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刘伯温告老还乡时,朱元璋为什么送他一个枕头?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3
转发:0
评论:0
刘伯温告老还乡时,朱元璋为什么送他一个枕头?,想必提到诸葛亮,相信每个人都非常熟悉,但是提到刘伯温,又有多少个人知晓他的辉

  想必提到诸葛亮,相信每个人都非常熟悉,但是提到刘伯温,又有多少个人知晓他的辉煌呢?

  民间有这么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在人们的意识流里,这样的一位人物,是可以跟诸葛亮媲美的。

image.png

  刘伯温,又名刘基,人称其刘半仙。在民间的传说中,他是可以“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预言家级的神话人物。他的神,不仅神在辅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神在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算”。据说他的《烧饼歌》预言明朝之后清朝、民国,甚至是中国现代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他甚至推算出未来慈禧太后的出现,尽管后人有给其戴高帽之嫌,但是这样的一个神算子,奇才也,换谁都想要安在身边,随时掌握天下大势,知晓天地变化吧。

image.png

  “得刘半仙者,半个天下有之”,朱元璋也是这么想的。想当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也是废了好一番功夫,三顾茅庐表诚心,赢得这一卧龙相助。

  可是刘伯温这个人,看透了红尘俗世,加上对朱元璋又不了解,朱元璋把跟刘伯温还有一些交情的孙炎、宋濂等人都叫去劝服,可刘伯温就是不答应,最后孙炎使了诈,拿了一把本来送给刘伯温的宝剑,说:“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逼得刘伯温不得不前去拜会朱元璋。

  刘伯温一直觉得朱元璋匪气较重,至多也是个像项羽一样的人物,但是要,显然他还不是自己心目中的最佳人选,但是在两个人的会面上,朱元璋的举动彻底改变了刘伯温的看法。

image.png

  刘伯温和朱元璋约见共商大事,沿路过来,天气炎热异常,但是朱元璋却要求每一个士兵都不能卸甲,戒备森严,由此他发觉朱元璋治军手段不一般;与朱元璋相见的时候,刘伯温一开始只觉得这个人相貌丑陋无比,两人席地而坐,朱元璋叫了下人分西瓜解渴,一番风卷残云,朱元璋只剩下了个青瓜皮,刘伯温见惯了当时的奢侈之风,一看朱元璋,却实属难得,能够身居高位而衣食简朴,日后必大有作为啊,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辅佐一下这位稀才。

  刘伯温之才,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为朱元璋指明了开国的正确道路。甚至可以说,没有刘伯温,朱元璋的开国之路,也不会走得如此顺畅,刘半仙仿佛是为朱元璋设立的开国之星,一路开挂可谓是风生水起。

image.png

  但是这样的人,最终也落得个悲惨下场。朱元璋一统江山后,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刘伯温尽管选择了归隐,但最终还是无法像范蠡、张良那般颐养天年。

  刘伯温深知朱元璋这样的人疑心重,也深知自己应该选择顺势而为,因而在朱元璋上位不久,他便以自己病重归家,在归隐之时,朱元璋多次派人送各种昂贵的金银财宝给刘伯温,隔三差五就送这送那,甚至连他的儿子每天都会问“父亲,今天皇帝又送什么来啦”这样的话。

image.png

  有一回,刘伯温的枕头破了,但是第二天,朱元璋就派人送了御赐的带有香味的枕头。为何要送枕头呢?刘伯温当时觉得很奇怪,想了整整一个晚上。当然,刘伯温可不是傻子,第二天他便想明白了。

  这皇帝送自己枕头,恰恰是在自己枕头破了的第二天,其大意可分两种,一种就是:“既然你不肯为我做事,执意要告老还乡,那你可得小心点,你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的,你看,就连你的枕头破了,我都一清二楚呢。”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皇上体恤民情,时刻关心着你呢,你可得感恩皇上的恩典啊,你如今弃我而去,可得三思啊。

