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爱国词人辛弃疾逝世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9
转发:0
评论:0
爱国词人辛弃疾逝世,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享年67岁,是南宋时代一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享年67岁,是 南宋时代一位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词人。他出生时,正是民族英雄 岳飞被 赵构、 秦桧一伙杀害的前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一举攻取开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愤怒的中原百 姓终于在1161年纷纷起义抗金。年仅22岁的辛弃疾聚集2000人投入农民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被任命为义军“掌书记”,共同领导义军。

  为了击破金统治者对义军的诱降和进剿,更有效地打击金兵,耿京听从了辛弃疾的联系南宋协同抗金的建议,派他为代表到南宋去洽谈。辛弃疾圆满地完成任务后,在返回的途中得知了耿京被叛徒张国安杀害的消息,立即带人飞驰张国安所在的金兵大营,活捉了叛徒张国安,并且号召耿京旧部上万士兵反正。这时的辛弃疾年仅23岁。他的英勇行为不仅打击了金人,更鼓舞了人民抗金的信心。

image.png

  辛弃疾南归后,向宋孝宗进《美芹十论》。他根据自己两赴燕京,深入河朔一带所了解的情况,阐述了“女真虚弱不可畏”的理由;批判了“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的投降谬论;对南宋王朝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抓住时机进军收复中原失地等等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由于投降派的极力反对,英明果断的《十论》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辛弃疾毫不气馁,不久又向宰相虞允文进呈《九议》,内容和《十论》基本一致,但他这次却尖锐地指出:打击敌人,恢复国土,是关系到国家、生民的大业,不是皇帝或宰相的私事,应当上下一心共同参加。《九议》和《十论》的命运一样,辛弃疾的爱国热情、战斗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没有得到理解和重视。

  1181年,主和派对辛弃疾的抗金行动和要求予以诽谤与弹劾,于是辛弃疾被逐出朝廷,弃置不用达20年之久。这期间是他词作的盛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造成了他豪放而深沉的词风。他的词绝大部分是反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意志和对投降派偏安误国的痛恨,这就集中地表现了当时人民反抗民族压迫、渴求统一的愿望和要求,成为几百年来一直振奋鼓舞人民爱国精神的名作。

image.png

  辛弃疾64岁时,南宋大臣韩氏想进军中原建功立业,曾起用辛弃疾做镇江知府。辛弃疾也想借机会实现抗金夙愿。他一方面向韩氏进言:进军前务必做好准备,一方面派人潜入金国去侦察敌人兵马数目、屯戍地点、将帅姓名、帑廪位置等,还赶制万套军装,要召募壮丁训练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谁知这一切都没有如愿以偿,1207年10月3日,辛弃疾便含恨去世,死时68岁。据《济南府志》载,他临死时还大呼“杀贼!杀贼!”抗金决心至死不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辛弃疾简介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
·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期,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就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后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辛弃疾的故事与陆游同时期的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和陆游一样,是一名坚定的反投降、反妥协斗士。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大片地区已成为金朝的统治区。辛弃疾自...
· 辛弃疾爱国情怀
辛弃疾爱国情怀辛弃疾爱国情怀寄语:辛弃疾,他有足够的理由自负,长得帅,又有才,上马能杀贼,下马能安民,武将里最会填词的,文人里最会打仗的。杀义端,擒张安国,灭茶商军,武功不可谓不高;六百余首诗词,千古流传,文才不可谓不显。他也有足够的理由自卑,一生受过六次弹劾,被斥"好杀、好财、好色"。他所有的成败,他所有的毁誉,都缘于他的执念,并且为达目的,不拘小节,甚或说不择手段。他就是辛弃疾,一个大英雄,一个不完美的人。但就爱国情怀,在宋朝数一数二,今天分享给读者的是“辛弃疾爱国情怀”,欢迎了解!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他作为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这篇应用散文感情炽热,构思缜密,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语言也精确、...
· 一代豪放派爱国词人辛弃疾郁郁不得志的政治生涯!
“层楼风雨暗伤春,烟柳斜阳独怆神;多少江湖忧乐意,漫呼青兕作词人。”这首七言绝句,道尽了辛弃疾一生的悲歌、忧愤、抑郁和哀乐。爱国词人辛弃疾,是继北宋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大家,与苏轼并称“苏辛”。宋高宗绍兴十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历城,当时北方已沦陷,他自小饱读诗书表现杰出,在祖父辛赞教以“不忘故国”的忠义之心陶冶下,“恢复中原”早已成为他生命的抱负。因此,辛弃疾初出茅庐之际,就给人以传奇式英雄的不凡印象,有“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的赞誉!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弑熙宗自立,并大举南侵,进军长江北岸,后因金军内部大乱,完颜亮被杀。当时山东沦陷区志士多乘机而起,二十一岁的辛弃疾就带领二千余人投奔势力强大的耿京,协同作战,并劝耿京奉表归宋。不料,耿京却遭到张安国杀害,辛弃疾悲痛地集合少数的忠义军,直驱张安国军营将其生擒,并号召上万士兵起而反正,直奔南方。辛弃疾生长于沦陷区,洞悉金人一统...
· 爱国词人辛弃疾:其实我才是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许多人天真的以为,这是一首情诗,讲的是男欢女爱,其实不然,词作者辛弃疾写的是自己,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正是自己,孤芳自赏,感叹自己遇不到伯乐。爱国词人,这是大家印象更深刻的表情,其实辛弃疾还是一名有勇有谋的武将,而且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也是抗金。1127年1月,金军攻陷“开封城”,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覆灭,史称“靖康之难”,也就是射雕英雄传郭靖杨康的名字由来。此时的金国打算用汉人来治理汉人,辛弃疾的爷爷辛赞,为了保住家人和自己的性命只能出仕,寻觅机会投效南宋。在辛弃疾还小的时候就经常教导他要光复中原,报国雪耻,长期熏陶下,辛弃疾自小就有一股侠义之气,并在爷爷的教导下,能文善武。1161年,金国国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声势浩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