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阿赫玛托娃:她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42
转发:0
评论:0
阿赫玛托娃:她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Ахма?това,1889年6月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1889年6月23日-1966年3月5日),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性诗人。(阿赫玛托娃为笔名,原名是“安娜·安德烈耶芙娜·戈连科”(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Гóренко)。

  在百姓心中,她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普希金曾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在苏联政府的嘴里,她却被污蔑为“荡妇兼修女”。 著有诗集《黄昏》、《黄色的群鸟》、《车前草》、《安魂曲》等。 她的诗体现出俄罗斯古典诗歌优美、清新、简练与和谐的传统,深受读者喜爱。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 Андреевна Ахматова),原姓戈连科(Горенко)。俄罗斯女诗人。1889年6月23日生于敖德萨一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俄海军舰队的机械工程师;母亲出身贵族,受过上层社会的传统教育。刚满11岁便随家搬迁到彼得堡近郊皇村,在那读中学,并开始写诗。

image.png

  每年夏天,阿赫玛托娃都要随父母到南方的克里米亚别墅度假。1905年父母离异后,她随母亲移居耶夫帕托利亚,由母亲辅导在家自修中学高年级课程。此间写有许多情调低沉的抒情诗。一年后,她寄居基辅亲戚家中,继续就读,1907年毕业于基辅符杜克列耶夫中学,并考入彼得堡女子高等学校法律系。仍酷爱文学,尤对诗歌创作表现出浓厚兴趣。然而她父亲却十分厌恶文学,曾明令禁止女儿用“戈连科”姓发表任何文学作品,故她则取有鞑靼血统的外曾祖母的姓氏“阿赫玛托娃”作为笔名。

  1910年高校毕业后,阿赫玛托娃与著名诗人古米廖夫结婚,并到国外旅行,先后到过法国、瑞士、意大利。外国的文化艺术、名胜古迹开阔了她的视野,扩大了她的艺术思维范围,这对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1911年,她在彼得堡阿克梅派诗人杂志《阿波罗》上首次发表组诗,并逐渐成为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12年她的第一本诗集《黄昏》问世;1914年又发表了第二部诗集《念珠》。这两部宣扬唯美主义诗集的出版,使其名声大振。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俄国政治形势极不稳定,所有知识分子正处在选择道路、决定命运的时刻。她的另一部诗集《白色的云朵》于此间发表,自然没有引起轰动。

  十月革命初期,由于阿赫玛托娃在政治上的不理解和不接受,加之与丈夫感情破裂,使她心情十分压抑。在这段时间她创作的诗歌里,多袒露出其复杂的内心矛盾,如诗集《车前草》和《耶稣纪元》里所收入的诗歌。20年代中期,她开始研究普希金的创作技巧。

image.png

  卫国战争期间,阿赫玛托娃先后被迫撤离到莫斯科和塔什干等地,出于对的痛恨,她写过一些保卫俄罗斯,宣传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的诗篇,如《勇敢》、《起誓》、《胜利》等,受到红军战士们的喜爱。战后,她继续写抒情诗,主要发表在《星》和《列宁格勒》杂志上。1946年,由于她的诗歌“无思想性”和某些消沉的因素,使她受到联共中央的点名批判,并殃及两家杂志社。

  50年代后期,阿赫玛托娃被恢复名誉,苏联先后出版了她的多部诗集,其中包括她于1940—1962年间的组合长诗《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该部作品以现代人的眼光对过去的时代进行了反思和审判。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在西欧也备受赞赏,在国际诗坛享有很高声誉。不少年轻诗人纷纷效仿其诗风。1964年,她荣获意大利的“埃特内·塔奥尔米诺”国际诗歌奖。1965年又获英国牛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image.png

