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为什么杨坚一死王劭的文章就分文不值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5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杨坚一死王劭的文章就分文不值了?,隋朝学者王劭先生,由于博学多识,被隋文帝杨坚任命为国史副总编,也就是古时候的

  隋朝学者王劭先生,由于博学多识,被隋文帝杨坚任命为国史副总编,也就是古时候的佐郎。有一次,他在朝堂上对隋文帝杨坚说:“皇上眉骨圆隆,额头上有肉突起,好像干戈对立,这是龙的相貌呀!”并用手指点着杨坚古怪的大脸盘子,让群臣们细瞧。隋文帝杨坚一听此话,大喜,当即就赐予了他财帛百段,并把他提拔为国史总编,也就是作郎。王劭意识到自己的一番胡扯,不但得到了许多赏赐,而且还轻而易举的升了官,简直就是可喜可贺啊!于是在那样的便利下,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大做起歌颂文章来。

  我们知道,隋文帝杨坚是靠篡周夺位而当上皇帝的,在那种情况下,他急需要在理论上论证自己当皇帝的合法性和必然性。于是狡猾的王劭投机取巧,他在这方面下狠功夫。他上书说,杨坚称帝,其实是上天早有预示的。他说到:杨坚称帝的那一年,全国出现各种图像,有人在黄河便捡到两块奇石,上面有凸起的文字,一块上面刻着杨坚的尊名,一块的上面写着”八方天心“;另外,永州人又捡到了有图像的石头,把石头切开,有的是杨树形状,黄根紫叶;而汝水出现神龟,龟肚子下有”天卜杨兴“几个字......等等许多现象,王劭把这些自己想象出来的事情说得像真的一样,而隋文帝杨坚在看到后更是龙颜大悦,再次赐给他500段财帛。

image.png

  就是这样,王劭被钱财所,他趁热打铁挑灯夜战,赶写歌颂文章,献给杨坚。他牵强附会,绞尽脑汁地写诗献给隋文帝,在种种解说《易经》的书和其他书籍中,千辛万苦地把一些预示称帝的敏感词都往杨坚身上套,弄得杨坚深信自己称帝是必然的,是历史的趋势。除此之外,王劭还广泛搜集民间歌谣,引用佛经佛文,不断撰写关于杨坚称帝的文章,写成一本本的册子。

image.png

  而隋文帝杨坚则是命令属下在京城里举办高级培训班,由王劭带领着,让来自全国各地负责宣传的官员每天焚香净手虔诚诵读王劭所写的文章,并且还要求声调抑扬顿挫,如同歌咏。就这样闹腾了一个多月,直至把王劭所写的都唱完,领会了要义后,才结束了这个荒唐的培训。但是,对于此事,隋文帝可是十分的欢喜愉悦的,因此对王劭的赏赐更为丰厚了!

image.png

  可以肯定的是,王劭是一个”杰出“的歌颂家,他不但善于把子虚乌有的事情说得恰有其事,言之有理,而且总能把坏事说成好事,把平常事说成奇事。有一次,杨坚对王劭叹息道:”唉!我有五个儿子,有三个是无法成才的了。“对此,胡话随口拈来的王劭回答道:”自古以来,英明的皇帝、圣明的君主,都是无法改变不肖之子的。就好比如,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品德出众的也就只有两个,其余的德行都是不一样。而尧帝有十个儿子,舜帝有九个儿子,都是不肖子······“在杨坚看来,王劭既把他比作黄帝和尧舜,又说他们的儿子都不行,他就放心多了,立马转忧为喜了!

