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心学大家王阳明:虽仕途不畅,但仍挺身而出平定番乱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0
转发:0
评论:0
明朝心学大家王阳明:虽仕途不畅,但仍挺身而出平定番乱,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最后正统继承法理的汉人王朝,对我国的封建制度进化起着承前

  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最后正统继承法理的汉人王朝,对我国的封建制度进化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封建制度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朝之前是来自蒙古的游牧征服者,他们用奔腾的铁骑,燃烧的烈箭征服了中原大地,建立了国祚不过百的元朝,一路向南征伐的道路最终逼得陆秀夫背着小皇帝琼崖跳海,结束了宋朝的历史。明朝之后是来自东北的女真建立的清朝,女真族受到小冰河时代的影响,同时还有明朝的腐朽不堪,内部混乱,最终被东北一隅的女真族一举击溃,建立清朝,封建社会也在此时达到顶峰。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在明朝这个封建社会顶峰承前启后的王朝中两位可称完人的王守仁。他是一位是心学大家,虽仕途不畅,但仍挺身而出,平定番乱。

image.png

  王守仁,号王阳明,所以又被称为王阳明,这也是大众熟悉的姓名。传说王阳明出生之时天有异象,而往往只有圣人,开国君主才会有异象,这也震惊了他的家人。相传一名僧侣路过,向王阳明的父亲说这孩子明事理,知大义,但不能说具体是何前途。王阳明的祖父听到此事,根据论语中一篇典籍,取“仁不能守之,虽得必失”中的文字,给他取名为王守仁。王阳明从小就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天赋,熟读诗书且有自己的的想法。当时正值明英宗在位时期,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人的大事: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受到太监王振的蛊惑,同时也有自己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渴望,御驾亲征北方逐渐强大起来的瓦剌。结果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团团围住,最终城破,明英宗被俘,王振直接被击杀,众多大臣战死。这给幼年的王阳明心里埋下了国仇家恨,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志向。再加上其父也在朝中为官,王阳明更是对朝廷忠心耿耿,还多次上书提出自己的建议。

image.png

  在他二十岁时开始参加科举,但前两次都没考中。直到二十八岁在礼部组织的会试中中榜,考中进士。这是王阳明的第一次“入世”。虽然考中了进士,但是在工部观礼几年后也没有得到重用,而且还因为上书建议释放被逮捕的南京官员而被掌握朝政的大太监刘瑾所嫉恨,也因此被捏造理由处罚受丈刑,被贬到当时地处偏远,尚未开化的贵州。这是他的第一次“出世”。这次出世,王阳明第一次体会到了儒家学说的浩瀚,对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也有了新的感悟。在龙场的这次对大道理论的感悟,可能他都没有想到,居然是后世传播久广的阳明学的开端。对圣人阶段的摸索,也进入到了若有若无的境界。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有着自我的良知。而时刻保持这种良知不被其他人或环境所影响,正是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所在。

image.png

  随着刘瑾的倒台被罢免和贬谛期的结束,王阳明第二次“入世”,从遥远的龙场回到京城,回到官场。这次回到官场,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剿灭了南中地带的匪寇,平定了当地为时已久的匪患。二是用胆识和计略了分封地在江西的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在平定朱宸濠叛乱的最后时刻,为了防止朝中掌权太监的嫉恨,主动将叛王朱宸濠交给太监张永。一方面保全了自己,没有因为过多的功劳受到嫉恨,一方面也给了自己一个再次出世修道的机会。所以这次大功并未受赏,想必这也是他想要的。不久,明世宗从藩王的位置继承大统。父亲的去世给了王阳明出世的机会,王阳明修建了书院,继续传播他的格物致知的理念。虽然还有过广西平叛的经历,但王阳明的心思已经全部放在了学术之上,直到嘉靖七年的去世之时。

