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施肩吾唐朝状元生平简介,诗歌及道教著作极为丰富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4
转发:0
评论:0
施肩吾唐朝状元生平简介,诗歌及道教著作极为丰富,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东斋,号栖真子。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东斋,号栖真子。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杭州第一位状元。生于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招贤德乡(新登县,今富阳洞桥镇贤德村,因民国18年(1929) 划区,建立乡镇制。新登县招贤、招德两乡划归分水县,1961年8月10日,恢复富阳县建制。原富阳、新登两县行政区域和分水贤德公社原合并重置富阳县,故有分水县人一说)。是集诗人、道学家、台湾澎湖的第一位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传奇人物。

  早年读书分水五云山、龙门等地。元和二年(807)举进士,知贡举太常少卿李建试之《太羹不和赋》、《早春茂雪诗》,以第13人及第。然淡于名利,不待授官,即东归。临行,张籍等著名文士为之赋诗饯行,传为韵事,既归,心慕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为古十二真仙羽化之地,筑室隐居,潜心修道炼丹。晚年,率族人渡海避乱,至澎湖列岛定居,为大陆人开发澎潮之先驱。所作《题澎湖屿》诗:“腥噪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盐水”,以及《感忆》诗:“暂将一苇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鸥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颇能道出其地风光。肩吾工诗,与白居易相友善。著有《西山集》行世,《全唐诗》收录197首。

  北宋大中祥符时期,另有一位修道者施肩吾,字希圣,号华阳子。著作《西山群仙会真记》、《钟吕传道集》等。

image.png

  基本概况

  施肩吾幼年家贫,好学的他不畏劳苦,每日上山识字习文,并在唐元和十年殿试中被钦赐状元及第。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天下大乱,施肩吾率领族人乘木船,经过多日漂泊,到达了澎湖并最终在此定居。他把大陆的先进生产方式和农业生产技术也带到了那里,与当地人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开发宝岛。被后人誉为“开发澎湖的先驱者”。

  施肩吾一生与诗歌同行,他的诗歌及道教著作极为丰富,有诗集《西山集》十卷传世,《万首唐人绝句》诗集中收入其诗一百五十一首,后人评论他的诗作"新奇瑰丽,格高似陶,韵胜似谢,其品格当不在李杜下"。

  另有北宋大中祥符时人,施肩吾,字希圣,号华阳子,著有《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

  人物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字东斋(一说字希圣,为北宋修行人华阳子施肩吾,二人重名),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贤德施家村(今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青年时期曾与同乡诗友结成东林诗社。东林,位于新登城西三十五里的广陵中堂畈地方,山峻林茂,景色优美,五代时建有隐居院,后改净严寺,明清时改建中堂寺。东林诗社的诗大都失传,《道光新登县志》仅留施肩吾《游东林》一首:火输烈烈采云浮,才到东林便是秋,有客可人来未暮,松风几沸碧山头。入道后称栖真子。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据幸存的三部《东安施氏宗谱》及各种历史资料记载,在施肩吾的祖辈中,早期的公候王卿、尚书、太尉、将军等高官显贵很多。施氏本姓姬,系周公后裔。周公笫四子伯禽被分封到鲁(今山东),称为鲁惠公,其子尾又封爵于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一带),施伯,此乃施姓起源。施肩吾是施氏家族的第四十四代。

  那么,施肩吾的祖父为何要从繁华的吴兴迁徙到新城与分水交界地域,而且是个“三不管”的人烟稀少的偏僻山野?

  据《施氏族谱》及新旧《唐史》《资治通鉴》等有关资料查考,不外乎有两种版本:

  一是中唐时吴兴发生了罕见的灾荒,百姓四处逃生,施肩吾的祖父用一副箩担,一头装着其父施光国,一头装着其姑姑,从吴兴一路逃荒到分水和新城两县交界处,看到这里山清水秀,地肥人少,就决定安顿下耒。对此,不觉有不少疑点,首先是施氏祖上时乃名门富贵之家,在鱼米之乡的吴兴,即使有罕见饥荒,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应该可以度过的。再者,就是要迁徙,也不需要定居到如此“三不管”地段呀。

  第二个版本是与施氏曾祖施邦伦官历中书舍人有关。当时当朝的“巾帼宰相”是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据《新唐史》载:“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被殊,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馅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资治通鉴》也载,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后,上官婉儿、太平公主和韦后得宠,专掌起草诏令。景龙四年(710年),中宗崩,韦后欲效武后而称帝,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诛韦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拥立其父唐睿宗为帝。

  施状元的曾祖施邦伦是当朝中书舍人,因此,施状元的祖父唯恐株连,乃携家眷躲难来到贤德这“三不管”的山坞定居,个中奥秘也就不言而喻。但对此也有疑点,譬如《旧唐史》并无韦皇后、安乐公主和太医合谋毒死唐中宗一说。

