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古代汪端与陈裴之的爱情故事,孤独度过晚年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1
转发:0
评论:0
古代汪端与陈裴之的爱情故事,孤独度过晚年,一盏孤灯,一卷残书,这就是汪端的晚年。陈年的古朴妆台上,静静地放着一本古老的

  一盏孤灯,一卷残书,这就是汪端的晚年。陈年的古朴妆台上,静静地放着一本古老的菱花镜。镜中的朱颜已经凋谢,韶华已经逝去,如同留不住也挽不回的流光。曾经和她影作双成的男子,身影也消散在了过往的尘埃里,无法抹去也难以拾起。汪端静静的拿起那一面梳妆镜,伸手抚过上面的雕花,似乎透过积尘已久的尘埃就可以窥见早已经远远逝去的过去。那一年,她才十五岁,正是及笄之年!

  少年时候,汪端才情卓越,年仅七岁就遵从父亲的命令歌咏春雪。其父亲汪瑜给她取号,为“小韫”。称赞她有不逊于谢道韫的柳絮之才!汪端的才情,由此可见。从幼时到少年,汪端始终无拘无束,如同枝头烂漫的杏花。正因为没有阻碍,所以炽烈。童年的时候好儿戏,长大后就无比喜爱诗书,吟诗弄笔皆是她的性情。而汪瑜也爱并欣赏她的天然性情,不愿意加以矫饰。

image.png

  那时的汪端恰如一朵出尘脱俗的白莲,无拘无束,天真纯粹。然而花尚且羞春,更何况正当妙龄的少女。十五岁的时候,汪端在诗文里会晤了陈裴之。陈裴之字孟楷,年少成名,才情天纵。他的诗文让汪端一见倾心!她不仅提起笔来,以笔勾勒词句。一面在心里描摹年少的容颜,想来也是清湛而有风骨,如同雪地里的梅花。不经意间,一滴清墨从笔尖流出,连同那满心满意的小女儿情思一并晕染在纸上。

  王端慌忙的拭去,可是拭去的了清墨,却拂不去心间的那抹飘渺的身影。也是在这一年,从苏州归来的汪瑜拿回了一张庚贴,显然已经帮她订下了亲事。汪端既忧愁又恐惧不顾女孩家的矜持,急忙向父亲打探未来的夫君,唯恐那人并非藏在心尖上的人。好在知女者莫如父,汪瑜早就知道自己的女儿恋慕江南才子陈裴之。此番前去苏州,既是因为公差,也是为了查探陈裴之的家世和人品,好将爱女托付。

image.png

  等到看完陈裴之的诗集,就连汪瑜也为他的才情所倾倒。所以立即嘱托好友代为传意,想要与陈家结为姻亲。陈家也早就耳闻汪端的“小韫”之名,愿结缔秦晋。因而有了那一夜,一盏孤灯如豆。汪端对着庚贴上的陈裴之三个字,再一次在心底里缠着眷恋着他的幻影。曾经在夜里满怀期待,说给夜色的心事,如今尽数化作了近在指尖的真实。十八岁,在最好的年华里,汪端嫁入了陈府。

  锦红的盖头之下,她一步一顿,无言中,喜悦的泪水已经盈满了眼眶。新婚高烛,他牵着她的手,唤的那一声娘子,圆了她的心全了她的梦。这一声娘子也终于令汪端含在眸中的泪,像雨珠一样坠下,被陈裴之温柔的拭去。那一柄菱花镜,是陈府送往汪家的聘礼之一。曾经篆刻了汪端多少不眠夜里暗自期待的眼神,又在新婚之夜被汪端从袖间取出,由陈裴之接住。

image.png

  借着菱花镜的微光,他看清了爱妻亦喜亦笑,含嗔含欢的容颜。婚约既定,他们便是一生一世的夫妻。春寒冬冷,陈裴之始终拿着一袭披风,静静地站在汪端的身畔。只要风起,他就会轻轻地为她披上。夏热秋凉,陈裴之都不会忘了为她烹制新茶。那一盏温凉,始终停在她的书案上,所有的温暖近在咫尺。闲暇的时候,抛开琐碎的家事,只诉幽情赌书泼茶。

