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况钟为何会被百姓们称为“况青天”?两万人联名上书只求他能留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2
转发:0
评论:0
明朝况钟为何会被百姓们称为“况青天”?两万人联名上书只求他能留任,一提到苏州,脑中的景象都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小桥和流水,让很多人都向往。但是,

  一提到苏州,脑中的景象都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小桥和流水,让很多人都向往。但是,在明朝,苏州可是江南地区最昏暗的地方。朱瞻基上位之后,立刻就派人到了江南苏州,大力惩罚的官吏,这个派去的人就是况钟。苏州在当时是出了名的难治理,那里的繁荣景象和丰富物产使得当地的土豪和官吏都在互相勾结,甚至是欺压百姓。当时,皇帝就在上早朝的时候,问有没有自愿去治理苏州的?底下的大臣都慌了,一听到苏州,就令人大腿打颤,先前好几任官员去了之后,并不是治不好的问题,直接就是命都丢在那里了,苏州并不是一潭清水,你只要一只脚踏了进去,想不沾脏衣服都是不可能的,更甚至是整个人都被吞噬进去。此时,大堂内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但是有一个人想了想还是站了出来,这个人就叫做况钟。

image.png

  况钟这个人以机智机敏著称。他本来就是吏部尚书的一个门生,但是由于吏部尚书极力推荐,皇帝发现了他的才能于是就破格升为朝廷的一个官吏。到了苏州之后,他从代理知府那里接过官印,于是就开始了他的苏州治理生涯。他自己或许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苏州这个地方待上整整十三年。

image.png

  上了任,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案件。第一起案子,就是杀人案。那个杀人犯早就已经给地下的官吏送过礼了,所以等到况钟结果案底的时候,那个官吏就对况钟说,这个赵五是被冤枉的,大人你就放了他吧。况钟这个时候就在假装糊涂,于是就连连点头,说,“放了他吧,他是无罪的。”官吏一听,十分欢喜,走出门后,就走到杀人犯的家里,多要了几两银子才肯将人送回来。被害的那个人的家属知道了这件事,控诉老天的不公平,大声地怒骂这个官员不负责任,干出这种瞎了眼的事情。

image.png

  在办第二件事的时候,官吏又收了原告的贿赂,要求诬陷被告的人。这个时候,那个官员就主张老爷将无辜的被告压入大牢,之后听到心上人的知府连连点头称赞,心里想这个人估计也是个大贪官,于是就轻蔑地看了一眼,走了。况钟等到人走之后,终于露出了狠厉的神色。他派自己身边的亲信,到地方上去查办这个官员,看看他一共收了多少的贿赂,并把收的每一笔钱都要找到凭证一块带回来。等到搜集了所有的证据之后,况钟叫来那个官吏就问他,“你确定赵五真的就没有杀人吗?”一字一顿,说的极其认真,每一个字都仿佛在那个官员的心上划了一道,一刀一刀的划破那个黑心的表皮,去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做的。

image.png

  那个官员一听,腿就软了,知道自己受贿赂的事情败露了,只能跪下来,连声喊着饶命。况钟将自己的查到的证据都甩在他的脸上,那个官员直接就被吓傻了,抓着这些纸就想往嘴里吃,但是没想到况钟就冷笑着对他说,“你要知道这只是复印的版本,真的那一个我有留存档案的,你的命是饶不了了。”那个官员直接被吓昏了,况钟叫底下的人全部查清牵扯的人有谁,按照受贿金额的大小,一律按律法处置,贪污严重,牵扯人命的就直接就地打死,贪污较小的就关入大牢。这下,真的是铲除了不少受贿赂的人,以前的案子凡是有异议的全部翻出来重审,底下的百姓知道,都在拍手叫好,大声地称赞这个况钟有胆识。

image.png

  当时的百姓因为每次上缴粮草都要亲自押运到很远的地方去交到朝廷里,但是在路上就会经常遇到劫匪,生活的十分艰难。况钟发现这件事情之后,就像朝廷上奏,说明情况之后,就要求朝廷统一设一个比较近的地方,让百姓将粮草都运到这个地方,也不必跑太远的路了。这个想法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同时皇帝也大力嘉奖了况钟。但是况钟都没有收下这个赏赐,而是直接将赏赐转给了家里有困难的百姓,让他们好好地生活。

