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此人谋略连周瑜也服气?张纮有多厉害?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2
转发:0
评论:0
此人谋略连周瑜也服气?张纮有多厉害?,《三国演义》中,周瑜曾向踌躇满志的孙策推荐“江东二张”,说此二人有经天纬地之

  《三国演义》中,周瑜曾向踌躇满志的孙策推荐“江东二张”,说此二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在正史中,似乎寻觅不见“江东二张”的名头,但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确乎位处孙吴诸文臣前列,是孙氏立业的基础班底,也一度为孙氏立国呕心沥血。《三国志 张纮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曾提及“初,(孙)权于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张昭曰张公,纮曰东部,所以重二人也。”可见二张在孙吴的地位。而这段记载,在笔者看来亦可看作小说中“江东二张”称号的来源。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多数人对张昭并不陌生,而张纮的存在感好像远不如张昭。但事实上,张纮对孙氏所作出的贡献并不逊色于张昭,二张亦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张昭素来内外刚直,而张纮秉性亦正,但外显柔韧。

  一、往来周旋,心念孙氏

  二张虽都为文臣,但二者的分工却各有不同,《三国志 张纮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载:“纮与张昭并与参谋,常令一人居守,一人从征讨”,从张纮初任正议校尉、“从讨丹杨”的经历以及张纮本传的其他记载中,可以推断张纮常跟随孙氏征讨在外。除此之外,张纮亦曾任江东使臣出使许都,史载“建安四年,(孙)策遣纮奉章至许宫”,可见,张纮为孙氏东奔西走,颇负辛劳。由于张纮少有才名,出使许都后,被“留为侍御史。少府孔融等皆与亲善”,曹操也颇为礼遇张纮,《吴书》记载“时曹公为司空,欲加恩厚,以悦远人,至乃优文褒崇,改号加封,辟纮为掾,举高第,补侍御吏,后以纮为九江太守”。作为一代名士,此时张纮没有随行就市、见异思迁,相反,张纮始终牢记自己出行的使命,“与在朝公卿及知旧述策材略绝异,平定三郡,风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诚,乃心王室”,积极宣传孙氏的正面形象。

  同时,张纮在出使期间还妥善维护许都和江东的关系。孙策因中伏不幸身亡,曹操欲借机伐吴,张纮劝阻曹操“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仇弃好,不如因而厚之”,最后,“曹公从其言,即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张纮的举动,保障了江东的暂时稳定,为孙吴权力的顺利交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表现出了杰出的交涉才能,更突显了其对孙氏的深厚感情。《吴书》记载,张纮虽然在许都长期停留,但“心恋旧恩,思还反命”,最终推辞了曹操给予的高官厚禄,毅然返回孙吴。

image.png

  二、劝谏的艺术

  正史上,张昭有不少劝谏孙权的片段,每每孙权意气风发、忘乎所以时,张昭总会站出来给孙权泼一泼冷水,因此孙权对张昭不免有些畏惧,同时对张昭提出的意见也没能很好地接受和采纳。与张昭相同,张纮本传中也记载了诸多张纮劝谏孙权的片段,但不同的是,张纮的劝谏效果似乎比张昭要好得多,每次张纮提出的建议,孙权总能够接受并采纳。

  张纮本传中有三次张纮对孙权的劝谏。第一次是孙权攻打合肥时,张纮见“(孙)权率轻骑将往突敌”,觉得并不妥当,便向孙权谏言道:“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结果,“(孙)权纳纮言而止”。第二次是孙权“将复出军”,张纮提醒孙权应当止战安民,张纮指出:“自古帝王受命之君,虽有皇灵佐于上,文德播于下,亦赖武功以昭其勋。然而贵于时动,乃后为威耳。今麾下值四百之厄,有扶危之功,宜且隐息师徒,广开播殖,任贤使能,务崇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也。”最终,孙权“于是遂止不行”。第三次张纮建议孙权“宜出都秣陵”,“权从之”。

  在笔者看来,张纮的劝谏屡次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张纮劝谏孙权时屡屡站在维护孙氏基业的角度上,从孙氏创业不易的角度善意提醒孙权要冷静慎思。张纮熟知孙氏创业的轨迹,《吴书》记载“纮以破虏有破走董卓,扶持汉室之勋;讨逆平定江外,建立大业,宜有纪颂以昭公义”,其所草创表章书记都能够隐含孙氏立业的艰辛,以至于孙权看到这些都感慨:“君(张纮)真识孤家门阀阅也。”故而,在这样的同理心下,张纮的劝谏能够引起孙权的共鸣,达到相应的效果。第二,张纮劝谏时态度并不激切,而是谦和有理、引经据典、循循善诱,相比张昭“辞气壮厉,义形于色”当众给孙权训斥,张纮劝谏的方式更能让人接受。由此可见,张纮更具劝谏的艺术。

  三、饱读诗书,颇有才具

  除了优秀的交涉能力、出色的劝谏技巧,张纮的文化水平也出类拔萃。《吴书》记载:“纮入太学,事博士韩宗,治京氏易、欧阳尚书,又于外黄从濮阳闿受韩诗及礼记、左氏春秋。”可见张纮年少时就涉猎广泛,年少时的求学经历奠定了其深厚的底蕴,以至在许都时能够为当时的名流孔融等人所亲善。

  在艺术上,张纮的书法造诣颇深,“善楷篆”,其书法作品曾得到孔融的交口称赞。此外,张纮的文笔亦佳,成语“小巫见大巫”就和张纮颇有渊源。《吴书》载,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曾作武库赋、应机论,张纮阅读后“与琳书深叹美之”,陈琳回书答谢,提及:“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闲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以文章见长的陈琳都对自愧不如张纮的文笔,可见张纮文章之美。

