出身如何?元祐皇后见证了两宋的悲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2
转发:0
评论:0
元祐皇后的出身如何?元祐皇后见证了两宋的悲欢,要说北宋这个王朝最大的悲剧,也可以说是最大的耻辱,那就应该算是靖康之难了,毕

  要说北宋这个王朝最大的悲剧,也可以说是最大的耻辱,那就应该算是靖康之难了,毕竟在此前,中原王朝并没有都城被洗劫,皇帝妃嫔,乃至宫中器物被北部政权掳走之事。

image.png

  所以后来的岳飞,就曾说过,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洗雪靖康之难的耻辱,收复中原之地。而为何大家都想着要收复中原之地呢?因为这个位置很重要,四通八达不说,在古代也是粮草众多,人口稠密的地方,当时的金军也就想着要占领中原,但因为当时北方乱象环生,于是只能让张邦昌等人瞎闹腾。把话题说回来,在靖康之难中,当时北宋的皇室家族,几乎都被金军一锅端了,大家知道的“漏网之鱼”可能只有一个赵构,但其实在当时还有一个人,还是一个女人。她就是元祐皇后,是当时宋哲宗时期的皇后。

image.png

  那么她为何没有被抓走呢?是因为她当时不在皇宫里吗?正是,因为当时的元祐皇后,已经被废除了封号。而这件事情又牵扯到了宋哲宗时期。因为当时的宋哲宗,本身并不喜欢这个女人,一方面是因为元祐皇后比哲宗要大四岁,可能这方面哲宗有些接受不了。另一方面就是,哲宗在当时与高太后本身政治主张不一样,宋哲宗对于王安石变法一直比较支持,而高太后是主张司马光的举措的。结果就是,高太后去世后不久,元祐皇后也就被废了,成了一个女道士。

image.png

  就这样,到了靖康之难时,当时的元祐皇后压根没有住在皇宫里,而是住在民间,因而躲过了金军的魔爪。等到金军走后,张邦昌一人自认镇不住开封城,于是就把元祐皇后搬了出来,这就是第一次垂帘听政。而元祐皇后上台后,不久就暗地里扶持赵构,并且让赵构在南京即帝位了,她也随即前往南方,与赵构会合。第二次垂帘听政是因为后来的苗刘兵变,当时位于杭州城外的苗傅、刘正彦不满高宗苟且南方的做法,于是发动兵变,表示要让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另立新皇帝。

