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隋朝郭荣生平简介,隋朝大将军郭荣一生有哪些贡献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5
转发:0
评论:0
隋朝郭荣生平简介,隋朝大将军郭荣一生有哪些贡献,郭荣(547年—614年),字长荣,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区西南)人,北周、

  郭荣(547年—614年),字长荣,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区西南)人,北周、隋朝重要军事将领,为北周统一北方和隋朝安定地方立下了汗马功劳。郭荣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郭荣的祖父郭智,北魏时期官至秘书郎、中山郡太守,在西魏朝官至郢州刺史。父郭徽,西魏同州(今陕西大荔)司马,北周洵州(今陕西汉中)刺史、隋太仆卿。郭徽与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有旧,使郭荣在仕途中逐级升位,北周时就职中外海水曹参军。

  屡立功勋

  郭荣体貌魁伟,外表粗心,内实细密,与他父亲交往的人,大多喜欢他。

  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把他当作亲信。宇文护发现郭荣谨慎忠厚,提拔他任中外府水曹参军。北周初年在军事上与北齐仍属对峙局面,北齐屡屡犯边,宇文护让郭荣在汾州观察贼人的形势。

  当时汾州和姚襄镇相距甚远,郭荣认为两城孤立,不能互相援救,请在汾州和姚襄镇之间另筑一城,以便控制形势,宇文护接受了这一建议。不久齐将段孝先攻陷姚襄镇和汾州城,只有郭荣所筑之城独能自守。宇文护作浮桥,出兵渡过黄河,与段孝先作战。段孝先在黄河上游放大筏以撞击浮桥,宇文护让郭荣督促习水性者牵开大筏。郭荣因功被授大都督。

  宇文护又因稽胡屡为边患,派郭荣安抚召集他们。 郭荣在上郡、延安修筑周昌、弘信、广安、招远、咸宁等五城,以遏其要路。稽胡从此不能为边患,为此周武帝宇文邕提拔郭荣为宣纳中士。

  后随周武帝攻灭北齐,因为战功,赐马二十匹,绵绢六百段,被封为平阳县男,迁司水大夫。

image.png

  结交杨坚

  郭荣年少时与杨坚亲近,感情很好,曾与杨坚夜坐月下闲谈,杨坚对郭荣说:“我仰观天象,俯察人事,周代将尽,我将取代他。”郭荣深深地与杨坚结交。

  周武帝病逝后,北周军事大权逐渐落到杨坚手中。周宣帝去世后,杨坚总揽朝政,召来郭荣,抚着他的背而笑着说:“我的话验证了没有?”就拜授郭荣为相府乐曹参军。

  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郭荣升至内史舍人,进爵蒲城(今山西永济)郡公,授上仪同,累迁通州(今四川达县)刺史。

  仁寿初年(601年),西南方的夷人、獠人大多背叛朝廷,下诏郭荣,让他任八州军事行军总管,率兵进剿。一年多后全部平定,隋文帝赐郭荣奴婢三百多口。

  攘外安内

  隋炀帝即位后,郭荣入京任武侯骠骑大将军,因为严厉正直而出名。几年后,黔安的首领田罗驹阻断清江而造反,夷陵各郡的百姓大多响应,隋炀帝下诏命令郭荣平定了他们。郭荣因功任左候卫将军。郭荣跟随隋炀帝西征吐谷浑,拜授银青光禄大夫。辽东战争中,郭荣因功迁左光禄大夫。

  炀帝又征高句丽,郭荣认为中原疲弊,皇上不应屡屡兴师,于是对炀帝说:“戎狄失礼,这是臣下的事。我听说,千钧大弩不为小小的鼷鼠发机,哪有皇帝亲动而临小寇的道理?”炀帝不采纳。郭荣又随炀帝进攻辽东城,郭荣亲自上阵,冒着箭矢、石头,日夜不解甲,达到一百多天。炀帝常常让人窥探诸将所为,知道郭荣如此,炀帝非常高兴,常常慰劳、鼓励他。

  大业九年(613年),炀帝到东都,对郭荣说:“你年事渐高,不宜久自征战,我要给你一郡,任你挑选。”郭荣不愿离开炀帝,叩头陈请,言辞和感情都很哀苦,感动了炀帝,于是授郭荣为右侯卫大将军。几天后,炀帝对百官们说:“诚心诚意,像郭荣这样的,的确无人与他相比。”他就是这样被信任。

