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越剧四大名旦之一:姚水娟的艺术生涯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5
转发:0
评论:0
越剧四大名旦之一:姚水娟的艺术生涯,姚水娟(1916年-1976年12月10日),女,演员。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

  姚水娟 (1916年-1976年12月10日)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原名姚文贤。

越剧四大名旦之一:姚水娟的艺术生涯

  姚水娟,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先工生,后工旦。开笔师父为男班演员竺焕泉,教得细、教得深。武功师傅为绍班的竺基焕,教得严、教得狠,使姚初入梨园就学得扎实的基本功。在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的亲授,学会了几出"新衣戏"(小衣戏),如《倪凤扇茶》等。教学中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表现,致使姚的表演以细腻传神取胜。学演期间,饰《蜜蜂计·狱中缘》一折中薛小英一角,演得情深意切,众口赞绝,为姚崭露头角的出名戏。由此,未出师门便于1932年春被"越新舞台"聘为客师,流动演出于嵊县、宁波、绍兴城乡。6年中对〔四工调〕的唱腔有所创新,并尝试将路头戏改为详细幕表制。

  事业走红

  1935年8月,在宁波大光明戏院上演新编戏《仙宫艳史》,使用了机关布景,姚的演功出色,《时事公报》上称她是继施银花前辈之后的新秀,冠以花容月貌、文武兼备、青衣悲旦,并赞为"越剧主席"。至抗战前,她率班在杭州大世界演出,把《碧玉簪》中的李秀英演活了,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兼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经理的张载阳,在看戏时被她的表演深深激动,高呼"妙,三花不如一娟!"(三花指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一娟指姚水娟)从此,誉传历史。1938年初,随"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于通商、老闸等戏院,搭档小生是李艳芳。是年7月,与竺素娥组班"越吟舞台",演出于天香戏院。她锐意革新,聘请樊篱(迪民)为专职编剧,上演了含有抗战意识、伸张民族正气的《花木兰》,并打破越剧只演老戏的保守路子,引起界重视。接着,又出演《西施》、《冯小青》、《燕子笺》、《貂蝉》、《天雨花》、《孔雀东南飞》等新编剧目,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被有关报刊冠以"越剧皇后"称号。1939年春节,出版了越剧史上第一本演员个人专集--《姚水娟专集》。

  组建剧团

  1939年"歇夏"后,与魏素云组成水云剧团,取消班长制,实行经理制。1940年秋,又与李艳芳合作组建越华剧团,在皇后、卡德、龙门等戏院轮番演出。新编剧目之多,在各戏班中占首位。尤其是《蒋老五殉情记》、《啼笑因缘》、《泪洒相思地》等上座率极高。《泪》剧连演80多场,创造剧界连演场数之记录。在当时她的声名之盛达到顶峰,成为改良越剧的代表人物。嗣后,先后与王水花、张桂莲、竺素娥合作,直至1946年7月6日结婚辍演。在沪演出8年多,总计演出5 000余场。她善唱[四工调],喜紧弦响唱。勤于向兄弟剧种学习,曾从绍剧、京剧、杭滩、湖滩、北方大鼓中汲取营养。中气充沛,能运用"海底翻"技巧,一口气连唱十几句而字字清晰。表演功底全面,能饰各类旦角,亦能反串小生,曾串演韩世忠、许仙、梁山伯等。擅演剧目甚多,传统老戏中即有《倪凤煽茶》、《盘夫索夫》、《琵琶记》等。

  1954年在《盘夫》中饰严兰贞,获浙江省和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一等奖。1962年,上海越剧院由海燕电影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合拍戏曲电影《碧玉簪》,由袁雪芬提议特邀其饰演李夫人一角。

