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冷知识,“民抓官”“官抓官”治理腐败歪风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9
转发:0
评论:0
明朝冷知识,“民抓官”“官抓官”治理腐败歪风,明太祖朱元璋抓贪官抓红眼的年代,比较出名的一个“民抓官”政策,就是鼓励百姓把

  明太祖朱元璋抓贪官抓红眼的年代,比较出名的一个“民抓官”政策,就是鼓励百姓把贪吏自发抓进京来治罪。但不太出名的另一事实是:这政策不止民抓官,也鼓励“官抓官”。

  典型“李仲文案”,宁波知府李仲文派小吏冯仁生去慈溪县出差,谁知冯仁生狗仗人势,在当地各种吃拿卡要,慈溪县丞秦仲璋却是好汉,立刻响应朱元璋号召,把冯仁生捆了送来南京治罪,是为大明开国第一件“官抓官”大案!

image.png

  朱元璋闻讯大喜,法办了冯仁生后,立刻把秦仲璋升为宁波知府!原知府李仲文?降为慈溪县丞,刚好和秦仲璋调了个儿。还特意给李仲文下了个指示:想再当知府?你也抓个贪吏过来换。

  以《明实录》记载,自这桩风波起,明朝官场上“官抓官”成风,一开始还是抓小吏,后来就连清官拒人贿赂,都是接下来把行贿官员当场捆了扭送司法机关。官员间互相揭发更成了常事。

  二百多年后的明朝名臣高拱感叹:虽说这招过分了些,但元朝时官官相护的腐败歪风,却真被明太祖这么狠砸了下去。

  壮烈殉国的明末“苏武”

  明末英雄极多,张春,却是十分特殊的一位。这位举人出身的战将,57岁起投身辽东战场,却最终在大凌河血战里陷入重围,兵败后力战被俘。抓到皇太极面前依然刚硬,剃发下跪全不从,却叫皇太极敬佩不已,安置在沈阳三宫庙居住。

image.png

  这一住,就是十年,十年里的张春,始终一身汉服装束,多次拒绝皇太极的劝降,却也选择了一个叫明朝故友无法理解的目标:促成明清双方议和。深陷两线作战的明王朝不能再这么打了,只有暂时安下东北边事,大明才有可能熬出新生。

  为这信念,张春顶着“叛徒”骂名,多次替皇太极牵线搭桥,十年的辛酸,却终于在1641年变成泡影:松锦大战明朝兵败,执迷不悟的明朝朝臣们,却依然在北京死撑,绝望的张春也长叹一声,在沈阳三宫庙而死。

  临终前的一句留诗,更足以羞死明末山河变色里,诸多变节的“精英们”:之死誓靡它,苦节傲冰霜。

  明朝的灭亡悲剧间,最不容遗忘的,正是张春这样,足以“傲冰霜”的铁汉。

  好脾气的“陈也罢”

  明朝成化年间,京城官员要调侃谁脾气好,常用词“陈也罢”。陈也罢者,翰林编修陈音。

  这位仁兄的脾气有多好?官场上见了上司下属都是笑容可掬,吃多大亏都不跟人计较。一次有朋友去他家做客,刚赶上他家夫人与他闹脾气,招呼夫人煮茶,夫人却冷着脸说没煮,又命夫人摆点水果,夫人更气呼呼来句“没买”。

  如此当着外人面打丈夫脸,陈音也只是呵呵笑着说句“也罢”,却把身边朋友看到捧腹。“陈也罢”的怂包形象,从此不胫而走。

image.png

  但不久后西厂特务横行,竟半夜大肆闯入兵部主事杨仕伟家,把杨家全家拉到院子里严刑拷打。

  如此恶劣行径,那些平日人五人六的朝中大臣都躲了猫猫,却见“陈也罢”陈音慨然爬上杨仕伟家墙头,冲着西厂特务怒骂:我是翰林院编修陈音,你们私设公堂践踏国法,看我明天怎么弹劾你们!气冲冲一句话,竟真把凶神恶煞的西厂特务,吓得脚底抹油跑路。