  笔者前去贤德考察,当地几位老人告诉我们,施肩吾的祖父来到这“三不管”的地方落脚,在当时是十分聪明之举,据传,当年这里有一条石坎,是两县的交界线。坎上属睦州郡分水县管辖,而坎下却是属于吴郡新城县所辖。开始时施肩吾的父亲在坎上搭建一间茅屋住了下来(即在睦州分水县界内)。后来待生活安定之后,却在坎下的新城县境内建造了住房定居下来,而将原来的小屋作为堆放杂物之用。他们在新城县内的屋旁居住,开荒耕田种地。因为施肩吾的祖父是位相当有文化、有教养的谦谦君子,又勤劳善施,两县近居都十分敬重他。施肩吾便出生在贤德这幢新建的住房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状元施肩吾
简要介绍: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贤德乡(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贤德村)人毕业于武盛县(现桐庐县分水镇)他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是集诗人、道学家、台湾澎湖的第一位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传奇人物。施肩吾幼年家贫,好学的他不畏劳苦,每日上山识字习文,并在唐元和十年殿试中被钦赐状元及第。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天下大乱,施肩吾率领族人乘木船,经过多日漂泊,到达了澎湖并最终在此定居。他把大陆的先进生产方式和农业生产技术也带到了那里,与当地人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开发宝岛。被后人誉为“开发澎湖的先驱者”。施肩吾一生与诗歌同行,他的诗歌及道教著作极为丰富,有诗集《西山集》十卷传世,《万首唐人绝句》诗集中收入其诗一百五十一首,后人评论他的诗作"新奇瑰丽,格高似陶,韵胜似谢,其品格当不在李杜下"。另有道教著作《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
· 施肩吾状元祠堂
施肩吾状元祠堂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唐代著名诗人、状元,开发澎湖的先驱者。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山麓曾建有“玉尺楼”,立有石碑,上刻“唐状元施肩吾读书处”;山的东侧有“余韵亭”和“洗观池”,池中原有施肩吾读书时亲手种的莲花。这莲花的花瓣和荷叶上散布着墨点,相传是施肩吾洗砚时洒上的,俗称墨荷花。后施肩吾与徐凝在高翔龙门寺读书,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登同榜进士,施肩吾中头名状元,但当时因朝廷腐败,官员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互相残害,施肩吾不愿混迹其中,于是写了一首《上礼部侍郎陈情》诗,“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弱羽飞时攒箭险,蹇驴行处薄冰危。晴天欲照盆难反,贫女如花镜不知。却向从来受恩地,再求青律变寒枝。”表示要回故里,未待朝廷授官,就跑江西洪州潜心学道修仙。曾寄书徐凝说“仆虽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止玄门,养性林壑。”世称华阳真人。著有多部道家著作。尔后,施肩...
· 唐代状元著名诗人施肩吾
状元及第;他先后在分水高翔珠村安隐寺、分水龙口山读书。当时他家境贫寒,按施氏自己的说法,已到了“自笑家贫客到疏,满庭烟草不能锄”的地步。可是他人穷志不穷,专心读书,终于在元和十五年(一说十年),考中进士,复受特恩钦赐状元及第。在《施氏族谱》和《状元肩吾公墓记》里,有两段施肩吾勤学中状元的记载:“先生纂圣贤之蕴奥,得天地之精华,博古通今,学贯天人,白屋崛起,弱冠成名”、“公才克廊庙,志扶日月,博览五经,以礼为最,于元和间中卢储榜进士,复受皇泽、特恩钦赐状元及第”。在科举时代,这顶状元桂冠非常荣耀,他读过书的安隐寺被赐名为龙门寺。龙口山因施肩吾在此读书时曾兴起五色云,被认为是吉兆,即更名为五云山。在分水县治东还特地建造了状元牌坊。施氏祠堂内悬挂着“状元及第”的匾额。桐庐有个叫“琴溪香谷”的风景区,相信很多读者都不陌生,小编要说的是“琴溪香谷”曾是施肩吾读书学习之地,所以也称之为“状元谷”。想沾...
· 再探施肩吾为道
再探施肩吾为道施启宇施肩吾在江西洪州(今南昌)西山为道后,他在西山藏而不出,结芦于西山,穷延年之学。由于他潜身钻研道学原理,他的道行也渐有长进。他自称:“重重道气结成神,玉阙金堂逐日新。若数西山得道者,连予便是十三人。”(《西山静中吟》)注1他曾写信给同窗好友徐凝说:“世上尽犹蔬上露,时人皆怕烛前风。唯余独慕人仙道,芥子虽穷寿不穷。”他还自称“二十年辛苦烟箩松月之下,见天地六合之奥。凡奇兆异状心目者,锐思一搜者”。他还说”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辛免龙锺”。他对自己的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十分满意。此时的施肩吾已是得道高人了。修道不仅养身,更要养性。彼时的施肩吾在道学钻研上也有了巨大的成就。他的《养生辨疑诀》、《座右铭》、《钟吕传道记》、《云笈七》等重要道学著作,在钟离权及吕洞宾的内丹修炼派中,影响十分大。他和彭晓,刘海蟾,谭峭等人为内丹学派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当...
· 施肩吾文脉长存
施氏家族的文化传统历史久远。早在春秋时期,施之常便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以后各朝代名人不断ハ郑为施氏家族不断增光润色。自唐宋至清朝,历代状元进士累累出F。据F有资料查证,仅根据浙江吴兴郡的施氏族人的科考状况看,就令人赞叹不已。共出了三位状元(唐朝施肩吾、宋朝施应龙、明朝施桀)一百十六名进士。如果我们按朝代统计则:唐代三人,宋代五十五人,明代三十八人,清代十九人。如果按亲属关S论:则有父子进士二对、兄弟同科进士三对、兄弟异科进士七对。在富阳市就有一状元(唐施肩吾)、两进士(宋施颐,官居大理寺评事,原武康人,徒居富阳灵峰山下O山施家。施启元,宋国子监助教,新城仙里施家人,系施肩吾八代O)他们为我们施氏族人增添了绚丽的光环。过往者去矣!那么后碚呷绾文兀由于时代的变迁,加上F代对文化的十分重视。特别在共和国以恚重视文化已成时尚,要统计-个数十万族众文化状况,那是十分困难的。为了说明施氏这支仅占全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