  等到况钟要升任的时候,苏州的百姓聚集了两万多名,统一向朝廷上书,要求他继续留在苏州治理。朝廷没办法只能答应,况钟在苏州一呆就是十三年,最终累死在自己的岗位上,苏州的百姓都为他所哭泣,满城都是痛哭的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明代名臣况钟的生平况青天
明朝时期,有一位官员和宋朝的包青天有一样的称号,他就是“况青天”况钟,那么况钟做了哪些好事?而被人们冠上“青天”这样的清誉呢?况钟小的时候家境并不好,所以年幼的况钟就被父亲况仲谦送给邻居黄氏作为养子。后来年仅七岁的况钟经历了丧母之痛,他奋发向上,刻苦努力,潜心学习。况钟是一个严于律己、对待别人有礼有节的人,耿直的况钟后来在靖安县任职,对于职内的事务处理相当妥当,知县俞益十分赏识况钟,连连称赞他。永乐十二年,即1414年,吏期已满九年的况钟按照当时的惯例是可以赴京考取官职,当时的礼部尚书吕震和知县俞益联名推荐了况钟。巧合的是朱棣北巡需要选取官员,吕震就推荐况钟,况钟受到了朱棣的赏识。第二年舂天的时候,况钟就被任命为六品礼部仪制司主事,朱棣亲自召见况钟。况钟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面对各位大臣的举荐和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况钟更加尽心为国家办事,从未玩忽职守,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册立后妃、东宫、藩王、...
· 明朝进士况琛
况琛,又名况文,生卒年不详,籍贯江西高安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参加甲申科殿试,登金榜,正奏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135名[1]。
· 明朝考古家况叔祺
况叔祺生于1521年,字吉甫,江西高安龙潭老屋况村人,况Z(明弘治三年进士、苏州知府)之孙,况一经(嘉靖壬午举人)之子。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年)进士,钦差提督贵州学政,翰林院礼部郎中,著《考古辞宗》(二十卷)及《二史会编》(十六卷)、《大雅堂摘稿》(二卷,明况敬存辑,蓝钰作序)、《四库总目》、《九夷古事》[善本](一卷)、《古诗上乘》等传于世。况叔祺还为明进士李材的《观我堂摘稿》(十二卷)作序《重校观我堂摘稿序》。游宜丰陶渊明故里“读书堂”旧址作《读书堂》诗一首:谁将德教化南方,元亮声华久更彰。柳叶尚含彭泽绿,菊花犹喷太和香。壁奎耿耿云初敛,弦诵洋洋日正长。千载高风人共仰,至今遗迹尚流芳。(见《考古词宗》)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况叔祺考中进士,其祖父况Z是明弘治三年进士,祖孙都是进士,一时成为当地盛事,官府修建祖孙进士坊于瑞州二十五都龙潭梅江桥头(今高安市龙潭镇梅江桥头),以...
· 王况
生平元延四年(前9年)袭爵成都侯。绥和二年(前7年)司隶校尉解光上奏:“成都侯王况,公然聘娶先帝后宫的贵人为妻,先帝山陵未成,置酒歌舞。犯了大不敬、不道之罪。”汉哀帝知道大司马王根在汉成帝时曾有立自己为太子的建议,因此遣送王根回封国。王况被夺爵,贬为平民,遣归魏郡。王根和王况的父亲王商所举荐而当官的人,全部罢免。新朝另有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虎贲将军。21年,占卦先生王况对魏成大尹李焉说:“汉朝复兴,姓李的人将为辅佐。”替李焉编写谶书共十多万字。事泄,王莽把二人都杀了。参考资料《汉书·元后传》《资治通鉴·汉纪》
· 顾况
轶事白居易十六岁赴京城长安(今西安)应考。考前,白居易将己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呈递给顾况看。顾况看了诗歌作者署名后,笑道:“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然而当他读到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又惊又喜,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难!”白居易果中进士。此事传为美谈。外部链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