image.png

  王劭靠写歌颂文章、唱赞歌深得隋文帝杨坚的宠幸,也因此得到了不少赏赐,但是同样的额,他和历代绝大多数御用文人一样,皇帝一死,时代一变更,他的文章就分文不值了。根据《隋王·王劭列传》记载的,王劭担任作郎近二十年,专门掌管编篡本朝的历史。而关于他所撰写的,多采用迂阔怪诞的语言,辞彩和文义繁琐杂乱,无足称道。只是被唐朝史官当做编修《随书》的参考资料,原文早已无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鲁肃一死,为什么三国的结局就已经决定了?
为什么说鲁肃一死,三国的结局就注定了,诸葛亮也无力回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自从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之后,北方再无敌手,经过了几次战争,曹操基本上算是掌控了北方势力。除了西凉的马腾韩遂,汉中的张鲁有些麻烦。再也没有能够阻挡曹操在北方称雄的人了。但我们也都清楚,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绝不甘心只在北方称孤,他的最终目标必然是趁势统一全国。只是当时的北方还不稳定,曹操还需要时间来安抚地方势力,理清朝中错综复杂的势力。当孙权击败了陈祖,终于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将这个阻碍了江东势力发展的眼中钉拔掉之后。曹操没办法再等下去了,因为曹操害怕孙权趁机攻下了荆州。这样的话,孙权就占据了整个长江之险,那么曹操统一全国就会变得十分艰难。所以曹操在自己的内部还不够稳定的情况下,选择了南征。但曹操并没有称心如意,而是在赤壁栽了跟头,大败而归。只占据了荆州北部的南阳...
· 王劭
生平王劭历官东阳太守、吏部郎、司徒左长史、丹杨尹。因得桓温器重,故迁任吏部尚书,后转尚书仆射,领中领军。后调外任建威将军,吴国内史。王劭去世后获赠车骑将军,谥号为简。性格特征王劭外貌俊美,有品德,风姿似父亲王导,即使亲如家人亦未曾见过他怠惰颓丧的样子。王劭一次与其弟王荟同去拜访时为大司马的桓温,当时桓温行废立不久,并正收捕被指谋反的庾倩、庾柔的兄长庾希。王期间十分不安并犹豫想离去,但王劭却十分镇定等待桓温的人回报。当时的人以此事认为王劭较优胜。桓温对王劭十分党识,一次王劭受命为桓温拜授官职,桓温远望从大门而入的王劭,说他“大奴固自有凤毛”,时人称才能与父相似者为“有凤毛”。王劭习草书,《述书赋》载“(王导)有子敬伦,迹存目验。以古窥今,调涉浮艳。尚期羽翼鸿渐,芝兰香染。”家庭子女王穆,临海太守。王默,吴国内史。王谧,过继四伯王协,太保,追赠侍中、司徒。王恢,右卫将军。孙儿王简,王穆子。王智...
· 为什么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就抄了张居正的家?
《明史·张居正传》对张居正是这么评价的: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孟森先生对张居正的评价是,长于治国,而昧于治身。就是说,对国家的事情体察很深,举措得当,算是明朝历任首辅中工作干得最好的。但是,对于自己作为首辅的权力和皇权之间的依附性关系,他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有些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忘形到了什么程度呢?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夺情事件导致张居正实际上已经和整个文官官僚体系的处于完全对立的状态,但张居正毫无感觉。反而在丁忧结束之后,皇帝催促赶紧还朝治事的时候,说现在是夏天,天气太热,我老娘老了,恐怕身体不行,经不起长途颠簸,请皇帝允许我等到秋天再和母亲一起上路回京。网络配图夺情的时候各种对皇帝恃宠撒娇也就算了,这时候还要更进一步,继续撒娇。皇帝也没有怪他,反而继续满足他。居正言母老...
· 山西-太原王劭
王劭,字君懋,生卒年不详,隋代并州晋阳人。著名史学家。史载,王劭出生于官宦世家,其先祖自魏晋以来多任高官。其父王松年,为北齐御史中丞。王劭幼时酷爱读书,博闻强记,少年时代即闻名乡里。年尚不足20岁,便被北齐尚书仆射魏收看中,先后委职参开府军事、太子舍人,待诏文林馆。某次,魏收与祖孝徵、阳休之等当时名人学士,论及前朝古事,有所遗忘,遂找来王劭询问。王劭毫不匆忙,侃侃而答,“具论所出,取书验之,一无舛误。”(见《隋书》)于是,声名渐噪,为时人称赏。后官至中书舍人。北周灭齐后,王劭又为周之中书舍人。逮杨坚代周而立,建隋朝,王勋被授为著作佐郎之职,后因母亲病逝,遂辞职归里,闭门谢客,专心于编修《齐书》。依隋朝规制“民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见《隋书》),不允许私家编修史书。王劭嗜好经史,早为世人所知,闭门修史之事,被内史侍郎李元操告发。隋文帝杨坚闻知,勃然大怒,遂没收其所著,且亲览其...
· 王莽建立的新朝为什么只存在了16年就亡灭了?
公元8年,王莽顺利即位,宣布取代汉,改国号为“新”。王莽登基后,为了显示他新朝的“新”,立马进行了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新政,改革土地制度、奴婢制度、货币制度和商业制度。应该说王莽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也是为天下百姓着想的,然而,事实证明,这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新政非但没有取得预期的实效,反而适得其反,成了掀翻新朝的前奏曲。首先,来看王莽的土地改革政策,他等于是在一定意义上废除了土地私有制与土地买卖,然后分田地,均贫富。网络配图要知道,王莽手下的官僚多数是大地主,身为地主却不能私有土地,谁能受得了这个?不仅地主受不了,就连广大自耕农也受不了,因为年景不好的时候他们得卖土地度荒,现在土地都不能卖了,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而且,土地是中国人的命,要地就是要命,所以举凡土地改革,非革命无以大成。但是,王莽只敢改制不敢革命,所以到最后只好被别人革了命。这样的土地改革,既触怒了各州官僚的利益,又进一步剥夺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