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古建寻踪——宵洋余氏宗祠

2020-06-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5
转发:0
评论:0
古建寻踪——宵洋余氏宗祠,#古建寻踪##福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宵洋余氏宗祠,也称余氏玉阳祠堂,永泰县文物保

#古建寻踪# #福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宵洋余氏宗祠,也称余氏玉阳祠堂,永泰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大洋镇宵洋村宵洋小学旁。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坐西北朝东南,占地663平方米,建筑面积268平方米。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七柱。大厅上悬有民国三十四年孔祥熙授予余潜士后裔余能通“运思专一”匾,余能通后与其兄在大陆解放前夕一道移居台湾。余氏宗祠建筑布局合理,保留明代主座。外埕围墙有完整的石墙帽,为永泰县古建筑所仅见。余氏宗祠是闽台两岸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余潜士的祖祠。【永泰风光】宵洋余氏宗祠

即刻扫码,参与余氏家族话题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一座人才辈出的明代古祠堂宵洋村余氏宗祠
永泰县余氏,是古田县杉洋焕公派系。由先祖德兴公以其祖父润敬公名义率子孙于明永乐二年(1403年)自江西南城县赤面石八角井奉旨乔迁入闽,居永泰玉洋(大洋镇宵洋村)。建祠于明宗德年间,占地663.7平方米,建筑面积268.9平方米,坐亥。曾在明万历、清乾隆和1988年三次维修,至今繁衍24世。明清年间有进士、举人等;其中潜士(1786-1854)是道光进士、咸丰(四年)乡贤,曾入祀福州孔庙,是一位教育家和思想家,著有《教学编》等15卷,影响深广。潜士之媳张慧贞(1839一1897)精通经史,乐善好施,主持收编潜士著作,修乡贤祠,还上书朝庭救济灾民,并劝富济贫,还把自家资粮济民度灾,钦赐封为“太君”。余能通,民国三十四年被孔祥熙授予“运思专一”匾一块。在新中国有厅处级干部、博士、教授等。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望族。现有人口6000余人,分布永泰各乡镇,散居港、台及新加坡等地。本祠环境优美,人丁兴旺,特...
· 杉洋余氏蝉林祠
余氏蝉林祠祠堂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贵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久远的传统根基。因方言语系相同的原因,古田隶属福州十邑,十邑中许多族姓的祖先1000多年前南迁入闽带来了中原文化,世代相传。为了保持族姓凝聚力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族谱和祠堂的修建就显得十分重要,福州十邑的祠堂文化因此发展繁盛,名祠众多,福建省古田县杉洋镇历史悠久,各氏族祠堂文化传承在十邑中可以著称。杉洋古镇原有余、李、林、彭、谢几大祠堂。现在尚存四大祠堂。余氏蝉林祠就是其中佼佼者。余氏蝉林祠基本信息余氏蝉林祠坐落于福建省古田县杉洋镇西北3公里的狮岩山麓。杉洋余氏始迁祖余焕于唐天宝乙未(公元755年)自福建建阳南迁,开基至今1255年,成为福建余氏的开基祖,蝉林祠由余焕第五代孙余褐创建于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奉祀始祖余焕及余褐的宗祠。前身是创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公元960-962年)的仙岩寺,原名禅林功德寺,宋...
· 洋埭林氏宗祠
晋江市陈埭镇的洋埭村,位近海滨。村中有人口7400多人,林姓居民占绝大多数,林氏居民共奉一座“林氏宗祠”。林氏肇基洋埭时间是在明永乐元年(1403),时漳州人林松随其岳父王德先,由漳州诗浦里赴任泉州儒教授,以官来泉,后辗转洋埭教学,遂定居于此,是以开族。因此,洋埭林氏乡望称作龙岱。林松妣王氏宜人;侧妣蔡氏育有七子:长曰黼,次曰黼,三曰文,四曰▲,五曰叙,六曰伯,七曰尚。当时排下昭穆:友克资于汝,存明矜已仕,公侯子孙复,观君国大夫,劝吾登奋进。今续如下:典成振家远,重会衍庆长。除了故居族民外,历代还有外迁裔宗。家长房三世林王圭,择居闽侯;二房林世琦为永春椽吏,子孙定居于永春,其它各房均有外迁者,今分布于蚶江、南安四都洋尾、晋江下辇里厝、泉州、同安等泉郡各地。还有部分子孙旅居海外,主要有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港、澳(门)、台地区。洋埭林氏为名门之后,林松乃系九牧林长子苇之十八世孙,松之...
· 洋埭林氏宗祠
洋埭乡史:洋埭,地处晋江市陈埭镇中部的晋东少平原上,古为海滩,唐宋间系烟浦三十六埭之一,且因面积宽广一片平洋,故名洋埭。又因村边有座龙王宫,故别称【龙岱】,五代时,南唐观察使陈洪进率军民沿江围海筑埭。村之形成于宋初,历代围筑海埭,今村距海已近五公里。宋为永宁乡和风里管辖,明清时称为:泉郡晋邑南门外廿九都苏凤里龙岱后社保。古为杂姓所居,有潘谢李陈屈洪等姓。自吾林始祖、唐九牧长房端州刺史苇公裔孙、友春公于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开基立族蕃衍后,人丁昌炽,枝荣叶茂,至今已历六百余年,现为林姓聚族所居。据统计,有二千余户,常住人口逾八千人。据【洋埭林氏族谱】手抄本及【一世祖靖斋公墓志铭】记载:洋埭林氏一世祖讳松,字友春,号靖斋,谥四官人,诰赠奉直大夫,系翰林学士添福公之次子。公生于元至正庚寅十年(1350年)九月廿日,卒于明宣德丙午元年(1425)五月初四日,享寿76岁。其祖籍清漳龙溪东门外诗...
· 东城余氏宗祠
宗祠不仅传承了家族精神,也是民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东城不断加大对辖区宗祠的修缮保护力度,传承传统文化。今日我们走进东城余屋社区,去了解下余氏宗祠的渊源。刚刚修葺完的余氏宗祠焕然一新。据了解,该宗祠始建于明成化七年即公元1471年,坐北朝南,四进五开间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红砂岩石基础,青砖墙体,博古纹灰塑正脊。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牌坊、中座、后厅。二进为纪念余靖一世祖的丰功伟绩;而三进则为引翼堂及四进孝思堂。整体结构保存完整。上世纪中期,余氏宗祠还是德新小学和余屋小学的所在地。余屋不少老一辈居民都从这里读书走出去。老居民余伟求:“我当时由一年级读到1959年,小学毕业考去石龙中学,在这里上课,这边是课室,这边校务处,这边中厅建些课室,上面也建些课室。很有感情,家乡感情,因为家乡这个地方也是祠堂熏陶我们。”余氏宗祠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记述着余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