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张仁愿举报王孝杰,建立三受降城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5
转发:0
评论:0
张仁愿举报王孝杰,建立三受降城,张仁愿原名仁亶,年轻时文武全才,武则天在位时官至殿中侍御史。当时,御史郭霸上

  张仁愿原名仁亶,年轻时文武全才,武则天在位时官至殿中侍御史。当时,御史郭霸上表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凤阁舍人张嘉福、王庆之也上表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都邀请张仁愿在表章上署名。张仁愿严辞拒绝,因此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

image.png

  与王孝杰关系不睦。夏官尚书王孝杰担任吐刺军总管时,张仁愿为监军,派人去向皇帝告状,使王孝杰被削官为民,而张仁愿则升为侍御史。

  697年,任命张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698年,武则天命他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702年武则天命张仁愿负责幽州、平州(今河北卢龙)、妫州(今河北怀来东南)、檀州(今北京密云)四州防御,与薛季昶互为犄角,共拒。706年,唐中宗任命张仁愿为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因政绩突出为人称赞道:“洛州有前贾后张,可敌京兆三王。”707年,张仁愿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御史大夫,屯边防御。

image.png

  漠南腹地修筑三城,建立三受降城体系,掘墓后。

  当时,朔方军与以黄河为界,而在黄河北岸有一拂云祠。每次出兵,都要在祠中祈祷,然后再发兵南下。708年,默啜统帅全军西攻突骑施(西部落),后方兵力空虚。张仁愿便上奏朝廷,请求乘机夺取漠南之地,并沿黄河北岸修筑三座首尾相应的受降城,以断绝南侵之路。

  奏疏送至京城后,唐中宗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太子少师唐休璟表示反对,并道:“两汉以来,朝廷都是北守黄河,如今在敌虏腹地筑城,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最终只怕还是要被敌虏占据。”张仁愿执意请求,最终得到中宗同意。

  张仁愿又上表请求留下戍边岁满的兵士,以加快工程进度。当时有二百多咸阳籍士兵不愿筑城,集体逃走,结果被张仁愿抓回,全部斩于城下。从此,筑城军民无不尽心尽力,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将三城全部筑成。

  三座城池中,拂云祠为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对朔方,而西城南对灵武,东城南对榆林,三城相距各有四百多里,北面都是沙漠。张仁愿又向北拓地三百多里,并在牛头朝那山(今内蒙古固阳东)北设置烽火台一千八百所。从此,不敢度山放牧,朔方不再受其攻掠,每年节省上亿,裁减镇兵数万人。

image.png

  后汗国非常强大之时,唐朝张仁愿在漠南之地建立三受降城体系,三受降城体系是唐朝建立的进攻型军事重镇体系,使汗国的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地区成为唐朝北疆内的军事地区,被唐朝控制。后默啜可汗无力返回漠南,不得不返回漠北。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严重削弱了后汗国。自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取漠南后,后汗国的国力大为削弱,最后被唐朝与回纥联合攻灭。后汗国的衰弱与灭亡,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是其重要原因。