image.png

  王阳明对儒学的传承和再次发扬光大影响范围之深远,影响规模之广泛,直到现在东南亚,日本等地区仍有他的信徒。近些年来国内也有大量王阳明的著作出版和发行,也给我们介绍和认识了不同面貌的他。就像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对王阳明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论也许也会继续进行下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阳明传——心学的政治力
?1509年,王阳明在贵阳书院正式讲学。按理,他有了传播自己学说的平台本该高兴。但在来贵阳的路上,他心事重重。表面上,席书服膺他的心学,实际上,作为主管教育的省长,席书面临一个困局:他对王阳明心学心悦诚服,但王阳明心学并非是考生辅导课,而他的工作职责就是让自己辖区内的考生通过科举考试。王阳明也面临一个困境:他的心学目标是给考生指明圣贤之路,而考生的目标却是读书做大官。如果他一门心思宣扬和朱熹理学截然不同的心学,那考生的目的就无法实现。想让考生的理想实现,就必须要讲朱熹理学。这个困局也是他当初婉言拒绝毛科的根本原因。不过好像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复杂,席书用一句话就抚平了他的忧虑:讲你最想讲的。王阳明在贵阳书院讲的主要内容就是“知行合一”。当时的人仍然按照朱熹的思路,想把一切天理都捕捉到手,然后再去实践。长此以往,每个人都拥有了一种本事:嘴上功夫天下第一,一旦要其动手,就会束手无策。他希望能改变...
· 栗平定叛乱
永兴二年(410年),当时关东各地盗贼纷纷起事,西河反叛。同年二月初一日,明元帝拓跋嗣派遣于栗率领骑兵一万人前往征伐,所到之处全部平定。明元帝于是下诏命令于栗率领骑兵、步兵一万镇守平阳。改任镇远将军、河内镇将,赐封爵位为新城男。于栗安抚刚刚平定的地区,很有政绩。
· 明朝虽没有外戚专权但宦官乱政治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朝代之一
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所有国家事情不论大事小事只要皇帝想管都能管,所以也有无数人为了皇位争的头破血流、骨肉相残。但皇帝也是一个人,精力也有限,不可能时时刻刻把权力握在手上,所以这也造成了中国封建王朝的两大劣疾,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权,很多王朝都是因为这两个原因灭亡,比如西汉就是亡于外戚专权,而之后的东汉吸取西汉的教训外戚结果亡于了宦官专权,可见前朝对本朝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明朝也是如此,立国二百多年没有出现过外企专权,可宦官乱政可是明朝一大特色。那么明朝为什么没有外戚拥有实权呢?主要是朱元璋吸取了元朝的教训。元朝作为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是蒙古族建立的,而由于蒙古族的习俗,元朝的太后和皇后得势力特别大,元朝统治阶级为争权也是混乱不堪,这才导致了强大的大元帝国立国不到一百年就灭亡。而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自然是要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他就下令后妃不得干政。而后朱元璋为了集中皇权又废除了宰...
· 南赣盗乱详细经过是怎样?王阳明如何平定的
正德六年明武宗正德六年二月,江西按察司副使周宪率兵讨庐山、左湖、盆塘贼,败之,擒斩数百人。四月,周宪移军攻华林贼于仙女寨,拔之。进克鸡公岭,先后擒斩千余人。进薄华林,绝其出道,贼益窘。五月,周宪攻华林贼,及其子干俱死之。先是,陈金檄周宪等分兵三路讨华林贼,宪率兵进,会谍者言贼饥疲,宪信之,遂檄兵夹攻。其二路失期不至,宪与贼战,独深入。山谷峻险,贼凭高发擂石下如雨,兵败,宪被执,刀中宪首,血流满面,左髀复中鎗,不能行,大骂贼不绝口。贼怒,支解之。子干见父被执,跃马直前,中流矢,力战堕崖死,贼势复振。事闻,赠宪官,谥忠愍,旌其子。六月,南昌知府李承勋,会同按察使王秩督兵进攻华林贼,承勋招降贼帅黄奇,置麾下,有智略,任用之。人谓勋宜防不测,承勋益亲信,令宿帐中,奇感奋,誓以死报。承勋乃令奇入贼寨说其党,多来降者,与约期,令俟报。至期,承勋令土酋岑猛选精兵五百人夜与俱至山下。承勋令黄奇密入寨,诱所...
· 王阳明传——平定思田
?王受对卢苏说:“王阳明这老头是出了名的不靠谱,江西那群笨蛋都是这样栽到他手里的。”卢苏说:“岂止是他不靠谱,我看中国的所有官员都不靠谱。咱们老大岑猛就纯粹是被这群狗官逼反的。”王受和卢苏不再说话,看上去正在思考人生大事。两人沉默了很久,最后异口同声地说:“要不,咱们试试?”王受接着说:“我听说王阳明这老头只对十恶不赦和不思悔改的人才动杀机。”卢苏说:“我也听说了。咱二人属于十恶不赦那类人吗?”王受摇头:“也不属于不思悔改的那类吧。”卢苏说:“肯定啊,咱二人根本就不想反,或者可以这样说,咱二人一直在等着朝廷出个明白事理的官员来和咱们谈谈。”王受说:“据我所知,我总感觉王阳明这老人家还不错。”卢苏说:“我觉得也是。”两人最后说,派个不重要的人去和他谈谈。王阳明热情地接待了王、卢二人派来的不太重要的人。这人带来王、卢二人的意思:我们早就想放下武器,回归祖国的怀抱,可有许多官员总是欺诈我们,我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