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温大雅是什么人?隋末思想家、史学家温大雅生平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9
转发:0
评论:0
温大雅是什么人?隋末思想家、史学家温大雅生平简介,温大雅(约572年—629年),字彦弘,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北齐文林馆

  温大雅(约572年—629年),字彦弘,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长子,隋末唐初思想家、史学家。

  温大雅兄弟均以文学知名。温大雅初任东宫学士、长安尉,因父去世,解职归家奔丧,时天下大乱,不再出仕。大业十三年(617),李渊从太原起兵,厚礼聘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典掌机要。次年(618),李渊自立为帝,命为黄门侍郎。其弟温彦博为中书侍郎,二人同列朝堂供职中枢,深受李渊的信任。李渊曾感激说:“我起晋阳,为卿一门耳”。温大雅深感兄弟共掌机要虽为“时人荣之”,但亦会遭人所议。因此他力辞黄门侍郎职。武德二年(619年),调任工部侍郎。不久,调任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因争夺皇位,展开激烈的斗争。李世民表推温大雅出镇洛阳,以为外应。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即位,温大雅升任礼部尚书,封黎国公。贞观三年(629年),温大雅去世,时年五十七岁,谥号孝。永徽五年(654年),追赠尚书右仆射。

image.png

  温大雅(572-629),字彦弘。大雅出身官宦士族之家,其父温君悠,北齐时即步入宦海,任文林馆学士。入隋为泗州司马,大业末谢病离任返归原籍。温大雅与弟大临、大有等俱以文学闻名四海;时人云:“诸温儒雅清显,为一时之称。”《旧唐书·温大雅传》有“温陈才位,文蔚典礼”之说。当时以文学和家教著称的士族首推颜、温两家,颜即颜之推,亦有三子。时有“颜氏三雄”和“温氏三雄”之美誉,可见颜、温两家子弟皆为一时之选。

  隋文帝开皇末年,初及而立之年的温大雅即以才学卓著授东宫学士职。大业末年又授长安县尉,不久丁父忧辞官回乡,与三弟大有居太原。是时,隋朝风雨飘摇,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隋炀帝被困江都,朝不保夕。大业十二年(616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道巡抚大使,与子建成、世民多方延揽人才,而近在晋阳的温大雅便成为其重礼延聘的一方人物。温大雅入幕后,被聘为留守府记室参军,典掌机要,并为李氏父子分析时政,筹划方略,制定兴兵起兵计划,被倚为左膀右臂。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建大将军府,温大雅任将军府记室参军,仍掌机要,参与核心机密。李渊在晋阳誓师之后,温氏随军出征,一路屡出奇谋。是年10月,李渊兵克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而温大雅与窦威、陈叔达等人则负责筹划禅让之事。

  次年,李渊即位,建立唐朝,温氏任黄门侍郎,位居权力中枢。与此同时,其弟温大临亦官至内史侍郎(中书侍郎),兄弟同列朝堂,共事李唐,位高职显,时人荣之。然而,温大雅深感兄弟共掌机要,虽为时人钦羡,日久必遭非议,于是坚决请辞黄门侍郎,并于武德二年(619年)四月调任工部侍郎。不久因政绩卓著,应秦王李世民之请调任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等职。

  从太原起兵到唐朝建立,从记室参军到黄门侍郎,温大雅全心投入参订礼仪、赞划机密及繁忙政务之中,并依凭其过人的才干、睿智和谋略为李氏代隋立下汗马功劳。武德三年后,各地分裂割据势力相继荡清,社会趋稳,民心渐倾李唐,统一趋势已形成。为替李唐代隋事业“正名”,温大雅于武德三年至八年相续修成《大丞相唐王官属记》2卷、《今上王业记》6卷、《大唐创业起居注》3卷,为后人研究唐史留下了宝贵资料。

