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目不识丁且靠花钱买官的,有何本事能深受雍正帝的重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15
转发:0
评论:0
目不识丁且靠花钱买官的,有何本事能深受雍正帝的重用,历朝历代都有卖官鬻爵的丑恶现象,那些花钱上位的官员,后来大多成了贪官污吏,这

  历朝历代都有卖官鬻爵的丑恶现象,那些花钱上位的官员,后来大多成了贪官污吏,这很好理解,因为他们花钱买官的目的,就是为了大捞一把。

  但清朝出了个例外,这就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赏识和重用,成为雍正心腹,被其称为“国之卫器”的李卫,前些年大火的电视剧《李卫当官》,就是以他为原型。

  据《清史稿·李卫传》《清高宗实录》等史料记载,生于江苏丰县的李卫至少是个富二代,家里很有钱。

  中国人历来都有望子成龙的传统,家里再穷也要想尽办法让子女上学读书,李卫这种有钱人家,就更不用说了,读到月球也供得起,然而李卫却不是读书的料,上了一段时间的学,什么也没学到,还觉得上学比吃黄连还苦,比坐牢还难受,后来干脆不上了。

image.png

  这个“目不识丁”的家伙,却赢在了起跑线上——公元1717年,30岁的李卫花了一笔巨款,买了一个员外郎的官职,实授兵部员外郎,从五品,人生起点竟然比进士还高,因为进士的第一份工作,多半是翰林院检讨,从七品。

  这家伙虽然没文化,运气却出奇地好——康熙末年,“九子夺嫡”事件爆发,康熙的二十四个儿子,参与夺嫡的有九个,其中就有四阿哥胤禛,最终四阿哥胜出,康熙去世后继位,是为雍正皇帝,而在这之前,李卫就是四阿哥的人。

  如果说站队正确是第二个起跑线的话,那么第二个起跑线,他也赢了。

  李卫虽然没文化,但智商绝不欠费,头脑灵活,甚至可以说出奇地精明能干,而且善于并敢于出“奇招”,比如在康熙朝户部任小职员时,当时分管户部的一位亲王乱收费,每收一千两钱粮都要加收十两,美其名曰“收平余”,李卫说领导这样不行哦,您不能这么干哦,谏阻多次都无济于事,李卫便毛了,也不管他是亲王还是什么王,更不管得罪对方的后果,弄来一个柜子放在走廊上显眼的地方,让人帮他在上面写上“某王赢钱”字样,“某王”见了既难堪又恼火,自然不敢再收了。

image.png

  当时的雍正也是亲王,同样是亲王,李卫的这个举动,却令他刮目相看,也许从那时起,雍正就觉得“这小子不错”了,所以后来他继位后,立即任命李卫为云南盐驿道,让他去那里主管盐政。

  当时的盐业是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贪污腐败的重灾区,这样的钱袋子,雍正是不会让一般人去管的,必须得是他信得过的人。

  李卫没有辜负这种信任,把这个钱袋子,替雍正管得好好的,由于政绩卓著,很快就被提升为云南布政使,并兼管盐务。

  雍正让李卫到云南,原本是想让他到基层去“实习”和锻炼,至此算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可以让他挑更重的担子了,于是从此以后,李卫就在一路高升的路上停不下来了,从雍正三年的浙江巡抚,到雍正四年的兼任两浙盐政使,到雍正五年的浙江总督(后来又任过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短时间内一跃而为朝廷一品大员、封疆大吏,上升速度之快,简直让人头晕。

image.png

  雍正皇帝对他超乎寻常的器重,主要原因当然不是因为他是“自己人”(据说李卫曾当过他的家奴),目不识丁的李卫之所以能成为皇帝大人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自有他的“绝招”——

  一是他为人正直,敢说敢为;二是清正廉洁,虽然最初的官职是花钱买来的,他却从未想过捞回本钱然后再大捞一把,而是真正想当个好官、能吏;三是对雍正皇帝忠心耿耿,从来不做对他不利的事情,而对雍正交代的每一件事情,都尽职尽责地去完成,而且都很令雍正满意。

  这样的员工,哪个领导不喜欢并重用呢?雍正称他为“督抚模范”,也就毫不奇怪了。

  从李卫的任职经历看得出来,很多时候雍正都是把盐政这个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主管或兼管的,这跟他在云南初掌盐政就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有关。

