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两弹一星”杰出贡献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9
转发:0
评论:0
“两弹一星”杰出贡献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简介,黄祖洽(1924.10.2—2014.9.7),男,生于湖南长沙。理论物理和

  黄祖洽(1924.10.2—2014.9.7),男,生于湖南长沙。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杰出贡献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副主任、北京第九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物理学报》主编。

image.png

  黄祖恰主要从事核理论、中子理论、反应堆理论、输运理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积极参加和领导了原子弹理论的研究工作,对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成功、设计定型及其他一系列科学试验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还在氢分子激发态的相互作用、浸润相变理论及噪声在随机系统中的影响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人物生平

  1924年10月2日,黄祖恰生于湖南长沙。父亲黄迪庆曾在司法界任职,后来当过中学教员,母亲张孝恂操劳家务。

  1937年,从湘潭第一高小毕业后念了半年私塾的黄祖洽回到长沙读中学;暑假即遵父命,赴南京考取了中央大学附属五年制中学。因“七七事变”发生,还未入学的黄祖洽只得离宁返回长沙,就读于江西省立九江中学。

  1943年,高中结业后,按江西省教育厅的规定,到设在赣县的夏令营受军训一个月才能毕业。在夏令营受训期间,中正大学、广西大学和厦门大合在营区招考,黄祖恰参加了考试并被录取。

image.png

  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

  1948年毕业,因不能找到工作,在王竹溪的建议下报考了刚刚留学回国任教于清华的钱三强的研究生。进入清华研究院后,黄祖洽先是跟随钱三强研制核乳胶,一年后又改跟彭桓武研习理论物理。

  1950年硕士毕业,黄祖洽离开清华园,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室工作。

  1953年初,按照钱三强的部署,黄祖洽开始从事核反应堆理论研究,任理论部副主任,同主任邓稼先、副主任于敏等人担负着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方程式推导、设计工作。

  1955年,黄祖洽随“热工实习团”访问苏联,其间,他用两种方法对临界尺寸进行计算,发现临界尺寸放56根零件即可,但是苏联原设计书给出的数据是需放63根,高出百分之十以上。1958年,在我国实际建堆的临界启动过程中,发现黄祖洽的“56根”临界尺寸结论是正确的。

image.png

  1960年,黄祖洽被任命为“轻核理论小组”组长,首先开展氢弹的理论预研。为了加强原子弹和氢弹预研工作的联系,他又接受安排,分出一半时间在核武器研究所兼职。因此,黄祖洽成为了中国唯一同时参加氢弹和原子弹研究的工作人员。

  1965年与“轻核理论”小组一起被调至核工业部九院理论部任副主任(后改北京九所副所长),参与氢弹的理论突破,并领导一些型号氢弹的理论设计。

  1969年,在领导完成一种新型号氢弹的设计后,黄祖洽被送到河南上蔡县的“五七干校”进行“学习改造”。

  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0年,“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基本已获突破,黄祖恰被调至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任教授兼所长,4年后改任名誉所长。

  1981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image.png

  1983年开始兼任《物理学报》及其海外版主编。

  作为《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的主要作者之一,获198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作为《中子和稀薄气体的非平衡输运和弛豫过程》的第一作者,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6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0年以后,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和“北京市优秀党员”。

  2014年9月7日3时11分,黄祖洽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0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科学院院士
遴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遴选标准为“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目前每两年(奇数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人数不超过60人。先后于1955年、1957年、1980年、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增选了14次,共选院士约1200人左右。院士候选人由院士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学部主席团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立候选人特别推荐小组,不受理本人申请。目前有两种提名方式: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新当选院士在通过各学部审查确认后,由具有投票权的全体院士投票产生。选举实行等额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有效票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历史1955年随...
·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
潘际銮,九江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男,1927年12月24日生。江西瑞昌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1948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研究生毕业。
· 黄春洽
生平黄春洽是河内省怀德府寿昌县东寿总勇寿村(今河内市还剑郡行铂坊)人,明命六年(1825年)出生。绍治七年(1847年),黄春洽参加河内场乡试,并考中举人。嗣德四年(1851年),考取该科第一甲进士及第第三名探花,授集贤院侍讲学士。参考资料《大南实录》正编列传二集卷二十六武璠传附黄春洽、吴发、吴漾传
· 计算机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
简要介绍:吕建,1960年生,江苏南京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3-1994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系做访问学者,1995年在联合国大学澳门国际软件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任南京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执行副理事长,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863高技术计划“十一五”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等职。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吕建以探索建立新型软件方法学作为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长期坚持该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在软件基础理论与方法、网构软件方法学、新型软件平台及应用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成果,为中国软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学术带头人,吕建教授的“面向Internet的软件方法与技术”团队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由他担任主任...
· 叶祖洽
参考书目《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