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法正的智慧和谋略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7
转发:0
评论:0
法正的智慧和谋略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时期涌现出许多豪杰谋士,那确实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无论是决胜于千里的谋

  三国时期涌现出许多豪杰谋士,那确实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无论是决胜于千里的谋士,还是冲锋陷阵的将军,都能在这混乱的局势下展现自己最为真实的实力,而在蜀国却有这样一位谋臣,他的才智谋略堪比诸葛亮,虽然才智皆为上人之资,单在三国中却并不是那么的出名,他就是法正。

image.png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是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卓越政治家和军事家。汉末群雄纷起之际,谁能对局势作出正确的判断,谁就能踏上希望和成功之路,成为时代的主人。法正离弃昏庸的刘璋而投归思贤若渴的刘备,成为蜀汉的开国功臣,正是得益于他的远见卓识。在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乡孟达入蜀避难,投靠刘璋。

  但是当时的法正并无名气,而他本身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所以没有受到重用,过了很久,才做了个新都县令,因此一直都是郁郁不得志,而在当时只有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友善,张松是蜀中才识俱长的人物,又身居别驾这样的高位,竟能与这么一个名声官位都很不起眼的人交好,说明张松还是很善于识别人才的。生逢乱世而负大才,无奈所托非人,这对于英雄来说,无疑是最悲哀的事情了。

image.png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并立已初现端倪。而益州僻处西陲,与世隔绝,深峡东临,秦岭北峙,具有支持割据的天然经济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但益州牧刘璋懦弱无能,无法成为一支独据一方,当时对于这片土地曹、刘、孙都是垂涎三尺,法正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客观形势,他希望施展才华,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刘备就是他选择的人。

  迎刘备入川,的确是一个很有眼光很有见识也很大胆很冒险的行动。当时刘备虽然借孙权之力,新破曹操,名声大振,且刘备素有英雄之名。但其仅占有荆南四郡和刚从孙权借来的江北之地,力量仍然很弱;再加上蜀中地理复杂,山川险峻,易守难攻,法正毅然选择迎刘备入川,这是相当有胆识的,这才有后来的里勾外连,颠覆刘璋政权。

image.png

  法正效力于刘备后,忠勇谋策,挥发无余。这与刘备的明睿识人,励志进取的魅力是分不开的。法正效力于刘备,可以说是一种际遇,也是时势发展的一种巧合。刘备取成都后,法正就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为其效力。在刘备眼里,法正是第一谋士,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取汉中设坛“称汉中王”后,立即就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军队从阳平关南渡沔水,在阳平关东南方的定军山扎营,与夏侯渊大军对峙。两军展开激战。刘备命人连夜进攻,在夏侯渊军队镇守的走马谷大营之外十五里处的防御阵地上进行突破。夏侯渊命令张郃守卫东围,自己负责南围。激战中,刘备的军队对张郃防守的东围地区发动猛攻,张郃战事不利,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从南围自己的阵地上挑出一半兵力增援张郃,没想到此举立即被法正发现。法正随即向刘备建议:立即向兵力薄弱的夏侯渊发动突然袭击。定军山一役,刘备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image.png

  但是法正却过早离世,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拜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法正病逝,年仅45岁。功业未峻,谋臣先亡,刘备非常痛惜,“为之流涕者累日”焉。法正是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登上政治舞台并崭露头角的,他的智慧和谋略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他是三国第一谋士,不死刘备必得天下,甚至还会除掉诸葛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官渡之战影响: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名者可为其主,经过时间的演变,空间的转换,形成三国鼎立态势。官渡之战既然称它为三国,那么肯定是有三个国家的,那么在三国中资格最老的是魏国,其次是孙吴,势力最为薄弱者为蜀国。而在三国之前,就不可不提出一个人的名字,袁绍,他的实力不容小觑,可以算是天下势力中的绝对强者,相对应来说,曹操才刚刚冒尖,实在是弱者中的弱者,其他的两个国家这里也就一笔带过了。但弱者不见得永远为弱者,当他的发展的进程加快时,是很有可能超越强国,并吞强国,成为强国的,官渡之战便是这样的一场战役。官渡的主要参与者为两方,袁绍方以及曹操方,中间可能夹杂了零星的蜀国战力的加入。为何成为官渡之战,是因为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便在现河南省,古时候的官渡。这是一场持久战,全程历时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时间,可谓是一场耗时耗力的战争。袁绍那时是兵强马壮,可谓是强中之强,曹操的势...
·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蜀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三国乱世有如过往云烟,那样多的风云人物,如今也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而回顾历史,我们会冒出一个问题:这三国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三国鼎立的形成期(初期)人们平常总说赤壁之战的结束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开始,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赤壁...
· 官渡之战:初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有名者可为其主,经过时间的演变,空间的转换,形成三国鼎立态势。官渡之战既然称它为三国,那么肯定是有三个国家的,那么在三国中资格最老的是魏国,其次是孙吴,势力最为薄弱者为蜀国。而在三国之前,就不可不提出一个人的名字,袁绍,他的实力不容小觑,可以算是天下势力中的绝对强者,相对应来说,曹操才刚刚冒尖,实在是弱者中的弱者,其他的两个国家这里也就一笔带过了。但弱者不见得永远为弱者,当他的发展的进程加快时,是很有可能超越强国,并吞强国,成为强国的,官渡之战便是这样的一场战役。官渡的主要参与者为两方,袁绍方以及曹操方,中间可能夹杂了零星的蜀国战力的加入。为何成为官渡之战,是因为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便在现河南省,古时候的官渡。这是一场持久战,全程历时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时间,可谓是一场耗时耗力的战争。袁绍那时是兵强马壮,可谓是强中之强,曹操的势...
· 玉璧围城: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
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戍边北方六镇的鲜卑将士和族人,不满北魏汉化后自身日益没落边缘,遂联合发动起义,北魏境内各族军民纷纷起兵响应。东西魏北方争霸在这场大叛乱之中,六镇之怀朔镇出身的高欢趁势崛起,将起义的二十多万兵民收为己用。534年,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东魏正式建立。次年,出身六镇之武川镇的宇文泰,拥立元宝炬建立西魏。北魏亡国后,两位皇室后裔贵为东、西魏皇帝,却不过是权臣高欢和宇文泰的傀儡而已。东西魏建立之初,东魏继承了北魏大部分国土,拥有六镇精锐军队;西魏偏居关陇,资源、人口与兵力皆远逊东魏。所以在东西魏争霸北方早期,东魏是主动进攻方。535年的小关之战和两年后的沙苑之战,宇文泰以弱势兵力,连出奇兵,两次大胜东魏,西魏岌岌可危的局势得以扭转。沙苑之战后,西魏乘胜扩大战果,夺取河东大片地区(大致在山西省黄河以东、汾河以南)。西魏建立之初的疆域没有图上那么大,而且西魏土地贫瘠,东魏多为富庶之地...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哪个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赤壁之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九月,曹操至新野(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