  在浙江任上,李卫不但在管理盐政、查缉私盐方面成就突出,还自筹资金修筑海塘,并且善于捕盗,而且于雍正七年一举侦破了甘凤池的反清复明案。

  早在康熙时期,武艺高强的甘凤池(清代著名武术家)就是反对朝廷的“朱三太子案”的参与者,没想到逍遥这么多年后,栽在了李卫手里。

image.png

  然而,也许是为人太过刚正的缘故,李卫办起事情来从不讲情面,而且嫉恶如仇,触及到不少官员的利益,得罪了不少官员,一些人竟上疏弹劾他“恃能放纵,操守亦不纯”,雍正只好提醒他——你小子要谨慎啊。

  实际上,李卫的不讲情面和嫉恶如仇,正是雍正所欣赏和需要的,但太简单粗暴,在险恶的官场是不好混的,所以雍正叫他“汝宜勤修涵养,勉为全人,方不负知遇”。

  后来担任直隶总督时,又有人向雍正反映李卫“任性使气,动辄肆詈”,雍正又马上告诫他“丈夫立身行己,此等小节不能操持,尚何进德修业之可期?当时自检点,从容涵养”。

  这可有点难为他了——既要他刚直不阿,又要他有涵养、做个全人,请问皇帝大人,你自己能做到吗?

  至于李卫是否听了雍正的话,是否达到了他的要求,这就很难说了,最大的可能是,李卫干脆来了个“置之不理”,该咋整咋整,所以后来才导致了乾隆皇帝的厌恶。

image.png

  实际上,雍正去世、乾隆继位后,李卫依然受到重用,还因其能秉公执法,而获乾隆赐“四团龙补服”。

  别看只是一件衣服,这种衣服,却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是皇帝奖励勋臣的服装,在长达276年的有清一代,获赐这件衣服的,仅有区区73人,因军功和皇族地位获赐的占了绝大多数,因秉公执法而获得的,李卫是仅有的一例。

  然而,李卫病逝后,之前专门给他安排过御医的乾隆,不知为何突然非常厌恶地如此评价:“李卫于督抚中并非公正纯臣,在浙江无功德于民,闻其仰借皇考恩眷,颇多任性骄纵之处。设使此时尚在,犹当究治其愆!”

  这说明李卫并非那么高大上,他终究没有做到雍正希望他做到的那种“全人”,而在乾隆眼里更是不堪,连“公正”都没做到,在乾隆看来,他在浙江期间也没做过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还仗着他老爸的恩宠而任性骄纵,甚至表示如果他还在人世,非治他罪不可!

  这就有点搞笑了——既然他那么不是东西,你为毛还赐给他那么一件衣服?要知道,这种“恩眷”,你老爸都未给过他哦!

image.png

  看来乾隆对李卫的厌恶,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后来当他来到杭州西湖,在花神庙里看到李卫及其妻妾的神像,顿时勃然大怒:“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命人撤走一把火烧了。

