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关于戒日王的评价是怎样的?戒日王是残暴还是仁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61
转发:0
评论:0
关于戒日王的评价是怎样的?戒日王是残暴还是仁慈,北印度在超日王统治时期,政治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德干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都成为

  北印度在超日王统治时期,政治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德干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都成为了北印度的国土。通过与罗马帝国和中国的贸易往来,北印度的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当时的笈多王朝一度出现了难得的繁荣的局面。此后的几百年间,北印度一直处于繁荣之中。

image.png

  但是到了5世纪的时候,北印度再次遭到劫难。以往外族的入侵似乎统统遗忘了德干高原,但这一次德干高原却没能幸免于难,笈多王朝被颠覆了,动荡的局面又一次在北印度重演。一百多年后,直到白匈奴的游牧民族扫荡了笈多王朝的军队以及整个北印度,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动荡的局面才宣告结束。

image.png

  6世纪初,白匈奴人在建立了象征自己强大势力的国家后,继续向外扩展势力,将孟加拉、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纳入国家的版图,野蛮的匈奴人不仅建立了政权,还将以往的管理体制击得粉碎,笈多王朝因此荡然无存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白匈奴人建立的国家没有维持多久就垮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戒日王建立的新国家,此时北印度的土地被戒日王紧紧握在了手中。

image.png

  戒日王凭借自己拥有的一支庞大军队,重新统一了北印度,建立了政权。他的军队不仅有骑兵和步兵,还拥有作战能力极强的战象,令其他军队头痛不已,每当面对戒日王的战象时总是心惊胆战,还没开战呢就望风而逃了。登上国王的宝座后,戒日王以超人的治国方略将北印度治理得井井有条。作为一位贤明的君主,戒日王非常热衷于文学和艺术,为了能使北印度的文学、艺术和宗教事业得到发展,戒日王曾不止一次地慷慨解囊,投入了大把的财力以推动国内的文化事业的发展。

image.png

  建立国家后,戒日王将都城定在了恒河中游谷地的曲女城,都城巍峨壮观,除了富丽堂皇的王宫,还有几百座大大小小的庙宇。虽然戒日王资助了宗教和文化的建设,但他并不是一个真正仁慈的君主。他当政期间,印度惩罚犯人的残酷刑罚依然存在,其中包括断肢和将人活活地饿死。

image.png

  当时的税收主要是通过把王室占领的土地租种出去,将收成的六分之一算作税收。这些收入大多用在国家修建道路、建造桥梁和开凿运河以及疏通航道上,国家的统治所需只占到税收的四分之一。

