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太宗有14个儿子,为何偏把皇位传给李治?只因所有人中他最懦弱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3
转发:0
评论:0
唐太宗有14个儿子,为何偏把皇位传给李治?只因所有人中他最懦弱,唐太宗的一生功绩无数,用“英明神武”来形容绝不为过。然而令很多人纳闷的是,如

  唐太宗的一生功绩无数,用“英明神武”来形容绝不为过。然而令很多人纳闷的是,如此雄才大略的君主,晚年为何会将皇位传给最软弱的儿子李治呢?要知道,正是因为李治懦弱无能,武则天才得以篡唐建周,登基称帝。

 image.png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共有14个儿子,其中嫡子有三人,分别为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其余皇子中也不乏人中龙凤,三子吴王李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一众皇子之中,最受唐太宗青睐的是嫡次子魏王李泰,他曾在朝臣面前夸耀此子最像自己,那为什么唐太宗没有立李泰为储,反而是选择了嫡子中最为软弱的李治呢?难道是太宗不清楚李治的性格吗?

image.png

  其实李世民很清楚李治的懦弱性格,之所以选择李治也正是这一原因。晚年时,唐太宗身体不好,而且经常做噩梦,时常梦到大哥李建成与三弟李元吉前来向其索命,加上心底对当年杀兄囚父一事颇为内疚,因此对兄弟阋墙、手足相残之类的行为很是厌恶。为了不让悲剧重演,唐太宗想尽一切办法来杜绝——对于那些争强好胜又有能力的皇子,他一向采取打击态度,因为这些人继位以后必然会通过打击异己的方式稳固统治,很有可能对昔日兄弟痛下杀手。思来想去,李世民不打算让有能力又有心机的皇子继承皇位。

image.png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储君之位出现空缺。或许是因为父皇宠爱,魏王李泰逐渐生出了谋储之心,为争夺太子之位,他不断示意身边的官员为其上表进书。然而李世民似乎并没有立李泰为储君的意思,他不仅将百官诏书驳回,还将李泰王爵降封,转而立九子李治为储。对于晚年的李世民而言,嫡次子李泰的野心太大,要是他当上了皇帝,指不定李家又会上演“玄武门之变”,所以他不是皇位的最佳人选。

image.png

  为了不让儿子们自相残杀,他最终决定将最软弱胆怯的李治立为太子。由于李治乃是长孙皇后嫡出,即使他只是九皇子,也不违反“立嫡”的传统,而李泰得知是同胞兄弟抢了自己的储君之位后也不便发怒,朝中大臣对此决议的阻力也比较小。为了让身体不好、能力较差的李治顺利继承皇位,李世民临终前特意委派了赵国公长孙无忌等人为托孤大臣。

image.png

  唐高宗李治登基后,果然对自己的兄弟们很是照顾,不仅加封他们,而且从来没有对以前参与夺嫡的兄弟们进行清算,护住了李氏皇族的安全。李治晚年时,身体虚弱还患有眼疾,根本无力处理国政,所以只能将大唐帝国的所有政事交于武则天处理,这为其日后篡唐称帝奠定了基础,武则天称帝后,李氏皇族纷纷起兵反抗,为得之不易的皇位,武则天对他们痛下杀手,李氏皇族凋零殆尽。这一结果,想必是唐太宗当初所没有料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赵匡胤为何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不传给儿子?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所以你百年以后应该把帝位传给你兄弟光义,光义百年后再传给三第光美,光美再传给你的长子德昭。赵匡胤表示同意,也做出了承诺,于是杜太后让丞相赵普把他们母子之间的对话记录下来,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网络配图但是,这种说法似乎有点不能完全让人信服,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4岁,正值壮年,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14岁了,次子赵的芳也已经8岁,公元976年赵匡胤驾崩,他做了17年皇帝当时年龄50岁,也就是说在那时他的长子已经28多岁,完全不存在幼帝执政的情况,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
· 揭秘:赵匡胤为何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不传给儿子?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所以你百年以后应该把帝位传给你兄弟光义,光义百年后再传给三第光美,光美再传给你的长子德昭。赵匡胤表示同意,也做出了承诺,于是杜太后让丞相赵普把他们母子之间的对话记录下来,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但是,这种说法似乎有点不能完全让人信服,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4岁,正值壮年,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14岁了,次子赵的芳也已经8岁,公元976年赵匡胤驾崩,他做了17年皇帝当时年龄50岁,也就是说在那时他的长子已经28多岁,完全不存在幼帝执政的情况,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局面,况...
· 李治其实很有能力,为何有人吐槽他“懦弱”?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治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唐朝的历史上,有着很多出名的人物,这些人搅动风云,功绩彪炳史册。不过其中有一个人,被人给严重的低估了,这个人就是唐高宗李治,他被很多的人吐槽太懦弱,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李治懦弱呢?仅仅只是被武则天取代那么简单吗?下面就和大家说一说这个有趣的话题。李治之所以当上皇帝,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那就是他的大哥和二哥相争,李治得利。在李世民把李治立为了太子后,李治的表现非常好,对李世民非常的孝顺,这也让李世民对李治非常的满意。加上李治是最小的儿子,还是长孙皇后所出,这些种种都给李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时朝中有很多的大臣,但最重要的有几个人,其中有一个叫做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所以长孙无忌坚定的支持自己的外甥,在李治当上皇帝后,长孙无忌一度摄政。李治成为皇帝后,建立了自己的后宫,其中有两个比较知名的人物...
· 武则天为何没有把王位传给侄子而是传给儿子
武则天建立武周之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王朝如何延续,在这个问题上,武则天在自己的侄子和儿子之间权衡了很久。当初武则天废除太子李显为庐陵王之后亲自登基,做了武周的皇帝。当时武则天就曾经想过立武三思为太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的制约之下,武则天最终放弃了立武氏后人为太子的想法。网络配图武周时期,武则天最信任的大臣是狄仁杰,她向狄仁杰征求建议:究竟是立废太子李显为太子,还是册立侄子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当时回答:“陛下,您与武三思是姑侄关系,与庐陵王是母子关系,你认为那个更加近呢?当然是母子关系更近了。如果陛下立庐陵王为太子,陛下百年之后可以与先皇葬在一起,一起在太庙享受香火祭祀;但是如果立武氏兄弟为太子,那么百年之后......自古以来,谁听说过让姑母进太庙的?”一盆冷水将武则天浇了一个透心凉,于是武则天决定将庐陵王李显召回京城,立为太子。网络配图武则天再蠢也不会把皇位给她侄子的,天下有那个父母把自...
· 陈霸先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自己侄儿却不传给儿子?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陈霸先儿子是个优秀的人,陈霸先为何不传位儿子,而传给侄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建立陈朝的陈霸先,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英明皇帝。陈霸先一生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子早夭,一个叫陈昌的儿子活了下来。在陈霸先去世的时候,他那个唯一活下来的儿子陈昌已经22岁了。而且据史料记载,陈昌“容貌伟丽,神情秀朗,雅性聪辩,明习政事”,是个相当不错的人。既然如此,英明神武的陈霸先,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陈昌,而是传给了侄儿陈蒨呢?是不是陈霸先不喜欢自己这个儿子呢?当然不是。陈霸先对他这个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可是寄予厚望的。陈霸先虽然一生都在戎马生涯之中,他依然时时惦记着自己儿子的学习,曾经先后派遣谢哲、蔡景、杜之伟这些当时的大儒教育自己的儿子,着力培养自己的儿子。而且陈昌也不负他爹的厚望,记忆力超群,“一览成诵,明于义理,剖析如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陈霸先最终没有传位给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