  作为孙氏立业的重要文臣,张纮不仅自身颇具才学,且秉性纯正,又不失谦和,此等人物在孙氏立业的道路上提供了诸多无形的力量。陈寿评价张纮“文理意正”,这四个字也恰恰突出了张纮的才具和品性。而在笔者看来,大抵亦是张纮温润的品行,使得其与个性强硬的张昭相比,稍逊耀眼,但张纮之才能、贡献,却丝毫不逊色于张昭。小说中的“江东二张”,在真实的历史中也似乎一刚一柔,代表着迥然不同的孙吴文臣,倒也相映成趣、颇为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的周瑜有多帅?周瑜有多厉害?
提到周瑜,总是不自觉的就会想起他的那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周瑜塑造成一个心高气傲并与诸葛亮明争暗斗的人物,使得很多人在感慨周瑜过人才干的时候,难免会讨厌周瑜斤斤计较的性格。实际上,周瑜这口黑锅背得实在是冤,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不论才干还是气度都是数一数二的好。真正的周瑜为人宽宏大量,几乎从不与人交恶,当时有个叫程普的人总是和周瑜过不去,经常仗着自己年长于周瑜,而故意凌辱他。对待此人,周瑜始终不曾红过脸,他一直不与程普计较。后来,程普被周瑜所打动,变得无比敬佩起周瑜来,他就常常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如果周瑜真是一个心胸狭隘之徒,恐怕这个程普早就死了不下千万遍了!正史中的周瑜,不仅宽宏大度,而且精通音律,长相俊美,更是被称赞为“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就连孙权都说周瑜有“王佐之资”,南宋人范成大更是将周瑜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
· 历史上的钟会有多厉害?谋略堪比张良
历史上的钟会,谋略堪比张良,本是司马家功臣,因反叛司马昭被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钟会是魏朝太傅钟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钟毓的弟弟,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关于这一点,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段子,源于《世说新语》的一则趣闻。某次钟会兄弟随父入宫拜见文帝曹丕,钟毓因为紧张而汗流浃背,但钟会却是旁若无人。曹丕问钟毓为何流汗,钟毓结结巴巴地回答道:“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曹丕又好奇的问钟会为何没出汗,钟会则模仿兄长的口气回答道:“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曹丕听后哈哈大笑。“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於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见《世说新语》不过在历史上,钟会作为钟繇晚年所得之子,在曹丕驾崩时年仅一岁而已,所...
· 周瑜为何会在演义当中被丑化?周瑜道理有多厉害
208年,曹操南取荆州,曹、刘、孙三方围绕荆州归属展开全面争夺,随后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当时,曹操取得荆州后由江陵沿江东下,水陆并进,声势浩大。曹操致信孙权,扬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劝孙权早早归顺。孙权得书让郡臣传阅,东吴群臣莫不震惊失色,张昭等都主张迎降,独鲁肃悄悄跟孙权说,主张迎降的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该听从,建议孙权迅即召回周瑜。周瑜从鄱阳归还后,严辞驳斥投降派,力主抗曹,并向孙权分析曹军实际兵力和弊端,促使孙权最后作出了联刘抗曹的决定。这就是说,在促成孙、刘联合抗曹方面,鲁肃、诸葛亮、周瑜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而促使孙权下决心抗曹起关键作用的是周瑜。也只有周瑜出来鲜明表态,才压得住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周瑜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他的政治头脑非一般人所比。在军事行动方面,周瑜既是吴军都督,又是联军统帅,是赤壁之战的指挥者,而诸葛亮只是参与者。孙刘联军所以...
· 周瑜的军事能力有多厉害?能算得上一流吗?
周瑜的军事能力到底有多强?在正史中真的属一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瑜亲跨马櫟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三国志南郡之战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虽然败北,却依然占据荆州地区,孙刘联军准备乘胜夺取荆州,曹操命令曹仁、徐晃等留守江陵,乐进留守襄阳,自率大军北还,江陵和襄阳其实都是属于南郡,留下三大名将镇守,可见曹操对南郡的重视。对于地盘更大的荆南四郡,曹操却没有留下兵力镇守,几乎可以说是放弃荆南地区了,与此同时周瑜也选择不去进攻荆南四郡,而是死磕南郡,可见南郡的战略意义远远大于荆南四郡。夺取南郡以后,西可入巴东,进取益州,北可入南阳,进取中原,退可占据长江天险,作为江东的屏障。如若夺取了南郡,被隔断的荆南四郡则可传檄而定。对于曹操集团来说,南郡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襄阳到许...
· 谋圣张良的生平简介张良到底有多厉害?
《史记·留侯世家》中写到:“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好好看看,这就是明晃晃的官三代啊!张良家族在韩国世代为相,已经连着做了五任了,可见张良家族的兴旺程度。张良本名叫做姬良,后来因为刺杀秦始皇而更换了姓氏为张。因为家里是韩国的宰相,张良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过得日子也是富贵不愁吃穿。但是一朝一夕之间,韩国就被秦始皇灭亡了,张良的家庭也破碎了。以致于后来张良弟死不葬也要倾尽家财谋杀秦始皇。这不仅是为国家为家人报仇,也是为自己前途被毁而报仇。韩国的覆灭不可挽救,张良藏身在下邳,在下邳结识了一批后来帮助自己很多的人,例如项伯。刚开始的时候,韩国被灭,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统,张良趁着秦始皇东巡的时候,用了很多的财宝请来一位大力士,为他打造一枚120斤重的大铁锤去刺杀秦始皇。可是他们没有猜中秦始皇的马车,失败了。秦始皇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搜捕刺客,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