  而浙江人民之所以自发地给李卫及其妻妾立像,正是为了感念他在浙江任职期间为民做了不少好事。

  俗话说公道自在人心,评价一个父母官的好坏,他治下的百姓最有发言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靠花钱买的官,却成为清朝一名将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战争,在选派主将时,皇帝通常指派宗室王公,或者满族重臣。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政权,担心汉族将领领兵会叛乱,所以在武将的选择上非常慎重。但是清朝终究还是出现了一位汉人大将军,他虽然靠花钱买的官,却成为清朝皇帝口中的“第一名将”!此人就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将岳钟琪!岳钟琪出身将门,他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父亲岳升龙也是一代名将,曾参与平定三藩之乱,官拜四川提督。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岳钟琪自幼就对兵法非常感兴趣。康熙五十年,岳钟琪通过捐纳的方式,花了几千两银子,买了一个五品同知的官职。不久后,岳钟琪“从军,请改武职”,被封为松潘镇中军游击,之后又升任四川永宁协副将。康熙五十五年,准噶尔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侵犯,康熙帝派皇十四子出征,这场战争给了岳钟琪施展才华的舞台。作为前锋,岳钟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准噶尔军队败走,收复地区。康熙六十年,清...
· 李卫有什么本事能获得雍正帝的宠爱?
目不识丁且靠花钱买官的李卫,有何本事能深受雍正帝的重用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历代都有卖官的丑恶现象,甚至还有人把这种行为美化为捐官,说白了也就是花钱买官。这就是很多人拼了命往上爬的原因,等爬到一定高的位置的时候,总会有人求上来疏通各种路子,最好的问路石,就是钱。所以那时候才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可以想象,哪怕是知府这样的小官,都能“赚”的盆满钵满,更何况有些朝政大员。但是清朝有一个买官买出来的例外,一般买官都是家里足够有钱,但是可能自身才华参加科举并没有什么前途的情况下,会有人选择买官。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也差不多,不过他的官虽然是买来的,但是他的能力可是毋庸置疑的,他历经三朝,深得皇帝宠信,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李卫当官》的原型,李卫是也。据《清史》等史料记载,出生于江苏省奉贤县的李卫是个富二代,家里很有钱,要不然也不会买官。中国人一...
· 三国时期名将竟然花钱买官?张温花钱买官是真的吗?
三国时期名将竟然花钱买官?张温花钱买官是真的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汉朝时的三公是文官体系中最大的三个官职,分别为太尉、司徒、司空,可谓是百官之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曾经让汉献帝任命自己为司空,所以曹操也叫“曹司空”。袁绍曾被人称为“四世三公”,是因为袁家连续四代人都有人官拜三公,这是何等荣耀?然而在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昏庸无能,安于享乐,为敛财竟把朝廷的官职拿来卖,连最高的三公也不放过,也必须交钱才能当上三公。三国时代的名将张温,本就战功显赫,也要花钱买官,当上司空。羌人张温平定叛乱张温,字伯慎。东汉末年南阳穰县人,受曹操祖父曹腾所提拔。中平元年(184年),张温当时为大司农,受封为司空,主管监察。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羌人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胁迫韩遂、边章,起兵造反。汉灵帝刘宏任命张温为车骑将军,率军讨伐。当时董卓、孙坚都是张温的下属。张温派董卓与右扶风鲍鸿合兵进攻边...
· 不甘于苟且的李斯是如何死于苟且的
对于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想来大家都不会陌生,对于他的很多事迹,我们也是耳熟能详。现在有一个流行词叫“苟且”,我想从苟且的角度,再来解读一下李斯的一生。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的时候在乡里做一个小官,不咸不淡的过着自己的生活。有一天李斯上厕所的时候,发现厕所的老鼠长的又瘦又小,而且一有人进去,就赶紧藏起来。他一下子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他记得粮仓里也有老鼠,那里的老鼠是又肥又壮,而且还不怕人。这一下子就给启发了李斯。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其实一个人能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生活的环境,要是我李斯能高居庙堂之上,也能活的人五人六的。心里有了想法之后,李斯就不甘于眼前苟且的生活了,他辞去了工作外出求学,为日后登上高位做准备。李斯选择了当时著名的荀子做老师,跟他学习辅佐帝王之道。等感觉学成之后,李斯就开始寻找求职目标了,当时天下的局势非常明显,秦国是一心想统一天下,而其他六国虽然偶尔联合,却不断发生。李斯就跟...
· 深受曹操重用的荀攸“十二奇策”是否真存在
《三国志魏书十荀攸传》中写到“公达前后凡画十二奇策”,“十二奇策”可以说是荀攸这一人物最大的亮点之一,只不过遗憾的是,史书记载“唯(钟)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那么,是否真正存在“十二奇策”。我们从《荀攸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还是这一句话:“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不得尽闻”这一句话写得颇有味道,关键在于这个“尽”字,也就是说,荀攸的“十二奇策”有部分还是保存流传下来并为同僚所知的。可是,又有一个新的疑问,那就是保存下来的“十二奇策”有哪些内容?笔者认为,这就必须从《三国志》的零星记载中去寻找,同时,也是接下来要谈的问题,如果“十二奇策”存在,那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图片来源于网络笔者翻阅了《武帝纪》和《荀攸传》,针对荀攸的生平,进行大胆猜想,根据荀攸的早年经历和之后在曹魏阵营中的位置,“十二奇策”不会是关于政治方面的经验和方略,而应该主要是关于曹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