  1966年3月5日,阿赫玛托娃因病在莫斯科逝世。她死后20余年中,许多遗作被陆续整理出版,其中包括1987年首次公开发表的长诗《安魂曲》,该诗以其深邃的思想性、哲理性和艺术上的新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注意。苏联一些著名诗人和批评家高度赞扬她的诗歌创作,公认她是“诗歌语言的光辉大师”,“20世纪俄罗斯诗坛屈指可数的诗人之一”。除诗歌创作外,她还翻译过许多外国古典文学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俄国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简介她是怎么死的?
阿赫玛托娃是哪国人根据书中记载阿赫玛托娃是苏联俄罗斯人。1889年6月23日出生在敖德萨一个有学识的家庭里,父亲是俄国的机械工程师;母亲是名门贵族的千金,受过一流社会的思想教育。年仅11岁的阿赫玛托娃随着家人迁居到彼得堡附近的郊皇村,便在这里上的初中,并且开始作诗。当时的俄罗斯是一个不可能把诗当成诗的,却是能成为罪行的证明。阿赫玛托娃开始作诗时她的父亲非常反对,为了不玷污父亲的姓阿赫玛托娃选择了用外婆的姓——阿赫玛托娃,就是这个姓氏影响了俄罗斯的全部论坛,并非“戈连科”。苏联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的早年生活就开始出现坎坷不幸,在她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婚,致使阿赫玛托娃的童年出现了一道阴影。阿赫玛托娃记忆中最快乐幸福的生活就是在俄罗斯漂亮的皇村度过的,那时候每到夏季父母都会带她到南方克里米亚别墅来度假,阿赫玛托娃创作的第一首诗《在海边》就是纪念这里的童年生活的。随着时间推移,阿赫玛托娃相继创作了许...
· 关于阿赫玛托娃的评价如何?阿赫玛托娃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于1889年6月11日(新历23日)出生在奥德萨附近(大喷泉)。我的父亲当时是一名退役的海军机械工程师。当我还是一岁的小孩子时,便被送到了北方——进了皇村。在那我一直生活到16岁。有关皇村,我最初的记忆是这样的:葱茏的绿意,众多公园的潮润与灿烂,保姆曾带我去过的牧场,我们曾骑了形形色色小马的跑马场,古老的火车站和一些别样的事物,它们嗣后都被录入了“皇村颂”中。每年的夏季,我都是在塞瓦斯托波尔附近——人马座海湾的岸边度过的,就是在那里,我与大海结为了好友。这些年给我留下最为鲜明印象的是古老的赫尔松市,我们曾在那儿居住。我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学习阅读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五岁时,听着女教师给稍大些的孩子们上课,我学会了说法语。当我写下第一首诗时,我11岁。对我而言,诗歌的启蒙并非来自于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而是杰尔查文(“在皇室少年生日那天”)与涅克拉索夫(“严寒,红色的鼻子”)。曾就读于皇村女子...
· 玛丽亚·媞托娃
生平早期玛丽亚·媞托娃生于俄罗斯奔萨州扎列奇内,五岁时在街上被一个艺术体操教练发掘而开始练艺术体操。之后她被阿米娜·扎里波娃(AminaZaripova)邀请加入位于莫斯科的奥林匹克中心。这一年她开始在俄罗斯诺沃戈斯克国家队训练中心(NovogorskTrainingCentre)接受训练。2011年玛丽亚·媞托娃参加在奔萨举办的第四届中俄青少年交流赛,获得金、银跟铜牌各一面。2012年以少年组身份参加基辅世界杯,拿到少年组团队金牌。成年组20132013年玛丽亚·媞托娃进入成年组的第一年,俄罗斯的主教练维纳(IrinaViner)在赛季初的莫斯科大奖赛赛前记者会提到为了打造她的新的环成套,让她成为黑天鹅,特别带她去看莫斯科波修瓦芭蕾舞团(BolshoiBallet)首席斯韦特兰娜·扎哈诺娃的天鹅湖。她在莫斯科大奖赛全能排名第十一名,进了棒的单项决赛,最终排名第四。紧接着三月初在以色列的霍...
· 阿娜斯塔西亚·费拉托娃
生平费拉托娃原是苏联人,父亲是莫斯科卫戌司令尼古拉·费拉托夫,后来与泽登巴尔结婚。此后,她曾任蒙古儿童基金会主席。在其倡导和主持下,蒙古建成了国际儿童活动中心、婚礼宫、少年宫以及许多儿童保育机构。
· 加夫列拉·斯托伊娃
简历2004年,加夫列拉·斯托伊娃随妹妹斯蒂法尼·斯托伊娃到哈斯科沃一间羽毛球俱乐部打球,正式开始接触羽毛球运动,她在此之前是一名社交舞选手。至12岁时,她与妹妹首次赢得全国赛的女双冠军后,便开始接受专业训练。2012年,加夫列拉·斯托伊娃参加俄罗斯羽毛球大奖赛,联同斯蒂法尼出战女子双打比赛,首次打进世界羽联大奖赛的四强。2013年8月,加夫列拉·斯托伊娃参加中国广州举行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与斯蒂法尼出战女子双打项目,首轮以2-1反胜德国选手晋级,但在第二轮就以0比2(12-21、8-21)不敌8号种子、韩国的严惠媛/张艺娜出局。2015年6月,加夫列拉·斯托伊娃与斯蒂法尼代表保加利亚参加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1届欧洲运动会羽毛球比赛,最终赢得女子双打比赛金牌。年内,她们又先后在奥尔良国际挑战赛、西班牙国际赛、俄罗斯大奖赛、荷兰大奖赛、保加利亚国际赛、威尔士国际赛、爱尔兰公开赛、意大利国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