  道光六年陈裴之客死异乡,随之而来的,是其子孝先的逝去。此后世事留给汪端的,只剩下无尽的哀痛和悼念。昔日的那份温暖,终究随着流光渐行渐远,变成了不会再来的昨天。晚年的汪端,只有靠着笔墨疏解情伤。最后只有那一柄铜镜,陪着她度过残余的年岁。那柄照进了年年春华转瞬凋零,照进了朱颜渐渐凋零,也照见了此去经年,终究把青丝熬成了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汪端
参考书目蒋寅:《一代才女汪端》
· 汪端光
参考书目《扬州画舫录》
· 苏轼与张怀民的关系苏轼晚年是如何度过的
苏轼(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或和仲,号东坡居士,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及第的苏轼在宋神宗统治时期,曾经在凤翔、杭州等地先后担任过职位,但是在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闹出的“乌台诗案”中,因为被政见不同的官员指责诬陷,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张怀民像张怀民字梦得,和苏轼是同时期的北宋官员,在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被贬谪到黄州,比苏轼被贬的时间晚了三年,开始的时候居住在承天寺(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南部)之中。苏轼和张怀民本来就是至交好友,又因为先后被贬到黄州,感情更加真挚深厚起来。苏轼曾经做过一首《记承天寺夜游》说的就是他和张怀民的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就是说苏轼在明月当空的夜晚里思绪万千,突然想起了同在黄州的张怀民,便直接奔承天寺而去。正好张怀民也没有睡着,两个人便一起在承天寺夜游,一边散步一边观察着夜晚里周边的景色,从诗词歌赋谈到最后的人生理想,苏轼感叹怅然...
· 汪端不幸经历
汪端不幸经历汪端自幼丧母,及笄丧父与长兄,嘉庆二十一年姊筠复徂谢,痛何可言。所生两子,长男孝如早夭;嘉庆十八年(1813)生次子孝先(后改名葆庸),形质孱弱。为此汪端居常悒悒寡欢。距前述《偶成二首》的写作仅一年,《丁丑人日感旧作》所表达的感触就完全不同了:回首欢似隔尘,玉梅花下泪纵横。又逢翦彩传觞节,不尽悲离感逝情。年方二十五岁的女诗人,心里已负荷过于沉重的忧伤。嘉庆二十四年(1819),为翁姑双病,汪端与裴之一同斋祷,立愿持斋三年,诵《观音经》,从此夫妇分室。其间汪端因选明诗而患神经衰弱,经常失眠,服参芪也无效。自以体弱不任中馈,又以子嗣不广,遂请为裴之纳妾,娶秣陵王姬紫湘。此后她静摄数年,病况稍愈。而紫湘又入门两年即病卒,令汪端为之伤恸,作《紫湘词》八律哭之。读者都赞美她的宽容不妒,但又有谁知道她的凄苦和无奈呢?忧亲伤逝的接连打击,使汪端形劳神瘁,到道光六年(1826),三十四岁的她已...
· 阳明学者的正统与异端之辨
如果说孟子时代儒家所面对的异端是杨、墨的话,认为在唐宋以降儒家传统的自我意识之中,最大的异端是佛老,应当是一个基本不错的判断。至少自北宋理学兴起以来,对大部分理学家而言,儒学与佛道二教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正统与异端的关系。儒学与佛道两家之间的正统与异端之辨,也的确构成贯穿理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之一。但是,自阳明学兴起以来,相对于佛道两家,尽管以儒学为正统的基调在儒者当中并未改变,但以阳明学者为代表的相当一部分儒家学者,在吸收佛道两家思想并批判以僵化了的朱子学为象征符号的世俗儒学的过程中,将异端的所指开始由佛道两家向功利世俗化了的儒学扭转,从而使传统的正统与异端之辨在中晚明显示了新的动向。本文主要以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1472-1528)、王龙溪(名畿,字汝中,号龙溪,1498-1583)以及焦弱侯(名竑,字弱侯,号澹园,又号漪园,1541-1620)的相关论说为代表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