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官场不倒翁冯道,王安石为何视他为真儒家?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20
转发:0
评论:0
官场不倒翁冯道,王安石为何视他为真儒家?,官场如江湖,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暗潮汹涌。很多人在这个江湖里浮浮沉沉,有的人上

  官场如江湖,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暗潮汹涌。很多人在这个江湖里浮浮沉沉,有的人上错了船,招来杀身之祸,有的人洁身自好,却也没得善终。只有无论江湖如何动荡,都能屹立到最后的人才能被称为「不倒翁」。

image.png

  一个人能否称为官场不倒翁,与这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皇帝的性格,还有此人的处世之道都是分不开的。唐朝「尚父」郭子仪,手握重兵,屡建奇功,深得军心民心,但他从不居功自傲,皇帝也对他深信不疑,所以即使功高盖主,也能安然无恙。还有西汉的冯唐,直言敢谏,一生没做过高官,但也没遇到风险,成了个平庸的不倒翁。

  唐历仕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直到汉武帝,虽然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但终究还是大汉天下,他可以依靠过往的功绩和才华平安度日。相比之下,冯道就不同了。此人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追随过十位皇帝,而且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可以说是真的很厉害了。

  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年轻时品行淳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且能安于清贫,还是个大孝子。唐朝天祐年间,冯道成为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的幕僚,后来因为劝谕征讨定州之事被关入大牢,后被救出。刘守光兵败后,冯道逃往太原,投奔晋王李存勖。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邺都称帝,是为后唐庄宗。

image.png

  冯道曾辅佐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并在唐明宗天成二年拜相。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唐称帝,建立后晋,是为后晋高祖,冯道又加入这一阵营,不过后晋仅存11年就被契丹大军灭国了。冯道觐见契丹皇帝,被问「天下百姓,如何可救」,他机巧应答,才使中原百姓免遭荼毒。

  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是为后汉高祖。冯道自镇州入朝归附,被授为太师。到了后周时期,冯道被拜为太师、中书令。周太祖对冯道非常敬重,每逢冯道觐见,从不直呼其名。世宗柴荣继位后亦对其非常尊重,在冯道去世后废朝三日,册赠尚书令,追封瀛王,赐谥文懿。

image.png

  晚年自号「长乐老」,著《长乐老自叙》,历叙平生所得官爵,引以为荣,对历仕几朝毫不在意。但正因为他的数次变节,违反了「忠臣不事二君」的理念,欧阳修说他变节求生、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是怒斥他为「奸臣之尤」,甚至有人称他为「中国历史上最没有节操的人」。

  但此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很多人觉得亡国已成定局,何必固守,识时务者方为俊杰。更何况他举贤任能,洁身自好,不仅没有做出对国家不利的事情,还在五代这八十余年大乱中,对于保存中国文化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安石就将冯道视为真儒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冯道是谁?他为何被称为官场不倒翁?
冯道是一个极为特别的人,让我十分感兴趣的是他“不倒翁”的称号,历经4朝,侍奉过十位皇帝,不倒不倒,妙极妙极。中国的文人都极有风骨,不服权势,不慕金钱,讲究的是知遇之恩,所以自古便有“忠臣不事二主”,连武将也不能免俗。比如吕布,便被张飞骂作“三姓家奴”,讽他善变不忠。连吕布都被骂的这么惨,冯道就更甚了。欧阳修在编写《新五代史》时说:“《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说一个文人无廉耻之心,简直是比杀了他还难受。可是,我们这样来评价他,似乎片面了一点。一朝天子一朝臣,不管是从书中还是电视剧中,我们都看过了太...
· “官场不倒翁”冯道:一生侍奉五朝十三帝
冯道一生曾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三帝,前后为官四十多年,拜相二十余年,而且官越做越大,爵越封越高,上耀祖宗,下荫子弟,人称“官场不倒翁”。历史上,多数人对冯道这个人非常不齿,史料中每每提到他,往往都只有负面的评价。宋代的欧阳修曾在《新五代史》中骂冯道“不知廉耻为何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说他“乃奸臣之尤”。然而在近代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后,有些历史学家对冯道做出了不同的评价,如南怀瑾、樊树志等,认为冯道“见风使舵”的行为在的五代十国中,无论是对于历史的发展,还是文化的保留,都是功大于过。那么,冯道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究竟是有道还是无道呢?冯道一生曾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三帝,前后为官四十多年,拜相二十余年,而且官越做越大,爵越封越高,上耀祖宗,下荫子弟,人称“官场不倒翁”。说他无道,大抵有两点原因。首先,认为他没有政治道德,所谓“有奶便是娘”,不忠不义,没有一点儿中国古代读...
· 历经五朝侍奉多个皇帝他靠啥成为官场不倒翁?
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期间,契丹人灭了后晋以后,也曾对中原实行过短暂的统治。“五代”时期是一个形势极不安定的乱世,政权皇帝更迭频仍,官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在这样一个动荡变乱的年代,连皇帝都坐不稳,冯道却营盘铁打,先后经历五朝,侍奉十一君,无论谁家天下他都做高官,朝朝为公卿,而且三次拜相,居相位长达二十余年。他为官时间之长,历任朝代之多,出任职务之高,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遍寻中国历史,冯道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官场不倒翁”。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人。其父亲熟读诸子百家,受唐朝尊崇道家风尚影响,对道家极为推崇。冯道出生不久,父亲便依据《道德经》开篇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其取名为道,字可道。年轻时,冯道曾做过幽州刘守光的参军幕僚。刘守光败后,他又转事大宦...
· 冯道凭什么成为官场不倒翁?他有什么诀窍
历经四代十帝,当了二十年宰相,冯道凭何成为“官场不倒翁”?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唐朝末年五代初期出现这样一位人物,让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朝秦暮楚,为臣不忠,一辈子竟然服务过四个王朝十个皇帝。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他:“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说他不知廉耻。近代著名小说家史学家蔡东藩骂他:“最号老成,实最无耻。”说他无耻之尤。但也有人认为他清廉节俭,擅为人臣。石敬瑭赞叹他是:“可谓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而李贽也褒扬他:“使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认为他保护百姓有功。这位被后世称为官场不倒翁的传奇人物就是自号长乐老人的冯道。冯道从小质朴纯良,酷爱读书擅长写文章。虽家庭不富裕,但从不厌恶粗衣薄食。冯道快三十岁时开始仕途,先跟随自称大燕皇帝的刘守光,在他手下当官吏。可是刘守光听不得实话,冯道因为自己“事事晓以利害”的劝谏风格...
· 为百姓办实事的王安石为何能引起那么多人敌视?
王安石是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人。父亲王益,进士出身,只在江南做过几任知县、知州,但所到之处,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王安石从小生活在父亲身边,受其影响很大。1063年,王安石以母病为由辞官回江宁守丧。仁宗死后,优柔寡断的英宗即位,屡召王安石赴京,他均以服母丧和身体有病为由拒绝。英宗很快驾崩,新即位的神宗抱负远大,试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素来主张经世致用的王安石受到重用,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神宗曾问策于朝中元老富弼,富弼却回答说:“陛下即位之初,当行德惠,希望20年不提‘用兵’二字。”这与王安石的议论,使得神宗对王安石更为信任。1069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副宰相,逐渐开始实施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史称“熙宁新法”。网络配图跟历史上所有的变法一样,“新法”遭遇了强大阻力,司马光在王安石主持变法之后不久便辞职表示,苏轼也上书反对“新法”,说:“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而不在乎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