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大一统的皇帝都没用“大帝”的谥号,东吴孙权为什么敢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28
转发:0
评论:0
大一统的皇帝都没用“大帝”的谥号,东吴孙权为什么敢用?,古时候,大凡皇帝、皇后或者重臣去世之后,朝廷会对其一生所作所为,进行盖棺定论

  古时候,大凡皇帝、皇后或者重臣去世之后,朝廷会对其一生所作所为,进行盖棺定论,会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谥号。

  常见的谥号有“文”、“武”等,这些都是褒谥,颂扬死者的贡献。当然,也有些批评性质的,像隋炀帝的“炀”,秦桧的“缪丑”,都是恶谥。

  一、孙权的谥号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位皇帝的谥号十分特别,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他就是三国东吴的开国皇帝孙权,他的谥号是“大帝”。

  提起“大帝”这个词汇,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皇帝,他们都是封建统一王朝雄才大略的君主。其实,历史上真正谥号为“大帝”的,只有孙权一人。

image.png

  按理说,孙权建立的东吴,只是三国中的一方割据势力,他既没有像秦始皇、宋太祖那样有的武功,也没有像汉武帝、康熙皇帝那样有开疆守土的伟业,这些皇帝都没有用“大帝”这个谥号,为什么独独孙权用了呢?

  其实,这个“大帝”,并不是我们现在一般所理解的那样,苏洵的《谥法》中说:“则天法尧曰大”,也就是能够遵循上天的准则并效法尧的行事。

  尧是上古时期的首领,他颁布历法,方便百姓耕种。命令大禹治水,使人们免受灾害。还曾经虚心纳谏,让百姓指出他的过错。因此,尧在后世备受推崇。那么,孙权一生又有哪些功绩可以称得上“则天法尧”呢?

image.png

  二、开发江南有功

  唐宋之前,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在北方。春秋时期,虽然有吴国、越国先后独霸江南,东汉也曾经开发江南,但是该地区依旧地广人稀。真正意义上第一个大力发展江南的,毫无疑问是孙权。

  孙权在东吴执掌政权达52年之久。首先,他吸收了北方迁徙而来的流民,又对居住在当地的山越人进行多次进攻,采取“强者为兵,赢者补户”的政策,这为江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称帝后,孙权还下令修筑水利工程,开凿运河,解决灌溉运输问题。他还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这些措施,都极大的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领军队到达台湾,这是我国古代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最早记录。242年,又派聂友等人航行到广东徐闻、海南儋州等地,加强了两岛和大陆的联系。

  孙权还是第一个把南京作为首都的帝王,这为南京后来成为多朝故都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孙权的一系列措施,奠定了南方经济超越北方的基础。

image.png

  三、孙权的文治武功

  孙权年满十八,就继承父兄基业,坐拥江东,成为一方领袖。即使面对曹操、刘备这样的枭雄,他也可以左右逢源,保住东吴地区的稳定。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其中后两个都是孙权领导参与,并且取得了巨大胜利,可以说孙权是一位十分有作为的皇帝。

  首先,孙权善于用人,而且能够做到用人不疑。赤壁之战前夕,是战是和,文武大臣争吵不定。最后,孙权以非凡的勇气和果敢,听取了鲁肃、周瑜的意见,并最终取得胜利。关羽死后,刘备举全国之兵,讨伐东吴。孙权任命书生陆逊,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

  其次,孙权善于培养人才。东吴第三任大都督吕蒙,出身行伍,原先识字不多。正是在孙权的劝说下,他才发奋苦读,增长见识,并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帅。

  正是孙权的知人善任,才使得孙吴政权一直是人才济济,没有出现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的局面。不仅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为大都督,而且还有黄盖、甘宁、凌统、徐盛等人为武将,还有张昭、顾雍、步骘等文臣,这些人才的存在,既保证了东吴在三国中拥有一席之地,而且他们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image.png

  孙权不仅善于用人,更善于听取采纳下属的建议。虞翻曾经多次列举出孙权的过错,这让他很不高兴,但没有发作。孙权生平爱喝酒,有次孙权给虞翻敬酒,但是虞翻装醉,不肯喝酒。孙权很是恼火,拔剑要杀了虞翻。幸亏被大臣拦住,事后孙权不仅认错,而且下令:“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这对封建君主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在封建帝王中,孙权也很长寿,活了71岁,他在任上的一些措施,不仅保证了江南地区的稳定,也极大的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则天法尧”这个谥号,他是称得上的。

image.png

  四、晚年昏庸的孙权也配和尧相比?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孙权和大多数早期开明的君主一样,晚年比较昏庸。他不再虚心接受大臣劝谏,而误信辽国公孙渊,结果导致被骗,东吴使者被杀。不仅如此,他还残害陆逊等名臣,废太子,赐死四子鲁王。

  晚年的孙权,还骄奢淫逸,导致吴国赋役繁重,由此民不聊生,人民也经常起来反抗。尧的晚年可不是这样的,因此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孙权还配得上“则天法尧”这个谥号呢?

