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 一个被历史所遗忘的科学家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89
转发:0
评论:0
“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一个被历史所遗忘的科学家,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回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

  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回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他。当周恩来总理提出希望李政道能为解决中国教育人才“断层”的问题做些工作,介绍一些海外有才学的人到中国讲学时,李政道说:“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和教师,只是他们没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先生。”

image.png

  当李政道提出想去看望一下恩师束星北,就连主政一国的总理也没能帮上他这个忙,因为,束星北正在接受管制,因种种不方便,让李博士失望而返。

  束星北——这位曾经培养启蒙过像李政道、程开甲、吴健雄等著名科学家,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的国际级科学大师,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名字与事迹却不被普通中国人所熟悉。

  在中国科学教育界,束星北是最为独特的人,没有之一。

  首先是他的才华。他早年留学美国,后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1930年1月获硕士学位,随后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此后,爱因斯坦邀请他当自己的助理。1931年9月因结婚返回中国。

  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1935年7月物理系全体师生因反对校长独断专行,离校。束星北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教授兼数学系主任,并兼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1936年4月,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后,聘请原物理系全体教师、技工回校。束星北也于1936年8月回浙江大学,翌年升为教授。

image.png

  在浙江大学,束星北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平静也是最辉煌的一段时光。当时的浙江大学物理系,束星北和王琻昌是两个标志性人物。

  他不仅是一个天才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他不用讲义,不写板书,他用最简单的方法剖析物理定义的本质,他带出了吴健雄,李政道,程开甲这样一批学生。

  其次是他的身材与个性。他高大魁梧,嗓门洪亮,人称“束大炮”,什么时候都是一副理直气壮的气概。他的脾气也很暴躁,为了争实验设备,和教务主任动手,把主任的脸揍肿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冻得发抖,他会脱下自己的棉衣给学生穿。

  他反对学生参加政治运动,骂热衷搞运动的学生是“笨蛋”“草包”“狗屁不通”。但学生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他第一个起来号召浙江大学全体教授罢教,杀害学生。但抗战时,受爱国心驱使,他一度放弃自己的研究课题,被借聘到重庆军令部技术室任技术顾问一年,研究军工,如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舰艇和激光、雷达等武器。正是这一年的技术顾问的经历,给他的后半生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磨难。

  在1950年,浙江大学的思想改造中,因为苏步青教授受到侮辱,束星北气愤至极,把节约委员会主任像揪小鸡似的揪起来,一拳打过去,大骂:“你知道苏步青是什么人吗?你们算什么东西?”结果苏步青解脱了,他却印殴打革命干部,抗拒运动,成为浙江大学斗争批判罪魁。

  其三是为人太认真。不论是学术上的,还是信仰上的,他都爱较真,不给人情面。有一次北京物理学家王竹溪教授应邀来山东大学讲座,王竹溪教授谈自己的认识和成果。他一边讲着一边随手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流畅漂亮的公式或重要的概念。报告大约进行了将近50分钟时,束星北走上讲台,不做任何解释,直接说:“我有必要打断一下,因为我认为王先生的报告错误百出,他没有搞懂热力学的本质。”他捏起粉笔一边在王先生几乎写满黑板的公式和概念上打着叉,一边解释错在哪里。一口气讲了40分钟,王竹溪在旁边极为尴尬。

  那时,束星北刚刚调来山东大学不久,那场突击辩论,让他一下子成为青岛学界乃至山东省的名人。

  王竹溪是周培源的大弟子。据说他回到北京后,曾到周培源先生面前哭诉。大学的有关领导也认为此事有损王先生的面子也有损于山东大学的名声。专门找束先生谈话,束先生却说,有些东西他没从根本上讲通,我自然看不下去。这才是大师风范。

image.png

  正是因为这样的个性,让他的人生之路充满艰辛与屈辱。

  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的物理学家,由于当时的许多人容不下他的性格,得罪了小人,被人算计,束星北被迫离开了了自己钟爱的物理系,几乎成为了各个院系都不敢接收的“孤魂野鬼”。离开了讲台的束星北有过许多计划,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无一例外都胎死腹中,最终,他选择了研究气象学。很快,束星北就在气象学上找到了感觉和方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引起了气象学界的巨大轰动。