越剧四大名旦之一:姚水娟的艺术生涯

  灌录唱片

  30年代末、40年代初,丽歌和胜利唱片公司为她灌录了《碧玉簪》、《泪洒相思地》、《西施浣纱》、《范蠡与西施》等剧唱片5面。与竺素娥合灌的唱片有《借红灯》、《索夫》、《书房会》、《化缘认妻》等8面,与李艳芳合灌的唱片有《十八相送》共6面。1951年7月加入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主演了《王秀鸾》、《千夫所指》、《新梁祝哀史》等剧。1952年编入浙江越剧团,与来自文工团的青年男女演员实验男女合演改革,在《罗汉钱》中饰媒婆、《一篮草子》中饰农村妇女充满生活气息。还主演了《秦香莲》、《庵堂认母》等。1953年被选为浙江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后又选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6年,由她口述、何贤芬笔记整理成《姚水娟表演艺术》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57年被错划为"",后较早摘帽,并予平反。1961年进浙江艺术学校教学,培育了首届越剧班一批花旦学员。""中倍受折磨。1976年患癌病逝于杭州。

  越剧皇后

  一九三八年,姚水娟率女子越剧团进入上海的孤岛时。对梅兰芳崇拜已久,苦于没有机会和他见面,姚水娟听说京剧舞台上用绣花大幕,各名家利用图案不同,梅兰芳则采用梅花作为装饰,她也模仿梅兰芳以梅花为图案,作为自己演越剧"玉堂春"的堂幔,打破了原越剧舞台"一桌二椅"的传统格式。

越剧四大名旦之一:姚水娟的艺术生涯

  在一次盛大的会演上,梅兰芳与姚水娟偶然相遇了。那时越剧与京剧相比,当然越剧逊色多了。但梅兰芳博士早就听到过绍兴有个赛西施姚水娟很会演戏, 有"三花不如一娟"之誉,所以他特别注意 。看到台上演戏的姚水娟,果然很有光彩,给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博得了梅兰芳的赞扬。未几,正值岁暮封箱的时候,有中汇银行行长魏晋三鉴于姚水娟剧艺高超,魏系越人,谊在同乡,邀约《罗宾汉报》(专谈戏剧的小报)主编朱瘦竹,代邀梅兰芳到上海知味观杭菜馆赴宴,当时我正在《罗宾汉报》任编辑,也忝末座,同时姚水娟也应邀而来。其时我遂向魏晋三建议,请梅兰芳为姚水娟提字,魏晋三表示同意。我征得梅先生的允诺, 当即由知味观司帐蔡萸英取来笔砚,梅兰芳即兴挥毫书就"水娟艺家越剧皇后"几个秀劲大字,下署梅兰芳题字样,水娟见了,乐得如获珍璧。事后还是由我去梅寓补盖印章,最后由樊篱制版刊在他编辑的"姚水娟专集"中, 一直被艺坛传为佳话。此后姚水娟获得皇后桂冠,声誉益噪。