image.png

  戒日王统治时期,宗教的发展异常迅速,印度也打破了以往信奉多神的传统,其中毗湿奴和湿婆从诸多的神灵中脱颖而出,以仁慈为主的毗湿奴被印度人称为“保护之神”。印度民众对“毁灭之神”湿婆敬畏有加,其中不乏恐惧的成分,因为他们认为湿婆不仅可以将整个世界毁灭掉,而且还可以将它再次复原;但湿婆也有仁慈的一面,他是一位清修的禁欲主义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戒日王朝
戒日王朝兴衰背景笈多王朝被嚈哒人灭了后,嚈哒人又被萨珊波斯及突厥所灭,在六世纪末和七世纪初,北印度又呈分裂状态,各地诸侯割据,经过一段时间后,只剩下四个较强的王国,结成两个军事集团,其一是坦尼沙王国(萨他泥湿伐罗国)的普西亚布蒂王朝,它于六世纪初由原笈多王朝的纳罗伐弹所建,领土于阎牟那河及恒河流域,都于坦尼沙城,于光增王(586-606)统治时最强盛。另一王国是穆克里王国(羯若鞠阇国),于六世纪中叶由穆克里族伊桑那伐尔曼所建,领土于恒河中游,都于曲女城。第三个王国是高达王国(金耳国),于七世纪由笈多王朝封臣高达族设赏迦所建,领土于恒河三角洲地区,都于金耳城。第四个王国是摩腊婆王国,由笈多王朝旁支马尔瓦的提婆笈多所建,领土于中部昌巴尔河流域。四个王国中前二者与后二者形成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建立604年,坦尼沙国王国光增王派长子王增及次子喜增攻旁遮普一带之嚈哒人残余势力,当他们得知父王病重班师
· 戒日王:戒日王朝的建立者,印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戒日王(589—647年),印度戒日朝国王(606—647年在位),戒日王朝的建立者,印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为中国人所熟悉主要是玄奘西游的缘故,而单就印度历史而言,他也是最具影响的帝王之一。印度历史上的著名国王、剧作家兼诗人,最后一个统一了北印度的本地人国王。他的统治时期(606—647)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时代。印度塔内萨尔王国普湿婆提王族第六代国王。音译曷利沙(Hars!a)、曷利沙伐弹那(Hars!avardhana),意译为喜增王。戒日王是其德称,意为“持戒的太阳神”。606年,戒日王因其兄罗贾伐弹那(王增)为邻国所杀而嗣位。他励精图治。6年后,誓师复仇,进而以首都曲女城为中心,征伐四方。当时领土包括恒河流域,旁遮普和拉其普特的大部分地区,直到西印度卡提阿瓦尔半岛一带。他是继笈多王朝之后统一印度的著名国王,曾多次派遣使臣与中国唐朝通好;唐太宗亦派王玄策等人多次使印报聘。在他...
· 三次遣使中国的印度戒日王
印度古代著名君王戒日王(Harsavardhana或'sīlāditya,590—647)是中印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曾三次派遣使臣到达中国,与唐太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戒日王还是一位杰出的梵语剧作家,有《龙喜记》《妙容传》《璎珞传》传世。这三部梵剧既有独特的文学造诣,又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戒日王属刹帝利种姓,公元590年生于萨他泥湿伐罗城(Sthāne'svara,今塔内莎尔,Thānesar),在605年前后即位,继而定606年为喜增元年,卒于647年下半年。戒日王信仰象征战争的湿婆、象征王权的吉祥天女、家族崇拜的太阳、维护王国稳定的蛇、安抚民众的佛陀、迷惑民众的幻术等等,可概括为泛印度教的帝王信仰。戒日王在萨他泥湿伐罗国获得王位后,又得到了羯若鞠阇国的控制权。而后,他凭借父兄的军队和鸠摩罗王的盟军,通过“象不解鞍,人不释甲”的征战,使戒日帝国的疆域从即位之初的两个王国扩展到...
· 三次遣使中国的印度戒日王
印度古代著名君王戒日王(Harsavardhana或'sīlāditya,590—647)是中印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曾三次派遣使臣到达中国,与唐太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戒日王还是一位杰出的梵语剧作家,有《龙喜记》《妙容传》《璎珞传》传世。这三部梵剧既有独特的文学造诣,又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戒日王属刹帝利种姓,公元590年生于萨他泥湿伐罗城(Sthāne'svara,今塔内莎尔,Thānesar),在605年前后即位,继而定606年为喜增元年,卒于647年下半年。戒日王信仰象征战争的湿婆、象征王权的吉祥天女、家族崇拜的太阳、维护王国稳定的蛇、安抚民众的佛陀、迷惑民众的幻术等等,可概括为泛印度教的帝王信仰。戒日王在萨他泥湿伐罗国获得王位后,又得到了羯若鞠阇国的控制权。而后,他凭借父兄的军队和鸠摩罗王的盟军,通过“象不解鞍,人不释甲”的征战,使戒日帝国的疆域从即位之初的两个王国扩展到...
· ​戒指的作用:在古代戒指不止是爱情的信物
在古代,戒指不止是爱情信物戒指在中国传统汉文化中,其最早是宫廷中妃嫔戴在手上用来起区分、辨识作用的一种标记。同时,由于“环”与“还”谐音,戒指作为馈赠,还有期待“早日还乡”之意,也因其“循环无终极”的属性,寄托了情人之间相思无绝期的情愫。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与对外交流的频繁,佩戴戒指作为一种胡俗,逐渐被汉族人所熟悉,但在魏晋至隋唐期间,戒指往往和鬼魅及灵异事件相关。同时,由于戒指大多以金银或名贵宝石制成,其也往往被作为礼物或赏赐使用。至宋代,戒指开始在民间作为婚姻聘礼的三金之一,直到清代,戒指才在宫廷嫁娶聘礼中正式登场,并在清末民初再次西风东渐之时,被汉族人所接受,成为大众订婚之纪念品。清宫戒指戒指,又名指环、手记、代指、约指、指鋜等,其在中国起源很早,原始社会就有很多出土。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已有骨戒指出土,有的戒指上还嵌有绿松石。在当代,戒指除了装饰的用途,还因其被赋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