  谥号,早期时一般只有一两个字,即使到了明清,也就一二十个字而已。而人是复杂的,一生又很漫长,做的事情很多,众人评价也褒贬不一。因此,很难用几个字来对一个人的一生,做出令所有人都满意的评价。

  而谥号,只是对一个人生前的所作所为,做出一个大概的评价。中国古代讲究“为讳”,虽然晚年的孙权做了很多错事,但是瑕不掩瑜,东吴给孙权“大帝”这个谥号也是很适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最奇怪的谥号:东吴君主孙权被谥为“大皇帝”
三国时期的三大杰出政治家中,孙权有好几个“之最”:他寿命最长,活了71岁;主政时间最长,执掌东吴政权长达52年之久;去世最晚,死于252年,谥大皇帝,庙号太祖,是中国古代史上三百多位帝王中死后唯一被谥为“大皇帝”者,被誉为“千古大帝唯一人”。孙权承继父兄之业,年未弱冠而坐拥江南。期间孙权善度大局,策略灵活。或降操,或联刘,一切皆随时局而变,孙权深谙列国竞争之妙,终成一方霸业。历史学家陈寿这样评价孙权:“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他善谋大局,是个很有作为的军事战略家;他善于用人,文武大臣愿为其用,甘为其死,豪俊之士均愿与之共成大业;他善于用威,专断大政,在政治、军事思想、用人、拓疆土、开发经济等诸多方面都很有作为。致使竞争对手曹操也不无感慨地赞扬他:213年正月,曹操再次亲率大军南侵,据《三国志蜀书》和《吴历》记载:“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另一敌对...
· 东吴大帝孙权一生功绩
东吴大帝孙权一生功绩东吴大帝孙权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据传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第22代孙,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兄孙策病死,孙权继位吴侯、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同年,汉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执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
· 孙权为什么不敢用太史慈
太史慈一直都是以为被严重低估的武将,而且关注度好像也不是很高。不过要说三国里以射箭射出名的人来说,除了黄盖就是太史慈了。太史慈还和孙策交过手,要知道孙策的实力已经相当强悍了,但是孙权上位后却不敢用太史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孙权用人非常讲究,对于自己不信任的人一概不用,太史慈太强可能也不是什么好事了。三国史里,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主角一直都是魏国和蜀国,吴国似乎一直都是配角;打仗什么的全是靠周瑜、陆逊、吕蒙、诸葛恪等人,但是却一直没什么像张辽、关羽、张飞之类的猛将。但是东吴真的缺猛将吗?当然不缺,但是却一直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而且武力值也只能算二流级别,如程普、黄盖、韩当、周泰、黄盖、甘宁、蒋钦之流。其实东吴真的不是没有顶级猛将,而是孙权不肯用,也不敢用,此人就是太史慈。太史慈究竟算不算顶级猛将呢?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个真正的神射手。因为北...
· 史上谥号为“丑”的宰相白敏中,皇帝为什么给他取这个谥号?
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王侯大臣们去世以后,朝廷会根据这个人生前的作为,给出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称号,即谥号。像商纣王的谥号就是“纣”,周厉王为君残暴为“厉”,而被世人称颂的有德行的君主的谥号则是“惠”、“德”等等。唐懿宗李凗在位时期,宰相白敏中就被定了一个“丑”的谥号,此人生前并无暴行,为何会给出这个谥号来呢?白敏中是古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从弟,他自幼丧父,才华不输于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进入朝堂。在科举考试的时候,白敏中的才华得到主考官王起的赏识,王起想把白敏中定为此次考试的状元,但是又特别讨厌和白敏中一同考试的好友贺拔惎,就派人去告诉白敏中,如果你白敏中愿意和贺拔惎绝交,那这次的状元就必定是你了。如果你不绝交,那就等着落榜吧!后来贺拔惎来找白敏中,白敏中还没想好,就派小厮出去告诉贺拔惎,就说自己不在家。贺拔惎不疑有他,就走了,等白敏中想通了,就立刻派人把贺拔惎追了回来。白敏中将整件事都告...
· 谥号庙号的由来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怎么来的
谥号庙号的由来: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个名字。后来,人们觉得直接称呼已死的先帝、不大方便,祭祀时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所以,商时祭祀时就用每个王生日的天干来称呼他,不再用他的名字了,以表示恭敬。如夏、商两代的王,习惯上就是以庙号相称的,如夏朝太康、少康、孔甲,商朝的祖甲、帝乙等等。“谥号”产生于周朝。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譬如,周武王,因为他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他为“武”,后人就不叫他周姬发,而叫周武王了。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重视本国的农业生产,关心内政,就谥他为“文”,后人亦就不叫他周姬昌,而叫他做周文王了。这种谥法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跟着清王朝一同消失了。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字,这些字都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