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后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的生平艺术经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5
转发:0
评论:0
后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的生平艺术经历,奚啸伯(1910--1977),字承桓,满族,1910年出生于北京。京剧老生

  奚啸伯(1910--1977),字承桓,满族,1910年出生于北京。京剧老生,后四大须生之一。祖姓喜塔腊氏,满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兴县。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

image.png

  奚啸伯(1910-1977)北京人。满族。自幼爱好京剧。青年时代常出入北京票房,唱老生,宗谭派。曾得言菊朋赏识,授以《打鼓骂曹》等剧。二十一岁正式搭班演出,先后辅佐杨小楼、尚和玉、尚小云。1935年加入"承华社",在上海为梅兰芳配演。经梅等提掖,艺事益精。回京后自组"忠信社",与张君秋、侯玉兰等合作,在京、津、沪等地演出。他缺乏严格幼功训练,但能刻苦自励,认真实践,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终享盛名。表演上着重刻画人物,唱法上长于喷口吐字,讲究口劲,特别对京剧老生"衣欺"辙的运用,有系统的研究。代表作有《白帝城》、《宝莲灯》、《清官册》、《苏武牧羊》、《法门寺》等;与筱翠花合演的《乌龙院》一剧,尤为著名。为"四大须生"之一。解放后上演新戏《范进中举》,现代剧《白毛女》、《红云崖》等,颇获好评。历任北京市京剧四团团长、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副团长。

  艺术经历

  奚啸伯自幼喜爱书法绘画艺术,并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四大须生之一言菊朋与奚家素有往来,言的二哥向奚的父亲学习绘画,奚啸伯也常到言家听言菊朋调嗓,8岁时从手摇留声机学会《朱砂痣》、《探母》。

  1921年他11岁那年,他参加了一次聚会,即席清唱《斩黄袍》,博得在场的言菊朋的赞许,遂正式拜言为师,学了不少谭派(谭鑫培)戏。后又向余叔岩问艺,如《群英会》中的鲁肃,就是余叔岩所亲授。他还吸收高庆奎、时慧宝、王凤卿等各家之长。

image.png

  奚啸伯与京剧有不解之缘,在小学、中学期间,坚持学剧,文戏请老生名贾吕正一指点,武戏向杨派(杨小楼)名票于冷华求教。平时则在放学后悄悄跑到票房学艺,有时则去姑父关醉禅家串门学剧。每日清晨必到后门(地安门)喊嗓,即使刷牙漱口,也利用点滴时间耗腿。奚啸伯高中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当录士,抄写白折,熟读史书,习练书法,积获酬金,奉献老师。他还常和票友秦古乐、樊子期等人票演。

  1929年正式下海。下海后改乳名"小白"为"啸伯",意为爱唱的人,以志夙愿实现。

  奚啸伯下海后,广泛接触教授、学者、画家,以增长知识。二十二岁时,在天津先搭尚和玉所组的玉成班唱二牌老生,成为专业演员。1933年后又搭杨小楼、尚和玉、马德成、新艳秋、小翠花、章遏云、李香匀、雪艳琴、金友琴、胡碧兰等班社唱二路老生。

  1933年应尚小云之约与其合作《御碑亭》,与程砚秋合作《法门寺》,与荀慧生合作《胭脂虎》。

  1935年梅兰芳提携他进入"承华社",应梅兰芳之约以二牌老生身份去武汉、香港与梅兰芳同台演出《宝莲灯》、《三娘教子》、《打渔杀家》等剧。

  在与"四大名旦"合作的过程中,奚啸伯深受薰陶,在艺术上颇获裨益。他喜爱靠把戏,曾对挚友说:"《定军山》我一辈子不唱也得会。"他真的学会了,并与徐元珊试演,他饰老黄忠,一个转身上马、甩髯、倒蹉步,使同仁咋舌不已。

image.png

  1935年始,自行组班任领衔演员,在春和戏院露演。

  翌年梅兰芳赴津在中国大戏院演出,邀请他合作,演出剧目有《探母回令》、《汾河湾》、《王宝钏》、《三娘教子》、《法门寺》、《 龙凤呈祥》等。同年,茶商李伯芝家堂会,奚啸伯代余叔岩在《群英会》中扮演鲁肃,由此声名渐起,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并称为"四大须生"。

