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为什么会被诛灭九族 他都做了哪些事情
汉武帝初年,在经历过文景之治后,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安定富足,百姓也可以生活无忧。而在这种历史时期,能人异士便辈出如云。我们今天想要讲的,便是能人异士中非常不平凡的一个人,他就是主父偃。主父偃生于齐地,是如今山东淄博人。他自幼勤奋学习纵横之术,但是,纵横家的黄金时代春秋战国早已经过去了,他虽然勤奋学习并有所成就,但终究是与时不遇。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主父偃于是游历诸国,以求重用。但是他为人狂傲,终于得罪了大多数人。在诸侯国中待不下去,于是,他来到了当时的京城长安,请求觐见汉武帝。汉武帝是有着雄才大略的君主,眼光犀利且独到。他对于当时一代伶人东方朔尚且能以礼相待,对于这样一个怀才不遇的主父偃,自然会更加另眼相待。
在主父偃当日求见汉武帝之后,武帝果然大为赏识,任命他为郎中,一年之内接连升迁,厚遇有加。而主父偃,也实在是一个非常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皇室子孙都会得到一块封地封做诸侯,他们在这一块封地里便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这样的分封制在当时尚且没什么,但是随着子孙的繁衍,亲属关系愈加淡薄。极其容易出现诸侯篡位,抑或功高震主,周朝便因此而灭亡。但是诸侯国的势力已经形成了,如果贸然削藩,势必会引起诸侯的恐慌,引发哗然内乱,无法控制。主父偃推出一政策帮助汉武帝削藩。这便是著名的推恩令。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士大夫,士大夫分封士人,而后是平民,再然后是庶人。
这样层层分剥,只有嫡长子才可以继承自己父亲的地位,其他的人都要比他低一等。周朝的礼乐制度,便建立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律法之下。汉代的诸侯国,也多半遵循这样的制度,只有嫡长子才可以继承诸侯,袭爵列土。而所谓的推恩令,便是让诸侯将自己的土地、仆役、财产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儿子。这样一条命令自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在推恩令中,受到损失的只有嫡长子,但是,他的兄弟姐妹们都是。因此,推恩令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反对,得以顺利执行。于是就这样,如同温水煮青蛙,诸侯的封地越分越少,两代过后,领有土地的诸侯们,事实上都变成了小地主,再难与中央抗衡。主父偃不费一兵一卒,便解决了困扰周朝八百年的难题。
汉武帝对他赏识极了,爱重有加。这样的激赏,自然招致了无数或明或暗的艳羡与嫉妒。倘若主父偃能够谨小慎微,或许还能避免祸事的发生。然而,主父偃生来,便不是安于现状低调惧祸的人。主父偃不仅不会韬光养晦,甚至于愈加锋芒毕露睚眦必报,堪称是汉朝气焰最嚣张的权臣。当他得知燕国的诸侯王与自己的女儿乱伦时,并不像普通的官吏畏惧权威而缄口不言,他马上向中央检举,事情被告发后,燕王自杀,他的封地也被收归朝廷。此事一出,人心惶惶。友人便劝告主父偃,劝诫他要收敛自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主父偃大笑拒绝了,并且说出了流传千古的一句话“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日暮途穷”“”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我们可以从他的语句中看出来,主父偃生于当世,胸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一直郁郁不得志,辗转蹉跎至今。他的心里,哪里还有什么谨小慎微保全自己,大丈夫生于世间,应该轰轰烈烈,即使生不能食于五鼎,死也要烹于五鼎!主父偃得宠之后大肆收受贿赂,并且也试图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齐王。齐王不愿意,主父偃勃然大怒,上书参奏齐王与自己的姐姐乱伦。汉武帝令他查证此事,并任命他为齐相。齐王闻知此事后,不待主父偃前来,便自杀了。天下人都对主父偃议论纷纷,认为是他逼死了齐王。汉武帝无奈之下,将主父偃抓了起来。主父偃被诛灭九族,主父偃求仁得仁,最终“以五鼎烹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