  所谓风骨,就如这一刻的“陈也罢”,不在平日多么威风,却正是关键时刻见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政策属“拍脑袋”只抓小吏但不抓大官
提起,现代人常会把“制度建设”四字放在嘴边。有人撰文,为了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又喜欢拿古代的事来做例证,动辄说中国传统社会只讲人治,所以,在问题上,“制度建设”云云仿佛是一个极度稀缺的东西。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这都是不折不扣的想当然。设计出一种监察官吏的制度,使官员在监督之下奉公守法,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的“御史”一职已兼有监察的职责,到了秦朝,“御史大夫府”成为专门的中央监察机构,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台),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并开先河,制定了监察法规《监御史九条》和《刺史六条》。此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日益严密。当然,古代的监察之权来自于皇帝的授予,它是完全服从于巩固皇权这一中心的。这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主要特色。但一朝自有一朝之特点,一君王自有一君王之个性,传统王朝中最具“特点”和“个性”的,当属朱元璋时代的监察官吏制度,像以下一些就是值得说说的:图片来源...
· 朱元璋政策属“拍脑袋”只抓小吏不抓大官
提起,现代人常会把“制度建设”四字放在嘴边。有人撰文,为了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又喜欢拿古代的事来做例证,动辄说中国传统社会只讲人治,所以,在问题上,“制度建设”云云仿佛是一个极度稀缺的东西。其实,这都是不折不扣的想当然。设计出一种监察官吏的制度,使官员在监督之下奉公守法,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的“御史”一职已兼有监察的职责,到了秦朝,“御史大夫府”成为专门的中央监察机构,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台),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并开先河,制定了监察法规《监御史九条》和《刺史六条》。此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日益严密。当然,古代的监察之权来自于皇帝的授予,它是完全服从于巩固皇权这一中心的。这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主要特色。但一朝自有一朝之特点,一君王自有一君王之个性,传统王朝中最具“特点”和“个性”的,当属朱元璋时代的监察官吏制度,像以下一些就是值得说说的:设登闻鼓。“洪武元年,...
· 朱元璋政策属“拍脑袋”型只抓小吏不抓大官
提起,现代人常会把“制度建设”四字放在嘴边。有人撰文,为了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又喜欢拿古代的事来做例证,动辄说中国传统社会只讲人治,所以,在问题上,“制度建设”云云仿佛是一个极度稀缺的东西。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这都是不折不扣的想当然。设计出一种监察官吏的制度,使官员在监督之下奉公守法,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的“御史”一职已兼有监察的职责,到了秦朝,“御史大夫府”成为专门的中央监察机构,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台),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并开先河,制定了监察法规《监御史九条》和《刺史六条》。此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日益严密。当然,古代的监察之权来自于皇帝的授予,它是完全服从于巩固皇权这一中心的。这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主要特色。但一朝自有一朝之特点,一君王自有一君王之个性,传统王朝中最具“特点”和“个性”的,当属朱元璋时代的监察官吏制度,像以下一些就是值得说说的:图片来源...
· 朱元璋群众反贪真相:只许抓污吏不许抓贪官
一常熟县农民陈寿六突然间成了大明帝国最耀眼的政治明星。这位老实巴交的江苏农民,平日里总受当地县吏顾英的。据说这个顾英不只是陈寿六一个人,而是“害民甚众”。忍无可忍的陈寿六率领自己的弟弟和外甥把顾英绑起来,手持皇帝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大诰》,来到京城告御状。朱元璋很欣赏陈寿六的行为,赏给他20锭银钞(大略相当于今天几千块人民币),又赐给三人各两件衣服,还免除了陈寿六三年的“杂泛差役”。然后,皇帝下达谕旨,将此事通报全国,予以表彰。在表彰文件里,朱元璋说:如果有人敢罗织罪名,搬弄是非,扰害陈寿六,我就将他族诛!当然,如果陈寿六自己仗恃着我的名头而横行不法,为非乡里,也同样罪不容赦;但是,陈寿六若有过失,地方官员无权作出决断,必须将他召到京城,由我亲自审理。末了,朱元璋感慨万千地说道:“其陈寿六其不伟欤!”于是,陈寿六一下子就成了全国数千万农民的光辉榜样,成了直接归朱元璋领导的御用农民。陈寿六的故...
· 李世民是如何整治贪官的?李世民整治贪官为何抓而不杀?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这是历史的魅力,今天来讨论“李世民整治贪官”的话题,或许有您所想了解的答案。在历史上,整治贪官污吏套路最深的人是隋文帝杨坚,他曾经做过一次轰轰烈烈的“套路贪官大运动”,派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假装行贿。结果,各台、省、院、部下属的令史等污吏纷纷中招。于是这场“套路贪官大运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数以百计的府史令史等官员贪贿被坐实,最后由隋文帝亲自监斩。史书记载:“潜令人赂遗令史府史,有受者必死,无所宽贷。”这一招实实在在起到了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的作用,让所有的官员在收贿赂的时候心里都得哆嗦一下:这送钱的家伙不是皇上派来的探子吧?所以隋文帝时期,巨贪不多,官员们大多兢兢业业勤俭办事,国力空前强盛。后来,到了唐太宗时期,有人向他告密,说尚书令史们有不少人贪污,唐太宗猛然想起隋文帝的毒招。就使用同样的方法,悄悄派人去行贿。但是收效并不理想,中计者不多,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