  杨玄感叛乱时,炀帝让郭荣驰守太原。

  大业十年(614年),又随炀帝到柳城,遇上生病,炀帝让人问候他,使者相望于道,络绎不绝。郭荣在怀远镇去世,时年六十八岁。

  炀帝因郭荣去世而罢朝一日,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号为“恭”,赠物上千段。

  他去世后,后人撰碑文《隋郭荣碑》记载其家世,“公讳荣字长荣太原晋阳人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燕荣是什么人?隋朝将军燕荣生平简介
燕荣,字贵公,涿郡昌平人。父亲燕偘,是北周的大将军。燕荣性刚强严厉,有武艺在北周做官做到内侍上士。跟从北周武帝征伐北齐,由于建有功劳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高邑县公。隋文帝接受禅让称帝,进升燕荣为大将军,封为落丛郡公,任命为晋州刺史。跟随河间王杨弘攻打,由于建有功劳被任命为上柱国,迁为青州总管。燕荣在青州的时候,选拔力气很大的人充当掌刑衙役,官吏到他那里,一定要查察询问,而且常常加以责打,打到皮开肉烂见到骨头。所以坏人盗贼绝迹,州境之内平静无事。别的州县的人经过青州地界的,害怕燕荣就像害怕仇人一样,不敢居留。隋文帝对他很称赏。后来因为燕荣到长安朝见,特别加以慰劳勉励。燕荣因为母亲年老,请求每年来长安朝见(顺便问候母亲),隋文帝同意了。等到辞行的时候。隋文帝在内殿赐宴,下诏命令王公大臣做诗为燕荣送行。攻打陈朝的战役中,任命燕荣为行军总管,率领水军从东莱治着海岸南下进入太湖,攻取吴郡。攻破丹...
· 窦荣定是什么人?隋朝初年将领窦荣定生平简介
窦荣定,扶风郡平陵人,出身世家贵族。窦荣定沉着稳健,很有气度,仪表堂堂,须髯华美,熟习弓马。魏大统年间(535年正月—551年十二月),任官千牛备身。北周太祖很赏识他,授予他平东将军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后来窦荣定跟随北周太祖在北邙山同北齐作战,北周军队失利,窦荣定和汝南公宇文神庆一起带领两千精锐骑兵,拦腰冲击北齐军队,北齐军队才退却,并因此战功被擢升为上仪同。其后跟随武元皇帝引木杆可汗占领北齐的并州,赐绢三百段,世袭爵位永富县公,食邑一千户,升为开府,拜认忠州刺史。跟随武帝平定北齐,加升为上开府,授官前将军、次飞中大夫。天子至交窦荣定的妻子是杨坚的姐姐安成长公主。杨坚小时候就与窦荣定友情深厚,窦荣定也知道他有帝王之相,特别与之诚心结交。等到杨坚作北周国相时,窦荣定统率左右宫伯,镇守天台,总管露门内两侧建筑的仪仗护卫,因此时常夜宿在宫内。尉迟迥之乱刚平息,朝廷特别注重山东政...
· 山西省-太原市郭荣
郭荣,字子荣,隋太原人。也有载说“其自称祖籍太原”。生于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卒于隋大业十年(614)。在其父辈影响下,较早步入仕途,身经百战,历仕北周三位皇帝,隋朝两位皇帝。出生于官宦之家的郭荣,在其家庭和社会的熏陶下,自小谨慎诚厚,豁达勤奋,史称,“容貌魁岸,外疏内密,人多爱之。”初入仕时,北周权臣皇帝之堂兄宇文护,见郭荣身伟性淳,便引以为亲信,重用他为中外府水曹参军。时北周、北齐尖锐对峙,形同水火,边陲战火不息,互有胜负。郭荣任职不久,宇文护即委其戍边前线,赴汾州(今山西隰县)驻防,并观察北齐边防军情形势。郭荣到国之北陲后,深觉边城汾州与军事要塞姚襄镇相距太远,战时难以相互支撑,属孤城悬地,容易失落敌手。遂直禀宇文护,请求在汾州、姚襄镇之间再筑一城,以利战时呼应。宇文护采纳了郭荣的建议,同意他立即在两地间再筑新城屯戍。时隔不久,北齐段孝先率兵攻伐北周,果如郭荣所料,段孝先前克汾州...
· 郭威有亲生儿子么郭威为什么传位给柴荣
郭威作为后周太祖,一生戎马,后来经过汴梁事变,推翻了后汉的统治,成为了后周的开国皇帝。当上皇帝的郭威善用有识之士,进行了一系列有利的改革,让后周富强起来。然而,郭威几年之后就驾崩了,死前传位给了柴荣,那么他为什么不把位子传给亲生儿子,而是传给了柴荣呢?郭威有亲生儿子吗郭威出生在战乱时代,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了,是姨母把他抚养成人的,十八岁的时候听说当地在招兵,就顺利入伍了,得到了当时的潞州节度使李继韬的赏识,后来李存勖打败了李继韬,就被纳入李存勖的麾下。后周太祖郭威郭威长年征战沙场,对兵法也略微通晓,后来为后汉效力,在军队中也有较高的威望。公元948年,刘知远的次子刘承祐继位,郭威当上了枢密使,掌握着后汉的兵权。两年后李守贞、王景崇等人发动了叛乱,由于之前派去的人都没能平定,汉隐帝就派郭威出兵讨伐,大灭叛军让后汉转危为安。自从汉隐帝当上皇帝后,就对郭威表现出了不信任,并于公元950年,和李...
· 唐朝的繁荣离不开隋朝!隋朝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唐朝的繁荣离不开隋朝!隋朝对唐朝有什么影响?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很多朋友都喜欢把隋朝和唐朝放在一起比较,不过唐朝有着将近300年的历史,而隋朝只有短短37年,两个朝代并不具备什么可比性。实际上唐朝吸取了隋朝很多优点,以及政策,才将唐朝发展的越来越强大,那是隋朝成就了唐朝吗?其实他们两者有点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谁成就了谁。如果唐朝没有采取隋朝的很多政策,唐朝有可能继续强大,但也有可能重蹈隋朝的覆辙,只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两者是分不开关系的。唐朝和隋朝究竟哪个朝代更为繁华?引起不少朋友的争辩,那么这样的比较是否有意义呢?大部分朋友觉得,唐朝的实力远在隋朝之上,因为隋朝只延续了37年,而唐朝则延续近290年的时间。李隆基时期的开元盛世,无论人口、经济,还有军事都比隋朝大业时期要好上不少。人口上唐高宗李治已经有了380万户,唐玄宗时期则已经有了960多万户,近6000万人口,已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