  刘伯温当时回家的时候,朱元璋还特意派人遣送其回家。自古皇上可以抛弃任何人,但是不允许任何人弃他而去,刘伯温深知自己踩了皇上的雷区,知道自己时日也不多了。最后刘伯温客死他乡,他的死也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一代奇才,在朱元璋后,地位一落千丈,还被小人教唆攻击,被皇帝猜疑,怕是心都凉了吧。难怪他会说:“卑鄙这个词是用在君子身上的,不是用在君王身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为何送刘伯温枕头这个枕头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朱元璋为何送刘伯温枕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从古至今,一个人能坐上帝位、成为帝王,身边就一定会有谋士军师这样的人物。一代君王朱元璋身边的刘伯温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他时常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共商国是。很多人都是听过诸葛亮,却没听过他的。事实上,他的实力还略胜于诸葛亮。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刘伯温告老还乡,朱元璋送他一枕头,刘伯温想通后慌了。刘伯温刚开始与谋士并无关联,只是一个云游四方的算命先生。只是因为他料事如神,才使得民间将其看作神人,很快就吸引到了朱元璋。朱元璋就像当年刘备求才“三顾茅庐”,他多次派人去请刘伯温,希望将这个人才收入囊中,为自己效力。可是刘伯温淡漠名利,他视金钱如粪土。朱元璋不得已拿出宝剑用死活逼迫刘伯温。而刘伯温与常人一样,也对死亡有着恐惧,最终只能乖乖服从。在刘伯温拜入朱元璋麾下后,他开始竭尽全力辅佐朱...
· 朱元璋宴请功臣后,刘伯温为何告老还乡?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人生经历相当精彩,放在现在估计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小时候家里贫穷给地主家放牛,之后做过乞丐,做过和尚,到最后成了一国之君。刘邦虽说也是从一介布衣到建立汉朝,可朱元璋的经历和他相比,丰富太多了。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只有一个出身比朱元璋低的,叫石勒,他是奴隶出身,建立了后赵,只不过他属于“冷门皇帝”,功绩自然也是不能和朱元璋相提并论的。一个君王想要打天下,光靠自己肯定不够的,少不了身边文臣武将的辅助,若是没有这些有才之士,靠他一个人想建立一个朝代是不可能的。朱元璋在征战过程中,为他出谋划策最多的是刘伯温,为他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次还有李善长、胡惟庸,不过功劳最大的还属刘伯温。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对有功之人都进行了封赏。不过历代皇帝都免不了猜忌,他们最怕的就是臣子功高盖主。朱标死后,朱元璋怀疑是...
· 朱元璋和刘伯温为什么就尿不到一个壶里?
你知道刘基是谁吗?对,就是刘伯温,一个智商非常高的人。朱元璋当皇帝后,曾仿刘邦那般也评了一个“明初三杰”,大明韩信莫过于徐达,大明萧何非李善长莫属,而刘伯温呢?谋划战略,妙计百出,羽扇纶巾江山定,谈笑之间天下安,在朱元璋的重大战略规划里,都是刘伯温在指点,在各种大型会战中,都是刘伯温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对于大明江山的建立,刘伯温是当之无愧的“大明张良”。因此老百姓曾将他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于是有了“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民间传言。朱元璋网络配图洪武三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封爵赐官,李善长受封为韩国公,位列百官之首,徐达受封魏国公,大明武将第一,而刘伯温却只封了一个诚意伯,许多功劳不及刘伯温的都排到了公候的爵位,而对大明江山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的“军师”,却只排了一个伯爵,他的俸禄不及与他齐名的李善长的十分之一,咋一看,实在有些问题啊!为什么如此贡献的人,工资却这么低?仔细...
· 枕头
种类枕头的种类很多,现代常见的有羽绒枕头、中空棉枕、保健枕头等等,而不同种类的枕头有着不同的功效。东亚传统枕头为方形,除了软枕头外还有陶瓷、金属制的硬枕。大致上软枕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填塞枕,如化纤枕,羽绒枕,药枕;二是定型枕,如乳胶枕,记忆枕;三是可调控枕,如智能类枕头,升降枕等。羽绒枕头枕头羽绒枕头已有相当的历史,但至今仍然盛行。据了解,羽绒枕头主要成分以鹅、鸭等的绒毛为主,三角形骨架架构的绒毛,跟随温度的变化而自然地收缩膨胀,这类枕头就容易定型,而羽绒纤维有强力的回复弹力,用一段时间后用力拍打,便会恢复蓬松原状。属于填塞枕头。慢回弹枕头慢回弹枕头是1970年代高科技产物。慢回弹起源于美国航天局,为了缓解宇航员身上的压力而研发的一种聚氨酯的材料。后被广泛运用于民用,如枕头、床垫等。慢回弹枕头主要特性表现在能量的分散特性,因此对人体的直接压迫会较其他材质要低。也因为这特性,枕头可随头颈位...
· 告老还乡
告老还乡告老还乡告老还乡的意思告老还乡是什么意思告老还乡什么意思告老还乡的近义词告老还乡的反义词告老还乡的拼音【成语意思】:年老辞职,回到家乡。【用法分析】:告老还乡作谓语、宾语;指官员辞官回家。【成语来源】: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西京洛阳县有一官人,姓刘名弘敬,字元普,曾任过青州刺史,六十岁上告老还乡。”【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gàolǎohuánxiāng【英语翻译】:resignfromofficeandreturntoone’snativetown【成语声母】:GLHX【告老还乡的近义词】:告老还家【近似成语】:乡书难寄: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成语接龙】:告老还乡→乡壁虚造→造车合辙→辙乱旗靡→靡靡之乐→乐昌破镜→镜里观花花街柳巷→巷尾街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