  后来,连气象学也搞不成了,因为束星北被定为反革命分子进行管制,编入劳改大军到青岛月子口修水库。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许多人都在在工地的死亡线上挣扎,能活下来,已经算是奇迹。有一次,因为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束星北跑到瓜田里去偷西瓜,结果被看瓜的老农当场抓住。老农看他可怜,给了他一捧花生,束星北一把抓过来,连皮一起吞进肚子里。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束星北早已没有了当初知识分子的形象。

  水库工程结束之后,束星北被调到青岛医学院继续接受改造,主要工作是打扫厕所。在经历了月子口水库两年半的改造之后,他终于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意识到自己错了。

  束星北来上班了,他是拄着拐杖来上班的。这是他与过去诀别的分水岭。过去的他死去了,一个新的束星北活了下来。最初,让他打扫教学楼的厕所和实验室、化验室的玻璃器皿。他像个机器人,上面说什么就干什么。他打扫过的走廊房间一尘不染。有个时期,学生们开解剖课,束星北被安排到太平间旁一间小房子里制作尸体标本。这个活儿,学校员工是没人愿意干的,可束星北照样干得津津有味,一丝不苟。

  在当时,束星北的生活相当艰难,他简直就是个乞丐,不断地向亲戚朋友伸手,向左邻右舍伸手,甚至向保姆伸手,家里能卖的东西大都在这个时候卖掉了。饥饿和管制让束星北失去了尊严。一次到学校农场收地瓜,他竟偷吃了一个,被大家发现了,第二天就开了批斗会,他坦白了,是因为肚子饿。

  在此期间,学院的一台进口高精尖仪器脑电图机坏了,想尽方法,请了无数高手,都未修好。人们想到了束先生,他不是物理权威吗? 让他试试。束先生是理论物理学家,修仪器不是他的长项,但他还是同意试一下。他仔细阅读了有关说明,把自己关在一间小房里,把脑电图机全部拆开,再逐一检修装配,眼看就要报费的脑电图机,真的起死回生了!

  那时,很多医院的仪器设备由于长时间闲置或使用不当,出现大量损坏、老化,这给束星北带来了"显山露水"的机会,束星北的足迹几乎踏遍山东省所有的地方和部队大中型医院,有50多家,所修复的仪器涉及X光机、心电图仪、脑电图仪、超声波仪、同位素扫描仪、电子兴奋器、电子生理麻醉仪、胃镜、比色计等,至于修复的台数,无法统计。修理的报酬,他一概谢绝,他只要一个东西:证明信。证明信一是要写明来往时间,二要有仪器修复后的验收报告,三要写明他在工作期间的表现。

  那段日子里,束星北重新塑造了自己,塑造了一个大家公认的"好人形象"。

  有一次,青岛某部队的雷达坏了,上门来找束星北。按说,以束星北的身份,这么重要的军事设施是不能碰的。可是这一次,院领导竟很痛快地答应了。载着束星北的驶出医学院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束星北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团皱巴巴的旧毛巾,递到陪同的参谋干事面前。他们不知何意,正疑惑着,只见束星北用那个毛巾扎住了自己的眼睛。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陪同的军人觉得没必要,其中一个便将毛巾给他扯下来。可是束星北很固执,,又重新扎住自己的眼睛。修好雷达,拿上人家写好的鉴定书。回来的时候,束星北上车第一件事仍是先用毛巾蒙上眼睛……

  时间真是个残酷的杀手,当年那个“恃才傲物”的“霸气”束星北,不见了。

  直到1972年李政道访华时,向周恩来提起自己的恩师,束星北的命运才慢慢出现转机。

  1974年9月11日,束星北终于摘掉了"反革命分子"和"极"两顶帽子。他真正搬掉压在头上的两座大山是在1979年底。屈指算来,他被压在山下的时间是22年。

  而平反之后,却没有几个大学敢要他,最终,是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打破了禁忌,聘请了他。

  此时的束星北,已经是70岁高龄。从1958年判刑至1978年重上讲台,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这20年里,他的学生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好友王淦昌成为了两弹元勋……一代物理学大师,他最宝贵的二十年,就这样被浪费在了蹉跎岁月里。

  1979年,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需要计算弹头数据舱的接收和打捞最佳时限。有人推荐束星北。上面为此拨款100万元,束星北分文没要,一支笔,一摞纸,准确无误完成任务。当年他73岁。航天学界轰动一时,天才还是天才。