  不久,张仁愿回朝任职,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并拜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同年秋,张仁愿再次返回边地,唐中宗还亲自赋诗饯行,后又加镇军大将军。唐中宗李显评价:“持节朔方道大总管右屯卫大将军张仁愿,器宇端雅,风神秀杰,谋韬玉帐,寄重金坛。故得累司文武,历参边镇。蓟州作牧,既纾东顾之忧;榆塞总兵,方释北垂之虑。”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张仁亶(张仁愿)。唐朝名将,我们记得李靖、记得侯君集,谁还记得张仁愿,然而他的丰功伟绩不输给凌烟阁的任何一位功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受降城
历史汉受降城汉受降城位于秦汉长城以北,大致在朔方郡高阙关(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石兰计的狼山山口)西北的漠南草原地带,于前105年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是自西汉以来在文献所载的受降城中,唯一一座真正为接受敌人投降而建的受降城,也是距离最远的一座。北魏时称比干城,在北魏与柔然汗国的边界上,448年拓跋晃随其父北魏太武帝讨伐柔然,至汉受降城,不见柔然人,积粮于城内,置兵戍而班师。汉受降城为公孙敖所筑,前105年乌维单于死,其子儿单于继位,其年冬匈奴遇大雪,牲畜多饥寒死,时匈奴部众不安,左大都尉欲杀儿单于詹师庐以降汉朝,遗使厂求派兵接应。汉朝遣公孙敖在塞外筑受降城,驻兵以接应左大都尉。前103年汉朝犹其受降城仍离匈奴太远,遣赵破奴率2万余骑兵出朔方郡,至浚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南戈壁省内)接迎左大都尉而班师。不料事泄,左大都尉为儿单于所杀,遂发左方兵攻汉朝接应兵。赵破奴反击胜利而向南退兵,至距...
· 张仁愿
(?—714)唐华州下圭(今陕西渭南北)人,本名仁禀。武则天时,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等职。神龙三年(707),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他代忠义统军,大败突厥。又在黄河北岸筑三受降城(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巩固边防。景龙时,任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韩国公。
· 张孝杰
个人经历家贫,好学。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获进士第一名。清宁年间,累迁枢密直学士。咸雍初年,因奏事错误,被贬出京为惠州刺史。不久受召复旧职,兼任知户部司事。咸雍三年(1067年),任参知政事,枢密院知事,工部侍郎。咸雍八年(1072年),封陈国公。辽道宗认为张孝杰勤劳肯干,多次问他国事,封为北府宰相。在汉人中贵幸无比。大康元年(1075年),赐国姓耶律姓。第二年秋猎,辽道宗一日射鹿三十只,大宴随从官员。酒酣,辽道宗下命令作赋《云上于天诗》,诏令张孝杰坐御榻旁。皇上背诵《黍离》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张孝杰奏曰:“今天下太平,陛下何忧?富有四海,陛下何求?”皇帝大悦。大康三年(1077年),群臣陪辽道宗宴会,皇上说:“先帝用仁先、化葛,以贤智也。朕有孝杰、乙辛,不在仁先、化葛下,诚为得人。”(先帝用耶律仁先、耶律化葛,因他们贤明有智慧。朕有张孝杰、耶律乙辛,不在耶律仁...
· 中国历史传奇故事——三受降城
三受降城是唐代中宗时期,张仁愿为防御所建的三个城堡,即东受降城、西受降城、中受降城。三城的地理位置在今黄河河套以北一线:中受降城,南近朔方郡;西受降城,南近灵武郡;东受降城,南近榆林郡,三个城堡东西相联,彼此呼应。相距各四百余里,开拓唐境土地约三百里。此前唐与是以黄河河曲为界,因开筑三受降城,河套以北本属土地归唐所有。自筑受降城后,唐军在这里进可攻,退可守,也可说起着对付桥头堡的作用。《新唐书·张仁愿传》载张仁愿筑三受降城始末的记载云:“三年,朔方军总管沙比忠义为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贼已去,引兵踵击,夜掩其城,破之。始朔方军与以河为界,北崖有拂云祠,每犯边,必先谒祠祷解,然后料兵渡而南。时默啜(可汗)悉兵西击突骑施(西部),仁愿请乘虚取漠南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表留岁满兵以助功……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就。以拂云为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灵武,东城南直榆林,三垒...
· 王孝杰
生平王孝杰早年事迹不详,家住京师长安附近(雍州,后来的京兆府)的新丰县。年轻时以军功晋级。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他随负责西征吐蕃的宰相李敬玄的副手工部尚书刘审礼在大非川被吐蕃大将论钦陵打败,二人都做了俘虏,不久刘审礼伤重去世。吐蕃赞普赤都松赞看见王孝杰,说王孝杰长得像他死去的父亲,于是痛哭,所以他把王孝杰放回了唐朝,为右鹰扬卫将军。长寿元年(692年),西州(今新疆吐鲁番)都督唐休璟请求武周女皇武则天,收复670年以后,两次陷于吐蕃的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因为王孝杰曾经长期住在吐蕃,知道吐蕃的内情,于是武则天以王孝杰为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征讨吐蕃。当年冬天,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694年,王孝杰在青海湖附近,打败吐蕃大将勃论赞刃和吐蕃拥立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俀子。因此王孝杰官拜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封清源县男。之后他在武则天情夫薛怀义的率领下,为瀚海道行军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