image.png

  而当时的元祐皇后一面想办法保住了高宗的性命,暗地里让当时的岳飞、韩世忠等人迅速带兵进京勤王,于是一场兵变戛然而止,高宗复位,元祐皇后再次撤帘。所以说元祐皇后其实到后来过的挺不错的,毕竟赵构觉得,自己亲娘可能对自己也只能这样了,因此在元祐皇后晚年时,床前尽孝从未断绝,让这个传奇的皇后得以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元祐皇后
封后与第一次被废孟皇后出身世家,是曾任宋朝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宋哲宗幼年即帝位,后来逐渐长大,祖母太皇太后高氏替哲宗选了美貌的世家之女百余人入宫,孟皇后是其中之一,当年孟皇后才十六岁。元祐七年(1092年),太皇太后高氏谕宰执:“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遂将孟氏封后。但好景不常,宋哲宗宠爱上美貌绝伦,姿色俏丽,但野心膨胀,心地恶毒的刘婕妤,而且刘婕妤已经生下两个女儿。绍圣三年(1096年),孟皇后的女儿福庆公主重病,药石罔效,孟皇后之姐持道家治病符水入宫医治。由于符水之事向为宫中禁忌,孟皇后大惊失色,命将符水藏之,等到哲宗到时,再一一说明原委,本来哲宗也认为是人之常情,并不怪罪。不料于公主病逝后,孟皇后养母燕夫人等人为孟皇后及公主祈福,此事正落人口实,哲宗听说后也开始怀疑起来,命人调查此案。皇城司遂逮捕了孟皇后左右侍女及宦官数十人,并将这些人刑求逼供,史载“搒掠...
· 元祐皇后孟皇后简介孟皇后是怎么死的?
元祐皇后,生于1073年,卒于1131年,宋朝人,孟姓,故又被称为元祐孟皇后,洺州(今属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人,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其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并二次于国势危急之下被迫垂帘听政,经历之离奇,实为罕见。元祐皇后,世家出身,宋朝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故世人又称其为孟皇后。孟皇后是洺州人,生于公元1073年,去世于公元1131年,是宋朝一位传奇皇后。宋哲宗继位之后,因为年弱,国家大权把持在两宫太后手中。等宋仁宗渐渐长大之后,高太皇太后选百人入宫,准备给宋哲宗册立皇后,孟皇后便在其中。孟皇后当时虽然只有十六岁,但是因为行事有度,端庄大方,宣仁及钦圣向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元祐七年,高太皇太后说:“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孟氏就这样成为了宋哲宗的皇后。初始孟氏因为高太皇太后的缘故,在宫中尚能自处,等高太皇太后去世之后,孟氏便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冤案。宋哲宗从小受高...
· 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的北宋传奇皇后:元祐皇后简介
元祐皇后(1073年-1131年),宋朝人,孟姓,故又常被称为元祐孟皇后,洺州(约在今中国河北省永年县)人,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其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并二次于国势危急之下被迫垂帘听政,经历之离奇,实为罕见。封后与第一次被废孟氏出身世家,是曾任宋朝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宋哲宗幼年即帝位,后来逐渐长大,祖母高太皇太后替哲宗选了世家之女百余人入宫,孟氏是其中之一,当年孟氏才16岁。元祐七年(1092年),高太皇太后谕宰执:“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遂将孟氏封后。但好景不常,哲宗宠爱的是婕妤刘氏。绍圣三年(1096年),孟氏所生之女福庆公主重病,药石罔效,孟氏之姐持道家治病符水入宫医治。由于符水之事向为宫中禁忌,孟氏大惊失色,命将符水藏之,等到哲宗到时,再一一说明原委,本来哲宗也认为是人之常情,并不怪罪。不料于公主病逝后,孟氏养母燕夫人等人为孟氏及公主...
· 元祐更化过程简介元祐更化的影响是什么
神宗病逝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支持变法的宋神宗病逝,变法派失去后台,其子赵煦年幼即位,是为宋哲宗,宣仁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等昔日的重臣们又得以重新掌政。当时曹太后已死,宋哲宗尊祖母高氏为太皇太后,尊宋神宗皇后向氏为向太后,尊生母德妃朱氏为皇太妃,军国大事由太皇太后暂时处理,一切按照宋真宗皇后刘娥听政的先例办理。从此,五十四岁的太皇太后高滔滔开始垂帘听政,执掌朝政大权达八年之久。高太后一向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对儿子宋神宗大力推行新政非常不满,不过,按照中国的宗法制度,成年的皇帝主政,即使是亲生母亲皇太后也不可以干政。但现在不同了,她跟当年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和曹太后一样,手中已经掌握了无上的权力。新法废除高太后垂帘听政后,立即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她先是召回被变法派排斥在外的老臣司马光。随后,高太后废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将因为不支持新法而被下放贬谪的旧臣都召回京师,分别重用。熙宁...
· 元祐更化
神宗病逝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支持变法的宋神宗病逝变法派失去后台,由子赵煦年幼即位,是为宋哲宗,宣仁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等昔日的权臣们又得以重新弄政。这一年保守派司马光执政,打出“以母改子”的旗号,攻击“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几尽罢新法,“凡熙宁以来政事弗便者,次第罢之”,所谓“元祐更化”,此一时期改革派人士如蔡确、章惇、吕惠卿、曾布等人,全被迫害贬黜。其中蔡确被贬至岭南(今广东),最后死于新州,开启北宋贬官至岭南的先例。新法废除事实上至“元祐更化”之前,变法已进行十余年,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人物,大都认为,新法有利有弊,如免役法与差役法相比较,还是利大于弊,即使不能说是完全成功,但也有真正便民、利民之处。苏轼认为免役法确实可行,他在《与滕达道书》中承认,“吾齐新法之初,辄守偏见,至有异同之论。虽此心耿耿,归于忧国;而所言差谬,少有中理者……回视向之所执,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