  1983年10月30日,束星北逝世。去世前,他把自己的遗体捐给青岛医学院。他说自己的大脑超乎寻常地好用,七十多岁了,还能够和二三十岁一样思路清晰活力无限,希望死后解剖自己的大脑,以作医学研究之用。但是他去世时,正赶上青岛医学院换班子,无人顾及此事。等到半年之后有人想起来时,尸体早已腐烂。于是,一代物理学大师束星北的遗体,就被两个学生草草埋葬在学校篮球场边的双杠下面。时过境迁,如今,那里早已经盖起了高楼大厦。这个一生以科学救国为信仰的科学家,终于和他终生热爱的祖国大地融为一体,再也不会分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不被吕布所信任且被历史遗忘的名将是谁?
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吕布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网络配图高顺是一个很注重个人修养的人。他很有威仪,治军也很严格。高顺不饮酒,这在当时对于一个武将是很难得的。他也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同为吕布部将的侯成,有一次丢失了战马,后来找回。众将带了礼品去恭贺他,侯成用自己酿的酒招待众将。宴饮之前,侯成先给吕布送了些酒肉过去。吕布大怒,因为吕布曾在军中下过禁酒令。侯成非常害怕,赶紧回去把酒倒掉,并把众将送的礼物都退了回去。高顺也是一个忠臣。他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高顺经...
· 他是科学家,更是中国的爱因斯坦
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回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他。当周恩来总理提出希望李政道能为解决中国教育人才“断层”的问题做些工作,介绍一些海外有才学的人到中国讲学时,李政道说:“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和教师,只是他们没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先生。”当李政道提出想去看望一下恩师束星北,就连主政一国的总理也没能帮上他这个忙,因为,束星北正在接受管制,因种种不方便,让李博士失望而返。束星北——这位曾经培养启蒙过像李政道、程开甲、吴健雄等著名科学家,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的国际级科学大师,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名字与事迹却不被普通中国人所熟悉。在中国科学教育界,束星北是最为独特的人,没有之一。首先是他的才华。他早年留学美国,后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1930年1月获硕士学位,随后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此后,爱因斯坦邀请他当自己的助理。1931年9月因结婚返回...
· 陈到: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名将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上被遗忘的名将陈到,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陈到,出生死亡均历史不详,豫州汝南人,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投奔刘备,在蜀汉的历史上,其实陈到的名次经常仅低于蜀汉名将赵云,与赵云一同因为忠勇而闻名,并统率白毦兵。建兴年间,陈到担任护军、征西将军,被封为亭侯。特别是他训练及统帅的白毦兵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精锐部队,与曹魏的虎豹骑、陷阵营等有的一比。陈到,字叔至,生卒年不详,豫州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平舆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帐下白毦兵统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蜀汉建兴年间,任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封亭侯。在任期间去世。在三国时期众多蜀国将领中,陈到的武力应该也是名列前茅的,与赵云的武力相差不远。陈到的武力非常强大,曾经与朱恒、朱然两位武将对战,以一敌二,陈到也不曾落下风,其中朱恒、朱然两人的武力也非常强大,从中可见陈到的武艺高强。尽管在《三国演义》中并没...
· 弘治中兴的评价:被历史所遗忘却最真实的盛世
明孝宗在位十八年,他重用李东阳,谢迁,刘建等名臣,采取种种措施减轻老百姓的徭役赋税,把本已经衰败的明朝再度复兴起来。由于明孝宗一朝,削弱了太监乱政的现象,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政治清明。史称其时为“弘治中兴”。后世史家在论及有明一代政事时,认为:“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洪、永开国,姑可不论;仁、宣之治,国力强盛,至正统以后,外有瓦剌之扰,内有民变之忧,交困之势,堪为疲敝。至成化朝,后宫干政,宦官当道,朝臣多小人,似颓势已定,而明孝宗登...
· 叶企孙:一个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巨人
我国近代史上有一个被遗忘的科学巨人,此人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因为种种被历史淹没了的人物。在近代的中国科学教育史上,有这样一位牛人——他一生为中国培养了79名院士,但是,他在专业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却鲜为人知。他有个学生叫杨振宁,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国时,提出探望恩师,被政府拒绝。李政道深情回忆:“是他决定了我的命运。”1946年,他破格将年仅19岁的李政道送往美国。半个世纪之后,诺奖得主李政道回国,再次见到那张被他毕生珍藏的泛黄考卷,不禁哽咽。上面是他的字迹:李政道,电磁学,58+25=83分。如果简单列举一下他学生的名单,就足以震憾世人——第一位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中国人,是他的学生林家翘。第一位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国人,是他的学生戴振铎。他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伯乐,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当时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是他力排众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