  "姚水娟专集"中除刊登梅兰芳所题的"越剧皇后"外,还有封面的"红豆馆主"题签。这红豆馆主不是别人,即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溥侗,他是位享有盛名的京昆艺术家,还有言菊朋、李万春、冯子和、王熙春、黄桂秋、林树森、章遏云,金素琴等百余人,其中推梅博士所题的"越剧皇后"最为名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姚水娟
艺术成就姚水娟对越剧进行革新,擅长旦角,有“三花不如一娟”的说法(“三花”指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被报界誉为“越剧皇后”艺术作品越剧《西施》《孔雀东南飞》《盘夫索夫》饰演严兰贞《琵琶记》电影1962年越剧电影《碧玉簪》饰演李夫人参考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妇女志
· 施银花:越剧四大名旦之一,女子越剧的开拓者
女,越剧演员。浙江省嵊县施家岙村人。名列《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她是女子越剧的开拓者,女子绍兴文戏时期的著名旦角,有"花衫鼻祖"之誉。唱腔上学习、继承男班名旦琴素娥的花腔,婉转圆润,被称为"施腔"。被誉为"越剧泰斗"、"越剧皇后",并冠为"三花"(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之魁。曾移演《雷雨》,开女子越剧表演时装戏之先河。1923年,入第一副女子绍兴文戏科班习小旦。学艺刻苦专心,得师傅金荣水悉心教学,脱颖而出,成为科班头牌,在启蒙戏《双珠凤》中饰演主角霍定金。1924年1月,科班携带了刚教会的《双珠凤》、《玉连环》、《龙凤锁》、《四香缘》、《后双金花》等5出大戏到上海演出,首演于闸北升平歌舞台。其后回到嵊县、绍兴、杭州、嘉兴一带演出。在演出时又学唱绍兴大班,学会了《宝莲灯》、《百花台》、《二度梅》等戏和[流水]、[二凡]、[三五七]等板式。1927年2月,她与屠杏花、王湘芝领衔演出于上海神仙...
· 越剧四大名旦是如何成名的?她们有多厉害?
熟知越剧的朋友们都知道,越剧有越剧皇后,越剧皇帝,还有“三花一娟”,三花一娟也是风靡一时,都是女子越剧“四工腔”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早期越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期的越剧文化带你了解被称为越剧三花一娟的越剧四大名旦。三花——施银花施银花(1910——1984),女,演员。浙江省嵊县施家岙村人。习小旦。学艺刻苦专心,得师傅金荣水悉心教学,唱、做俱佳,脱颖而出,成为科班头牌。1924年1月,科班携带了刚教会的《双珠凤》、《玉连环》、《龙凤锁》、《四香缘》、《后双金花》等5出大戏,来上海演出,首演于闸北升平歌舞台。其后回到嵊县、绍兴、杭州、嘉兴一带演出。在演出绍兴文戏之时,又学唱绍兴大班,学会了《宝莲灯》等戏和(流水)、(二凡)、(三五七)等板式。1925年,与琴师合作首创适合女演员的“四工腔”,人称“施腔”,在相当长的时间施银花成为越剧主腔。1926年,在嘉兴演出时,在琴师王春荣的帮助下,吸...
· "越剧十姐妹"之一:竺水招的生平简介
竺水招,原名竺云华,1921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县灵娥村,越剧小生流派"竺派"创始人,"越剧十姐妹"之一,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2岁离开就学数年的本村义学堂,进晋溪后山村之天蟾舞台科班学艺,工小生兼学花旦。因谦逊好学,练功刻苦,打下扎实的武功基础,成为女子越剧中少有的擅长武功的演员之一。在浙江乡镇演出时,与尹桂芳义结金兰。1933年离开就学数年的本村义学堂,十二岁进晋溪后山村之天蟾舞台科班学艺,工小生兼学花旦。因谦逊好学,练功刻苦,打下扎实的武功基础,成为女子越剧中少有的擅长武功的演员之一。在浙江乡镇演出时,与尹桂芳义结金兰。1939年进上海。1940年10月与尹在同乐戏院再度合作,任二肩旦。1941年起在上海长期与尹桂芳合作。1942年4月,与傅全香任"并头肩"。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尤以《三看御妹》一剧最受欢迎,报界有"乐而不淫的花衫佳材"之评语。1942年8月起加入姚水...
·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生平简介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伟大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演员,荀派艺术的创始人。男,祖籍河北阜城,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为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是四大名旦之一。早在1907年荀慧生被其父卖给梆子艺人庞启发为徒,按照常规1915年就应出师,由于荀父与庞启发在荀慧生学艺的契约上没有标明具体的出师时间,荀慧生在学艺后期红极一时,给师傅赚了很多钱,庞启发不让荀慧生出师,威胁并了他。后在李洪春、尚小云的帮助下逃走。由白社及三乐班主李继良出面,以折衷办法达成协议,延长出师时间两年,演出所得与师傅对半分成。1917年,农历丁巳年:朱幼芬组班名旦朱幼芬组班,演于中和园,营业不振。后邀入时慧宝、尚小云、荀慧生、龚云甫等人,于是每日满堂。时先生当时嗓音高亢,以《戏迷传》一剧红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