  1937年自挑大梁,并拜李洪春为带道师,当时合作演出的有李洪春、李德彬、傅德威、赵德钰、金少山、张君秋、张曼君等人,后又邀侯玉兰、高盛麟、裘盛戎等加盟。

  他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论嗓子我不如谭富英,论扮相我不如马连良"。但他不甘拜下风,勇于探索,终于积累了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等科学发声方法,把"衣七"、"人辰"辙升华到新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1940年到上海演出,报纸称"奚啸伯吐字是遒而不浊,行腔是新而不俗,戏路是大而不伏,作风是劲而不火,集诸子百家大成,而树一帜"。

  解放后,奚啸伯曾担任北京京剧四团团长、石家庄京剧团副团长等职,同时还热心于现代戏的实践和创作。

  不幸的是,10年内乱中,奚啸伯因受而半身不遂,于1977年12月10日病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后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
奚啸伯(1910--1977),字承桓,满族,1910年出生于北京。京剧老生,后四大须生之一。祖姓喜塔腊氏,满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兴县。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
· 杨宝森:后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创始人
杨宝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主要作品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定军山》、《四郎探母》等。其1958年逝世,享年49岁。杨宝森(1909年~1958年)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诞辰:1909年10月9日,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廿六日;逝世:1958年2月10日,农历丁酉年十二月廿二日,2时。八岁学艺。曾拜陈秀华、鲍吉祥为师,学余派(余叔岩创)。后带艺搭班入斌庆社科班。十四岁登台。1939年组建宝华社挑班演出。出科后与筱翠花(于连泉)、程砚秋、荀慧生等合作演出,以《失空斩》、《捉放曹》、《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杨家将》、《汾河湾》、《卖马》等余派戏为主。杨宝森的曾祖父杨贵庆工刀马旦。祖父杨桂云是清朝末年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京剧演员,为"四喜班"的著名花旦,其...
· 京剧前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的生平简介
高庆奎(1890-1942),原名振山(镇山),号子君。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其父高四保(士杰)为清末京剧著名丑角演员。20世纪30年代,高庆奎与余叔岩、马连良被誉为老生"三大贤"。高庆奎幼坐科庆祥和科班,从师贾丽川及贾洪林学文武老生,12岁登台为谭鑫培配演娃娃生。后曾搭杨小朵"翊文社"、刘鸿声"陶永社"、谭鑫培"同庆社"、俞振庭"双庆社"演出。18岁变声后从李鑫甫练武功学把子。1919年,高庆奎随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与梅兰芳主演了《御碑亭》等剧目。1921年,高庆奎自组庆兴社,与郝寿臣、沈华轩等演于华乐戏院、中和戏院、吉祥戏院、明星影院等剧场。他还重排、改编、整理了一批历史剧,并将有关的内容排成"本戏",如全本《鼎盛春秋》(包括《战樊城》、《文昭关》、《刺王僚》止)、全本《逍遥津》,以及《哭秦庭》、《豫让桥》、《...
· 后四大须生是谁?四位艺术大师的简介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后四大须生-谭富英谭富英(1906-1977),出生于京剧世家,从小受到祖、父两辈的艺术熏陶。幼年拜京剧名家萧长华等为师,扮演老生。出科班后,又拜京剧名家余叔岩为师。在演唱和武功方面均有坚实基础,尤其擅长靠把戏。唱腔继承了"谭(鑫培)派"和"余(叔岩)派"的风格,并发挥自己的特长,酣畅淋漓,朴实大方,称为"新谭派"。谭富英的嗓音清亮甜脆,唱腔酣畅,朴实无华,不尚花巧,讲究气势,用气冲、口劲足,听来明快舒展,一泻无余。吐字行腔不过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气充实,行腔一气呵成,听来情绪饱满,痛快淋漓。在表演上不事雕琢,朴实中见功力,善于扮演耿直忠厚的书生和重臣...
· 老生三鼎甲之一:张二奎的生平艺术经历
张二奎,字子英,出生于嘉庆十九年(甲戌),同治三年(甲子)去世。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早期京剧老生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惜舞台生命不长。张二奎(1814--1864),原名士元,字子英。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京剧早期老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惜舞台生命不长,出生:1814年,嘉庆十九年(甲戌);逝世:1864年,同治三年(甲子)。张二奎清道光时任都水司经承,因酷爱京剧,被上司撤职。24岁开始下海,创立了奎派。张二奎唱以京音为主,代表剧目有:《金水桥》、《打金砖》、《回笼鸽》、《取荥阳》、《五雷阵》及《四郎探母》等。张二奎出生地历来说法不一。在清末及民国时期的一些梨园资料上,就已经有一说是北京人,一说是天津人,还有一说是浙江人,但大部分人认为他是直隶衡水人。在他的家乡,流传着他的许多和戏剧有关的故事。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