  唐高祖后期,太子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争夺帝位日趋明朗,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陕东道因与都城长安遥相呼应、内外相制,战略位置重要;又因李世民兼掌行台尚书令,工部尚书温大雅不可避免地卷入这场政治斗争。武德九年六月,他临危受命镇守洛阳,全权统辖秦王河南嫡系部队,以稳定外围局势,并与长安秦王府军队成鼎足之势。同时,为使李世民赢得胜利,他数陈秘策并参与制定强行夺权行动的策略。

  玄武门之变后,温氏因功擢升礼部尚书,受爵黎国公。

  贞观三年(629年),温大雅积劳成疾,病逝于长安,时年57岁。太宗念其忠孝,特敕谥号“孝”。高宗永徽五年(654年),追赠尚书右仆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阎温是什么人?东汉末年阎温人物生平简介
阎温,字伯俭,天水郡西城县(今甘肃礼县)人。阎温初任凉州别驾,后升任代理上邽县令。建安十八年(213年),马超逃亡到上邽,上邽人任养等人率众迎接马超,阎温阻止任养,禁止不住,便骑马回到凉州。马超率兵包围凉州的治所冀城,形势紧迫。凉州刺史韦康派阎温秘密出城,向夏侯渊求救。当时马超由于得到凉州士民以及张鲁的帮助,有兵众一万人,将冀城围困得十分严密,阎温只得乘夜潜水出城。第二天,马超军发现阎温的踪迹,派人追踪拦截他,马超军在显亲界内追上阎温,将他捉住去见马超。马超解开他的捆绑,对他说:“现在胜败已经分明,您为了孤城请救兵却被人捉到这儿,怎么施展大义呢?如果听我的话,告诉城里,东方不会有救兵前来,这是转祸为福的计策,不然,现在就把你杀掉。”阎温假装答应,马超便用车载着他来到冀城城下。阎温朝着城内大声喊:“大军不出三天就会来,努力呀!”城内的人都为他哭泣,祝祷他万岁。马超恼怒地责问他:“你不要命了吗...
· 杨大雅
参考书目《宋史·杨大雅传》
· 无伤大雅
【成语】无伤大雅【成语】无伤大雅【读音】wúshāngdàyǎ【解释】无,没有的意思,伤,损害,损伤的意思,大雅,主要的东西。虽有影响,但没有伤及主要的东西。【出处】1、清·毛际可《今世说序》:“即忿狷、惑溺,迹涉风刺,要无伤于大雅。”2、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五回:“像这种当个顽意儿,不必问他真的假的,倒也无伤大雅,至于那一种妄谈祸福的,就要不得。”3、秦牧《“果王”的美号》就是甜味,也各具特色,有些是蜜糖般甜,有些是在甜中略带一点轻微的,“无伤大雅”和酸味。【近义词】无关大局、无足挂齿【反义词】损伤根本、元气大伤
· “大雅之堂”在何处
人们常以“大雅之堂”为标准,来衡量一件文学作品的质量和格调。那么,“大雅之堂”典出何处呢?北宋初年,在诗歌方面出现了一种文风,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温庭筠,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典故。其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和钱惟演等人。后来由杨亿把他们在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的唱和之诗248首,集成一书,取名为《西昆酬唱集》。这些诗作文字绮丽,而语意轻浅。文学家黄庭坚很是不满“西昆体”的文风,认为这些诗作都是追求“雕章丽句”,只不过是从“遗编前作”中搜寻故实,重新装点而已。因而他竭力主张继承和恢复杜甫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黄庭坚委托杨素,把自己书录的杜诗在家乡丹棱笔架山刻碑建堂珍藏。竣工之后,杨素请黄庭坚为堂命名,黄庭坚即挥毫题名曰“大雅堂”,并亲作《大雅堂记》。这个“大雅堂”的命意颇深。雅,原为周王畿内的乐调,《诗经》中有“大雅”和“小雅”两部分,“大雅”中多为西周初期的作品,旧...
· 不登大雅之堂
【成语】不登大雅之堂【成语】不登大雅之堂【读音】bùdēngdàyǎzhītáng【释义】高雅的厅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出自】清·袁枚《与陈刺史虚斋》:“未登大雅之堂,还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近义词】不登大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